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病并发心,脑器官损害的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并发心,脑器官损害时24h血压变化规律。方法:66例门诊及住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其中并发左室肥厚者22例,脑血管意外者14例,无心,脑器官损害者30例作为对照,全部患者行24h动态测定。结论血压的昼夜变化和高血压的并发症有密切关系,根据高血压的分布时间来指导我们调整采用降压药物的时间,剂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动态血压负荷值和原发性高血压(EH)并晨蛋白尿的关系,对38例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24h、白昼夜和夜间血压负荷值,同时测定晨尿蛋白。结果显示:所有EH患者24h血压负荷值、白昼血压负荷值和夜间血压负荷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值;非蛋白尿且夜间血压负荷值较白昼血压负荷值有所下降,而蛋白尿组夜间血压负荷值较白昼血压负荷值有所升高;蛋白尿组24h血压负荷值、白昼血压负荷值和夜间血压负荷值均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波动规律与合并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高血压的24h动态血压波动与其合并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100例高血压的24h动态血压昼夜变化,标记血压昼夜变化曲线图及测量血压昼夜节街的变化。结果 无合并症高血压组与有合并症高血压组的 夜血压波动曲线和血压昼夜节律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MP)对中青年正常血压及高血压分级的诊断参数以及24h血压波动规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20例正常中青年人及172例中青年高血压患的动态血压(ABP)。根据WHO/ISH标准进行分级,172例中,高血压Ⅰ级52例,Ⅱ级60例,Ⅲ级60例,将24hABPM提供的血压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血压波动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血压组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福辛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终末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饲料中给予福辛普利[15 mg/(kg·d)]16周,在清醒状态下记录24 h血压波动性,应用光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心脏和肾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HR相比,福辛普利治疗组大鼠的血压波动性(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10.7±1.8vs16.3±2.1;9.0±1.6 vs 11.9±1.6),左心室/体质量比、心肌胶原容积分数、肾小球硬化积分与血压波动性呈正相关(0.712,0.686;0.745,0.682;0.651,0.533,P<0.05或P<0.01).结论:福辛普利长期应用可有效减轻SHR的终末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6.
分析48例高血压并发脑塞梗塞者24h动态血压,结果表明:杓型(19例)与非杓型高血压(29例)比较,昼间及24h血压无显著差异;而夜间血压后者高于前者;24h收缩压负荷无显著差异,舒张压有显著差异;昼间收压负荷有差异,舒张压无差异;夜间血压负荷有差异。提示,脑梗塞发作可能与夜间血压下降失去生理性波动和血压超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7.
动态血压(ABP)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有关。为探讨高血压病人24h动态血压负荷、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以及心率与血压的关系,我们对5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24h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的同步监测。为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临床...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并靶器官损害动态血压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无靶器官损害者51例,并靶器官损害者68例)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显示,无靶器官损伤者血压流动曲线与正常人相似,基本呈“勺型者”(dipper)心脑器官损害者的nSBP,nDBP及nSBP/nSBP,nDBP/dDBP较无靶器官损害者明显增高,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P〈0.01)。肾脏损害者其24hSBP,24hDBP,dSB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常老年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24hABP)波动规律及范围,老年人24hABP参数的正常参照值。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120例正常老年人和100列老年高血压病Ⅰ、Ⅱ期患者的动态高血压。结果:正常老年人与老年高血压病Ⅰ、Ⅱ期患者昼夜血压波动规律明显不同,两者24hABP各参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老年人24hABP均值范围:98.1 ̄134.9/  相似文献   

10.
