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以及ADC值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前列腺15例、BPH32例、前列腺癌22例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分析DWI和ADC图表现.测量不同b值(b=400、500、700、800、1000s/mm^2)下前列腺癌区域、BPH及正常前列腺的中央腺体(CG)及外周带(PZ)的ADC值,并同时测量膀胱区域的ADC值.结果DWI和ADC图能清晰地显示正常前列腺的中央腺体和外周带;BPH在DWI和ADC图上外周带信号较均匀,中央腺体信号欠均匀;b=700s/mm^2时,前列腺癌在DWI图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b值越高,ADC值越低.b值相同时,各组间膀胱ADC值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前列腺中央腺体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602±0.275)×10^-3 mm^2/s;和(1.884±0.378)×10^-3 mm^2/s;BPH组中央腺体增生结节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514±0.326)×10^-3 mm^2/s和(1.816±0.473)×10^-3 mm^2/s;前列腺癌组前列腺中央腺体非癌灶区与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499±0.345)×10^-3 mm^2/s和(1.118±0.484)×10^-3 mm^2/s.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正常前列腺及BPH的ADC值,Pca组与正常前列腺组组间差异及Pca组与BPH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909,P=0.00),正常前列腺组与BP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可用于前列腺的检查,能反映病变的病理变化,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正常组织及BPH的增生组织,ADC值可用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b值下正常老年前列腺的DWI表现,并初步提出正常老年前列腺外周带ADC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选取113例60岁以上正常老年前列腺行MRI检查,分别测量不同b值(b=500、800、1000s/mm^2)下前列腺外周带的ADC值,并对其外周带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b值的增大前列腺外周带ADC值逐渐减小,两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正常老年前列腺外周带ADC值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b值=500s/mm^2时(1.26~2.46)×10^-3mm^2/s、b值=800s/mm^2时(1.19~2.29)×10^-3mm^2/s、b值=1000s/mm^2时(1.15~2.17)×10^-3mm^2/s。结论不同b值下正常老年前列腺外周带ADC值有差异,正常老年前列腺外周带ADC参考值范围的提出对前列腺外周带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1.5T MR上应用头线圈进行垂体大腺瘤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可行性,并优化序列参数,探索理想的层厚和b值。方法随机选取15名健康志愿者及15例垂体大腺瘤患者,测定b值分别为300、800、1200s/mm2时的信号强度、背景噪声及垂体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不同b值时正常垂体的信号强度、质量指数及信噪比的差异;同一b值时垂体大腺瘤平均ADC值的差异。结果 (1)正常垂体DWI图像各b值时的信号强度随b值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而噪声则与b值无关(P〉0.05);(2)b=800s/mm2时,垂体大腺瘤的平均ADC值为(1.032±0.059)×10^-3mm^2/s,正常垂体平均ADC值为(4.025±0.382)×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800s/mm^2时,层厚3、4mm对垂体瘤显示评分明显高于2mm(P〈0.05),层厚4mm时图像伪影比3mm和2mm明显(P〈0.05)。结论 1.5T MR行垂体大腺瘤DWI是可行的。以层厚3mmb值为800s/mm2的图像质量为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先期研究确定相对合理的两个b值组合(0、300)s/mm2和(0、800)s/mm2,对经病理或临床随访及相关辅助检查证实的112例共145个肝脏占位性病灶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b值=(0、300、800)s/mm2 DWI扫描,分别比较各种病变的ADC值.结果 恶性、良性组的平均ADC值,b=300 s/mm2时分别为(1.15±0.20)×10-3 mm2/s、(2.13±0.53)×10-3 mm2/s;b=800 s/mm2时分别为(0.98±0.19)×10-3 mm2/s、(1.81±0.42)×10-3 mm2/s;两者间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300 s/mm2,以ADC值≤1.40×10-3 mm2/s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阈值,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0%和80.0%;b=800 s/mm2时,以ADC值≤1.14×10-3 mm2/s为阈值,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0%和85.0%.