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脑囊性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脑囊性动脉瘤基质重塑及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动脉瘤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中MMPs与抑制因子(TIMPs)的表达与分布特点.结果MMPs和TIMPs在正常脑动脉壁表达阴性,而在动脉瘤壁中表达异常增高;阳性表达细胞主要为单核/巨噬细胞,破裂动脉瘤壁中这种异常有"灶性"表达的趋势.结论MMPs造成的胶原过度降解是脑囊性动脉瘤壁中基质重塑的主要特点,并可能最终导致动脉瘤的破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MP-2,MMP-9)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颅内囊性动脉瘤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脑血管和颅内囊性动脉瘤中MMP-2,MMP-9及VEGF的表达情况;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正常脑血管及颅内囊性动脉瘤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观察组MMP-2,MMP-9及VEGF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动脉瘤壁的中膜层,同时,观察组的内皮细胞变性脱落,胞浆内出现肿胀的线粒体和大小不等的空泡,瘤壁可见形态异常的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多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结论 MMP-2,MMP-9及VEGF过度表达可能与血管退行性变、颅内囊性动脉瘤瘤体的形成、扩大、破裂有关.在颅内多发囊性动脉瘤更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MP-2、9)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颅内囊性动脉瘤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脑血管和颅内囊性动脉瘤中MMP-2,9及VEGF的表达情况;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正常脑血管及颅内囊性动脉瘤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观察组MMP-2、9及VEGF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动脉瘤壁的中膜层,同时, 观察组的内皮细胞变性脱落,胞浆内出现肿胀的线粒体和大小不等的空泡,瘤壁可见形态异常的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多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结论:MMP-2、9及VEGF过度表达可能与血管退行性变、颅内囊性动脉瘤瘤体的形成、扩大、破裂有重要关系。在颅内多发囊性动脉瘤更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脑动脉瘤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 ,对 2例未破裂动脉瘤和 1 1例破裂的动脉瘤壁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 ,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 1 )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IP 1α)在颅内动脉瘤壁内的表达及位置。 2例正常脑动脉做对照比较。结果 :2例未破裂和 1 0例破裂动脉瘤HE染色 ,瘤壁由增厚的内膜和结缔组织外膜组成 ;纤维增厚的内膜有长梭形的成纤维细胞不规则排列 ;瘤壁全层有单核性细胞浸润。 1例破裂动脉瘤壁仅存玻璃样纤维结构 ,几乎不存在细胞成分 ;9例有附壁血栓 ,血栓呈机化表现。免疫组化 :正常动脉未见MCP 1和MIP 1α表达。 2例未破裂和 1 0例破裂动脉瘤壁内有MCP 1和MIP 1α的高表达 ,表达细胞多为成纤维细胞 ,颗粒沉积于胞质。阳性细胞呈局灶聚集 ,分布于动脉瘤内膜 ,多在排列紊乱的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聚集处。 1例破裂动脉瘤壁仅存玻璃样纤维结构 ,几乎不存在细胞 ,未见表达信号。动脉瘤附壁血栓内有MCP 1和MIP 1α的表达 ,表达细胞有成纤维细胞、微血管的内皮细胞 ,表达部位在胞质。未破裂的和破裂动脉瘤的病理表现和MCP 1、MIP 1α在动脉瘤壁内的局灶性的高表达 ,提示脑动脉瘤的发展是单核性细胞的不断聚集加强的慢性炎性过程  相似文献   

5.
大量研究表明慢性炎性反应是颅内动脉瘤(IA)形成和破裂的核心环节,作为IA病变中最多见的炎症细胞,巨噬细胞通过多种途径调控IA的发生、发展。骨髓来源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巨噬细胞及组织固有巨噬细胞浸润血管壁;浸润后的巨噬细胞受不同刺激极化为以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为主的各类极化表型;各种极化表型的巨噬细胞既能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和调控其他免疫细胞调控炎性反应,也能释放不同细胞因子作用于细胞外基质重塑过程,从而调控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临床上,以巨噬细胞为靶点的检测和治疗手段已取得一定进展。本文为深入理解IA发病机制和寻找阻止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斌  游潮  李定君  李进  贺民 《四川医学》2008,29(4):403-405
目的 现察破裂人脑囊性动脉瘤的组织病理学及结构变化.方法 对34例破裂人脑囊性动脉瘤和10例对照组动脉标本进行肉眼大体观察及光镜观察.结果 ①肉眼大体观察:本组患者动脉瘸部分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分动脉瘤瘤腔内有血栓附着;②光镜观察:a.苏木精-伊红染色:所有动脉瘤壁的三层结构均已经部分或全部破坏,管壁结构异常.动脉瘤管壁厚薄明显不均;中膜和外膜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部分动脉瘤腔内充满血栓,有的血栓已经纤维化,血栓基部机化.b.弹力纤维染色:脑动脉瘤壁内弹力膜几乎完全消失.对照组动脉壁的内弹力膜完整,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结论 人脑囊性动脉瘤壁的组织病理学及结构改变主要是动脉瘤壁内弹力膜和弹力纤维的破坏或消失,胶原纤雏溶解.平滑肌细胞减少或消失,炎性细胞侵润,导致动脉瘤壁基质结构的严重破坏,抗张力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Beta-连环蛋白(Beta-catenin)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探讨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及破裂的相关因素。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脑动脉瘤标本中Beta-catenin的表达,同时将5例正常脑动脉组织作为对照。结果Beta-catenin在正常脑动脉壁表达阳性,平均分值3.0±0.0;未破裂动脉瘤中表达稍弱,平均分值2.1±0.3;破裂动脉瘤壁表达最低,平均分值1.0±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ta-catenin在颅内动脉瘤壁表达下降,在破裂动脉瘤壁仅有少量表达。Beta-catenin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由多种环境因素和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疾病。近年来,对颅内动脉瘤相关致病基因的研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获得了深入研究。细胞外基质的破裂很可能是颅内动脉瘤形成中的一种病理生理学表现,与遗传缺陷的组织和细胞外基质相关联。在许多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动脉壁的细胞外基质中,已经证实了结构蛋白的减少。  相似文献   

9.
