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前输液对麻醉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等数分成两组:A组(实验组)于麻醉前30min内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00mL,麻醉后以3~4mL/kg-1.h-1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B组(对照组)麻醉后于静脉以3~4mL/kg-1.h-1输入乳酸林格氏液,观察两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情况。结果:A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为12.5%,B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为45%。A组血压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前输入一定量的液体可有效的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麻醉前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试验组)于麻醉前30 min内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液500 ml,麻醉后以3~4 ml/(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液;B组于麻醉前30 min内静脉输入羟乙基淀粉500 ml,麻醉后以3~4 ml/(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液;C组(对照组)麻醉后于静脉以3~4 ml/(kg·h)输入乳酸林格液.观察3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情况. 结果 A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为17%,B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为7%,C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为43%.A组和B组血压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血压下降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 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前输入一定量的液体可有效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而输入羟乙基淀粉等胶体对于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要比输乳酸林格液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麻醉前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中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产的产妇18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60例,A组麻醉前30min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00ml,麻醉后以5~6ml/(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B组麻醉前30min静脉输入聚明胶肽液500ml,麻醉后以5~6ml/(kg.h)输入乳酸林格氏液。C组于静脉穿刺和麻醉后以5~6ml/(kg.h)输入乳酸林格氏液。观察3组患者血压下降情况以及麻黄素用药量的差异。结果:B组产妇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C组(46.7%)和A组(26.7%)。B组与C组相比麻黄素用药量显著减少。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前输入一定量的液体可有效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而输入聚明胶肽等胶体对于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要比输乳酸林格液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麻醉前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试验组)于麻醉前30min内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液500ml,麻醉后以3~4ml/(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液;B组于麻醉前30min内静脉输入羟乙基淀粉500ml,麻醉后以3~4ml/(kg/h)继续输人乳酸林格液;C组(对照组)麻醉后于静脉以3~4ml/(kg/h)输入乳酸林格液。观察3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情况。结果A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为17%,B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为7%;C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为43%。A组和B组血压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血压下降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前输入一定量的液体可有效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而输入羟乙基淀粉等胶体对于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要比输乳酸林格液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麻醉前扩容对腰硬联合麻醉产科手术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麻醉前不扩容,麻醉后以6~8 ml/kg.h输入乳酸林格氏液。B组麻醉前30 min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00 ml,麻醉后以6~8 ml/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C组麻醉前30 min输入羟乙基淀粉500 ml,麻醉后以6~8 ml/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记录3组产妇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及麻黄素使用率。结果:A组、B组和C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54%、28%和12%,三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A组(P<0.01)。C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麻黄素使用率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前扩容可有效预防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羟乙基淀粉扩容效果要优于乳酸林格氏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麻醉前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中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产的产妇18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60人,A组麻醉前30min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00ml,麻醉后以5—6ml/(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B组麻醉前30min内静脉输入聚明胶肽注射50(01.麻醉后以5—6ml/(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C组于静脉穿刺和麻醉后以5-6mV(kg.h)输入乳酸林格氏液。观察3组患者血压下降情况以及麻黄素用药量的差异。结果B组产妇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C组(46.7%)和A组(26.7%)。B组与C组相比麻黄素用药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7.
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方法:选择6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于麻醉前30分钟内静脉输入生理盐水500mL,麻醉后以每小时3~4mL/kg输入乳酸林格液;B组于麻醉前30分钟内静脉输入羟乙基淀粉500mL,麻醉后以每小时3~4mL/kg继续输入生理盐水;C组麻醉后于静脉以每小时3~4mL/kg输入乳酸林格液。观察3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情况。结果:A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为15%,B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为5%,C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为45%。A组和B组血压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A组血压下降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前输入一定量的液体可有效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而输入羟乙基淀粉等胶体对于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要比输乳酸林格液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麻醉前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中血压变化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足月妊娠剖宫产患者18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60例,A组麻醉前15 min,静脉输入聚明胶肽250 ml,麻醉后以5~6 ml/(kg.h)输入聚明胶肽至500 ml,改用乳酸林格氏液维持。B组麻醉后以5~6 ml/(kg.h)输入聚明胶肽500 ml,改用乳酸林格氏液维持。C组麻醉后以5~6 ml/(kg.h)用乳酸林格氏液维持。观察3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A、B、C三组患者比较,A组血压相对平稳,恶心、呕吐发生率相对较低;B组血压变化小于C组,但不及A组平稳,恶心呕吐时有发生;C组血压波动较大,恶心、呕吐明显增多。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前输入一定量的聚明胶肽可有效预防麻醉后及胎儿取出后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余小玉 《中外医疗》2011,30(15):106-106
目的观察聚明胶肽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足月妊娠剖宫产产妇ASA1~2级6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麻醉前快速输入国产聚明胶肽注射液。对照组病人麻醉前快速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记录入室时、麻醉后1、5、10、15min各时点的血压。结果实验组各时点血压较麻醉前差异无显著性,低血压发生率低,对照组各时点的血压较麻醉前差异有显著性,低血压发生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提前快速输入国产聚明胶肽注射液可以预防剖宫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联合麻黄碱扩容对腰硬联合麻醉病人血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 90例腰硬联合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三组:羟乙基淀粉联合麻黄碱(A组),羟乙基淀粉(B组)和单纯乳酸林格氏液(C组).每组30例.全部病人均先给予乳酸林格氏液10ml/kg,补充生理需要量.A组给予羟乙基淀粉(HES)以25ml/min的速度,10ml/kg的用量输入.于腰穿前2-3分钟给予麻黄碱6mg.B组给予羟乙基淀粉,输入速度及用量同A组,C组单纯给予乳酸林格氏液以25ml/min,10ml/kg输入.监测病人入室(T0)预处理后(T1),腰麻注药后5min(T2)8min(T3)15min(T4),BP及HR变化.结果 A组病人在T2T3和T4时点与T0相比BP及HR无明显变化(P>0.05).B组病人BP及HR在T2T3和T4时点下降明显,与T0同时点A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人T2T3及T4时点与T0相比及与同时点A组相比BP和HR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对无严重心肺疾患病人给予预羟乙基淀粉联合麻黄碱处理,可以明显减少腰硬联合麻醉后BP下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腰麻-硬膜外麻醉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河北医学》2005,11(11):1009-1011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C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腹部和下肢择期手术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于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平面和麻醉效果并连续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结果:CSEA 组最高阻滞平面与CEA相近,但术中麻醉效果比率大于CEA组.两组在注入局麻药后均出现血压下降.CSEA组术后无1例出现头痛,阻滞平面过高或全脊髓麻醉等并发症.结论:CSEA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起效快、镇痛完善、肌松效果好、可控性强以及副作用小等.  相似文献   

12.
