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乙二胺活化纤维素,将活化后的纤维素(Ce)和热塑性聚氨酯(TPU)分别溶于氯化锂(LiCl)-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体系,制得纤维素-热塑性聚氨酯(Ce-TPU)共混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单纤强力仪、折痕恢复性测定仪对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和TPU相容性良好,w(TPU)=30%时为共混膜的最优配比,此时断裂强力较纯纤维素膜略有提高,断裂伸长率提高了68%,折皱回复角提高了17%,共混膜的抗皱性和弹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
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PVA-CMC)共混膜。用SEM、FT-IR、DSC对其进行表征,并测试了膜的性能、交联速率和凝胶分数。结果表明:共混膜组分之间相容性良好,综合力学性能比单一组分有所提高。利用磷酸和氯化钙溶液可以有效地对共混膜进行交联,使其在醇水混合溶液中稳定存在;且交联过程未引入有毒物质,这种共混膜材料有望用作软骨修复材料的基体。  相似文献   

3.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左旋聚乳酸(PLLA)为原料,制备了二者的共混膜。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PLLA/PMMA共混膜的相容性,发现该体系为部分互容。在此基础上,利用碱液降解共混膜中的PLLA,从而制备多孔膜。结果发现,聚合物组成的改变对多孔膜的细节结构有明显影响。当PLLA与PMMA质量比为25/75时,主体膜主要由颗粒和纤维结构构成;当PLLA与PMMA质量比为50/50及75/25时,主体膜明显由颗粒状结构形成,其尺寸为60~100 nm。由此可见,利用PLLA/PMMA的共混膜及碱液降解法可方便地制备多孔聚合物膜。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液共混和液-固相转变法(L-S)制备了用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填料的共聚尼龙/醋酸纤维素共混物(PA-130/CA)。以小分子量化合物为探针分子,用HPLC数据表征了PA-130/CA合金膜材料的界面性能,并研究了其合金膜材料的相容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PA-130与CA有很好的相容性;该合金膜的热稳定性比纯CA膜的有所提高;质量比为30/70的PA-130/CA合金膜对不离解极性有机物的分离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相连续法实现了纳米纤维素晶体(NCC)的高碘酸钠氧化及阳离子化,然后将阳离子化纳米纤维素晶体(CDAC)悬浮液与壳聚糖(CTS)醋酸溶液混合,并采用流延法制得壳聚糖-纳米纤维素(CTS-CDAC)复合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Zeta电位及粒径分析表征了改性前后NCC的结构与性能,并研究了制得的CDAC悬浮液与CTS醋酸溶液混合时的相容性及CTS-CDAC复合膜中CDAC质量分数对复合膜力学性能、水溶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AC悬浮液与CTS醋酸溶液混合时相容性良好,CDAC在CTS基质中分散均匀,CTS-CDAC复合膜的力学性能较纯CTS膜明显提高。当复合膜中CDAC的质量分数为12%时,拉伸强度达到最高。另外,CTS-CDAC复合膜在水中的溶胀度较纯CTS膜明显降低,稳定性变好。  相似文献   