王嵘  王硕  赵元立  赵继宗 《北京医学》2007,29(12):705-708
目的 深入了解动脉瘤壁的病理结构,分析颅内囊性动脉瘤壁弹性胶原网架结构(elastic-collagen network of intracranial saccular aneurysmal wall,ECN)的病理性变化及稳定性差异.方法 对34例散发颅内囊性动脉瘤标本(破裂动脉瘤组21例,未破裂动脉瘤组13例)和11例正常颅脑肌性动脉(对照组)采用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苦味酸天狼星红-偏振光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Confocal)方法,观察各组标本中胶原成分、弹力纤维及平滑肌的分布.结果 破裂动脉瘤壁及未破裂动脉瘤壁间,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及平滑肌的形态及分布均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 将颅内动脉壁中贯穿全层的网架支撑结构定义为颅内动脉壁的弹性胶原网架结构,并分为内层ECN及外层ECN,而破裂动脉瘤壁与未破裂动脉瘤壁中各层ECN的形态及分布特点存在较大差异,此差异对动脉瘤的形成及破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VEGF在破裂人脑囊性动脉瘤中的表达,探讨脑囊性动脉瘤的发病和破裂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在34例破裂人脑囊性动脉瘤和10例对照组动脉中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在破裂人脑囊性动脉瘤的阳性表达率为76.5%,在对照组动脉的阳性表达率为10%,比较两组的阳性表达率,通过Fisher’s Exact Tes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在动脉瘤壁的内膜、中膜和外膜中均表达,分别比较其阳性表达率,通过x^2检验,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在破裂人脑囊性动脉瘤中表达上调,推测其可能和脑囊性动脉瘤的发生和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反映颅内囊性动脉瘤几何特征的相关指标与破裂风险的关系.方法 对473例颅内囊性动脉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破裂组和非破裂组分别有426例和47例患者,测量瘤体长径,瘤颈宽度及计算瘤体长径和瘤颈宽度的比值(AR值),分析以上3项指标与破裂风险的关系.结果 破裂组平均瘤体长径为(5.9±3.0)min,平均瘤颈宽度为(3.0±1.2)mm,平均AR值为2.1±0.9;未破裂组平均瘤体长径为(8.0±4.2)mm,平均瘤颈宽度为(4.8±2.4)min,平均AR值为1.7±0.6,两组间3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R值不受动脉瘤分布部位影响,是代表动脉瘤内血流动力学的良好指标.动脉瘤破裂风险随着AR值的增高而增大,但目前没有一个明确AR值可用来界定动脉瘤破裂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形态学参数在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溪市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CTA检查结果为判断依据,将发生动脉瘤破裂患者纳入破裂组(n=75),未发生动脉瘤破裂患者纳入未破裂组(n=38)。测量载瘤动脉直径(carrier artery diameter,Dv),计算瘤体深度与宽度比值(ratio of tumor depth to width,AR)、瘤颈宽度与载瘤动脉直径比值(ratio of tumor neck width to parent artery diameter,NPR)、瘤体深度与载瘤动脉直径比值(size ratio,SR)、动脉瘤面积与瘤颈处载瘤动脉面积比值(面积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CTA形态学参数对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预测价值。结果 CTA检查出动脉瘤未破裂有44个,破裂有85个,另有2个动脉瘤未破裂瘤被误诊为破裂瘤,1个破裂瘤漏诊,以DSA作为金标准,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准确率为97.73%。破裂组动脉瘤大小、AR、SR、面积比及不规则瘤壁数目均显著高于未破裂组(P<0.05),且两组动脉瘤发病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大小、AR、SR及面积比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动脉瘤大小、AR、SR及面积比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4、0.678、0.685、0.692。结论 临床针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CTA动脉瘤形态学参数监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破裂风险,为后续制定预防及治疗方案提供科学有利的数据支持,对改善患者治疗结局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whether aneurysm surgery can be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 by using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3D-CTA) alone, without conventional catheter angiography (CCA). Between May 1994 and November 1996,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60 cases of 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 was evaluated by both 3D-CTA and CCA prospectively and compared the detectability of cerebral aneurysms. Both 3D-CTA and CCA demonstrated a 100% diagnostic accuracy of 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 In the associated un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 the diagnostic accuracies of 3D-CTA and CCA were 96% and 92%,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results, we have operated on 128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ruptured aneurysms in the acute stage based on 3D-CTA findings since December 1996. One hundred twenty eight ruptured aneurysms including 50 associated unruptured aneurysms were detected by 3D-CTA. In seven of 128 ruptured aneurysms, which included four dissecting vertebral artery aneurysms, two basilar artery (BA) tip aneurysms, and one BA-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SCA) aneurysm, 3D-CTA was followed by CCA to obtain diagnostic confirmation or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vein of Labbé, which was needed to guide the surgical approach for BA tip aneurysms. All of the ruptured aneurysms were confirmed at surgery and treated successfully. One hundred twenty on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with 3D-CTA findings only had no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the lack of information of CCA. The authors considered that 3D-CTA could replace CCA in the diagnosis of ruptured aneurysms and that surgery could be performed in almost all acutely ruptured aneurysms by using only 3D-CTA without CCA.  相似文献   

14.
