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 5 6名恒牙初期牙合儿童的舌骨位置与方向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为错牙合畸形病因机制的探讨 ,上气道结构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头颅定位X线机拍摄头影测量片进行描图定点测量。结果 :男女之间舌骨相对于颅面结构而言 ,在垂直向及水平向均存在差异。结论 :男性舌骨位置较女性偏下前方。舌骨长轴方向相对颅面从后向前呈开张型 ,与下颌平面呈闭合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恒牙早期正常牙合青少年牙颌面硬组织发育情况,建立吉林省恒牙早期正常牙合青少年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法的正常值,为临床诊断、治疗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吉林省内13~15岁正常牙合男性、女性青少年120名,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结果:13、14、15岁组有效下颌长度及14、15岁组下前面高男性明显大于女性,但13岁组上颌突距女性大于男性;与重庆地区比较,吉林省男性和女性的青少年有效上颌长度、有效下颌长度都明显大于重庆地区,而上前牙突距明显小于重庆地区;吉林省男性青少年的下前牙突距明显小于重庆地区男性。结论:不同性别恒牙早期正常牙合青少年X线头影测量McNamara 分析法的正常值存在差异;不同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颌面部发育存在差异,提示在矫正治疗时要根据各地区青少年发育的不同特点制定矫治计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儿童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特征。方法选取替牙期(颈椎骨龄7~11岁)骨性Ⅲ类错及骨性Ⅰ类正常对照组儿童各30例,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应用Winceph 8.0X线头影测量分析软件进行气道宽度和舌骨位置的头影测量。比较两组鼻咽、腭咽、舌咽和喉咽各部位气道宽度和舌骨位置的差异。结果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儿童的上气道各段均明显窄于正常对照组儿童(t=2.035~4.578,P<0.05),软腭宽度明显增大(t=2.389,P<0.05),舌骨位置更靠前(t=2.583、2.696,P<0.05)。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儿童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存在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正常骨面型青少年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差异性,以及各年龄组的性别差异。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40例(男女各20例)11-16岁正常骨面型青少年患者CBCT图像,按年龄分为两组(11-13岁组和14-16岁组),将CBCT图像导入Mimics16.0软件,完成上气道重建和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个年龄组比较结果示,男性上气道L3、La T3、La T4、vo L1、vo L4和男性舌骨H-Y、H-e B、H-PNS以及女性上气道L1和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舌骨在各测量项目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14-16岁组,上气道L4、L、La T3、vo L4和舌骨H-Y、H-e B、H-PNS,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结论随年龄增长,男性鼻咽、喉咽体积增长明显,男性舌骨向下移位,14-16岁青少年女性喉咽气道较男性大,但男性舌骨相对于颅底位置较女性更靠下。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正常恒牙X线头影测量均值的建立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建立云南省正常恒牙牙合人X线头影测量均值 ,探讨本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颅面结构特征 .在对云南省大、中专学生普查的基础上 ,挑选出 12 8名正常牙合样本 ,对每一样本进行电子计算机化X线头影测量 ,得出本地区正常测量均值 ,对所有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 ,并与北京地区测量比较 .结果 :首次建立了我省正常牙合X线头影测量均值 .与北京地区相比 ,云南省正常牙合青少年具有南方人多具有的相对凸面形特征 .  相似文献   

6.
以呼和浩特市180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系统,对其颅面、牙(牙合)22项硬组织指标进行了测量。提供了呼和浩特地区汉族正常验的X线头影正常值。结果表明,男女颅面结构差异以恒牙期显著,表现为颅面深度及高度的线距测量上,男性大于女性;颅面结构的深度、高度随生长发育而增大,侧貌凸度在恒牙初期以后减小显著。与国内其它地区对比,呼和浩特汉族人侧貌面形最凸,颅面深度及高度最大。上述结果为本地区错(牙合)畸形的诊治及审美标准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山东汉族正常(牙合)少年儿童软组织侧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山东汉族正常少年儿童X线头影测量软组织的正常值和标准差,分析其侧貌特征。方法:对156名山东汉族正常少年儿童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图像处理和定点测量,用SAS 9.0统计软件对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男女之间,替牙期与恒牙期之间两样本进行t检验的比较分析。结果:建立了山东汉族正常少年儿童X线头影测量软组织的正常值数据库;替牙期男性上唇相对前突,女性下唇后缩;从替牙期到恒牙期男性软组织面高及上唇有较大生长,女性下唇生长明显。结论:山东汉族正常少年儿童软组织侧貌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及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对上气道间隙及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Ⅱ类及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各36名(男17名,女19名),平均年龄12.5岁.分别拍摄X线头影测量片.