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平均动脉压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红 《吉林医学》2009,30(19):2300-2301
目的:探讨患者平均动脉压的变化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比较缺血性脑卒中与对照组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各血压参数(收缩压、舒张压、主要为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性以及不同平均动脉压水平的分布情况、年龄与平均动脉压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与对照组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血性脑卒中组平均动脉压水平越高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越高。结论:平均动脉压的高低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是脑卒中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在该院随机选取50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并采取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动脉内径情况以及患者的颈动脉动力血流学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左颈总动脉内径、右颈总动脉内径、左颈内动脉内径以及右颈内动脉内径与对照组相应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颈总动脉以及颈内静脉的PI、RI比值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测,患者的动脉内径与颈动脉动力血流学情况均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高尿酸血症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配国 《疑难病杂志》2007,6(8):463-465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D)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004~2006年ICD患者56例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NICD)62例进行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的比较;再将118例分为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在ICD、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ICD组比NICD组的收缩压、血脂、血糖均有显著增高(P<0.01),血尿酸亦比NICD组增高(P<0.05)。高尿酸组的ICD和高血压发生率较尿酸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血脂、血糖异常率亦增高(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ICD重要的高危因素,在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综合措施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代谢综合征脉搏波的传导速度改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改变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MS患者128例,分为合并高血压MS组74例,单纯MS组54例,同时选择健康对照76例。全部对象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双侧肱-踝动脉PWV及踝臂指数(ABI),同时采集动脉硬化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患者的PWV明显增高(P〈0.05),合并高血压MS组的PWV明显高于单纯MS组(P〈0.05);年龄、腹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空腹血糖、ABI值与PWV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与PWV呈负相关;其中收缩压、年龄和心率与PWV关系最为密切(P〈0.05)。结论聚集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MS患者的PWV明显高于正常人,收缩压、年龄和心率可能是影响动脉弹性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D)的影响。方法:回顾2006~2007年68例ICD和非缺血性脑血管病(NICD)62例的临床资料。分为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进行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ICD组血尿酸比NICD组明显增高(P〈0.05);收缩压、血脂、血糖均有显著增高(P〈0.01);高尿酸组的高血压和ICD的发生率较尿酸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是ICD的高危因素,在防治脑血管疾病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栓子监测(MES)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微栓子监测109例神经内科患者,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64例(试验组),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同时进行颈部血管彩超,记录微栓子监测阳性及阴性患者的颈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 1)试验组中35例微栓子阳性病例数占54.7%,对照组45例25例微栓子阳性病例数占5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0例微栓子阳性病例数中具有颈动脉斑块者40例,占66.7%;49例微栓子阴性病例数中具有颈动脉斑块者18例,占3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稳定斑块与稳定斑块比较中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栓子监测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间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晓红 《中原医刊》2007,34(23):82-82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对采用葛根素治疗的8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①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②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同时对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基因多态性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共146例,观察组73例,均为2011年9月~2013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73例,均为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舒张压、收缩压、血糖(GLU)、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L)、三酰甘油(TC)和2型糖尿病患者及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血浆hs-CRP浓度指数及升高比例,分析CRP基因与hs-CRP浓度指数、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百分比、LDL-C水平、HDL-C水平、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CRP指数、hs-CRP升高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指数升高明显正相关于CRP基因rs3091244、rs3093059和rs876537(P〈0.05),缺血性脑卒中明显负相关于CRP基因rs3091244和rs3093059(P〈0.05).结论 CRP基因变异、血浆hs-CRP水平和缺血性脑卒中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hs-CRP指数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发生过程中可能会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辛伐他汀组45例,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压、PWV、AB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SBP、PP减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WV较治疗前减少,ABI较治疗前增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ABI增加的程度更加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减少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PWV,缩小脉压,增加ABI,改善外周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与药物保守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NIHSS评分以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针对ICVD患者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可改善颅脑血氧供应,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良好,比起药物保守治疗有着更加明显临床优势,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和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的影响.方法 将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日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日降压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PV和ABI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 SBP、24 h DBP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24 h SBPV、24 h DBPV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24 h SBPV、24 h DB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24 h DBP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AB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ABI与治疗前比较虽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改善大动脉弹性,从而降低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2.
