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艳  杜克莘 《陕西医学杂志》1998,27(1):61-62,64
应用Franz乏极化Ag-AgCl接触电极记录16只犬心外膜多部位单向动作电位(MAP)、比较心外膜不同局部的除极、复极离散度及其与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ispersion,Td)的关系以探讨QTd的形成机理。结果:(1)犬体表QTd与心外膜MAPD_(90)离散度、RT离散度、AT离散度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O.78、0.79、0.98,P均<0.05。(2)AT离散度与MAPD_(90)离散度、RT离散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74,P<0.05。结论:(1)心室肌不同局部存在除极复极的不均一性。(2)QTd不仅与心室肌复极离散度(MAPD_(90)d,RTd)有关,且与除极顺序离散度(ATd)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正常大鼠和心梗大鼠离体心脏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的特点。方法用离体灌流吸附电极记录单向动作电位,常规电生理方法测量最大动作电位幅度(APA)、复极90%(MAP90)、复极50%(MAP50)、复极20%(MAP20)、有效不应期(ERP)。结果(1)和正常大鼠相比,心梗大鼠离体心脏左心房电生理参数MAP90(56.3±2.7vs.64.5±8.7,P<0.05)显著延长,ERP MAP90(0.89±0.2vs.0.78±0.3,P<0.05)减小,基础周期为250ms;右心室的电生理参数MAP90(67.6±14.1vs.134.1±26.7,P<0.001),ERP(55.0±3.53vs.69.0±8.9,P<0.05)明显延长,ERP MAP90(0.79±0.1vs.0.60±0.1,P<0.05)减小,基础周期为250ms;左心室的电生理参数MAP90(87.2±15.7vs.168.8±31.2,P<0.001)也呈显著延长,ERP(59.0±4.2vs.90.0±17.7,P<0.001),ERP MAP90(0.65±0.081vs.0.54±0.090,P<0.05)呈显著减小基础周期为250ms;(2)与正常大鼠相比,心梗大鼠的MAP90离散度[(LVMAP90-RVMAP90)(17.0±6.5vs.51.4±28.7,P<0.001)]、ERP离散度[(LVERP-RVERP)(4.0±2.2vs.20.0±7.9)P<0.001]显著增加,基础周期为250ms。结论心梗大鼠心脏不同部位的MAP的复极时间都显著性延长,MAP90和ERP离散度增加,这些电生理特点是促进折返形成、造成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心房肌的复极对阵发性房颤的诱发及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使用单相动作电位技术(MAP)对在体犬左、右心房肌的复极时间进行研究 ,以探讨阵发性房颤发生与维持的潜在机制。方法 记录基础心律、非程序刺激及早搏刺激 (SR、S1、S2 )时 14只犬左、右心房的MAP和有效不应期 (ERP) ,测量每个动作电位的幅度和动作电位时程 (APD90、APD80、APD5 0 ,复极达 90 %、80 %、5 0 %时的动作电位时程 ,ms)。并在记录过程中同时观察房颤的诱发情况。结果 记录满意MAP信号 12例 ,共标测 2 6点 (右房 17点 ,左房 9点 ) ,MAP振幅平均 (6.98±1.76)mv,右房各点平均振幅明显大于左房 (8.2 4± 2 .2VS 5 .73± 0 .63 ,P <0 .0 5 ) ,左心房APD90和ERP小于右心房(13 9.6± 2 4vs 172 .4± 2 9.2 ,P <0 .0 5 ;78± 9.43vs 10 4± 15 .78,P <0 .0 5 )。左、右心房肌APD90差值大于 3 0ms的 5只犬共诱发房颤 5 1阵 ,而其余的 7只犬共诱发出 2 5阵房颤 ,(P <0 .0 5 )。结论 左心房及右心房的复极时程差异的增大对房颤的发生和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者首次采用Franz接触电极导管记录了犬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MAP),观察了心内膜MAP的形态特点,并对163个单位电生理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单相动作电位振幅(MAPA)44.01±6.99mv,Vmax8.20±2.86v/s,动作电位时间(APD_(50))154.58±28235ms,APD_(90)215.49±34.96ms,心率(HR)134.73土17.04次/分。并对APD作了校正。本实验结果为心内膜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电生理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QT间期、QT离散度(QTd)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早期复极综合征(3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32例)患者的心电图,以校正的QTd为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QT离散度早期复极综合征为(43.43±13.26)ms,急性心肌梗死为(69.7±30)ms,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比QTd具有无创、简便易行的优点,可作为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肌梗死鉴别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新靶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寻找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新靶点。方法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乌头碱对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的作用 ,分别给予奎尼丁、维拉帕米处理比较二者对动作电位时程的影响。结果 ①应用 1μmol·L- 1乌头碱使大鼠单个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 5 0 %时程 (APD50 )从给药前 (5 7.2 5± 13.85 )ms增加到 (70 .5 1± 12 .4 4 )ms(n =8,P <0 .0 1) ,动作电位复极 90 %时程 (APD90 )从给药前 (86 .2 5± 2 4 .92 )ms增加到 (114 .12± 6 .81)ms(n =8,P <0 .0 5 )。