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何安 《中国医学创新》2013,(25):159-160
目的:对比采用胆囊前三角与胆囊后三角入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区别。方法:将280例LC患者根据有无胆囊粘连分为粘连组与无粘连组。粘连组146例患者中,75例采用胆囊前三角入路,71例采用后三角入路。无粘连组134例患者中,65例采用前三角入路,69例采用后三角入路。结果:粘连组中采用胆囊后三角入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胆囊前三角入路患者(P〈0.05)。粘连组患者两种手术入路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高于无粘连组(P〈0.05)。两组患者中胆囊前三角入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后三角入路(P〈0.05)。结论:采用胆囊后三角入路可降低手术难度,避免误伤血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拟行LC患者分为无粘连组57例和粘连组63例,无粘连组分别有29例和28例行经胆囊前三角入路LC和胆囊后三角入路LC;粘连组有28例和35例行经胆囊前三角入路LC和胆囊后三角入路LC。结果粘连组两种入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大于无粘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连组中胆囊后三角入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少于胆囊前三角入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胆囊后三角入路并发症及术中中转开腹例数均较胆囊前三角入路少(P〈0.05)。结论胆囊后三角入路三孔法LC安全可行、容易掌握,手术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胆囊三角存在粘连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何锋 《中外医疗》2011,30(34):35-36
目的 探讨无钛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64例对照组患者行钛夹传统四孔法手术治疗,56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无钛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无钛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钛夹传统四孔法相比疗效相当,同时对机体损伤较小,减轻患者痛苦,只要经过严格培训手术医生均可掌握,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超声评估胆囊周围粘连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近期于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04例。采用手术与超声结果的双盲对照研究法对所有手术病理术前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评定胆周粘连情况,并与术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探讨胆囊壁增厚与胆周粘连的关系。结果根据胆囊与周围脏器的滑动状态,综合判断胆囊周围粘连发生率为73.5%(150/204)。其中7例(4.7%)经手术证实属误诊。另2例(3.7%)超声判定为无粘连的术中均见Calot’s三角区粘连,但超声图像表明胆囊与周围组织及结构有错位滑动存在。超声确定胆囊周围粘连敏感性为95.3%,特异性为96.3%。以胆囊壁增厚为标准判断胆周粘连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9.7%、64.4%。结论提前超声观察胆囊与周围脏器及组织间是否存在错位滑动有利于判断胆周粘连情况,为手术医师术前评估手术难度、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糖尿病病人的影响。方法2000年9月-2008年4月采用前瞻性对照方法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25例)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照组24例)对糖尿病病人手术前后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术后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糖尿病病人术后血糖的影响小于开腹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7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17.8,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小行切口胆囊切除术在保持微创和良好的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许昌东方医院收治的104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胆囊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接受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腹腔粘连与无粘连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粘连时,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用时、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2%(1/52),低于对照组的15.38%(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术中应首先解剖出胆囊后三角,对减少术中胆管损伤和胆囊动脉出血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前常规腹部超声检查,记录胆囊大小、壁厚度、胆囊内结石或息肉的情况,胆囊颈管有无结石嵌顿,胆囊周围有无粘连,胆囊窝有无积液等。结果本组98例患者,超声诊断与手术符合率约98.99%,其中超声提示胆囊周围粘连者6例,经手术证实,5例患者术中发现胆囊三角处胆总管、胆囊管、肝总管有难以分离的粘连、解剖结构难以分辨而中转开腹,超声符合率约83.33%。结论术前超声可以明确诊断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预测腹腔镜手术的难易程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耿金锁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464-3465
目的比较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单孔组和三孔组,每组各40例,对其术后并发症、疼痛评分以及手术难度评分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三孔组相比,单孔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评分和手术难度评分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在没有增加患者疼痛和手术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美容效果,更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术前B超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段廷旺  何平 《四川医学》2006,27(2):140-141
目的探讨胆囊B超显像结果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eystte corny,LC)难易程度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对1050例患者胆囊B超显像结果(包括胆囊大小、囊壁厚度、结石大小、周围组织粘连度)与LC术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LC成功1024例,中转开腹26例。结论①LC的难易度与胆囊三角及周围组织粘连程度有关;②胆囊壁〈6mm且胆囊大小基本正常。LC易行,胆囊壁〉6mm时。则难度明显增加;③胆囊内结石大小与多少对LC的影响不大;④胆囊纵径〉90mm,横径〉40mm者,LC中胆囊易破损,从而增加手术难度;⑤胆囊萎缩伴周围广泛粘连者不宜行LC。  相似文献   

11.
