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比健康人群不同年龄段体检心电图的表现。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500例健康体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比较他们的心电图表现,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并把同一年龄段分为一组,再进行异常心电图统计分析。结果:此400例体检患者中,共检出异常心电图60例,检出率为12.0%;每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心电图与年龄呈现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群,应该注意定期健康体检,以保证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不同年龄段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及其与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0例受检者的心电图资料,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进行异常心电图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异常心电图60例,检出率为12.0%;大部分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及左室高电压的改变未呈现出与年龄的相关性;大部分异常心电图检出率方面,男性为5.74%,女性为5.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心电图与年龄及性别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积极预防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3.
不同年龄段健康体检异常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健康干部职工不同年龄段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及分布状况,为有针对性地防治心血管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不同年龄段12610名干部职工心电图资料,按性别、年龄进行分组分类统计.结果:①体检人员正常心电图占77%,异常心电图占23%.异常心电图较多的有ST-T改变(15.21%),窦性心动过缓(13.55%),束支阻滞(13.14%),窦性心律不齐(10.03%);②多数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室预激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其检出率与年龄呈"杓形"关系.③大部分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定期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治疗老年人心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800名健康体检心电图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的变化。方法对5 800名健康体检者按年龄分组,常规导联心电图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老年组的异常心电图总检出率男、女性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但各组内男、女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在异常心电图中,ST-T改变、各种过早搏动(早搏)的发生率较高,并且中老年组的异常心电图总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但各组内男、女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无症状心律失常,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健康体检心电图进行分析,研究其对心脏健康的监测意义。方法将1200例健康体检者按性别及年龄进行分组,对其心电图进行诊断,筛查出异常心电图,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相较于青年组明显增高,男女心电图异常率差异不明显。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窦性心律失常、各种早搏等。结论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异常心电图中男女占比无明显差异。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能及早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疾病,减少心血管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中60岁以上老年人常规心电图特征.方法 对健康体检中1236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对其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心电图异常比例高于男性,ST-T异常者在心电图异常者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传导阻滞、早搏、心室肥厚等,且随着年龄增大,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且男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体检患者心电图异常所占比例与性别及年龄均有相关性,在体检过程中应引起注意及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和掌握辖区内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探讨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及预防策略,针对性的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方法 对辖区内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收集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人所患疾病前几位分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发病依次为44.26%、43.68%、12.21%,其中吸烟、饮酒、肥胖分别占17.35%、12.94%、24.41%.结论 制定针对老年人慢性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达到全面提高社区居民总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110-115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不同年龄段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硬化检出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来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机关、学校、企业公司等单位共36264例。相应体检项目包括血脂常规、血脂全套、生化全套及颈动脉B超。检查项目和人次:其中36264例均进行血脂检测,其中4457例进行颈动脉B超检查。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及颈动脉B超检查异常检出率情况。结果 36264例体检中血脂增高16057例,其中30~39岁年龄段男性血脂增高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显著(P0.05)。血脂异常的16057例中,颈动脉B超检查发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伴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共计1617例。40岁、50~59岁、60岁的男性颈动脉B超结果异常人群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脂与颈动脉硬化发生密切相关,高血脂是颈动脉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体检人群应重视降低血脂水平,有利于减少或降低颈动脉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广东惠州市不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心电图表现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广东惠州市年龄20~80岁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240例,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为6组,每组40例,分析对比各年龄段心电图检查结果情况。结果对不同年龄段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结果提示不同年龄段组间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大心电图异常比例增大,其中71~80岁心电图异常比例20.0%,61~70岁心电图异常比例20.0%,51~60岁心电图异常比例15.0%,41~50岁心电图异常比例12.5%,31~40岁心电图异常比例7.5%,21~30岁心电图异常比例2.5%。另一方面对男女体检者心电图异常比较,其中男性心电图异常比例为19.37%,女性为5.4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年龄超过40岁者应该给予重视心电图检查频率,尤其是男性检查者,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盖曙丽 《大家健康》2017,(12):46-47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老年人心电图异常特征表现.方法:以2017年3~9月1 850例退休职工健康体检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心电图检查.分析研究对象心电图异常类型,对比不同性别、年龄心电图异常概率.结果:1 850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检出概率为25.35%;在年龄方面,以80至89岁发生概率最高,为49.00%,其次为70 ~79岁,P<0.05;男性心电图异常概率为33.33%,相比女性更高,P<0.05;在心电图异常类型方面,以ST-T异常所占比例最高(40.30%),其次为传导阻滞(20.90%)、早搏(11.94%).结论:在健康体检老年人中,年龄越大心电图异常风险越高,且男性异常概率高于女性,临床应定期体检,加强疾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克山病病区和非病区儿童心电图状况。方法描计克山病病区儿童心电图,与非病区儿童的心电图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共描计克山病病区儿童654人,发现异常心电图25例,总异常检出率3.82%;非病区儿童536人,发现异常心电图20例,总异常率3.73%。两组人群总异常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克山病病区与非病区儿童心脏健康状况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2.