描图并进行颌骨、舌骨及上气道的测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舌骨测量中安氏Ⅱ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安氏Ⅲ类错(牙合)相比较:H-FH、H-MP显著增加(P<0.05),H-VL显著减小(P<0.05);安氏Ⅲ类错(牙合)与正常相比较:H-FH、H-MP显著减小(P<0.05),H-S显著增加(P<0.05);在上气道测量中,安氏Ⅱ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安氏Ⅲ类错(牙合)相比较:U-MPW、PAS显著减小(P<0.05);安氏Ⅲ类与正常相比较:PNS-UPW显著减小(P<0.05),PAS显著增加(P<0.05);其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引起上气道口咽间隙变小,舌骨向下后移位;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引起鼻咽间隙减小,舌骨前上移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X线测量舌骨悬吊联合腭咽成形术前后舌咽平面后气道间隙的变化,为治疗舌咽平面狭窄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30例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polysomnography,PSG)、Müller's试验确定的舌咽平面和腭咽平面狭窄的中、重度OSAHS患者,同期行舌骨悬吊术联合腭咽成形术。术后随访,应用PSG及X线头影测量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年,呼吸紊乱指数从(63.00±11.23)下降到(19.00±4.52),参照杭州会议OSAHS疗效评定标准,治愈12例(40.00%),显效10例(33.33%),有效3例(10.00%),无效5例(16.67%),总有效率83.33%。X线头影测量分析示舌骨向前上移位,后气道间隙扩大。结论舌骨悬吊术可通过向前上牵拉舌骨,扩大舌咽平面后气道间隙,达到治疗舌咽平面狭窄的部分OSAHS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郑州市区恒牙期安氏Ⅰ类错(牙合)女性牙颌颅面结构形态特征.方法:收集来自郑州市区的41例恒牙期安氏Ⅰ类错(牙合)女性治疗前X线头颅定位片.用Winceph 8.0头影测量分析软件选用Steiner分析法对其有关角度、线距进行测量,并分别与正常(牙合)值进行比较.结果:患者SNA、SNB、SND和SL较正常值小,U1-NA(mm)、U1-NA、GoGn-SN、OP-SN和SE较正常值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郑州市区恒牙期安氏Ⅰ类错(牙合)女性颅颌面骨骼深度增加;为垂直向生长型,下颌顺时针旋转,呈Ⅱ类侧貌特征.  相似文献   

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及打鼾者的颌面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打鼾患者与正常对照的颌面结构,以探讨OSA的发病过程及可能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86例男性OSA患者,45例男性打鼾者37例健康成年男性打鼻均行多导睡眠仪检查证实或排除OSA;用数字化技术摄取头颅侧位片,应用NIHImage软件测定骨性结构、软组织结构、舌骨位置、咽部口径参数等23项。结果:OSA患者、打鼾者的骨性结构、软组织结构、舌骨位置、咽部口 均存在异常,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女性青少年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差异.方法 选取就诊时拍摄CBCT图像患者39例,年龄10 ~15岁,女性,骨性Ⅰ类关系,不同垂直骨面型,根据中国人正常合Steiner分析法测量均值,按照GoGn-SN角大小分为3组:低角组(GoGn-SN≤27.3°);均角组(27.3°<GoGn-SN <37.7°);高角组(GoGn-SN≥37.7°),将图像导入MIMICS16.0软件,完成上气道重建和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测量.结果 3组土气道在鼻咽部AP1及腭咽部AP2、R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长度、横截面、体积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角组AP2较低角组减小,高角组AP1和AP2均较低角组减小,高角组R2较低角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组舌骨位置在C3-Me、H-X、及H-S-B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角组均较低角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垂直骨面型组女性青少年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恒牙早期男性青少年上气道矢状面大小及与颅颌面骨骼结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恒牙早期无鼾男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年龄11-15岁,平均年龄13岁)治疗前头颅侧位片,利用改良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方法测量颅颌面骨骼结构异常程度及气道矢状面积,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上气道矢状面积与颅颌面骨骼结构异常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鼻咽气道面积(NA)与上颌长度(MxL)、上颌骨上份宽度(KxA)呈正相关,与下颌支的倾斜度(RA)、颅高与颅底长的比值(Ht/Dp)、下颌支的长度(MnRL)呈负相关;腭咽气道面积(PA)与颅高与颅底长的比值(Ht/Dp)呈负相关,与下颌体的长度(MnBL)、上颌骨上份宽度(MxA)正相关;舌咽气道面积(HA)与上颌骨倾斜度(PPA)呈负相关;喉咽气道面积(LA)与下颌支的长度(MnRL)、下颌前份垂直向高度(MnFH)、下颌支宽度(MnA)呈正相关,与颅高与颅底长的比值(Ht/Dp)呈负相关.结论:恒牙早期男性青少年上气道各段矢状面大小与周围颅颌面骨骼结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骨性下颌前突病人施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后其气道宽度及舌骨位置变化。方法选择15例严重下颌前突病人,术前正畸治疗结束后单纯行BSSRO,对病人术前1周和术后1月头颅定位X线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气道宽度和舌骨位置差异。结果骨性下颌前突病人单纯行BSSRO,术后上气道鼻咽段、腭咽段、舌咽段及喉咽段均较术前缩窄,差异有显著性(t=2.166~3.791,P<0.05);舌骨垂直向的位置明显降低(t=2.719~7.303,P<0.05),水平向位置显著后移(t=2.241~2.966,P<0.05)。结论严重骨性下颌前突病人单纯行BSSRO后,气道宽度减小,舌骨向下向后移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测下颌后缩对上气道结构和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测量患者ANB和SNB角,筛选下颌后缩患者102例和正常对照117例,拍摄锥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采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上气道宽度?体积?与颅底角度以及舌骨位置?结果:相对于正常组,下颌后缩患者的口咽下端宽度(LP3)?口咽气道体积(VOP)?气道总体积(VP)显著减小,口咽部气道明显后倾,舌骨向下向后移位,舌骨矢状向位置(H-VPS)与LP3?VOP?VP显著相关?结论:下颌后缩患者口咽部气道的体积和角度以及舌骨位置均有异常?  相似文献   

16.
