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6月该科室应用自体MSCs移植对344例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治疗前后对照方法进行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对344例患者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5~10μg,动员骨髓干细胞,共4 d,4 d后采集骨髓,将采集的骨髓通过Percoll梯度离心,提取单个核细胞(MNC),总量为(5.72±1.89)X108,CD34+细胞(2.67±1.22)%,CD133+细胞(1.79±0.73)%.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7~10d,最终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含量为(1.90±0.96)X10s.应用四肢肌肉内注射的方式进行干细胞移植.移植后3、6、9、12个月观察患者酶学、肌电图、肌肉MRI变化,评价干细胞移植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临床分级.结果 344例患者中292名患者四肢肌肉力量均有所改善.总有效率为85.00%,好转患者中199名患者四肢力量明显好转,明显好转率为58.00%;93名患者四肢肌力较前略好转,好转率为37.00%.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使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肌力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对肝衰竭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2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及肝衰竭患者无菌抽取骨髓65~95ml,Kai W01 lert方法分离纯化BMSC,然后经肝动脉或脾动脉导管注入肝脏或脾脏.术后定期检测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并观察同期的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2周内所有血清学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变;与术前比较,术后4周,清蛋白(g/L)为30.91±4.00 vs 27.75±5.40(P<0.05),至12周,升至32.00±6.18(P<0.01);前清蛋白(mg/d1)为18.28±3.78 vs 15.63±3.16(P<0.01);总胆红素(μmmol/L)为36.94±21.15 vs 125.01±150.05;总胆汁酸(μmmol/L)为41.63±33.91 vs 78.00±59.80,凝血酶时间(s)及纤维蛋白原(g/L)分别为14.81±1.69 vs 22.40±7.07和2.63±0.62 vs 1.76±0.95,P均<0.05;球蛋白及肝酶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周食欲、体力改善分别为91.67%和87.5%;第2周62.5%肝病面容好转,有1例蜘蛛痣明显减少;术后12周的总生存率为62.5%,其中移植2周后死亡及失访者共9例,其原因为慢性肝衰竭合并白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DIC或肝肾综合征.BMSC肝内灌注术中有2例发现小肝癌,即改予脾内灌注BMSC并术后行经皮肝穿刺肝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其中1例AFP由80 ng/ml降至9 ng/ml,恢复良好,另1例手术后11周死于肝肾综合征.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细胞移植并发症.结论 自体BMSC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近期安全有效,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改善明显,生存质量提高,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方法 将78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罗格列酮4 mg口服,2次/d;对照组加用能量合剂静脉滴注,1次/d.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肝功能及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7例,无效8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4,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8±19)U/L和(67±19)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7±8)U/L和(46±17)U/L]、谷氨酰转肽酶[(61±10)U/L和(72±14) U/L]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男女血清瘦素水平[(11±9) ng/ml和(26±15)ng/ml]与治疗前[(16±7)ng/ml和(33±17)ng/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3、1.37,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罗格列酮治疗NASH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颈外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对脑挫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1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伤性颅脑损伤(TBI)组和BMSC移植组.采用自由落体制作大鼠皮质运动区脑挫伤模型,将培养纯化并鉴定的BMSC于术后当天经颈外动脉移植人体内;术后1d、3d、7d、15d行改良神经功能缺失(NSS)评分,并于15d进行水迷宫测试以观察动物学习记忆能力.15d时取脑组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ochest标记的移植BMSC在体内存活、迁移情况.结果 脑外伤组大鼠损伤后即出现不同程度抽搐、瘫痪、平衡功能缺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而BMSC移植组的NSS评分至第7天后[(6.5±1.19)分]与单纯手术组(TBI)[ (8.75 ±0.68)分]比较明显减少(P<0.01).第15天进行水迷宫测试发现BMSC移植组逃避潜伏期[(20.48±2.29)s]显著优于TBI组[(85.93±47.48)s,P<0.01].BMSC组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28.62±1.72)%]和路程百分比[(29.05±3.08)%]明显高于TBI组[(19.37±2.81)%,(21.78±3.0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SC组穿越站台次数[(8.00±2.45)次]和TBI组[(2.00±1.87)次]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移植BMSC能在宿主脑组织存活,并向四周迁移.结论 颈外动脉移植BMSC能在挫伤脑组织存活、迁移,并改善脑挫伤大鼠神经功能和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电生理特性,为临床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分离并培养BMSC,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BMSC的电生理特性.结果 BMSC的静息膜电位为(-33.6±6.8)mV,平均细胞膜电容为(32.3±8.7)pF (n=30).电压钳实验显示,BMSC上可记录到KCa、Ito,IKSUS和IK1 4种通道电流,但未记录到INa和ICa通道电流.结论 BMSC上存在4种不同类型钾离子通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冠状动脉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性. 方法:42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BMSC(bone marrow stem cell,骨髓干细胞)组13例,对照组29例]接受标准介入和药物治疗,BMSC组同时接受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注射.两组于入选前及随访12个月时行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Class, NYHA Class)、6分钟步行试验 (6 minute walk test, 6MW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核素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及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检查. 