任宝香 《医学综述》2009,15(5):790-791
目的分析探讨健康人群异常心电图出现率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心电图仪配合心血管疾病进行抽样调查,分析600例心电图。结果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占总调查人数的39.33%。结论定时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助于了解健康人群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温洪  柳娟  岳云 《北京医学》2013,35(8):649-652
目的 采用心电图辅助中心静脉导管定位技术,探讨胸段脊柱侧后凸患者与同龄无脊柱侧后凸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人深度是否存在差异,以确定其最佳置管深度.方法 观察组为37例择期胸段脊柱侧后凸矫形手术患者,ASA Ⅰ~Ⅲ级,年龄16~40岁;对照组为40例无脊柱畸形的择期手术患者,ASA Ⅰ ~Ⅱ级,年龄16~40岁.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后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中路),在心电图出现P波改变时停止送入导管,再后退1 cm作为导管最终留置深度.记录心电图出现P波改变时的导管深度及导管最终留置深度;手术结束后24h内拍床旁胸片,确认导管位置.结果 观察组实际完成33例,2例中心静脉导管未放置成功,2例未做术后床边胸片.观察组患者身高、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37.9±24.5)vs.(168.2±9.4)cm,(52.3±14.1) vs.(68.4±11.7)kg,P<0.01];观察组心电图出现P波改变时的导管深度和最终留置深度均小于对照组[(12.2±3.7) vs.(14.3±3.1)cm,(11.4±2.9) vs.(13.3±2.6)cm,P< 0.05],两组患者平卧位时测得的中心静脉压(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床边胸片显示,观察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与心影的相对位置较好者29例(87.9%),基本位于上腔静脉入口水平,另4例(12.1%)则略偏浅,导管尖端与胸椎的相对位置则变化较大;对照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与心影和胸椎的相对位置均较好,导管尖端基本位于上腔静脉入口水平及第4胸椎上下缘范围内.结论 胸段脊柱侧后凸手术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深度明显短于同龄无脊柱侧后凸的手术患者.心电图辅助中心静脉导管定位技术,有助于精确定位导管尖端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的特征性圆钝尖角T波改变。方法对212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心电图的T波进行分析,并与低血钾心电图做比较。结果 212例先天性心脏病中有23例出现了圆钝尖角T波改变,发生率10.8%,见于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复合型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多见于室间隔缺损,占60.9%,但复合型缺损发生率最高,37.5%。圆钝尖角改变与低血钾改变明显不同,易于区分而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特征性改变。结论圆钝尖角T波改变是先天性心脏病的特征性改变,对先天性心脏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其机制是与左向右分流造成左右心室复极的不同步、合并右心室肥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区域性QT间期差值 (QTrd)能否作为鉴别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引起的ST -T改变的一项指标。方法 将 6 4例因体表心电图出现ST段异常改变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或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分为缺血性心肌病组和扩张型心肌病组 ,把体表心电十二导联的心电图分为Ⅰ、AVL ,Ⅱ、Ⅲ、AVF ,V2~ 4,V5~ 6四个区域测量QTrd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Ⅰ、AVL区域 ,各组都有部份QTrd≥ 4 0ms;Ⅱ、Ⅲ、AVF ,V2~ 4,V5~ 6三个区域 ,有一个区域的QTrd≥ 4 0ms的百分比 ,在扩张型心肌病组为81% ,缺血性心肌病组无一例大于 4 0ms。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时 ,如心电图出现ST异常改变 ,在Ⅱ、Ⅲ、AVF ,V2~ 4,V5~ 6这三个区域中 ,有一区域的QTrd >4 0ms ,则心肌扩张引起缺血的可能性大 ,如这三个区域中的QTrd都小于 4 0ms ,可能为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肌缺血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王春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27-2228
目的:研究自然人群的异常心电图分布状况,为针对性地防治心血管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1620名企事业单位查体人员进行了心电图检查,按性别、年龄将心电图分类统计。结果:正常心电图占69.4%,异常心电图占30.6%。异常心电图较多的有ST-T改变(7.3%)、窦性心动过速(5.6%)、窦性心律不齐(4.4%)、室性早搏(3.4%)、束支传导阻滞(2.0%)、房性早搏(1.8%);除预激综合征外,其他异常心电图都是男性多于女性;多数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病窦综合征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窦性心动过缓和预激综合征的检出率与年龄呈"杓形"关系;在异常心电图人群中,有约1/2的人合并2种或2种以上的心电图改变,最常见的是缺血性ST-T改变合并室性早搏或传导阻滞。结论: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较高,男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高于女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一般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17.
刘俊卿 《中外医疗》2016,(13):178-179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引起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整群选取回顾性分析2015年1—6月所收治的128例肺部感染引起心律失常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于治疗前及病灶控制后检查心电图,比较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肺部感染引起的心律失常中,以ST-T段改变最为多见,共107例。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最为多见,共60例。经选用有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共121例病灶得以控制,全部121例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心律失常消失。结论肺部感染引起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变以ST-T段改变最为多见,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与单发室性早搏为主,可作为临床诊疗参考依据。另外,单纯抗心律失常治疗无法缓解病情,临床治疗应以控制原发病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丰富肺心病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54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和总结心率失常发生率、类型及相关因素。结果该组患者心电图分析以窦性心动过速和心脏呈顺时向转位居多,其次为肺性P波、ST-T改变及低电压等;心律失常33例(61.1%),尤以房性心律失常为多,其次为室性早搏、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及房颤等;为主心衰、肺部感染及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结论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心律失常进行心电图分析,能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需采取系统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ECG)的影响。方法将1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和氯氮平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4、8周末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服药后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帕利哌酮组所致心电图改变明显低于氯氮平组(P<0.O1),以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和sT-T改变为主。结论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显著低于氯氮平,安全性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