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52例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26例)和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照组(26例),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的差异。结果: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细菌学清除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照组(均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方案可作为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新有效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异帕米星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沈丘县人民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7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23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替加环素联合异帕米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药物连续使用7~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异帕米星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加依替米星与替加环素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疗效。方法:选择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病例共23例,其中11例使用替加环素治疗(A组),12例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加依替米星(B组)。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水平)、细菌学检查结果等四个主要方面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替加环素组治疗后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加环素治疗组的细菌清除率及临床有效率优于依替米星加头孢哌酮舒巴坦组(P<0.05)。结论:RICU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替加环素后,炎性反应及病原清除率均得到改善,替加环素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基于替加环素的联合用药方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纳入研究的65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替加环素分为替加环素组(38例)和非替加环素组(27例)。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微生物效果、治疗第7天感染指标[血浆降钙素原(PCT)浓度、白细胞(WBC)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医院住院时间以及14天病死率及院内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14天病死率、院内病死率(包括总病死率及归因于MRAB病死率),第7天感染指标、抗生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医院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微生物治疗效果方面替加环素组清除率较非替加环素高(29/76.3%比12/44.4%,P=0.00),非替加环素组病原菌替换或多重感染率高(10/37.0%比4/10.5%,P=0.01)。结论:基于替加环素的联合用药方案对于MDRAB所致VAP疗效与其他联合用药方案无明显差异,但可显著提高细菌清除率。  相似文献   

5.
李娜  李瑞  麦叶  陈明科  何振扬 《海南医学》2014,(17):2519-2521
目的:评价替加环素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26例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使用替加环素治疗前后的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细菌清除率、28 d存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血WBC (23.63±6.15)×10^9/L、CRP (129.94±55.42) mg/L,治疗第7天血WBC (9.94±1.91)×10^9/L、CRP (26.41±20.74) mg/L,治疗后血WBC、CRP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清除率为84.62%,患者28 d存活率为88.46%,临床有效率为92.3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结论替加环素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疗效确切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对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分析31例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采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A组),6例患者采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5例患者采取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C组),10例采取多粘菌素治疗(D组)。结果:D组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更高,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A组, A组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B组、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粘菌素治疗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疗效更高,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联合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48例,应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 ml+美罗培南2 g静脉滴注,1次/8 h,60 min滴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 ml+头孢哌酮/舒巴坦3 g静脉滴注,1次/8 h,60 min滴入;米诺环素0.1 g鼻饲,3次/d;联合治疗10~14 d。观察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常规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抗菌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治愈率62.50%,有效率75.00%,细菌清除率62.50%;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联合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肺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黏菌素B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因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慢阻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而使用多黏菌素B治疗的11例患者资料,根据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等变化评价患者使用多黏菌素B治疗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病死率及安全性。结果 11例患者均由两所三甲医院的综合ICU转入我科,在我科给予单间隔离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时间为8~13 d,平均10 d。多黏菌素B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7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有效率为63.6%(7/11);8例获得细菌学清除,细菌清除率为72.7%(8/11)。