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将纳米氧化锌对羟基磷灰石晶须进行改性,制备合成一种抗菌植骨复合材料,研究其在极限环境中的降解和物质变化.方法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将制备所得纳米氧化锌改性羟基磷灰石晶须,得到羟基磷灰石晶须/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依据IS0 10993-14标准,采用柠檬酸缓冲溶液浸泡测试失重率,并对材料表面的形态变化作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 HAPw/n-ZnO、HAPw降解率分别为:25.44%、18.59%,浸泡后通过扫描电镜可以明显观察到断裂的羟基磷灰石晶须,其表面的纳米氧化锌颗粒大量减少.XRD分析羟基磷灰石的三强峰降低.结论 HAPw/n-ZnO属于低可溶性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纳米二氧化钛的耐生理腐蚀和抗菌特性,以及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生物活性,制备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生物材料,以发挥其综合优势。方法: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以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红外光谱(IR)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实现了羟基磷灰石和二氧化钛以纳米级形式复合,且它们之间产生了化学键合。结论:该种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可用于口腔修复和制备新型无机/有机纳米复合生物活性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考察其对牙周膜细胞增殖和骨化细胞定向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前驱体中加入鳌合剂柠檬酸,阻滞分子团聚。制作粉体后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线衍射分析和能谱分析。原代牙周膜细胞培养,第4代细胞接种后,按1mg/ml加入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以相等量的致密羟基磷灰石和空白作对照。作细胞形态和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分析。结果:采用四水硝酸钙和磷酸三甲脂为前驱体,加入枸橼酸可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粒径约为50nm。应用2、3、4天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牙周膜细胞增殖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而致密羟基磷灰石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有促进牙周膜细胞增殖作用,在牙周组织再生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纳米氧化锌(nmZnO)在不同条件下改性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的工艺研究。  方法  在弱酸环境内,温度70 ℃条件下,采用硝酸锌溶胶-凝胶法改性珊瑚羟基磷灰石,通过超声、旋转搅拌、干燥、煅烧获得白色颗粒状多孔复合材料,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改性后材料表面特征。  结果  在不同原料配比条件下,nmZnO颗粒在CHA表面的分布及粒径大小存在差异。热处理过程中,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的改变会导致材料的除碳效果及结构完整性发生变化。  结论  利用硝酸锌溶胶-凝胶法可以对珊瑚羟基磷灰石进行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粒径小于100纳米,纳米粒子的团聚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临界流体干燥制备医用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方法。方法以Ca(NO3)2·4H2O和(NH4)2HPO4为原料,采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SCFD)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超临界干燥法制备的羟基磷灰石呈针状结晶,长度为100~200nm,宽度10~15nm。结论用溶胶凝胶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结晶性好,分散性好、尺寸分布均匀,其结构与骨骼中的分级结构类似。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0.1CaO-0.1BaO-XSiO2-(0.8-X)TiO2和YCaO-(0.3-Y)BaO-0.3SiO2-0.4TiO2(X=0~0.5,Y=0~0.3摩尔分数)两组四元系统浸涂液。根据粘度变化和凝胶时间研究了组成、水和醋酸加入量对溶胶涂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配制稳定期长的浸涂液的配比。利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探讨溶胶形成过程和凝胶向玻璃态转变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溶液中CH3COO-取代醇盐中的OR基团分别与Si4+和Ti4+配位,形成反应活性不同于原醇盐的新的前驱体醇盐;经500°C热处理后凝胶的红外光谱中出现由Ti—O—Si伸缩振动所引起的吸收带。XRD谱证实60°C干凝胶中有醋酸盐晶体,500°C热处理后,这种晶体消失,凝胶中生成Ba2TiO4晶相。  相似文献   

7.