观察氯沙坦的降压疗效。方法:服用安尉剂14d后服用氯沙坦50-100mg/d,上午8时顿服,总疗程8周,共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采用血压监测仪测定24h动态血压。结果:治疗8周后24h平均血压、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值均较用药前显著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75.3%和77.2%。结论:氯沙坦每日1次投药能有效地控制轻中度EH患者24h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血压(TBP)测量法的临床特点及对血压变化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方法:4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全麻下经足背动脉行IBP监测,同侧上肢行TBP和NIBP监测,每间隔2min同步记录IBP、NIBP和TBP的SBP、MAP和DBP值,每例患者均记录20对数据,结果:IBP和TBP、IBP和NIBP、TBP和TBP之间的SBP、,MAP和DBP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以NIBP和TBP的相关性最好(SBP:r=0.98,MAP:r=0.96,DBP:r=0.97)三种测量方法的SBP、MAP和DBP的变化趋势一致。血压出现急剧变化时,与IBP相比,TBP波峰滞后出现,峰值偏低。结论:TBP测量法能较准确地反映患者的无创血压水平,能连续和实时地反映患者的动脉血压状况及变化趋势,但当血压发生急剧和(或)异常波动时需注意其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has been in use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nearly half a century. However, despite the benefits the technique brings to managing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t is much under-used in practice.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examine critically the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derived from the technique and to highligh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evidence in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人工测压与动态血压监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人工测血压的最佳时间和测压次数。方法 对48例高血压患的动态血压监测和人工定时测压进行比较,寻找人工测压最佳时间和测压次数。结果 (1)人工测压6:00-10:00和16:00-18:00为血压高峰,12:00为血压低谷。(2)动态血压监测显示6:00-8:00和16:00-18:00为血压高峰,12:00-14:00和2:00-3:00为血压低谷。结论 人工测血压每天3次,6:00-10:00,12:00及16:00-18:00最佳测压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探讨血压异常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对4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和94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进行3年前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对两组患者的24h、日问、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进行统计检验。【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24h、日问、夜间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及SBP和DBP负荷值均明显高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24hSBP和日问SBP及负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日间SBP变异性高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16.44±3.19)mmHg(1mmHg=0.1333kPa)比(15.20±4.45)mmHg],SBP和DBP夜间下降率低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5±3)%比(7±2)%,(4±2)%比(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增高对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影响,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性消失与脑梗死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外周与中心动脉血压的差异性,探讨外周高估或低估中心血压的影响因素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住院患者72例,行诊断性冠脉造影62例,射频消融术建立动脉通路10例,年龄(56.64±15.41)岁,男38例,女34例。其中冠心病32例,原发性高血压18例,糖尿病5例,其他17例。术后同步记录升主动脉与股动脉压力波形,测量并分析外周及中心动脉血压,计算外周血压放大、脉压比率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①肱动脉收缩压与股动脉收缩压升降一致,两者有相关性(r=0.89,P〈0.01);②外周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与中心动脉相应值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外周可能相符或高或低于中心血压。③外周高估中心SBP(52.8%)多为中青年低危人群,外周放大与年龄呈负相关(r=-0.37,P〈0.05);④外周低估中心SBP多见于老年人及高血压患者,老年人(〉60岁)外周血压与中心动脉血压差值较小(P〉0.05),两者平行变化趋势。结论①肱动脉袖带血压能稳定反映外周肌性动脉血压;②外周血压与中心动脉压之间存在差异;③外周血压放大是外周高估中心收缩压的主要原因;④中心动脉硬化可能与外周等于或低于中心收缩压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氯沙坦钾与氨氯地平单独和联合用药治疗伴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41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单用氯沙坦钾、单用氨氯地平及联合用药组,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脉压差、血尿酸的变化.结果 联合用药组对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血压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P<0.01).联合用药组缩小脉压差的作用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降低血尿酸浓度的作用优于单独用药组(P<0.05).结论 氯沙坦钾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能有效降低血压,缩小脉压差,降低血尿酸浓度,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血压、增强指数和脉搏传导速度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创性主动脉脉压、增强指数和脉搏波传导速度之间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行诊断性冠脉造影患者37例,年龄(62.53±22.32)岁,男24例、女13例。其中冠心病18例,高血压11例,对照组(无危险因素)8例。冠脉造影结束后同步记录升主动脉与股动脉压力波形,测量并分析外周及中心动脉血压,计算增强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1)PWV与PP正相关(r=0.77,P〈0.01);2)PWV与AI之间关系复杂;与A型不相关(r=0.149,P=0.53),与C/D亚型存在等级相关(P〈0.05);3)PWV〉10 m/s,PP〉60 mmHg均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有预测价值。结论PWV、PP、AI对动脉硬化和粥样硬化等有一定预测价值,以PWV更优,3个指标结合应用能为动脉病变提供更多诊断信息,有助于心血管病早期预防、危险分层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症患者不同病理状态下有创血压测量(IBP)与无创血压测量(NBP)间的差异性及其相关性。方法将100例重症患者根据入科时NBP检测收缩压水平分为三组,即A组(SBP<90 mmHg)、B组(90mmHg≤SBP<140 mmHg)、C组(SBP≥140 mmHg),同时进行桡动脉IBP和肱动脉NBP监测,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A组,有创收缩压及舒张压均相应显著低于无创检测值(P<0.05);②B组I,BP和NBP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组,有创收缩压值显著高于无创收缩压值,而有创舒张压的值显著低于无创舒张压值(P<0.05);④两种检测方法间相关性分析显示,A组患者收缩压下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595、0.492,C组患者相应为0.633、0.650,而B组患者达0.8160、.837。结论不同病理状态下IBP与NBP存在一定差异,对低血压及高血压的重症患者应积极进行IBP监测,以利于及时准确地了解血压和组织灌注,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休克患者直接血压和间接血压之间的差异。方法对15例出血性休克患者的直接血压和间接血压进行共150次测量,分析两种测量方法得出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差之间的关系。结果直接血压的收缩压高于间接血压测量结果,而舒张压在两种方法间相近。结论休克患者间接血压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直接血压的真实水平。  相似文献   

20.
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的正常参照值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张维忠  龚兰生 《上海医学》1992,15(9):520-5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