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设为哮喘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5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哮喘组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总IgE含量.结果:哮喘组急性发作期CD3+ CD4+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Ig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缓解期较急性发作期显著改善(P<0.01),但与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P<0.01);随访1年期间,哮喘发作次数得分平均(3.56±1.07)分,发作严重程度得分平均(5.19±2.47)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总IgE含量与哮喘发作次数呈正相关(r=0.562,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含量降低,总IgE含量升高,两者在哮喘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法观测106例哮喘患儿1年内哮喘发作期270份标本中,鼻病毒阳性114份(72例),阳性率42.22%,而20份正常对照组标本仅1份阳性(阳性率为5%)(P<0.01)。阳性病例72例中34例在1年中不同的哮喘发作期间鼻病毒检测反复阳性。在哮喘未发作期的59例界病毒阳性率仅为3.39%(2/5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鼻病毒的感染与小儿哮喘的发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引起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呼吸道病毒谱,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哮喘急性发作儿童114例和其中处于缓解期儿童18例。以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对其进行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1-4型(HPIV1-4)、肠病毒(EV)、人偏肺病毒(hMPV)、博卡病毒(BOCA)的检测。得出引起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呼吸道病毒谱。比较不同年龄、伴或不伴发热、急性发作程度轻、中、重各组之间病毒总阳性率和各病毒检出率的差异,分析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各分组间的关系。结果 114例急性发作标本中共检出呼吸道病毒80例(70.2%),18例缓解期标本中共检出呼吸道病毒2例(11.1%),两组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标本当中,RV感染45例(39.5%),RSV感染17例(14.9%),HPIV3感染12例(10.5%),其他病毒感染34例(29.8%),混合感染23例(20.2%),以RV+RSV混合感染最常见。0~3岁组RSV检出率为25.0%(9/36),高于≥3岁组的10.3%(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EV检出率为18.2%(6/33),高于无发热组的2.5%(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总阳性率(89.5%)和RSV检出率(36.8%)在哮喘急性发作中度组中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发因素,RV是首要病原体,RSV会加剧哮喘发作的程度。临床需做好预防工作,防止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应用氧气驱动雾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1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72例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疗法(氢化考的松琥珀酸钠+氨茶碱,静滴),观察组患儿采用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备劳特液+地塞米松),监测两组治疗前后20min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最大呼气流速和血氧饱和度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组间差异p0.05。结论: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及时给予氧驱动雾化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缺氧及呼吸困难状态,临床疗效可靠,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毕小朵  梅花 《医学综述》2011,17(6):952-95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白三烯B4(LTB4)的水平。方法 6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根据哮喘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个组(各20例),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2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LTB4的水平。结果 6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IL-17及LTB4的平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程度的哮喘患儿IL-17及LTB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IL-17与LTB4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哮喘患儿IL-17与LTB4的水平均升高,其水平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血浆神经肽A(NKA)含量的变化,探讨NKA与小儿哮喘的关系。方法:利用ELISA 法测定20例正常儿童、38例儿童哮喘发作期(其中重度发作20例,轻、中度发作18例)及26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血 浆NKA的含量。结果:哮喘发作期患儿血浆NKA含量((326±148)ng·L-1)高于哮喘缓解组((84±39)ng· L-1)及正常对照组((51±30)n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哮喘发作患儿血浆NKA含量((359±160)ng·L-1)高于轻、中度哮喘发作患儿((208±113)ng· L-1)(P<0.01)。结论:NKA参与了哮喘发作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小儿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肺功能水平检测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CVA发作期、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各35例,以及健康对照患儿35例,分别检测3组儿童血清总IgE、外周血EOS绝对值以及肺功能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VA组与哮喘组患儿的血清总IgE、外周血EOS绝对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VA组与哮喘组患儿EV1%、FEV1/FVC%、PEF%水平虽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EF25%、FEF50%、FEF7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吸药后,CVA组与哮喘组患儿FEF25%、FEF50%、FEF75%水平均较吸药前明显改善(均P<0.01),而对照组吸药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CVA患儿进行血清总IgE、外周血EOS,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可有效提高确诊率,且安全快速,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探讨哮喘伴慢性鼻窦炎患儿慢性鼻窦炎治疗对哮喘控制的疗效影响。方法:就诊儿科的哮喘伴慢性鼻窦炎患儿77例,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均按GINA方案制定长期治疗方案,给予布地奈德(普米克)吸入。观察组加用0.5%呋嘛液及复方洁霉素滴鼻液滴鼻;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希舒美、沐舒坦口服治疗,其中4例大龄患儿行常规上颌窦穿刺冲洗术。