4例患者死亡,总体病死率为36.4%(4/11)。给予多黏菌素B治疗期间,只有1例出现药物热导致停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1/11)。结论多黏菌素B可尝试作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所致慢阻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常规治疗方案失败后的治疗选择,但尚需要更可靠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6):504-507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XDRAB)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及其监护室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因MDRAB/XDRAB肺炎住院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单独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42例患者为观察组。2组患者药物应用均超过3 d,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病死率,并分析影响观察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效果的因素。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11例,有效率为26.19%(11/42);11例获得细菌清除,细菌清除率为26.19%(11/42);27例在住院期间死亡,30 d总病死率为64.28%(30/42)。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25例,有效率为59.52%(25/42);27例获得细菌清除,细菌清除率为64.29%(27/42);15例住院期间死亡,30 d总病死率为35.71%(15/42)。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30 d病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患者与无效患者之间及细菌清除患者和未清除患者之间在入住监护室时间、接受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血清降钙素原及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MDRAB/XDRAB肺炎,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提高细菌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实验将亚胺培南,亚胺培南联合替加环素,患者静脉滴注亚胺培南的时间加长联合替加环素对肺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肺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72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24名患者,1组给予亚胺培南进行治疗;2组给予亚胺培南联合替加环素进行治疗;3组给予静脉滴注亚胺培南的时间加长联合替加环素进行治疗,对这三组细菌学疗效,临床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1和2细菌的总清除率分别是16.7%和41.7%,低于试验3组的58.3%;组1和组2临床疗效的总效率分别是50.0%和58.3%,低于3组6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和2组差别无统计意义(P 0.05)。结论患者静脉滴注亚胺培南3.5小时联合替加环素1小时对肺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治疗的疗效最好,适合临床治疗肺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方法治疗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随机分为阿奇霉素组(A组)50例和头孢呋辛钠组(B组)50例;采用VITEK—AMS微生物分析仪测定病原菌,并用纸片法(Knby—Bauer)没定病原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A组治疗后痊愈45例(90.0%)明显高于B组39例(78.0%);A组退热时间(3.86±0.95)d低于B组(5.01±1.12)d;A组哕音消失时间(3.81±0.74)d低于B组(5.17±1.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阳性株数44株,转阴株数39株,细菌消除率为88.6%;B组阳性株数41株,转阴株数35株,细菌消除率为85.3%;A组3例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3/50),B组为8.0%(4/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阿奇霉素是治疗婴幼儿CAP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含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四联方案对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价值。方法:随机将118例病例分成两组,A组(左氧氟沙星组):左氧氟沙星0.2g bid,克拉霉素0.5g bid,埃索美拉唑20mg bid,胶体次枸橼酸铋240mg bid;B组(莫西沙星组):莫西沙星0.4g qd替换左氧氟沙星,余同A组,疗程均为7d,治疗停药4周后采用13C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查对治疗效果随访,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患者的依从性。A组方案治疗失败的病例,再使用B组方案治疗1周,并对疗效进行随访。结果:118例中有115例完成全疗程治疗和随访,3例因药物反应,中途停止治疗治疗的依从性为97.4%(115/118)。主要不良反应:口苦、口干,排便次数增多,腹痛,恶心呕吐,失眠。A组和B组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分别为78.3%和81.8%(χ2=0.218,P>0.05)。A组治疗失败的13例病例用B组方案治疗1周,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可达84.6%。结论:含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四联方案对根除幽门螺杆菌有显著疗效,依从性高,均可作为一线用药。对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方案治疗失败的病例,含莫西沙星的四联方案仍可作为补救治疗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结核分枝杆菌中敏感株、多耐药株、广泛耐药株三者间基因表达的差异,为进一步针对耐药菌株的研究提供方向。方法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集敏感株、多耐药株、广泛耐药株各1株,提取菌株RNA,然后构建cDNA文库,使用Genome Analyzer IIx高通量测序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经过筛选比对后得到测序结果 ,再比较3个菌株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高通量测序后共得到基因3 968个。将耐药株与敏感株的基因进行比较,选取表达差异高于10倍的基因,筛选得到多耐药株差异基因16个、广泛耐药株差异基因10个。这些表达差异基因大部分与毒素-抗毒素系统、PE/PPE家族蛋白、金属转运蛋白相关。还在多耐药株中发现了一系列高表达的前噬菌体基因及噬菌体整合相关的基因。结论通过高通量测序筛选得到一系列耐药株差异表达基因,为未来对耐药菌株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替加环素对复杂性腹腔感染(cIAI)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4例cIAI患者给予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考察替加环素给药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水平,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及CD3、CD4和CD8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替加环素治疗cIAI总有效率为 70. 8 %,可显著下调患者PBMC增殖水平,降低PBMC上清液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8的含量水平.此外,替加环素治疗给药可以显著上调cIAI患者外周血CD3 +、CD4+百分比和CD4 + /CD8+比值,并同时降低 CD8 +百分比.