6.
天然水镁石经特殊加工制成纤维级Mg(OH) 2 超细粉 ,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认定和分析 ,研究了它与LDPE、PVC及橡胶等复合后的阻燃作用和相容性 ,同时对共混材料的其他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用混合热焓法和稀溶液粘度法预测了聚醚砜/酚酞基聚醚砜体系相容性,并观察了聚醚砜/酚酞基聚醚砜共混制膜液的凝胶值与共混比的关系.聚醚砜/酚酞基聚醚砜为部分相容体系,其相容性与组成有关.共混制膜液的凝胶值受共混组成的影响,并非纯组分制膜液凝胶值的线性加和.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富氧气氛中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γ-射线辐照氧化及其与尼龙-6(PA6)原共混增容和共混材料的阻隔性能。FT-IR测试结果表明,经γ-射线辐照的HDPE与PA6发生了化学反应或产生了弱相互作用。SEM照片显示4γHDPE(4h辐照,66Gy/min)与PA6具有良好的相容性,PA6在共混体系中呈层状分布。共混材料的阻隔性能测试结果表明4γHDPE/PA6共混物对二甲苯的阻隔性能HDPE/PA6共混物有明显提高。力学性能测试显示4γHDPE/PA6共混物力学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9.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聚丙烯/聚氯乙烯(PP80/PVC20)二元体系,以及聚丙烯多单体接枝物[PP-g-(St-co-MMA)]/PP/PVC三元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由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得到了共混物中氯元素面分布图。对氯元素面分布进行了粒径分布统计和面积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PP80/PVC20共混物100份中加入6份PP-g-(St-co-MMA)增容剂时,增容效果最好;进一步增加PP-g-(St-co-MMA)含量时,PP/PVC的相容性反而降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的实验结果也佐证了SEM和EDS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用共沉淀法制备油酸钾改性的Zn2+、Al3+层状双氢氧化物(Zn/Al-LDH),以环己酮为溶剂,用溶液插层法制备了Zn/Al层状双氢氧化物-聚氯乙烯(PVC)纳米复合物。采用傅里叶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用热分析仪、万能试验机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拉伸性能和紫外吸收性能。结果表明:Zn/Al-LDH纳米片层无序分散在PVC基体中;Zn/Al-LDH对PVC低温时的骨干脱氯化氢有促进作用;与PVC膜相比,复合膜的分解温度降低,高温碳化温度升高,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得到提高,在300~380 nm具有一定的紫外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壳聚糖和葡甘聚糖共混膜在体外及体内的生物降解性能.方法流延法制备壳聚糖与葡甘聚糖含量比例分别为3:0、2:1、1:1、1:2的混合膜.将其分别置于含/和不含溶菌酶的林格氏液及昆明鼠股部肌肉内,检测其在体外和体内的降解性能.结果壳聚糖/葡甘聚糖含量为3:0、2:1、1:1和1:2的混合膜在体外有溶菌酶存在时70d降解率分别为40.75%、65.7%、74.2%和84.6%;纯壳聚糖膜在体内降解时间为16周左右,壳聚糖/葡甘聚糖混合膜的降解时间为8~12周左右.结论壳聚糖/葡甘聚糖共混膜的降解性较单独的壳聚糖膜有了改善,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牙周诱导再生膜材料.  相似文献   

12.
王碧  岳兴建  覃松  赵兵 《医学教育探索》2006,(10):1206-1211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葡甘聚糖-壳聚糖复合膜,并测定了材料的吸水率等理化性能。模拟体内生理条件用溶菌酶对复合膜进行体外酶解实验,并与壳聚糖膜作了比较;以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N IH 3T 3)为对象,利用复合膜的浸渍液培养与膜材料表面直接培养法,同时结合复合膜的溶血反应实验,研究了复合膜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溶菌酶对复合膜的生物降解有促进作用,复合膜降解速率较壳聚糖膜快。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实验表明复合膜浸渍液对细胞无毒性效应,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显示N IH 3T 3在复合膜上能很好地贴附,生长旺盛。复合膜溶血率小于5%。葡甘聚糖-壳聚糖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利用后尿道弯曲角度(posterior urethral curvatyre,PUC)评估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所致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的临床价值。 方法 纳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的男性患者253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将其分为LUTS组(193例)和对照组(60例)。经盆底超声采集所有入组人群的PUC。收集的资料包括前列腺总体积(total prostate volume,TPV)、移行区体积(transition zone volume,TZV)、移行区指数(transition zone index,TZI)、前列腺突出膀胱程度(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IPP)、前列腺尿道角(Prostatic urethral angle,PU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PSA)、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及尿道长度(Urethral length,UL)。利用尿动力学检测仪采集最大尿流率Qmax及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ladder outflow obstruction Index,BOOI)。通过ROC曲线进一步分析应用PUC来预测BOOI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分界点。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PV、TZV、TZI 、IPP、PUA、PUC、UL、PSA、Qmax、IPSS等因素对BOOI的影响。 结果 数学模拟显示,当后尿道弯曲角从0 °增加到90 °时,尿流率下降约50.9%;当后尿道角从30 °增加到90 °时,尿流率下降超过27%。PUC诊断BOO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诊断BOO的最佳PUC值为48 °,敏感度为88.1%,特异度为75.8%。对比PUC≤48 °组与PUC>48 °组,PUC大的患者,TPV、TZV、TZI、IPP、PUA、IPSS更大,Qmax更低(P<0.05)。PUC与TPV(r=0.268,P<0.001)、TZV(r=0.257,P<0.001)、TZI(r=0.241,P<0.001)、IPP(r=0.305,P<0.001)、PUA(r=0.335,P<0.001)、IPSS(r=0.357,P<0.001)、BOOI(r=0.154,P=0.014)显著相关。PUC与Qmax(r=-0.358,P<0.001)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TPV、TZV、Qmax、PUA、PUC是BOOI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在该理论模型中, PUC与尿流率呈负相关。PUC与TPV、TZV、TZI、IPP、PUA、IPSS呈正相关,与Qmax呈负相关,这可能使PUC成为评估LUTS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用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醋酸乙烯酯(PVAc)共混体系相容性,在160℃以上共混体系发生相分离;分相体系与非分相体系的FTIR谱明显不同;共混体系的FTIR谱不能从两统组分红外光谱简单加和得到;结果表明大分子构象发生了变化,PMMA/PVAc体系相容可能是大分子构象熵变所致。  相似文献   