以植物多糖淀粉、魔芋葡甘聚糖(KGM)为基材,采用物理改性及共混的方法,原料经溶胶凝胶,冷冻干燥过程得到植物多糖干凝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制备植物多糖干凝胶的原料配方。探讨了制胶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速率、溶液pH、预冷冻时间等因素对植物多糖干凝胶弹性、硬度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制胶温度90 ℃、搅拌速率800 r/min、搅拌时间70 min、溶液pH=9、预冷冻时间14 h、预冷冻温度-40 ℃、冷阱温度-50 ℃、真空度12.5 kPa。该干凝胶的弹性、硬度分别为1.812 mm和5.382 Nmin、溶液pH=9、预冷冻时间14 h、预冷冻温度-40 ℃、冷阱温度-50 ℃、真空度12.5 kPa。该干凝胶的弹性、硬度分别为1.812 mm和5.382 N。扫描电镜的观察表明,该植物多糖干凝胶呈立体三维多孔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骨髓基质细胞(MSC)作为种子细胞,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建立诱导大鼠MSC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新的骨髓培养法,并进行鉴定。将诱导分化形成的成骨细胞,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多孔支架中,培养15天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的复合情况。结果:大鼠MSC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的分泌逐渐形成,并不断地增加。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上的细胞生长良好,形成许多细小的钙结节和胶原纤维。结论:新的骨髓培养法可使大鼠:MSC分化和增生为具有良好功能特性的成骨细胞,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是可利用的支架材料。用:MSC作为种子细胞,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有很多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快速凝胶化温敏型壳聚糖/甘油磷酸盐凝胶及释药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芹  李程  陈雪梅  杨亚江  杨祥良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6):465-468,472
目的研究一种快速凝胶化壳聚糖/甘油磷酸盐(CS/GPS)凝胶及其温敏、释药性能。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和甘油磷酸钠、混合溶液的pH值等因素对CS/GPS溶液凝胶化性能的影响。黏度法表征CS/GPS的溶胶-凝胶转变。以在37℃形成凝胶的体系负载模型药物扑尔敏的释药性能。结果壳聚糖和甘油磷酸钠浓度越大、溶液pH值越高,CS/GPS溶液在5min内凝胶化的温度越低,37℃时凝胶化速度越快。当pH值为7.3、浓度为21wt%的CS/GPS(质量比1∶18)的溶液升温至37℃,可在4min内凝胶化。黏度法表明在较低温度时,CS/GPS体系的黏度几乎无变化,当温度达到35℃时,体系黏度开始迅速增加,到36.5℃时,体系黏度已达到1911pa·s。药物释放实验表明,该凝胶对药物可持续释放9d以上。结论增大甘油磷酸钠的浓度和提高溶液的pH值,可得到在37℃下快速凝胶化的CS/GPS凝胶。该凝胶具有温敏性,形成的凝胶对药物具有缓释性。  相似文献   

10.
共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工艺优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的反应溶剂、温度和分散剂的加入对羟基磷灰石烧结产物性质的影响,探讨羟基磷灰石合成工艺的优化条件。方法:选择不同的反应条件制备羟基磷灰石。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对目标产物羟基磷灰石作定性分析。结果:乙醇作反应溶剂,同时降低沉淀反应温度可改善产物的分散度,降低粒径;分散剂的存在可提高烧结产物的气孔率。结论:该合成工艺可制备晶型结构完整、小粒径、高气孔率的羟基磷灰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吉西他滨磁靶向纳米粒,探索制备过程中的一些条件。方法观察不同搅拌速度、Fe3+/Fe2+比、pH、温度对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粉的影响以及乳化水相/油相、超声时间、固化温度对磁靶向纳米粒的影响。结果制备Fe3O4纳米粉采用条件如下:800 r/min的搅拌速度、1.7∶1的Fe3+/Fe2+比、pH9、反应温度60℃,以及采用5∶40的水相/油相比、10 min的超声时间、100℃的固化温度。结论制备的Fe3O4纳米粉粒径小,纯度高,无团聚现象,制备的吉西他滨磁靶向纳米粒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针对姜黄色素进行微粉化处理,系统考察分析微粉化对姜黄色素粉体学性质及溶出度的影响。   方法   采用低温行星球磨机制备4种不同粒径的姜黄色素粉末,通过扫描电镜法(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等方法分析比较姜黄色素普通粉和微粉的微观区别,测定其粉体学参数,考察其溶出度的区别,同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   经过微粉化后,姜黄色素粉末的粒径逐渐减小,微粉化对姜黄色素的熔点及吸湿性无显著影响,但是微粉的压缩度却逐渐增加,休止角增大,微粉更易出现团聚现象;在pH1.2及pH6.8溶出介质中,微粉化后的姜黄色素中姜黄素及去甲氧基姜黄素溶出速率及累计溶出率均明显提升,与粒径大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粒径微粉在3个月加速稳定性条件下溶出率略有降低。   结论   微粉化技术对于改善姜黄色素性质,促进姜黄色素吸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用回流蒸馏溶胶凝胶法(RDSG)制备了掺杂铁PbZr0.90T i0.10O3纳米粉体,粉体平均粒径约30 nm.