李艳  吴艳  王豫蓉 《重庆医学》2011,40(29):2959-2961
目的研究性别、生长型与骨性Ⅲ类错患者侧位唇形的关系。方法 选取138例恒牙列初期骨性Ⅲ类错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测量唇部矢状向及垂直向伸展度。结果 恒牙列初期骨性Ⅲ类错患者中,男性唇矢状向及垂直向伸展度均大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型对骨性Ⅲ类错患者唇形影响表现为:水平生长型相对平均生长型和垂直生长型患者的上下唇较短、较厚且外翻明显。垂直生长型患者相对平均生长型和水平生长型患者的上下唇较长、较薄但无明显外翻。结论 性别及生长型与恒牙列初期骨性Ⅲ类错患者的唇侧位形态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X线头影测量,比较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患者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上气道及周围组织的变化,探讨拔牙矫治对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患者上气道及舌骨位置的影响,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60例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结束病例,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拔牙组和不拔牙组,每组各30例。对患者矫治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的上气道、舌骨以及颅颌面组织进行定点描绘和测量分析。结果 (1)拔牙组:治疗后ANB、U1-SN、L1-MP减小,PNS-UPW、PNS-V、H-S、OP-SN、U1-L1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非拔牙组:治疗后ANB减小、PNS-V、H-S、OP-SN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由于生长发育的优势,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患者在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和垂直高度均有一定程度增加,舌骨位置呈向下向前移位的趋势,因此拔牙矫治对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患者的上气道几乎没有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BCT)图像分析骨性Ⅲ类高角(牙合)与正常(牙合)成人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差异,初步探讨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畸形对成人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辽宁省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患者42例,其中骨性Ⅲ类高角(牙合)组和正常(牙合)组各21例,利用MIMICS 20.0软件测量2组患者CBCT的上气道各分区线距、横截面积、体积和舌骨线距,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牙合)组比较,骨性Ⅲ类高角(牙合)组患者鼻咽的最大横向距离(LAT1)、腭咽的最大矢状距离(AP2)和腭咽的体积(VOL2)均增大(P<0.05),舌咽和喉咽的最大横向距离(LAT3和LAT4)、喉咽的横截面积(CSA4)和体积(VOL4)均减小(P<0.05)。与正常(牙合)组比较,骨性Ⅲ类高角(牙合)组患者舌骨位置有向前、向上移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畸形可使上气道上段腭咽横截面积和体积增大,上气道下段喉咽横截面积和体积减小,并且舌骨有向前、向上移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肖遥  罗茂璇 《重庆医学》2015,(2):221-223
目的:通过对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儿童的上颌后牙区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区域进行分析,测量骨皮质厚度,为儿童临床种植体支抗植入提供理论依据,对植入点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40例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儿童患者的锥束CT影像资料,男、女各20例,分别测量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恒磨牙根间区距牙槽嵴顶3~9mm处,共7个平面的骨皮质厚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恒磨牙根间区的骨皮质厚度在7个测量平面中,距牙槽嵴顶高度4mm处最小(P<0.05),5mm以上的骨皮质厚度随距牙槽嵴顶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男女对象在7、8、9mm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大于女(P<0.05)。结论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儿童患者的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随垂直向位置的增加而增大,微种植体支抗植入时应尽可能选择距牙槽嵴顶5mm以上的位置,以提高植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莫如昌 《河北医学》2009,15(1):13-15
目的:探讨早期牙袷矫治对恒牙列萌出及咬合稳定的关系。方法:选择替牙期错袷患者6b例,应用单一或联合方法矫治,并随访进入成年阶段,观察患者在此期间的牙齿排列及咬合关系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有良好的咬合关系,且保持咬合的稳定性。结论:通过早期矫治,主要是在替牙期进行的适当治疗,不仅能使恒牙在牙弓内正常萌出,而且还能获得长时间的稳定,大大减少复发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