汪坤 《安徽医学》2013,34(5):640-64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踝臂指数(ABI)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5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的分为3组,A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40mg/d阿托伐他汀钙;B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0 mg/d阿托伐他汀钙;C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3组患者血脂、血压、ABI与PWV等的变化。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血压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C组治疗前后改善不明显。A组血脂和血压下降程度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ABI和PWV均有改善,C组改善不明显。A组ABI提高程度和PWV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对患者的血压、血脂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小剂量,且对ABI的提高和PWV的下降也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踝臂指数(ABI)评价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PAD)的危险因素。方法 160例糖尿病患者行ABI检测,同时收集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及吸烟史等资料,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检查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肌酐(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按ABI≤0.9或ABI>0.9分为A、B两组。结果两组相比,年龄、病程、吸烟例数、SBP、TG、LDL-C、HbA1c、血及尿β2-MG、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以ABI为因变量,以年龄、病程、吸烟例数、SBP、TG、LDL-C、HbA1c、血及尿β2-MG、hs-CRP等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吸烟(P=0.003)、hs-CRP(P=0.003)、HbA1c(P=0.007)、LDL-C(P=0.008)、病程(P=0.042)、年龄(P=0.031)、血β2-MG(P=0.047)为最相关因素。结论 ABI检查是发现糖尿病患者合并PAD的简便有效手段,年龄、病程、吸烟、LDL-C、HbA1c、血β2-MG、hs-CRP等为糖尿病患者合并PAD最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萍  王红梅  赵微微  杨耀国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142-143,146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外周血干细胞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94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接受外周血干细胞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静息痛和冷感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实验组静息痛发生率(27.9%)和冷感发生率(36.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7%和55.0%(P〈0.05)。移植后两组患者间歇性跛行症状均有较显著改善,实验组有效率为80.9%,对照组有效率为61.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踝肱指数(ABI)为(6.74±2.72),心踝血管指数(CAVI)为(0.85±0.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67±2.43)、(0.70±0.24)](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显著低于对照组(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对下肢缺血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综合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移植成功率,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炎症因子及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门诊选取初发高血压患者100例,排除继发性可能后,服药前测定基础状态下的血压、细胞因子及脉搏波速度,给予培哚普利4mg,1次/d,3周后动态血压选取平均血压SBP≥130mmHg或DBP≥80mmHg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4mg+氢氯噻嗪12.5mg,1次/d;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8mg,1次/d。随访12周,再次测定两组的血压、炎症因子及脉搏波速度。结果两组血压及其它项目入选时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分组服药随访12周后两组血压均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4mg与8mg组分别为[SBP(135.2±5.5)mmHgVS(134.7±6.3)mmHg,P〉0.05;DBP(83.4±7.5)mmHgvs(82.8±6.5)mmHg,P〉0.05],脉搏波速度、IL-6两组均有下降,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mg与8mg组分别为[PWV(12.2±2.4)m/sVS(9.1±2.7)m/s,P〈0.05);IL-6(167.4±21.3)pg/LVS(122.7±18.9)pg/L,P〈0.05],IL-10两组均有上升,4mg与8mg组分别为(130.6±23.6)pg/LVS(148.5±19.9)pg/L,P〈0.05。结论培哚普利除有效控制血压外,能进一步改善中央弹力动脉的顺应性,改善高血压时的炎症因子失衡,呈剂量依赖,且改善作用不依赖于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患者血压的变化及瑞芬太尼的作用。方法将90例无抽搐电休克患者分成3组:Ⅰ组30例,治疗前无高血压;Ⅱ组30例,第1次治疗前无高血压,已多次行无抽搐电休克,再次治疗前血压超出正常范围;Ⅲ组30例,治疗前无高血压。Ⅱ、Ⅲ组加用0.3μg/kg瑞芬太尼。观察基础血压(T0)、电休克前(T1)、诱导后(T2)、电休克治疗后(T3)的SBP、DBP。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电休克后SBP、DBP显著升高(P<0.01),Ⅱ组与Ⅰ组相比于T1点SBP、DBP有显著差异(P<0.01),于T3点SBP、DBP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与Ⅰ组比于T3点SBP、DBP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次无抽搐电休克可引起血压升高,0.3μg/kg瑞芬太尼有利于电休克患者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经降压治疗前后的动脉血管功能的比较.方法 对我院2007年~2010年期间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病志愿者进行左旋氨氯地平为主药物降压治疗,在12个月的降压治疗过程中监测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脉压(pulse pressure,PP)和血管功能检测,主要项目包括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结果 根据年龄分为3组(〉65岁组,45-65岁组,〈45岁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经降压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各年龄组P<0.05).且经过降压治疗后,动脉血管功能的检测指标中,各年龄组的PWV均有明显下降(P<0.05)、各年龄组的ABI均有升高(P<0.05),〉45岁的两个观察组CAVI有明显下降(P<0.05),但〈45岁组CAVI下降不明显(P=0.078).结论 动脉硬化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患者经降压治疗后,动脉血管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伴有头晕、头痛的正常高值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伴有头晕、头痛症状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53例.对照组给予非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非药物治疗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结果]对照组为总有效率33.9%,治疗组为86.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SBP和DBP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SBP和DBP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伴有头晕、头痛症状的正常高值血压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三磷腺苷(ATP)对全身麻醉(全麻)苏醒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于术毕拔管前5 min缓慢静脉注射ATP 0.3 mg/kg,对照组拔管期不用任何药物,记录拔管前5 min、拔管时、拔管后1、3、6 min各时点的收缩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