15.
叶下珠复方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志春  胡慧宁  谭机永 《广西医学》2002,24(10):1536-1538
目的:探讨叶下珠复方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CCl4诱导小鼠急慢性肝损伤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Cl4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吾下珠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含生药60,30,15g/kg小鼠体重),西药在急,慢性肝损伤实验分别为联苯双酯和秋水仙碱,检测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所检测的各指标值CCl4模型组和正常组比差异有显意义(P<0.01);叶下珠复方各剂量组均可显降低血清中ALT和提高SOD含量,在急性肝损伤实验中,复方大,中剂量对降低ALT的效果与联苯双酯相似(P>0.05),但复方大剂量提高SOD的效果优于联苯双酯;而在慢性肝损伤实验中,叶下珠复方大剂量降低ALT和SOD的效果优于秋水仙碱(P<0.05),病理检查证实叶下珠复方各剂量组还可明显减轻肝细胞损伤程度。结论:叶下珠复方有很好的保护肝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感染源,将PUC18质粒菌JM109置入15只犬肠道内,定植后,随机分为胰腺炎组(n=8)及对照组(n=7)。每日抽血作细菌培养。第7天活杀后,作脏器细菌培养。对耐氨苄青霉素菌株进行酶切分析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除肾及脾脏外,其余脏器均发现有JM109菌移位,以胰腺移位率最高(6/8);血培养及腹水中同样找到质粒菌JM109,发病后24h血培养阳性率高达4/8。提示肠道细菌移位是继发性胰腺感染的感染源。  相似文献   

17.
用溶液共混法成功制备出海藻酸钠/羧甲基淀粉共混膜,IR、XRD、SEM结构表征以及力学性能、吸水性和水蒸汽透过率测定结果表明:共混膜中海藻酸钠和羧甲基淀粉间存在强烈的分子间氢键等相互作用及良好的相容性;随羧甲基淀粉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吸水率显著降低;当羧甲基淀粉含量(wCMS)=0.20时,共混膜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53.1MPa和5.3%,比海藻酸钠膜分别提高了97.4%和60.6%,水蒸汽透过率达最小值,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可食性包装膜材料。  相似文献   

18.
叶下珠复方抗小鼠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志春  胡慧宁 《医学文选》2002,21(4):425-428
目的 探讨叶下珠复方(PUC)对小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经小鼠皮下多次注射CCL4,促成小鼠肝纤维化,同时给予大,中、小剂量的PUC,并以秋水仙碱做阳性对照药。给药6周后检测小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肝组织中的羟辅氨酸(Hyp)含量,并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PUC各剂量组均可升高血清中SOD含量及降低其它指标的含量。并且高剂量PUC对升高SOD和降低ALT,AST,MDA,Hyp的效果优于秋水仙碱,病理观察表明PUC可减轻CCL4所致的小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结论 PUC有抗CCL4所致的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乙酸为共溶剂,制备了壳聚糖-聚羟基丁酸酯(CTS-PHB)共混膜,利用红外光谱(FT-IR)、广角X粉末衍射(WAXD)、扫描电镜(SEM)及差热分析(DTA)表征了共混膜的化学组成、晶形、形貌和热稳定性能。研究表明:CTS和PHB可在体积百分数为62.5%的乙酸溶液中共混,形成表面光滑、不透明的膜,干态共混膜具备一定的力学强度。各比例的CTS-PHB共混膜有相同的热分解温度,共混膜的形貌特征随两组分质量配比变化,其中mPHB/mCTS=1/1的共混膜显示出良好的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