采用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方法对18例颅内袋状动脉瘤组织进行镜下观察和病理分析。观察到袋状动脉瘤的基本组织病理改变为损伤、变性和修复。结果提示脑动脉血流变化对动脉壁的压力作用是动脉瘤产生的原动力;管径较大的血管和较强的机体修复能力是形成大动脉瘤的基础;中小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机会相对较多,瘤壁内常伴有出血。本研究对认识颅内袋状动脉瘤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交通破裂动脉瘤破裂早期显微手术治的疗效。【方法】对本院50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在48 h内经翼点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结果】50例前交通动脉瘤术中诊断与术前一致,其中多发动脉瘤5例,合并后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位于同侧,1次手术夹闭。合并双侧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1例,一次夹闭主侧两动脉瘤,位于对侧C2段动脉瘤,继续观察。出血动脉瘤均为中小型动脉瘤。术后6个月GOS分级Ⅴ级43例,Ⅳ级2例,Ⅲ级1例,Ⅱ级2例,Ⅰ级2例。【结论】前交通破裂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注意细节,个体化处理是成功治疗的关键,早期显微手术清除积血,夹闭动脉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破裂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及瘤体长与瘤颈宽之比。方法对61个破裂动脉瘤的三维CT脑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动脉瘤的最大径,计算瘤体长与瘤颈宽之比,分析其形态特征,观察有无小泡样凸起和分叶状改变。结果动脉瘤的最大径平均为8.54 mm;78.8%的动脉瘤最大径<10 mm。动脉瘤的瘤体长与瘤颈宽之比平均为2.15;65%的动脉瘤其瘤体长与瘤颈宽之比>1.6。45.9%的动脉瘤有小泡样凸起或呈分叶状改变。结论最大径<10 mm的动脉瘤同样可能破裂;60%以上的破裂动脉瘤其瘤体长与瘤颈宽之比>1.6;小泡样凸起和分叶状改变在破裂动脉瘤中比较多见。  相似文献   

17.
Zhang JH  Hu HD  Chang Q  Feng Y  Duan ZQ  Xin SJ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2):2959-2962
目的 探讨髂股动脉区域非创伤性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85年1月至2010年11月61例髂股动脉区域非创伤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髂动脉瘤29例,股动脉瘤32例,共有髂股动脉区域动脉瘤76个,其中43个髂动脉瘤和33个股动脉瘤;17例(27.9%)为多发性动脉瘤,8例(13.1%)发生髂动脉瘤或股动脉瘤破裂,4例(6.6%)合并动脉硬化闭塞症.本组中50例择期行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移植;7例破裂性动脉瘤急诊行动脉瘤切除、血运重建术,另1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髂动脉瘤行腔内修复和1例髂内动脉瘤行栓塞术;1例髂动脉瘤保守治疗.1例股动脉瘤术后因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导致下肢缺血、坏死而截肢,其余未发生围手术期下肢及盆腔脏器缺血等并发症.随访期间7例死亡,存活患者移植血管通畅,无新生动脉瘤形成.结论 髂股动脉区域的非创伤性动脉瘤重在早期诊断和治疗,并注意多发性动脉瘤.动脉瘤切除及血运重建可获得良好疗效,术后应长期随访,观察有否新生动脉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模拟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开颅手术治疗中颅脑3D-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134例,术前均行3D-CTA检查并进行动脉瘤手术模拟,部分患者术前行DSA检查;将患者的术前CTA与术前DSA、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颅脑3D-CT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34例患者共有动脉瘤163枚,3D-CTA发现162枚,诊断阳性率为99.4%,特异性100%;术前3D-CTA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顶指向、瘤颈宽窄、载瘤动脉、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及骨结构关系,且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术中134例患者在探查动脉瘤时均未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出院时GOS预后评分:5分85例、4分22例、3分17例、2分6例、1分4例。结论:作为术前常规检查的3D-CTA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开颅夹闭术的模拟,有助于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的设计,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