结论 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4,(7):798-800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外周带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0例正常前列腺、30例前列腺增生(BPH)与37例前列腺癌(PCa)的磁共振平扫、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图表现的特点及差异,并对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常规MRI检查中,前列腺癌主要位于外周带并在T2WI中呈现为高信号中的低信号影,DWI图呈高信号影,ADC图呈低信号影,ADC值为(1.23±0.14)×10-3 mm2/s;正常外周带前列腺组织ADC值为(1.94±0.21)×10-3 mm2/s;外周带BPH在T2WI中呈现为等或稍低信号影,DWI图呈中等信号影,ADC图呈高信号影,ADC值为(1.87±0.20)×10-3 mm2/s,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与BPH组比较ADC值无显著差异,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常规MRI诊断外周带PCa的准确率为75.7%,MRI+DWI的诊断准确率为86.5%,两种诊断标准准确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DWI诊断准确性优于MR-T2WI。结论:MR-T2WI联合DWI在诊断外周带PCa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b值800s/mm2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肝占位性病变者(肝囊肿14例,肝血管瘤18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6例,肝细胞癌35例,肝转移瘤11例,胆管细胞癌6例)在常规T2WI、T1WI及动态增强扫描(应用LAVA3D序列)外,加做b值800s/mm2DWI检查,观察肝占位性病变在DWI图像影像特征,测量病变及与病变同一层面正常肝组织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肝组织平均ADC值为(1.39±0.13)×10-3mm2/s。肝囊肿、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胆管细胞癌平均ADC值分别为(2.47±0.25)×10-3mm2/s、(1.63±0.12)×10-3mm2/s、(1.47±0.07)×10-3mm2/s、(1.07±0.15)×10-3mm2/s、(1.19±0.13)×10-3mm2/s、(1.11±0.08)×10-3mm2/s;恶性肿瘤组、良性肿瘤组正常肝组织与肿瘤组织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与正常肝组织ADC值之间差异p=0.923,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RI、DW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有不同特点,综合量化分析病灶ADC值与正常肝组织ADC值,能更好地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特征,在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预后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宫颈癌(UCC)和正常子宫颈扩散加杈成像(DWI)的特点,研究宫颈癌放化疗前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探讨DWI在UCC诊断及放化疗疗效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经病理确诊的50例宫颈癌患者行常规MRI和横断位DWI (b=600、800、1000 s/mm2)检查,同时收集年龄与实验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或因非宫颈疾病行盆腔MRI检查者40例,对正常子宫颈行常规MRI和横断位DWI(b=600、800、1 000 s/mm2)检查.比较正常宫颈和UCC病灶的ADC值;比较UCC放化疗前后的ADC值.结果:①b=600 ~0 s/mm2,800 ~0 s/mm2,1000~0 s/mm2时,正常子宫颈平均ADC值分别为[(1.799±0.220)×10-3 mm2/s]、[(1.714±0.227)×10-3 mm2/s]、[(1.654±0.223)×10-3 mm2/s],UCC放化疗前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01±0.120)×10-3 mm2/s]、[(0.870±0.133)×10-3 mm2/s]、[(0.840±0.130)×10-3 mm2/s],UCC放化疗后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543±0.225)×10-3 mm2/s]、[(1.470±0.209)×10-3 mm2/s]、[(1.404±0.197)×10-3 mm2/s].②正常子宫颈和UCC放化疗前、后的平均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放化疗后ADC值较放化疗前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③b值高低影响正常子宫颈和UCC的ADC值,b值越小,ADC值越大.结论:DwI对UCC显示敏感性高,b值选择800 s/mm2和1 000 s/mm2较理想.DWI能够区分UCC和正常宫颈组织,可用于UCC侵犯范围的评价,DWI对UCC放化疗疗效的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与超声检查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10μg/L)患者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6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均行超声、常规磁共振及DWI检查,所有患者PSA均为4~10μg/L,分析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测量感兴趣区ADC值,根据病理结果对DWI与超声诊断PCA的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证实PCA 32例,前列腺增生(BPH)30例,DWI、超声诊断PCA准确率分别为93.8%、50.0%。PCA癌灶在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则为低信号。增生结节分为腺体增生与肌纤维增生,DWI与ADC图上信号各异。前者DWI为不均匀高信号,ADC图上呈稍高信号;后者DWI图上为低信号,ADC图上呈稍低信号。b=800 s/mm2时PCA灶、BPH外周带、腺体增生、肌纤维增生ADC值分别为(0.76±0.08)×10-3 mm2/s、(2.04±0.22)×10-3mm2/s、(1.78±0.19)×10-3 mm2/s、(1.43±0.13)×10-3mm2/s,四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A、腺体增生与肌纤维增生在DWI及ADC上信号与ADC值差别较大。