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目的:从番荔枝科植物圆滑番荔枝(annona glabra Linn.)树皮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95%乙醇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结果:分离到6个化合物,其中5个为贝壳杉烷型二萜,1个生物碱,5个二萜I,II,III,IV,V分别为(-)-kaur-16-en-19-oic acid,16a-hydro-19-acetoxy-ent-kauran-17-oic acid,(-)-kauran-19-al-17-oic acid,ent-19-carbomethoxykauran-17-oic acid,19-hydroxy-16a-(-)-kauran-17-oic acid,生物碱为xooglaucine.结论:萜IV ent-19-carbomethoxykauran-17-oic acid,,萜V 19-hydroxy-16a-(-)-kauran-17-oic acid和生物碱oxoglaucine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湖北贝母二萜聚合物的结构。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从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 siao et K.C.Hsia中分得3个对映-贝壳杉烷型聚合二萜鄂贝缩醛A(fritilleinide A)、鄂贝酸酯C(fritillebin C)和鄂贝酸酯D(fritillebin D)。结果经理化常数、光谱分析及与标准品对照、证明它们的结构为ent-kauran-16β,17-acetalent-16β-kauran-17-(S)aldehyde(Ⅰ),ent-16-hydroxy-kanran-17-yl ent-16-kauran-17-oate(Ⅱ),ent-16α-hydroxy-kauran-17-yl ent-16β-kauranoate(Ⅲ).结论这3种二萜聚合物为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广西甜茶(Rubus suavissimusS.Lee)叶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对广西甜茶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IR、MS、NMR等光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西甜茶叶中分离得到3个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经鉴定化合物1为对映-16α,17-二羟基-贝壳杉-19-羧酸(ent-16α,17-dihydroxy-kauran-19-oic acid),化合物2为对映-贝壳杉-3α,16β,17-三醇(ent-kauran-3α,16β,17-3-triol),化合物3为对映-13,17二羟基-贝壳杉-15-烯-19-羧酸(ent-13,17-di-hydroxy-kauran-15-en-19-oic acid)。结论化合物1,2,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从番荔枝科植物金钩花(Pseuduvaria indochinensis Merr.)中分离出了三个二萜化合物,经光谱鉴定及X衍射分析,分别鉴定为ent-8α-羟基-18-海松酸(1),ent-海松酸(2)及ent-16α,17-二羟基-19-贝壳杉酸(3)。其中(1)和(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HPLC-ELSD分析方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种番荔枝属植物树皮中4种贝壳杉烷型二萜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80A Extend-C18柱,0.3%冰醋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40 min,60%~0%(A);40%~100%(B)],流速0.6 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结果 4种贝壳杉烷型二萜与相邻杂质能较好分离,理论塔板数按16α-hydro-19-acetoxy-ent-kauran-17-oic acid(Ⅲ)计算不低于49 000.贝壳杉烷型二萜成分以海南产圆滑番荔枝中含量最高.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高、分离效果好,分析准确,适合于该属植物中二萜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种植物中各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光叶番荔枝(Annona glbra Linn)叶子中提取分离活性物质.方法 95%乙醇提取,溶剂划分极性部分,层析(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根据IR,MS,NMR,熔点等光谱技术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现已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nt-kaur-16-en-19-oic acid(K1)、Machigline(P1).结论 Machigline为首次从该植物叶子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紫株Callicarpa pedunculata R.Brown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理化方法及光谱(IR,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紫株全草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个二萜类化合物:14α-羟基-7,15-异松烷二烯-18烷酸(14α-hydroxy-7,15-isopimaradien-18-oic acid,Ⅰ);16α,17-二羟基-3-氧-扁枝杉烷(16α,17-dihydroxy-3-oxo-phyllocladane,Ⅱ);8,11,13,15-四烯松香烷-18-烷酸(8,11,13,15-abietatraen-18-oic acid,Ⅲ);6α-羟基尼刀瑞尔醇(6α-hydroxy nidorellol,Ⅳ);2个黄酮类化合物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5-hydroxy-3,4‘,7-trimethoxyflavone,Ⅴ);3,5-二甲基莰非醇(3,5-dimethylkaempherol,Ⅵ);其余的分别为:熊果酸(ursolic acid,Ⅶ),肌醇(myoinositol, Ⅷ),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β-香树素(β-amyrin, Ⅹ)。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Ⅰ-Ⅳ分别为4种不同类型的二萜。熊果酸的含量高达1%,本植物可作为其资源植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果大戟Euphorbia wallichi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果大戟根部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二萜化合物,其中jolkinol B(Ⅰ)是千金二萜烷型;caudicifolin(Ⅱ),helioscopinolides A(Ⅲ),C(Ⅳ)和E(Ⅴ)是松香烷型;ent-atisane-3β,16α,17-triol(Ⅵ),ent-16α,17-dihydroxyatisan-3-one(Ⅶ),ent-3β,(13S)-dihydroxyatis-16-en-14-one(Ⅶ)和ent-2-hydroxyatis-1,16(17)-dien-3,14-dione(IX)属于对映-阿替斯烷型。结论这些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文摘     