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表明溶胶、凝胶中各组分得到了充分而均匀的分散。对凝胶反应机理的研究表明:回流蒸馏过程加速了聚合物活性单体的生成速度和聚合速度,通过缓慢提高活性单体浓度的方法,克服了固相颗粒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不利因素,促进了凝胶化进程,使得凝胶化时间缩短在30 m in之内。RDSG中凝胶干燥采用蒸馏法,大部分溶剂被回收,缩短了合成周期,减小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尼群地平缓释片的研制及体外释药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凝胶骨架型尼群地平缓释片,考察处方、工艺等因素对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以HPMC为凝胶骨架材料制备缓释片,对释放介质pH值,药物粒径、骨架材料和致孔剂用量,压片压力等对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药物从骨架片中的释放符合Highchi动力学过程,释药速率受原料药粒径和骨架材料用量的影响,释放介质pH值、致孔剂用量和压片压力对释药速率影响较小.结论:本文研制的尼群地平缓释片处方合理,有较好的可控性,调整处方,控制药物粒径,可得到符合设计要求的释药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阿苯达唑纳米微粉,分别考察pH值、温度、搅拌速度、超声时间等因素对阿苯达唑纳米微粉制备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的制备工艺。方法以粒径、电位、形貌为指标,运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设计,考察pH、制备温度、搅拌速度、超声时间对微粉粒径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马尔文粒径仪对阿苯达唑纳米微粉进行表征。结果优化工艺制备的阿苯达唑纳米微粉,其平均粒径为213nm,形貌呈不规则粒状,且分布均匀。结论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工艺可以得到粒径、形貌较好的阿苯达唑纳米微粉。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Ba^2+,BiO2+与草酸混合体系热力学平衡的基础上,提出了将Tio^2+与草酸混合,在一定的pH值时生成钛配阴离子,再与BaCl2昨分解反应、直接沉淀出BaTiO3的前驱体-草酸氧钛钡,最终经煅烧得BaTiO3粉体的合成新工艺。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 CO气相燃烧合成纳米颗粒材料技术 ,利用 Ti Cl4 气相氧化合成粒度小于 1 0 0 nm的纯金红石相以及锐钛和金红石混合相的 Ti O2 颗粒。当混合温度升高、Ti Cl4 进料量减少、停留时间减小时 ,Ti O2 颗粒粒度减小。随混合温度升高、Ti Cl4 进料增大以及停留时间延长 ,Ti O2 颗粒中金红石含量增大。在反应物中加入 Al Cl3 作为晶型调节剂时 ,Ti O2 颗粒粒度减小 ,金红石含量增大。在 Al Cl3 含量 w>0 .0 5时 ,金红石达到 1 0 0 %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钛酸正丁酯(C16H36O4Ti)、醋酸(CH3COOH)、盐酸(HCl)、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苯基三甲氧基硅烷(Ph-TMS)、甲醇(CH3OH)和去离子水为原料,氨水(NH3·H2O)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复合溶胶-凝胶法分别涂覆制备防老化聚亚苯基苯并二噁唑(PBO)纤维。通过粒度分析验证了纳米溶胶的成功制备,通过EDS能谱、SEM扫描电镜、接触角测定等手段分析测试PBO纤维表面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能,验证防老化PBO纤维的制备。以拉伸强度测试、SEM扫描电镜和表面接触角表征PBO纤维的防老化性能。结果表明:在氙灯耐气候试验箱经历130 h的老化后,与未经过涂覆的PBO原纤相比,采用纳米TiO2水溶胶-凝胶法涂覆的PBO纤维拉伸强度保持率只提高了5%,利用纳米有机硅溶胶-凝胶法涂覆的PBO纤维拉伸强度保持率可提高10%,而经过纳米TiO2和有机硅复合溶胶-凝胶法涂覆的PBO纤维,拉伸强度保持率提高了27%,且老化后的纤维表面保持得非常完整。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文题的方法,研究了溶液的pH值、反应物浓度及配比、反应温度对合成的Al_2O_3-Cr_2O_3粒子的粒径、粒径分布以及组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成粒子的最佳pH值范围为4.4~5.0;粒子的组成仅取决于反应物初始浓度的配比,改变反应物初始浓度及配比可以十分有效地控制粒子的性能;反应温度对粒子的粒径及分布影响很小。制得的复合Al_2O_3-Cr_2O_3超微粒子呈球形、组成均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简便有效的里氏木霉胞外多糖提取发酵工艺,为木霉胞外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粗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利用正交试验对摇瓶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液初始 pH、孢子接种量、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进行优选。结果里氏木霉发酵最佳控制参数为:培养基配方为蔗糖50 g/L、酵母粉20 g/L、K2HPO4·3H2O 8 g/L、MgSO40.5 g/L;发酵条件为发酵液初始 pH5.0、孢子接种量1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190 h。优选发酵条件下里氏木霉粗胞外多糖产量达到21.6 g/L(RSD=2.54%, n=3)。结论优化的里氏木霉胞外多糖发酵提取工艺是一种简便、合理、可行和产量较高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