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对正气虚衰为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肿瘤坏死因子数值以及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黄芪注射液20ml 0.9%NS 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0日为1疗程,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7例,观察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和主要症状改善、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27例中,经黄芪注射液治疗后比治疗前大部分(85%,93%)患者KPS评分和体重稳定或提高;疲乏、纳差、疼痛等主要症状改善;TNF-α下降;外周血白细胞总数、NK细胞活性,CD3 /HLA-DR 、CD3-/HIA-DR 有所上升。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对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抑制肿瘤恶病质的发生和进展以及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芪对慢性肾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大剂量黄芪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及细胞-6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例患者(治疗组)应用大剂量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清α、水40CGNTNF-IL-6平;并与例应用常规治疗的患者(对照组)及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观察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32 31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较健康对照组α和均显著升高(TNF-IL-6P),且血α与之间呈显著正相关(<0.01TNF-IL-6 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α、明显下降TNF-IL-6 (P,<0.01)CD3 细胞、TCD4 细胞、明显升高。TCD4/CD8结论:大剂量黄芪有较好的降低患者α和、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为该药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CGNTNF-IL-6CGN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黄芪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细胞调亡因子Fas(sFa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以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90例UAP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心绞痛等常规治疗。同时,B组患者加用黄芪注射液30~50ml,而C组患者加用60~80ml入液静脉滴注,1次/d,10d为一疗程,应用1~2个疗程。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浆hs-CRP、TNF-α、sFas和vWF水平以及左室功能的变化。结果黄芪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UAP患者的左室功能,降低血浆hs-CRP、TNF-α、sFas和vWF水平,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以大剂量者为优。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UAP疗效满意,能够改善左室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且以大剂量为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对改善晚期肿瘤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黄芪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在有“得气”感应后,注射黄芪注射液2ml,隔日1次,注射7次后休息1周,再行注射7次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Ⅺ丐评分、体重、疼痛程度及外周血白细胞变化。结果 20例中,KPS评分及体重增加、疼痛等主要症状有明显改善(80%~95%),外周血白细胞稳定,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能改善晚期肿瘤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对晚期胰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8例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予参麦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对照组予吉西他滨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Kamofsk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免疫抑制,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及CD47CD8+上升较对照组显著(均J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0、TNF-α及IFN-γ达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均JP< 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增强了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早期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96例老年CHD患者分为黄芪治疗组(54例)和常规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20m1,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d。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的含量,并对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另选正常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黄芪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黄芪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IL-6、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黄芪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黄芪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老年CHD患者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而且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Fas(sFas)的影响。方法将381例UAP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三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心绞痛等常规治疗。同时,B组患者加用黄芪注射液30~50ml,而C组患者加用黄芪注射液60~80ml入液静滴,1次/d,10d为1个疗程,应用1~2个疗程。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浆hs-CRP、TNF-α及sFas水平的变化。结果黄芪注射液可以明显提高UAP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浆hs-CRP、TNF-α和sFas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以大剂量者为优。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UAP疗效满意,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且以大剂量为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田七注射液对2~4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微炎症状态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71例2~4期CKD患者根据住院号按照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护肾、排毒、降压、纠正贫血、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田七注射液(100 ml/d)。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C、TG、LDL、HDL、树突状细胞(DC)和CD4+/CD8+比值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血清IL-8、IL-6、TNF-α、TC、TG、LDL水平均降低,HDL升高,DC数量增加,CD4+/CD8+比值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田七注射液能减轻CKD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和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田七注射液对2~4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微炎症状态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71例2~4期CKD患者根据住院号按照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护肾、排毒、降压、纠正贫血、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田七注射液(100 ml/d).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C、TG、LDL、HDL、树突状细胞(DC)和CD4+/CD8+比值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血清IL-8、IL-6、TNF-α、TC、TG、LDL水平均降低,HDL升高,DC数量增加,CD4+/CD8+比值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田七注射液能减轻CKD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和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习惯性流产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β1(TGF—β1)、子宫内膜抗体(EmA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红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7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的37例健康育龄妇女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血清TGF—β1、EmAb、TNF—α及红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指标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同时比较观察组中早期与晚期、原发性与继发性患者的检测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血清TGF—β1、EmAb、CD4^+、CD4/CD8、CD56^+及FEER、红细胞C3bs受体(RBC—C3bR)、RIT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及CD8^+则低于对照组,而早期与晚期习惯性流产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原发性与继发性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习惯性流产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清TGF—β1、EmAb、TNF—α及红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的异常,且早期与晚期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分析卵巢勃勒纳(Brenner)瘤的临床和病理形态学特点,并阐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5例卵巢勃勒纳瘤进行临床病理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分析.结果:交界性瘤中可见良性瘤形态,但细胞巢增大、大小不一、排列较紧密、无巢与巢融合、无间质浸润.恶性瘤中可见交界性瘤区域,但不一定有良性瘤区域,且巢大、融合、有"出芽"现象等,并伴坏死、出血,向周围浸润或转移.结论:上皮巢和致密的纤维间质共存是勃勒纳瘤的基本结构成份.上皮巢和巢中上皮细胞形态的差别是鉴别良恶性瘤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中山医科大学及广州市儿童医院近廿五年来住院小儿3,903例肿瘤进行统计分折。其中恶性肿瘤占51%,良性肿瘤49%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36:1。儿童恶性肿瘤以白血病居首位,其次为肾Wilms瘤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良性肿瘤以血管瘤为多见。  相似文献   