DWI能提高PSA (4~10μg/L)内PCA诊断准确率,对鉴别PCA和BPH有重要意义,明显弥补常规磁共振及超声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并优化最佳b值。方法经病理或临床随访及相关辅助检查证实的72例肝脏良性肿瘤和73例恶性肿瘤(共312个病灶)在1.5TMR成像系统上行不同b值DWI(300s/mm2、800s/mm2、1000s/mm2)扫描,获得各组b值的DWI图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分别测量各b值下病变的DWI信号强度、ADC值,比较各b值组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ADC值,并绘制各b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得出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优化DWI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最佳b值。结果不同b值组间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脏良性和恶性病变组ADC值均随b值增加而逐渐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不同b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70、0.955、0.957(AUC>0.5),且b=300s/mm2时获得的ADC值的诊断效能最大,以ADC值=1.43×10-3mm2/s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最佳阈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3%和89.3%。结论 1.5TMRDWI联合多通道相控阵线圈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b=300s/mm2时获得的ADC值诊断效能较高,易于发现更多病灶,高b值时鉴别肝脏肿瘤良恶性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肾脏扩散加权成像b值和ADC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婴幼儿肾脏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的最优b值。方法将30例4个月-23个月健康婴幼儿分戍4组,分别以4种最大b值500s/mm^2、700S/mm^2、1000s/mm^2和1500s/mm^2。行肾脏DWI序列扫描。使用随机区纽方差分析,对四组肾实质的DWI图像质量评分、肾实质信号强度(SI)、信噪比(SNR)和在ADC图上测量的肾脏ADC值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四组b值下肾脏DWI图像质量、SI、SNR及ADC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肾脏DWI检查最优b值为700S/mm^2,灌注对扩散的影响相对较小,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此时正常肾实质ADC值为(1.61±0.05)×10^-3mm^2/s。  相似文献   

11.
体内细胞示踪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内细胞示踪技术被运用于医学研究中。目前常用的体内示踪技术包括核素成像、磁共振成像、光学成像等技术,这些成像的方式在特异性、敏感性、操作方式等方面都各有特点。在运用这些技术的时候,研究者需要根据成像的要求、实验对象、成像目的等综合因素,并结合各种成像的特点来考虑。本文就现有的体内细胞示踪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患者右室壁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获得肺心病患者(肺心病组)和正常人群(对照组)右室前壁、下壁及侧壁的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层的组织速度显像、组织追踪显像、应变显像、应变率显像、组织同步显像曲线后,分别测量每一曲线上的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收缩期峰值位移(PDs)、收缩期峰值应变(PS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PSRs)、达一峰值速度时间(TTPV);并将各节段的参数与右室射血分数(RVEF)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采用受试工作特征曲线确定与对照组有差别的参数的诊断界值.结果 肺心病组右室壁所有节段的PSs值,前、下、侧壁的基底段及前壁中段的PDs值,前壁基底段、中段及下壁中段PSRs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或0.01);在所有相关性分析的参数中,右室前壁基底段PSs值与RVEF高度相关;右室下壁基底段的PSs的界值-22%的诊断价值相对较大,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2.54%、65.38%、68.92%.结论 组织多普勒技术可评价肺心病患者的右室壁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尤其是应变显像;利用局部心肌的组织多普勒参数测值可间接反映肺心病患者的右室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分子医学影像技术应用影像学的方法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与定量研究,极大地改变着我们对于生理作用机制、药物研发、疾病诊断与评估方面的认识角度和研究方法。本文综述了其核心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分析,指出分子医学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静脉注射利声显心肌声学造影,比较不同超声切面心肌造影效果,探讨心肌灌注超声显像的最佳切面。方法 采用谐波一能量多普勒和间歇性显像方法,分别采集15例正常人心尖四腔心、二腔心和胸骨旁四腔心切面的超声图像,观察心肌显像的效果。结果 在标准的心尖四腔、三腔和二腔心切面上在室后间隔、后壁和下壁显影良好,而侧壁、前间壁、前壁和心尖部出现假性充盈减弱或充盈缺损现象;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基本可以弥补心尖四腔心  相似文献   

15.