于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儿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进行评估,并随访6~12个月患儿哮喘发作次数与严重程度及吸入治疗能否按要求阶梯式降级,对哮喘控制进行评估。结果:哮喘临床控制观察组35例(94.6%),对照组34例(85.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组总有效33例(89.2%),对照组9例(22.5%)(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与哮喘同时治疗可以提高哮喘临床控制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哮喘患儿血清中TNF-α与IgE水平,以观察和揭示它们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和与发病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哮喘发作期40例、缓解期30例患儿及健康对照组30例儿童TN-α水平和IgE水平.所有结果使用SPSSI 1.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哮喘组的IgE与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高,且发作期与缓解期、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哮喘发作组中10例哮喘持续状态者IgE水平与其他哮喘发作者IgE水平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这10例哮喘持续状态者TNF-α水平与其他哮喘发作患儿LTNF-α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IgE和TNF-α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TNF-α水平与哮喘的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中25OHD3、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1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哮喘组)和75例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25OHD3、IL-21水平。比较两组间患儿血清 25OHD3、IL-21水平,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25OHD3、IL-21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哮喘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同年龄儿童25OHD3血清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6岁儿童明显高于哮喘组<6岁儿童(P<0.05),对照组≥6岁儿童明显高于哮喘组≥6岁儿童(P<0.05)。哮喘组患儿血清IL-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21、25OHD3水平对急性发作期哮喘诊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61。结论 IL-21、25OHD3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中发挥作用,可作为诊断哮喘急性发作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IL-5、IL-10以及干扰素诱导蛋白(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的变化情况,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否能影响其含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和38例稳定期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18例正常儿童为对照。采用ELISA检测患儿血清中ECP、IL-5、IL-10和IP-10的变化情况,并检测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对其浓度改变的影响。结果与稳定型哮喘比较,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轻微降低,但ECP、IL-5、IL-10和IP-10含量显著增高(P〈0.05)。经激素治疗后,ECP、IL-5和IP-10水平有所降低,但IL-10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能活化嗜酸性粒细胞,而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改善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住院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有效控制哮喘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及江津区人民医院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儿共193例,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资料进行分析。随机选择门诊随访3个月,接受正规维持治疗的无哮喘发作慢性持续期维持控制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分析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呼吸道感染为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的第一独立危险因素,占85.5%(165/193)。未规范使用控制性药物者达71.5%(138/193),包括既往未诊断哮喘102例和已诊断哮喘但未用药的36例,与维持控制治疗组未规范用药(21/110,19.1%)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哮喘急性发作第二重要因素。各种过敏原诱发哮喘急性发作也较常见,占9.3%(18/193)。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在急性发作组与维持治疗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为重庆地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首要危险因素,其次为未及时诊断哮喘、未正规使用哮喘控制药物,各种过敏原诱发哮喘急性发作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朱赟  王亚亭 《安徽医学》2012,33(8):996-99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哮喘急性发作儿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195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5岁前和5岁后2个年龄组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2组比较,5岁组患儿具有血小板计数高、住院时间长、合并肺炎及支原体感染率高,过去1年喘息发作的次数多,哮喘及时诊断和治疗率低的特点(P0.05)。结论5岁组患儿在哮喘急性发作时表现较重,更易并发肺炎和支原体感染,哮喘及时诊断率较低,治疗依从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留取正常儿童(对照组,n=31)及临床缓解期、慢性持续期和急性发作期(哮喘组,n=33)哮喘患儿的血清。采用ELISA法分析血清中TNF-α、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受体2(TRAF-2)、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临床缓解期、慢性持续期和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血清中TNF-α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血清中TNF-α、Caspase-8和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临床缓解期哮喘患儿血清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血清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患儿血清中TRAF-2和RIP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信号传导通路与儿童哮喘的发生有密切关联,其机制可能为激化TNF-α通路,使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水平增加,诱导哮喘。  相似文献   

15.