结论 替加环素对cIAI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肺炎与普通菌感染肺炎危险因素的差异,提高对其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老年肺炎病例,根据是否发生MDR-AB感染分成MDR-AB组42例、非MDRAB组45例。对可能影响MDR-AB感染发生的18项相关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比较相关因素在MDR-AB组和非MDR-AB组间有无统计学意义。然后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脑血管病及痴呆病史、低蛋白血症、吞咽困难、长期卧床、近期ICU入住史、近期应用3/4代头孢菌素、有创操作等7项因素在MDR-AB组与非MDR-A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显示,低蛋白血症(OR=5.083,95%CI 1.22321.123)、长期卧床(OR=5.692,95%C11.13221.123)、长期卧床(OR=5.692,95%C11.13228.617)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蛋白血症、长期卧床为老年人MDR-AB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T2DM)并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特点、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及根除HP治疗效果。方法 T2DM并PU5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随机选择与观察组同期内非糖尿病经胃镜检出的PU患者62例,2组均按常规进行胃镜检查和HP感染检测,分析2组的临床特点、溃疡部位、HP阳性率,HP阳性者采用奥美拉唑20mgbid,阿莫西林1000mgbid,甲硝唑400mgbid一周疗法,停用抗菌素后4周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计算其根除率,比较2组差异。结果 2组在节律性疼痛症状,胃溃疡的检出有显著差异性(P〈0.05),2组HP感染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T2DM并PU的HP根除率为61.5%(24/39),显著低于对照组根除率88.0%(44/50)(P〈0.05)。结论 2组临床症状、溃疡发生部位有所不同,而HP感染率却无差异;T2DM组的PU患者三联根除HP治疗的根除率低于非糖尿病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腹腔感染患者需氧及兼性厌氧病原菌分布及其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VITEK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药物敏感性检测采用微量稀释法,采用WHONET5.5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11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8株(70.3%),革兰阳性菌33株(29.7%)。分离率名列前7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氏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肠杆菌科菌敏感性〉90%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100%),厄他培南(100%),阿米卡星(97.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0.7%),头孢替坦(90.7%);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的比例分别高达90%和60%;铜绿假单胞菌中多重耐药株检出率为14.3%;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对所有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均敏感(敏感菌均为100%);屎肠球菌整体较粪肠球菌耐药率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我院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特别是肠杆菌科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是重要的院内腹腔感染菌且耐药率高,屎肠球菌是最常见腹腔感染革兰阳性致病菌。细菌耐药形势严峻,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耐药菌的增多与传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109-111,115
目的分析舟山海岛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调查结果及替加环素对其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150例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采用调查表形式调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情况,如年龄、性别、病种、基础疾病、病程、用药情况、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免疫状况、有无侵入性操作、药敏结果等,统计分析患者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好发人群等。通过常规培养、分离筛选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150例,予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置入培养基(MH)中进行药敏试验。研究本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及抑菌率。采用空白组、替加环素组、舒普深组及替加环素+舒普深组对150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及抑菌效果的观察及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年龄大、合并多种疾病、恶性肿瘤、病程长、用药种类单一、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是患者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替加环素组的耐药率和抑菌率为10.0%和90.0%、舒普深组的耐药率和抑菌率为20.0%和80.0%,替加环素+舒普深组的耐药率和抑菌率为4.6%和95.4%。结论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并且通过与舒普深的联合应用,能够减少其耐药性,从而有效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感染(DFI)患者不同感染级别的病原菌特征及耐药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糖尿病足科住院的212例DFI患者,对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及耐药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DFI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中度DFI组和重度DFI组,比较两组间病原菌特征及耐药情况。结果:212例患者足分泌物标本中共分离出287株病原菌,前3位为鲍曼不动杆菌(11.50%)、肺炎克雷伯菌(11.15%)、金黄色葡萄球菌(10.80%)。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敏感率均为100%。革兰阴性菌中,中度DFI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且多为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CR-AB),仅对替加环素敏感;重度DFI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100%敏感。与中度DFI患者比较,重度DFI患者中混合感染的比例升高(44.68% vs.29.09%,P<0.05)。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中革兰阴性菌总体耐药率(19.46%)高于革兰阳性菌总体耐药率(11.96%),以CR-AB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DFI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中、重度感染菌群分布不同。随着感染程度分级的加重糖尿病足混合感染的比例升高。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以CR-AB和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