吴应行  ;陈自谦 《医学综述》2014,(11):2033-203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的认知障碍、行为改变和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A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尸检结果揭示了A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纤维缠结和老年斑的形成等。多模态影像技术可对AD的结构、功能及代谢情况进行评价,有利于对其早期诊断及病理生理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多模态影像学在A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16.
电阻抗断层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源  任超世 《医学争鸣》2001,22(1):90-92
电阻抗断层图像技术是继形态、结构成像之后出现的新一代功能成像技术,在多个临床领域,阻抗继层成像与现有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作者综述功能成像。虚部成像、参数成像、频谱成你和三维成像等EIT技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随着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从健康体检到疗效评价都离不开影像学的支持。随着受检人群的增多,如何保障患者检查安全,提高影像诊断的精准性是放射科亟需解决的问题。X线辐射危害和对比剂不良事件是影像检查过程中主要的安全隐患。采用辐射防护新技术、优化检查序列,以及降低X线扫描剂量等方法可减少X线对患者的辐射。减少对比剂用量可降低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检查发生严重副反应的风险。应用无对比剂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新技术,使肾功能差或对比剂过敏患者同样可进行血管成像检查。能量、功能和分子等成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可提升影像诊断的准确性,使影像诊断从形态解剖学水平上升到功能和分子水平。影像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只有通过技术革新和检查方案的优化,才能不断满足临床对精准影像日益增长的需求。重视影像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件,避免重复检查导致的医疗资源浪费,让被检者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移植转染HSV1-tk报告基因的BMSCs至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探索报告基因显像用于活体监测移植BMSCs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MOI=100的Ad5-HSV1-tk转染BMSCs后,对BMSCs活性和分化能力进行鉴定。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鉴定。采用Ad5-HSV1-tk体外转染BMSCs(3×106个细胞),随后移植到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左心室下壁心肌后,采用Micro PET/CT成像(18F-FHBG)进行活体监测移植干细胞。对完成显像研究后的心肌组织进行相关体外分析。结果:采用腺病毒作为载体将HSV1-tk转入BMSCs后,干细胞的形态及流式表面抗原特征没有改变。随后将BMSCs移植到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左心室下壁,成功采用18F-FHBG Micro PET/CT显像在心脏移植区域获得了干细胞的特异性影像,大鼠心脏区域18F-FHBG摄取为(0.413±0.128)%ID/g;对照大鼠心脏区域18F-FHBG摄取仅为(0.017±0.003)%ID/g。随后体外分析证实HSV1-tk基因在BMSCs中正确表达。结论:移植在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的BMSC可以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进行在体示踪,HSV1-tk报告基因可以用于活体监测移植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9.
高永伟 《医学综述》2012,18(8):1238-1239,1242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纤维性食物的摄入减少,直肠癌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直肠癌分期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各异,患者生存率也有显著差异。因此,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肿瘤并行术前分期显得尤为重要,磁共振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是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磁共振水成像的原理,采用单次激发厚层快速自旋回波(single-shot turbo spin echo, SSTSE)重T2加权序列行磁共振胎儿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fetography, MRF),分析其成像质量及影响因素.评价其作为胎儿三维重建的一种替代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4月至2008年2月间,因产前超声筛查诊断或怀疑胎儿存在先天性缺陷以及染色体检查异常的孕妇164例,169个胎儿,羊水正常137例,其中中孕38例,晚孕99例,羊水过多18例,羊水过少9例,羊水正常者头位胎104例,臀位胎29例,横位胎4例,在常规胎儿MRI检查基础上行MRF.对MRF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分析图像质量与孕周、胎位和羊水的关系及图像质量降低的原因.结果 所有胎儿常规扫描和MRF成像均一次成功.51例胎儿体内的含液器官病理性扩张或萎陷,28例胎儿病理性积液,10例胎儿囊性病变,15例胎儿体表畸形和17例肢体畸形,以及16例母体肾盂积水和13例囊性病变在穿透胎儿表面后,也同时显示.MRF成像质量与胎儿孕龄、胎位、羊水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伪影、卷积伪影、母亲膀胱过度充盈可使图像质量降低.结论 MRF提供了一种具有三维立体感的胎儿整体图像,能在1幅图像上同时捕捉胎儿的解剖和病理,具有快速、多方位、多视角、多次重复优质成像的特点,可以作为胎儿三维成像的一种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