080 库页云杉茎皮中具促抗癌活性的二萜化合物[英]/Kinouchi Y…//J Nat Prod.-2000,63(6).-817~820作者从库页云杉 Picea glehni(Fr.Schm.)茎皮中分离出10种二萜化合物,其中有一新的半日花烷型二萜化合物19(4→3)abeo-8α,13(S)-epoxylabda-4(18),14-di-ene(1)及2个新的松香烷型二萜19-nor-abi-eta-4(18),8,11,13-tetraen-7-one(2)和12-羟基脱氢松香酸(3);7种已知二萜化合物为13-表泪柏醚(4)、脱氢松香酸(5)、(11E)-14,15-bisnor-8α-hydroxy-11-labden-13-one(6)、abieta-8,11,13-trien-7-one(7)、9a,13α-epi-dioxyabiet-8(14)-en-18-oic acid(8)、9,10α-epoxy-9,10-seco-abieta一8,11,13-trien-18-oi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结合理化性质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正丁醇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个新的贝壳杉烷型二萜苷,命名为贝壳杉烷酸苷A(16α,17-dihydroxy-ent-kauran-19-oic 19-[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 ester)(1)。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秀丽莓(Rubus amabilis Focke)干燥茎中的化学成分,阐明秀丽莓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水提取、柱色谱法以及结晶法对秀丽莓干燥茎进行分离纯化,用核磁共振、质谱等光谱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LC/MS-IT-TOF)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SunFire~(TM)C_(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甲醇(A)-0.5%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为质谱离子源,同时采用正、负离子检测模式,获得不同化合物的多级质谱数据。结果从秀丽莓干燥茎中分离出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8-三甲氧基-6-羟基酮、2α,3α,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齐墩果酸、(+)-儿茶素及(-)-表儿茶素。根据高分辨质谱结果和MS/MS碎片信息,结合对照品质谱信息及相关文献,共鉴定推断出27个化合物,其中1个酮: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1个单萜:7-epiphlomiol;5个二萜类:对映-贝壳杉-16-烯-9-醇、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19-羧酸、对映-贝壳杉-3α(β),16β,17-三醇、甜茶苷、甜茶单糖苷;9个三萜类:2α,3β,23α-三羟基-乌苏-12,18-二烯-28-酸、2α,3β,23α-三羟基-乌苏-12,19-二烯-28-酸、19α-羟基熊果酸、2α,19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2α-羟基乌苏酸、2α,3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3β,16α,22α,28-四羟基齐墩果-12-烯、3β,16α,22α,23,28-五羟基齐墩果-12-烯及萎陵菜酸;11个黄酮类:原花青素B1~B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及8,3'-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酮。结论化合物1,2,8-三甲氧基-6-羟基酮为蔷薇科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儿茶素与(-)-表儿茶素为首次从悬钩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秀丽莓中发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长毛三脉紫菀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柱层析对长毛三脉紫菀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进行抑菌实验。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出6个萜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2β,3β,16α-三羟基-23α-醛基-12-烯-28-齐墩果酸(1),2β,3β-二羟基-16-O-β-吡喃葡萄糖基-23α-醛基-12-烯-28-齐墩果酸(2),(-)-Angelicoideno-2-O-β-D-glucopyranoside(3),(-)-Angelicoidenol-2-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4),木栓酮(5)和木栓醇(6),其中化合物3和4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本研究为长毛三脉紫菀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良姜中的抗白念珠菌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良姜抗白念珠菌的活性成分。方法 以生物活性追踪结合色谱分离,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抑菌作用,以各种色谱柱层析,包括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得到单体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测定各化合物的抗菌效价。