结果:12个月时BMSC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较前明显好转(1.54±0.27 vs. 2.62±0.33, P=0.002),且显著优于对照组(2.45±0.21,P=0.02);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下降[(701.05±154.60) ng/L vs. (1 921.70±[373.70) ng/L,]P=0.000 8],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两组的6MWT均显著增加[BMSC组:(432.85±27.81) m vs.(363.77±20.14) m,P=0.000 6;对照组:(381.48±17.72) m vs.(339.00±9.87) m,P=[0.000 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SC组术后12个月心肌血流灌注评分较前明显改善(31.15±3.65 vs. [46.31±]2.87,P=0.002),且显著优于对照组 (42.59±2.08,P=0.015 7);心肌核素缺损面积较前明显减少[[(32.23±][4.40)%] vs. (39.54±3.76)%,P=0.000 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提高[(38.54±2.94)% vs.( 35.38±2.16)%,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提高心脏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和脐血间质干细胞(CMSCs)联合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3月对269例DMD患者行自体BMSCs和CMSCs联合移植方案进行治疗,患者均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10 μg/kg,2次/d,皮下注射动员骨髓干细胞4 d,于第5天行骨髓采集术,局部麻醉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100~180 ml.将采集的骨髓液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后,分离单个核细胞2.0×109,用Uitra cul Ture 培养液调节细胞数量为1×105/ml~1×106/ml,接种于75 mm2培养瓶中,24 h换液,7~10 d后收集全部细胞,总数为4.0×108/ml~1.5×109/ml.将BMSCs移植到患者四肢近端肌肉内.采集脐血80~160 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为CMSCs.将CMSC(1.0~4.8)×107细胞悬液,经静脉缓慢输注,每5~7 d 1次,共3次.移植后6个月对患者的肌力、步行10 m和推轮椅10 m所需时间、肌酸激酶水平、肌电图等进行观察.结果 269例患者移植后6个月时随访,218例患者(81.0%)肌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干细胞移植后235例患者复查心肌酶谱,其中188例(80%)患者步行10 m及推轮椅10 m所需时间明显缩短,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肌酸激酶水平较移植前明显下降(P<0.01).51例患者复查肌电图,32例(62.7%)患者波幅不同程度增高,运动单位增多,多相波减少.47例患者复查大腿肌肉磁共振成像,肌肉影像较移植前变化不明显.结论 BMSCs和CMSCs移植治疗DMD,对肌肉组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使DMD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改善,肌力有所提高,肌酸激酶较移植前下降.移植后复查肌电图波幅不同程度增高,运动单位增多,多相波减少.MSCs移植无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是治疗DMD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2例A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42例患者采用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治疗为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抗风湿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变化、肝功能水平变化、血沉指数、夜间疼痛VAS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评分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分别为[(3.20±0.24)×1012/L]、[(893.65±121.85)×109/L]、[(192.64±7.68)×109/L]、[(106.84±12.35)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0,30.14,7.08,5.34;P<0.05),且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分别为[(17.24±4.96)U/L]、[(28.03±4.96)U/L]、[(10.07±1.42)μmoL/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t=3.44,3.74,3.0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BASFI评分以及BASDAI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患者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常规和肝功能水平,且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脊柱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糖尿病肾病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体外扩增培养后移植入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能否改善或者治疗糖尿病肾病.方法 SD大鼠60 mg/kg STZ一次性腹腔注射,糖尿病成模后4周,成功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被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对照组(n=12)和干细胞移植组(n=12),另选6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MSCs经体外培养、鉴定、BrdU标记后,心脏注射到干细胞移植组大鼠体内(2×106 MSCs/200 μL),一周后再次注射等量干细胞.于末次注射后1、2、8周测定大鼠血糖、体质量、24 h尿总蛋白、肌酐清除率、肾脏肥大指数,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和标记干细胞体内作用情况.结果 MSCs体外扩增培养后表达间充质细胞的表型抗原,能多向分化为成骨、成脂细胞.在体内能趋化到受损肾脏,但在干细胞定植部位未发现增殖细胞.干细胞移植组和糖尿病肾病对照组在各观察时点血糖、尿总蛋白、肌酐清除率、肾脏肥大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体质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干细胞治疗后1周移植组较糖尿病肾病对照组血糖降低[(26.7±2.8) vs (29.9±1.6) mmol/L,P<0.05].在第2、8周,移植组较糖尿病肾病对照组24 h尿总蛋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细胞移植组肌酐清除率低于糖尿病肾病对照组,在治疗后2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1.9) vs (17.1±1.6) mL/min,P<0.05].在第2周干细胞移植组的肾脏肥大指数较糖尿病肾病对照组减少(5.5±0.1 vs 6.2±0.3, P<0.05),但高于正常对照组(3.2±0.2).结论 发现MSCs经体外培养标记后在体内能趋化到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可以暂时改善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0.
