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镜3种细胞凋亡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在已建立的HCMV先天性感染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模型基础上,选用鼠龄为24个月模型鼠进行试验。试验分为3组(每组6只)HCMV先天性潜伏感染老年小鼠组(A组)、HCMV先天性潜伏再激活感染老年小鼠组(B组)和正常对照老年小鼠组(C组)。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C组凋亡细胞最少,A组凋亡细胞比率较C组有所升高,而B组凋亡细胞最多;检测结果经T检验分析发现A组、B组与C组各组间凋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性。透射电镜检测发现,同C组比较,A组和B组部分神经元细胞核染色体固缩,核物质碎片化,凋亡小体形成等特征性凋亡改变。结论HCMV先天性感染可致老年小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可用于凋亡的定量检测,但TUNEL法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透射电镜是凋亡定性检测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现形式HBV感染者T细胞免疫应答功能.方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检测患者T细胞对HBV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结果: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A组)比较,慢性肝炎感染患者(B组)和无症状携带者(C组)CD4+ T细胞亚群频率均显著降低(P<0.01),而3组CD8+ T细胞亚群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CD4+/CD8+比值均明显下降(P<0.01);A组斑点形成细胞显著少于B组和C组(P<0.01);B组斑点形成细胞亦显著少于C组(P<0.01).结论:不同临床表现形式的患者T细胞免疫存在不同,而T细胞亚群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导致机体免疫紊乱,不能清除病毒,是HBV感染患者表现不同临床症状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免疫状态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活动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以68例活动性HCMV感染患儿为观察对象,44例潜伏型HCMV感染者及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HCMV-IgM、IgG,用PP65抗原血症监测法测HCMV-Ag,用PCR方法检测尿HCMV-DNA,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采用琼脂单扩散法,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采用单克隆抗体标记的间接ABC免疫法。结果三组体液免疫功能测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HCMV 感染组CD3、CD4、CD4/CD8比潜伏型CMV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HCMV感染患儿体液免疫功能基本在正常水平,不起主要作用;HCMV感染主要影响细胞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HCMV感染存在的结果也是前提条件。因而治疗上给予免疫调节剂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激状态下外周血皮质醇、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将7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分为有应激反应组(A组,34例)和无应激反应组(B组,36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C组,38例)。应用IMMULITE自动定量免疫分析仪、HCP52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及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皮质醇、淋巴细胞及T细胞亚群。 结果:A组外周血皮质醇高于B组和C组(P<0.001);A和B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百分比低于C组(P<0.001);A组淋巴细胞百分比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T细胞免疫功能失衡,CD4+和CD4+/CD8+降低,CD8 +升高,B组无T亚群紊乱; 血皮质醇与淋巴细胞绝对值、百分比、CD4+以及CD4+/CD8+ 均呈负相关趋势,但仅与淋巴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356,P=0.002)。 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机体存在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应激反应及程度有关;肾上腺质激素升高不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惟一因素,可能还存在其他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BCG PPD对哮喘小鼠的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及肺部病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哮喘模型,以卡介苗(BCG)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作干预因素,从而了解哮喘小鼠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和其它T细胞亚群数量的变化,以及肺部的病理改变。方法将36只6~8周龄的BALB/C小鼠随机分成A、B、C、D4组,A组为BCG+BCG干预组,B组为BCG+PPD干预组,C组为哮喘模型组,每组各10只,D组6只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组的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同时取各组的肺组织PAS染色鉴定黏液分泌。结果A、B、C三组的CD3+、CD4+、CD8+ T细胞的百分比以及CD4+/CD8+的比值均比D组(正常对照组)低(P<0.05),而A、B两组的CD3+T细胞百分比较C组增高(P<0.05)。CD4+ CD25+ 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其它三组低于D组(P<0.05),A、B两组较C组升高(P<0.05),而A、B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提示D组未见到黏液分泌;C组支气管壁可见杯状细胞增生、变大,并有大量黏液分泌;A、B两组与C组比较,杯状细胞减少,黏液分泌减少。B组气道的炎症反应轻于A组。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基因分型(B型和C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激活亚群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10年12月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175例CHB患者,另选取4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和CD3+CD8+)及激活亚群(CD3+HLA-DR+、CD4+HLA-DR+和CD8+HLA-DR+)的表达,荧光PCR法检测HBV基因型,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HBeAg含量。