结果 高良姜三氯甲烷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强。从三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个黄酮类化合物:高良姜素(galangin)和芹菜素(apigenin);3个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7-(4-羟苯基)-1-苯基-4-烯-3-庚酮、5-羟基-1-(4-羟苯基)-7-苯基-3-庚酮,和1-(4-羟基-3-甲氧基苯基)-7-(4-羟苯基)-3,5-庚醇;1个半日花型二萜类化合物:16-醛-8(17),12-半日花二烯-15酸。结论 抗白念珠菌实验表明,这6个化合物对白念珠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大叶香茶菜中的三萜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叶香茶菜中的三萜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叶香茶菜叶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4个三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酸(化合物1)、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化合物2)、2α,3α,24-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化合物3)、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化合物4)。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三萜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叶香茶菜中获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麻叶千里光S enecio cannabif olius抗菌活性成分。方法以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 taphy 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 acillus subtilis和阴性菌大肠杆菌E scherich ia coli为受试菌,采用体外抑菌圈法追踪抗菌活性部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麻叶千里光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吡啶-2-甲酸甲酯(E-13)、6-羟基-7,7a-二氢-2-(6H)-苯骈呋喃酮(E-14)、2-(1,4-二羟基环己烷基)-乙酸(E-16)、3-羟基环己酸(E-17)、4-羟基苯甲醛(B-14)。结论它们均为从千里光属植物中首次分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黄瓜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黄瓜根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6,8(14),22-四烯-3-酮(Ⅰ)、dehydroeburicoic acid(Ⅱ)、α-燕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Ⅲ)、乌苏酸(Ⅳ)、3β-Hydroxymultiflora-8-en- 17-oic acid(Ⅴ)、Indolyl-3-acetic acid methyl ester(Ⅵ)、1-H-3-吲哚羧酸甲酯(Ⅶ)、吲哚醛(Ⅷ)、邻羟基苄醇(Ⅸ)、异香草醛(Ⅹ)和对羟基苯甲醛(Ⅺ).结论 除化合物Ⅲ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卷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鳞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和重结晶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①β-D-葡萄糖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②β-D-果呋喃糖基-α-D-吡喃葡萄糖苷,③甲基-α-D-吡喃葡萄糖苷,④甲基-α-D-吡喃甘露糖苷,⑤腺嘌呤核苷,⑥胡萝卜苷,⑦1-O-对香豆酰基甘油酯,⑧薯蓣皂苷元3-O-{O-α-L-鼠李糖基-(1→2)-O-[β-D-木糖基(1→3)]-β-D-葡萄糖苷},⑨(25R)-3β,17α-二羟基-5α-螺甾烷-6-酮-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⑩(25R)-3β-羟基-5α-螺甾烷-6-酮-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11)(25R)-螺甾烷-5-烯-3β-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2)二十九烷醇,(13)正二十二烷酸,(14)豆甾醇,(15)β-谷甾醇。结论化合物2、3和化合物5~11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菌丝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药用植物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制备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菌丝体中分离并鉴定出7个化合物,分别为:脑苷脂D(1)、腺苷(2)、(...  相似文献   

19.
射干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研究中药射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射干乙醇提取物的乙醚萃取部分分得8个化合物,其中6个异黄酮,分别为德鸢尾素(irilone,I)、染料木素(genistein,Ⅱ)、鸢尾甙元(tectorigenin,Ⅲ)、野鸢尾黄素(irigenin,Ⅳ)、二甲基鸢尾甙元(dimethyltectorigenin,Ⅴ)、次野鸢尾黄素(irisflorentin,Ⅵ),另外2个化合物为β-谷甾醇(Ⅷ)和豆甾醇(Ⅷ)。结论:其中化合物I和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尖海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尖海龙中分得18个化合物,16个为首次从该动物中分得,其中11个为甾体化合物,cholestane-3,6-dione、cholesta-4-ene-3β,6β-diol系新天然产物。2-bydroxy-4-methyoxy-acetophenone为首次从动物药中分得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