梁林虎  孙卫东  王小明 《吉林医学》2012,33(36):7850-7851
目的:探讨胆囊后—前三角的解剖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dscopic cholecy stectomg,LC)中的合理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98例成功手术,其中2例合并其他疾病中转开腹手术,1例行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结论:胆囊后—前三角解剖法是一种安全、容易掌握、并发症发生率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6年2月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300例,根据对患者采取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LC+LCBDE组与ERCP/EST+LC组,每组150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肝功能等相关指标情况。 结果 2组患者在手术成功率、中转开腹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LC+LCBDE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等方面明显低于ERCP/EST+LC组(均P<0.05)。2组患者术后1 d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术后3 d各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术后并发症发生率LC+LCBDE组6.67%,ERCP/EST+LC组为8.6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后短期随访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C+LCBDE与ERCP/EST+LC均为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术式,其中LC+LCBDE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等方面更具优势,但临床工作中仍需遵循个性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与医院条件灵活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种诊疗方案在胆囊结石治疗上的相关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80例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保胆取石组(37例)和胆囊切除组(43例),对2组患者的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例数、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24 h疼痛程度、术后结石复发、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等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组患者的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胆取石组留置引流管例数明显多于胆囊切除组,而保胆取石组的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24 h疼痛程度小于胆囊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胆取石组术后随访未发现胆囊结石复发,术后6个月、术后1年胆囊收缩功能较术前改善(P<0.05)。胆囊切除组术后随访未发现胆管结石。 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明确,安全可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是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外另一有效的手术方式,对于胆囊结石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胆囊和全身状况以及本人意愿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从而实现胆囊结石治疗的个体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检查对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难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35例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前行腹部超声检查,记录胆囊容积,胆囊壁厚度,胆囊窝有无积液,胆囊颈管是否有结石嵌顿,胆囊与周围粘连,胆囊三角粘连情况。应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导致手术困难的危险因素,再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并分别赋值,建立术前超声预测急性胆囊炎LC难度评分表,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胆囊容积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颈管结石嵌顿和胆囊颈粘连是影响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难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4项指标建立术前超声预测急性胆囊炎LC难度评分表。经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945,与完全随机情况下获得的曲线下面积(0.5)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超声检查可以较好地预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的难易程度,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腹部超声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价值。方法对1200例LC难度和术前腹部超声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前超声检查包括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周围有无积液、胆囊大小。LC难易程度根据镜下解剖胆囊三角和剥离胆囊床最短时间为标准来划分。结果术前超声对胆囊结石诊断正确率为95.8%。30例(2.5%)中转开腹(OC)前解剖胆囊三角和/或剥离胆囊床的最短时间为30分钟,超声检查胆囊壁厚度>3mm350例中340例(97.1%)行LC困难。而胆囊壁<3mm的850例中85例(10.0%)行LC困难,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胆囊周围积液均行LC困难,其中约75%中转开腹;60例胆囊积液中54例(90%)行LC困难,50例萎缩性胆囊炎中有47例(95%)行LC困难。结论术前超声检查中胆囊壁增厚是预测LC困难与否的较精确的指标,而胆囊周围积液、胆囊积液、胆囊萎缩对预测LC难易程度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100例症状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LC前行B超、口服和(或)静脉胆道检查。胆囊不显影或显影不清等示功能差和囊壁增厚者,手术难度大;胆囊容量和结石数目多少与手术难度关系不大。5例B超检查示胆总管扩张,但未检出结石,而口服和静脉造影中显示2例总胆管结石。因此,在选择LC中,B超和胆道造影检查对预测手术的难易程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强  刘志贤 《吉林医学》2012,33(22):4725-472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操作难点其处理要点。方法:总结86例困难LC临床资料,其中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48例;胆囊慢性炎性反应反复发作,胆囊三角无解剖层次24例;萎缩性胆囊炎14例。结果:82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4例中转开腹,中转原因为:急性胆囊炎,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致密,无法显露胆囊1例;胆囊三角区出血,止血困难1例;胆囊三角区纤维化,解剖困难2例。结论:通过提高LC手术技巧,运用顺逆结合、紧贴胆囊壁解剖,彻底止血,必要时行胆囊大部切除等方法,提高LC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时Calot三角的解剖技巧。方法对2003年1月一2008年1月施行的155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30—260min,平均48min。4例(0.26%)发生术中胆囊动脉出血,无胆管损伤发生。结论以钝性及刮吸推剥手法为主,从胆囊颈管处开始解剖Calot三角,掌握Calot三角的解剖变异,辨认其中结构及三管关系,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处理,是完成LC,预防胆管、血管损伤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与传统静脉自控镇痛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该院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B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4、8、12、24、48 h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48、72 h持续被动运动时的VAS评分,术后2、3、4、5、6d肌力分级及膝关节最大被动屈伸活动度,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下肢超声监测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静息状态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24、48、72 h持续被动功能锻炼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第2、3、4天被动屈伸活动度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患肢肌力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加用镇痛药情况无明显差异(P>0. 05).A组术后6、24 h CRP水平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IL-6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超声结果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围术期D-二聚体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镇痛效果确切,能减轻术后应激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巩固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伟  胡焱  刘雪冰  朱丰 《北京医学》2015,(3):253-255
目的:评价连续颈椎旁阻滞在肩关节手术麻醉的应用及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肩袖损伤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神经刺激器组(S组)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组(U组),每组20例。采用改良颈椎旁阻滞入路进行穿刺和留置导管,分别于离开恢复室及术后4、24、48 h观察静息和运动(肩关节外展45°)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前臂肌力、不良反应、辅助镇痛药用量等指标。结果 S组和U组的平均操作时间为(90.2±45.7)s和(57.5±28.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试探次数分别为(4.0±1.7)次和(2.7±1.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术后4、24、48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前臂(屈腕、屈指、屈肘)肌力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改良入路颈椎旁阻滞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肩关节术后镇痛,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能提高穿刺的有效性,缩短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