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方法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3种常用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3例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53例采用布地奈德雾化悬浊液联合沙丁胺醇和异丙托溴胺混合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B组41例采用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沙丁胺醇和异丙托溴胺混合气雾剂吸入治疗;C组29例采用静脉地塞米松联合氨茶碱,每日1次,疗程5 d.入选患儿均采用综合治疗如补液、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等.结果 布地奈德雾化悬浊液联合沙丁胺醇和异丙托溴胺混合溶液雾化吸入和静脉使用地塞米松联合氨茶碱均能有效控制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对前两者,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沙丁胺醇和异丙托溴胺混合气雾剂吸入不能有效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结论 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是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最佳给药途径,布地奈德雾化悬浊液联合沙丁胺醇和异丙托溴胺混合溶液治疗儿童哮喘发作的疗效与静脉使用地塞米松联合氨茶碱相当,依从性好,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白介素5(IL-5)、嗜酸细胞阳离子(ECP)及IgE的水平变化,观察其在CV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CVA患儿30例(急性发作期组18例,缓解期组1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20例,正常健康儿童20例血清IL-5、ECP及IgE指标的水平,并作对比分析和相关性比较。结果:CVA患儿发作期血清IL-5、ECP及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组IL-5及ECP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发作期与哮喘发作期组血清IL-5、EC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患儿血清IL-5和ECP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1),ECP和IgE呈显著正相关(r=0.435,P〈0.01)。IL-5与IgE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r=0.105,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IL-5、ECP及IgE水平对CVA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可以较好地反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验证类型和严重程度,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老年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oxide,FeNO)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老年哮喘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被分为急性发作组和缓解组;根据FEV1%分为1级、2级和3级,缓解组根据是否应用激素治疗分为激素治疗组和无激素治疗组。测定2组患者FeNO水平。 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FEV1%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组Fe NO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高于对照组(P<0.05)。无激素治疗组Fe NO高于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激素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1级组Fe NO高于2级组和3级组(P<0.05),2级组和3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FeNO和FEV 1%呈负相关(r=-0.441,P=0.008);老年哮喘缓解期组患者FeNO和FEV 1%无显著相关性(r=0.151,P=0.425)。 结论 老年哮喘急性发作患者Fe NO水平升高,FEV1%下降,两者呈负相关,FeNO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雾化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单药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联合吸入,比较两组患儿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儿主要症状改善时间短,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主要症状,缩短疗程,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儿童哮喘特别是哮喘发作期夜间睡眠状态下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现象。方法:73例小儿分为3组,其中哮喘组28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组30例,对照组15例,对3组的年龄、性别比、肥胖度及睡眠不良、鼾症、鼻塞、张口呼吸等一般资料进行了比较,并对3组的夜间多导睡眠仪(PSG)监测指标心率(HR)、呼吸(RR)、呼吸暂停指数(A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SpO2)、最低SpO2等进行了比较。结果:哮喘组、OSAHS组鼾症、鼻塞、张口呼吸、睡眠不良症状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且哮喘组、OSAHS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哮喘组、OSAHS组AHI分别为46.23%、73.33%,对照组未见异常。哮喘组、OSAHS组RR、SpO2、最低SpO2、AI、AH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哮喘组与OSAHS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G监测可显示哮喘发作期伴随睡眠期呼吸暂停低通气异常,这种呼吸异常的发生低于OSAHS组,而且程度相对较轻,对哮喘患儿实施PSG监测有助于管理夜间睡眠呼吸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在中山地区应用推广的效果。方法:对确诊为哮喘的儿童实行院内专科门诊管理治疗和院外家庭自我管理与治疗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以哮喘急性发作、哮喘症状记分、住院率、肺功能指标、问卷调查结果来评价疗效。结果:113例哮喘儿童,坚持规范治疗的有72例,占63.7%,间歇治疗的有20例,占17.7%,脱管21例,占18.6%。规范治疗组无哮喘急性发作病例为90.3%(65/72),日间哮喘症状记分等于0分占83.3%(60/72),夜间哮喘症状记分等于0分占81.9%(59/72),住院率为0;间歇治疗组依次为60%(12/20)、65%(13/20)、60%(12/20)、10%(2/20),经统计学处理,P<0.01(除住院率P<0.05外)。61例大于等于5岁缓解期哮喘患儿治疗前PEF占预计值百分比等于(98.4±51.4)%,治疗后PEF占预计值百分比等于(125.0±59.6)%,t=9.767 3,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采取院内院外综合管理模式应用和推广GINA,可以达到控制儿童哮喘的目的。要进一步提高儿童哮喘防治的效果,人人接受规范治疗,还必须加强管理和教育,普及哮喘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