② 10 μmol·L- 1 奎尼丁使乌头碱处理的大鼠心肌细胞APD50 进一步延长至 (111.6 3± 37.2 4 )ms(n =4 ,P <0 .0 5 ) ,使APD90 延长至 (2 0 1.75± 6 9.75 )ms(n =4 ,P <0 .0 1)。③ 10 μmol·L- 1 维拉帕米使乌头碱诱发的动作电位延长有所恢复 ,APD50 缩短至 (5 1.6 3± 15 .11)ms(n =4 ,P <0 .0 1) ,APD90 缩短至 (91.2 5± 11.0 6 )ms(n =4 ,P <0 .0 5 )。结论 使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将诱发心律失常 ,使动作电位时程恢复近正常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在体犬M区(心肌中层)与心内膜层和心外膜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MAP).方法应用Franz MAP接触电极记录技术.结果(1)心率为110次/分时体表心电图基本正常.M区和心外膜MAP,在复极早期有典型的"峰和园顶".此时心内膜层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与M细胞相似均比心外膜层MAPD90长,分别为213±18ms、210±35ms和201±41ms(P<0.01,n=9).(2)内膜层激动时间最短,M区的次之,外膜层的最长,它们分别为4.3±2.1ms、8.2±4.3ms和15.9±5.0ms(P<0.01,n=9).结论在体情况下,心内膜层MAPD与M细胞相似均比心外膜层的长.  相似文献   

8.
鹌鹑心室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鹌鹑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分离方法 ,观察鹌鹑心室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并探讨不同离子通道在鹌鹑心肌电活动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解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L型钙电流。结果 鹌鹑单个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 (RP)为 ( 6 2 .2 8± 2 .6 4 )mV ,超射值 (OS)为 (5 9.38±3.81 )mV ,5 0 %复极时间 (APD50 )和 90 %复极时间 (APD90 )分别为 (80 .4 0± 1 9.1 0 )ms和 (1 2 1 .95± 38.72 )ms。在实验电压 +1 0mV时 ,L型钙电流的峰值为 ( 1 3.2 7± 3.70 )pA pF(n =4 )。结论 鹌鹑心室肌细胞上存在着L型钙电流 ,此电流为构成鹌鹑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重要电流之一  相似文献   

9.
甲醇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甲醇对正常豚鼠心室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影响 ,旨在探讨甲醇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作用。方法 酶解法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甲醇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 应用 0 .2 %甲醇使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 5 0 %时程 (APD50 )从给药前 (12 92 .6 8± 2 98.0 3)ms缩短到 (75 0 .2 5± 6 8.0 5 )ms (n =6 ,P <0 .0 5 ) ;动作电位复极 90 %时程 (APD90 )从给药前 (132 8.13± 2 89.91)ms缩短到(783.2 5± 6 3.4 4 )ms (n =6 ,P <0 .0 5 ) ;动作电位幅度 (APA)从给药前 (12 6 .35± 3.2 0 )mV减少到 (113.2 0± 6 .0 8)mV(n =6 ,P <0 .0 5 )。结论 甲醇降低动作电位幅度 ,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影响心肌正常工作 ,可能与它对心肌细胞钾通道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后浦肯野纤维电生理特性的改变。方法:MI组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MI模型,2d后取出左心室假腱索(n=30)置于模拟缺血缓冲液中用玻璃微电极测定动作电位90%复极时间(APD90)和有效不应期(ERP),并观察后除极(AD)和其他电生理现象。对照组不结扎冠状动脉直接取出左心室假腱索(n=30)置于正常Tyrode’s液中观测上述指标。结果:慢频率刺激时,MI组APD90明显短于对照组[心动周期(CL)=800ms,(247.4±20.5)ms比(284.6±13.4)ms,P<0.05;CL=500ms,(246.7±15.3)ms比(268.4±17.8)ms,P<0.05]。MI组ERP明显短于对照组[(207.1±18.3)ms比(232.3±17.6)ms,P<0.05]。CL=200ms和300ms时,MI组27根假腱索观察到迟后除极(DAD);CL=200ms,MI组30根假腱索均出现动作电位(AP)交替现象。Ryanodine全面抑制MI组假腱索的DAD和AP交替现象。结论:MI后假腱索DAD和AP交替现象与浦肯野细胞钙调控异常有关,且可能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醋柳黄酮缓释片的药动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测定其药动学参数,计算缓释片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用醋柳黄酮缓释片和普通片进行口服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应用3P97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醋柳黄酮缓释片及普通片的tm ax分别为4.87 h和2.87 h,Cm ax分别为每小时0.46μg.L-1和每小时0.56μg.L-1,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7%。结论:醋柳黄酮缓释片与普通片均符合一室模型,缓释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醋柳黄酮缓释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8.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