全麻与硬外麻醉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全麻与硬外麻醉有相同的作用部位,但作用机制不同。近年临床上全麻与硬外麻醉的联合使用增多,笔者对两种麻醉方式对脊髓的复合作用及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表面麻醉和球结膜下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观察56例(72眼)表面麻醉结合球结膜下麻醉行小梁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术后眼压等。结果本组患者均能较好配合手术,术中未发生麻醉引起的并发症。术后眼压控制满意,滤过泡形成好。结论表面麻醉和球结膜下麻醉结合应用,简便、安全、高效,使小梁切除术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观察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和对照组(全麻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的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2mg/kg,维库溴铵0.1mg/kg。观察组于诱导前取T8~9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首次注入1.0%利多卡因加0.375%罗哌卡因的混合液3~5ml。测定平面后给追加量,麻醉平面控制在T4以下,全麻维持选用丙泊酚3~5mg/(kg.h)静脉持续泵入,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需要时吸入0.5%~1.5%的异氟醚。记录在围麻期两组患者的SBP、DBP、MAP、HR、全麻用药量、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切皮后和拔管后SBP、DBP、MAP及心率上升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减少,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儿童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可比条件选择40例在泌尿外科择期行手术的儿童,依家长对麻醉方式的要求及医生的选择,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n=20)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I组,n=20)。对比观察2组患儿麻醉及术后恢复过程。结果2组患儿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满意,术中未出现体动,术后无知晓。2组患儿的术中血压、pH、SpO2均无明显变化。E组患儿气腹后、停气腹后心率明显减慢(P<0.05),呼吸频率明显加快(P<0.05),PaCO2、HCO3-均明显升高(均P<0.05)。I组的心率、呼吸、PaCO2、HCO3-均无明显改变。结论ASAⅠ级的患儿行类似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类的短时手术,在1.6kPa(12mmHg)气腹压力下,选择硬膜外麻醉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李华  徐建健  沈学庆  舒平  赵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132-1133,1151
目的:比较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循环功能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探讨两者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有胆囊结石需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A组,n=30)与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n=30),监测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前后、气腹后10min、30min时SBP/DBP、HR、SpO2、术后疼痛(VAS评分)及术后清醒时间,评价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B组在麻醉后和气腹后SBP/DBP及HR均增高,并持续至气腹后30min(P<0.05),A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更能提供可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老年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7.
董志华 《黑龙江医学》2012,36(6):430-432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身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6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B组仅用全身麻醉。结果 A组整个麻醉过程中,HR、Bp稳定,术中全身麻醉用量小,拔管及时,患者苏醒快,且便于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结论联合麻醉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全身麻醉用药量少,术毕清醒快、拔管早、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瑞芬太尼全麻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胸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整群选取该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剖胸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并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瑞芬太尼全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异常发生率显著偏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停药后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偏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胸手术患者中,应用瑞芬太尼全麻临床麻醉效果要明显有优于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9.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海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61-62,68
目的分析观察小儿手术中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的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院实施下肢和腹部手术的86例患儿中随机抽取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单一氯胺酮麻醉,另6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结果观察组患儿区域麻醉中的芬太尼用量、氯胺酮用量、氯胺酮追加次数、唤醒时间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均比对照组患儿显著降低(P〈0.05),平均动脉压也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且肌松状况良好,对照组偶有不良反应,无肌松状况。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的区域麻醉在小儿手术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与腰麻在疝修补术中的麻醉管理及相关并发症,确定硬膜外麻醉在疝修补术麻醉中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9月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择期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传统疝修补和无张力疝修补)的手术患者共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n=50)和腰麻组(n=50),记录患者麻醉前、麻醉后和麻醉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术中患者对手术配合情况;术后尿潴留以及头痛发生率等。结果麻醉后硬膜外麻醉组 MAP、HR无明显变化,腰麻组 MAP、HR 波动明显(P <0.05);硬膜外麻醉组能通过咳嗽或憋气配合医生确认疝囊,腰麻组未能成功(P <0.05);术后尿潴留硬膜外麻醉组明显少于腰麻组(P <0.05);术后头痛发生率硬膜外麻醉组明显低于腰麻组(P <0.05)。结论与腰麻相比,硬膜外麻醉用于疝修补术,患者血压心率变化小,循环稳定,能更好地配合手术,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无需去枕平卧,患者舒适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