结果 B基因型HBeAg(+)组与C基因型组间CD8细胞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C基因型患者CD8细胞高于B基因型。各组间CD3、CD4淋巴细胞及激活亚群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B患者不同基因分型与机体细胞免疫尤其是CD8细胞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例早期隐性梅毒患者随机分为病例对照组与BCG-PSN组,病例对照组按常规青霉素驱梅方案治疗,BCG-PSN组除常规驱梅治疗外加用BCG-PSN;以健康志愿者15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早期隐性梅毒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早期隐性梅毒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CD8+T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BCG-PSN组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1);而病例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抑制明显,BCG-PSN可纠正早期隐性梅毒患者T细胞亚群失衡,改善其细胞免疫失调,提示BCG-PSN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可作为梅毒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高龄患者感染前后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关系。方法 PVS高龄患者共78人,按感染前(B组)、感染5天(C组)、感染10天(D组)、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E组)分组检测患者血浆ALB水平、细胞免疫功能[包括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表面人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 antigen-DR,HLA-DR)及T细胞亚群];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非PVS、无感染的高龄患者40人为对照组(A组)。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浆ALB明显减低(P=0.000);与A组及B组相比,C、D、E3组血浆ALB均明显减低(P=0.000)。与A组比较,感染前血浆ALB在正常范围的PVS高龄患者(B1组)其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差异,而感染前血浆ALB减低的PVS高龄患者(B2组)其HLA-DR的表达、CD3+T细胞绝对值以及CD4+/CD8+比值均明显减低(P=0.000),CD8+T细胞占CD3+T细胞的百分数显著升高(P=0.000),CD4+T细胞占CD3+T细胞的百分数尚未见明显差异。与A组及B组比较,C、D、E3组HLA-DR的表达、CD3+T细胞的绝对值、CD4+T细胞占CD3+T细胞的百分数以及CD4+/CD8+比值均明显减低(P=0.000),CD8+T细胞占CD3+T细胞的百分数显著升高(P=0.000);上述各免疫指标的变化与血浆ALB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0.638、0.534、-0.575、0.580(P均=0.000)。结论 PVS高龄患者感染前血浆ALB就已显著减低,感染后血浆ALB水平进一步下降,血浆ALB减低的患者其细胞免疫功能也减低,而且患者感染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与血浆ALB水平的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蒜多糖C对正常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3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大蒜多糖C组(800mg/kg ig,qd×12),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和CD4 /CD8 值。结果大蒜多糖C组小鼠外周血T、B、CD4 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CD8 及NK1.1 T淋巴细胞百分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CD4 /CD8 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大蒜多糖C可使正常小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含量增加,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4,(8):1082-1083
目的: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HBeAg阳性的男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HBeAg水平高低分为两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率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对两组患者同时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观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24个月时,A组HBeAg血清转换率43.33%%,B组16.66%,P<0.01;A组HBV DNA转阴率93.33%,B组HBVDNA转阴率73.33%,P<0.05;A组患者的CD4+/CD8+比值1.32±0.51,B组0.91±0.36,P<0.05;A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率4.21±1.26%,B组6.78±1.83%,A、B两组Treg细胞表达率比较,P<0.05。结论:血清HBeAg水平的较低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好于HBeAg水平的较高组患者。机体更易清除HBV,取的抗病毒治疗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显微手外科技术在各基层医院已得到广泛开展,所收治的此类患者在逐年增加.随机统计了近两年我院20份34指的病例,通过观察认为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但取决于损伤的局部条件、术中的操作和术后的治疗,同时与术前、术后的护理也密不可分.对离断指及伤口的妥善处理,积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精心护理,特别是术后对血运的密切观察,同时通过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该疾病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认识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使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