13.
蒋振斌  任长裕 《上海医学》1993,16(4):187-190
本文报道1978年1月至1991年11月收治的79例原发性心脏肿瘤,其中良性肿瘤76例,恶性肿瘤3例。良性肿瘤中有粘液瘤71例,左右心室脂肪瘤各1例,右心房神经纤维瘤、右心房平滑肌瘤和左心室纤维瘤各1例。恶性肿瘤有恶性粘液瘤、粘液肉瘤和淋巴肉瘤各1例。在体外循环下施行肿瘤切除术77例,部分切除1例,病理活检1例。住院期死亡3例,死亡率3.7%。诊断主要是依据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非粘液瘤患者有时需作 CT 和/或磁共振显象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TURBT)术后尿道复发肿瘤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TURBT术后尿道复发肿瘤的临床资料。1例单纯后尿道肿瘤复发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6例合并膀胱肿瘤复发,5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全尿道切除术,1例行TURBT术及尿道肿瘤电切术。结果:随访6个月8年,平均3年2个月。5例全尿道切除患者3例存活至今,2例因肿瘤转移死亡。2例电切患者中1例无瘤生存,1例因膀胱肿瘤复发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全尿道切除术。结论:TURBT术后复发尿道肿瘤与膀胱肿瘤的分级、分期密切相关,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肿瘤分期及伴发疾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恶性胸腺瘤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如恒 《上海医学》1998,21(2):74-75
目的通过对29例恶笥胸腺瘤的临床分析,评估不同分期胸腺瘤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985年2月至1995年3月本科收治的95例胸腺瘤患者。  相似文献   

16.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是指对单个细胞的全部RNA进行逆转录、扩增和测序,再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技术。自2009年Tang等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开始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之后,该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由于该技术能在单细胞水平诠释细胞的异质性,因此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各领域尤其是肿瘤等疾病研究。本文将主要综述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流程和技术发展,及其在肿瘤异质性、肿瘤转移、肿瘤微环境、肿瘤药物等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7.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 检测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恶性肿瘤早期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化学显色方法检测183例健康查体者,104例各种恶性肿瘤患者和32例良性肿瘤患者的血清TSGF含量。结果 恶性肿瘤组TSGF含量明显升高,平均检出阳性率为83.79%,特异性为93.44%,实验有效率为89.89%。与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48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进行动态观察,发现42例患者血清中TSGF含量明显下降(P〈0.01),另6例病情恶化患者TSGF含量无明显变化。在183例体检人群中发现12例阳性,占6.55%,其中2例被确诊为肿瘤,10例是由炎症所致的假阳性。结论 TSGF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广谱性,对体检人群的早期诊断及肿瘤患者的诊治、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33例脑肿瘤中医治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脑肿瘤有效途径.[方法]对133例临床明确诊断为脑肿瘤手术后或手术+放化疗后患者采用以熄风清热、化痰散结、祛瘀通络为主,佐以滋补肝肾中草药治疗.[结果]对133例各型肿瘤患者进行了随访统计,存活时间最长者已达10年,仍在参加工作,存活时间最短者仅3年2个月.[结论]中草药治疗脑肿瘤病具有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Carcinoid tumors are slow growing neuroendocrine tumors which can originate from various sites within the body. A carcinoid tumor originating in the medulla spinalis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Case report

We report a case of a 33-year-old man, presenting with a five-month history of bilateral lower extremity pain, as well as paresthesia, and mild weakness in one lateral lower extremity. A lumbar laminectomy of L3 to L5 and en bloc resection of the tumor was performed. Postoperative histo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tumor wer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a carcinoid tumor. There were no clinical or radiological signs of tumor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at the patient’s two year postoperative follow-up.

Conclusions

During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edulla spinalis tumors, the possibility of a primary carcinoid tumor originating within the medulla spinalis should be considered. An accurate tumor classification is imperative to ensure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course of treatment is pursued.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10.1186/s40001-014-0071-7)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针对胃肠道自主神经瘤这种少见肿瘤积累临床病理资科。方法:收集1例患者的临床资科,对其肠道切除和肝取材组织进行HE、网织纤维、NF和Synapsin等多种指标的常规、特染及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电镜观察。结果:多方面资科说明此例符合胃肠道自主神经瘤诊断。注意到该肿瘤生长虽较慢,但似乎较易转移,这有别于其它目肠道间质瘤。结论:临床上对这种少见恶性肿瘤应尽早发现,及时获得病理诊断结果,而且还有待积累更多的病例资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