蔡德芹  杨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817-2818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失代偿性肝硬化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12例,其中肝炎肝硬化11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年龄36~64岁。在患者髂后上棘抽取200ml骨髓体外分离纯化骨髓源性干细胞,经肝固有动脉移植入肝脏,在移植后12周观察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移植后第12周患者白蛋白由移植前的(31.8±4.46)g/L升至(38.86±5.02)g/L,凝血酶原时间从移植前的(16.44±3.25)s逐渐下降至移植后的(14.84±3.22)s,纤维蛋白原从(1.92±0.68)g/L逐渐升高至(2.82±0.78)g/L,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食欲好转、体力增强10例(83%),腹水减少或消失及下肢水肿减轻9例(75%),腹胀减轻11例(92%),1例反复发作的肝性脑病患者12周内再未复发。结论:肝硬化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人文护理可以提高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移植促进糖尿病大鼠模型中β细胞再生的机制。方法正常sD大鼠给予单次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5mg/kg)注射,3d后开始监测血糖,连续3d随机血糖〉28mmol/L者选为实验对象。所有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5),BMSC移植组(n=15),BMSC培养上清移植组(n-15)以及BMSC示踪组(以Dil染料标记BMSCs,n=5),分别接受PBS、MSC、MSC培养上清及Dil—BMSC的移植。结果BMSC移植后30d左右血糖水平有明显改善[(20.4±0.98)mmol/L,n=15],胰岛素水平有明显提高[(0.99±0.23)ng/ml,n=15],p细胞质量明显增长。富含BMSC分泌因子的BMSC上清输注后,糖尿病大鼠血糖有一定程度的降低[(26.2±1.53)mmol/L,n=15],胰岛素水平有所恢复[(0.341±0.08)ng/ml,n=15],母细胞质量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在胰腺仅检测到小部分BMSC,这部分归巢于胰腺的BMSC中检测不到与胰岛素的共标。结论BMSC的分泌效应为BMSC促进糖尿病动物模型中β细胞再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体外条件下蜕皮甾酮(ecdysterone,EDS)对于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值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动态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加以鉴定;取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在基础培养基(DMEM-LG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100U/ml青/链霉素、2mmol/L L-谷氨酰胺)中加入不同浓度(0、25、50、100、150、200μg/ml)EDS予以干预,分别于第1、3、5、7天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另外,设置相同分组EDS干预培养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7天,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采用酶消化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细胞流式仪鉴定显示,第3代细胞阳性表达CD44、CD90,阴性表达CD34、CD45。实验采用MTT法检测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活力,结果显示经EDS干预培养的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在细胞活力方面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EDS 100μg/ml、150μg/ml及200μg/ml三组细胞活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实验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生长曲线同样显示EDS实验组可有效促进干细胞的增殖,缩短细胞倍增时间,此作用在EDS浓度为100μg/ml时达到最佳。结论:体外条件下,EDS对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该作用在EDS浓度为100μg/ml时较为显著,不再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这有望成为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浆儿茶酚胺类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新生儿共150例,分为正常新生儿组(90名)及胎儿窘迫组(60例).再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5组,各30例,分别为阴道分娩组、分娩镇痛组、择期剖宫产组、阴道助产组(施行低位产钳助产术)和急诊剖宫产组.于胎儿娩出断脐后立即采集脐动、静脉血各3 ml,分别置于抗凝管中,即刻离心,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分别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水平.结果 (1)各组脐动脉血NE及肾上腺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阴道助产组最高[(73±6) ng/L,(37.8±1.8)ng/L],其次为急诊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及分娩镇痛组,择期剖宫产组最低[(35±5)ng/L,(27.2±1.2) ng/L].多巴胺水平阴道助产组[(33.7±4.5) ng/L]及急诊剖宫产组[(32.9±4.5) ng/L]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各组脐静脉血NE及肾上腺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高低顺序与脐动脉一致.阴道助产组及急诊剖宫产组多巴胺水平比其他各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无论脐动、静脉,胎儿窘迫组NE、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均高于正常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儿窘迫组生后1、5 及10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正常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无剖宫产指征的个体,阴道分娩可提高新生儿脐血儿茶酚胺类激素的水平,分娩期自控硬膜外镇痛可抑制新生儿应激反应;与正常新生儿相比,胎儿窘迫者脐血儿茶酚胺水平较高,既是新生儿提高自身对缺氧耐受力的表现,也是其缺氧状态的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该院自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7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接受门冬胰岛素(三餐前进食前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间FBG[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9.57±3.24) mmol/L vs(9.54±2.68)mmol/L,t=0.526]、2 hPG[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15.43±3.58)mmol/L vs(15.54±2.52)mmol/L,t=-0.632]和HbA1c[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10.54±1.25)% vs(10.48±1.32)%,t=0.6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78±2.15)mmol/L vs(5.43±1.64)mmol/L,t=0.3.423]、2 hPG[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11.36±2.46)mmol/L vs(9.23±1.54)mmol/L,t=3.695]和HbA1c[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7.65±1.54)%vs(6.23±1.63)%,t=3.452]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6.24±1.43)d和低血糖发生率(5.4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56±2.14)d、(18.9%)]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2,χ2=3.446,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临床效果显著,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罗佳  陈琪玮  曲华  任玲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1748-1749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治疗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的效果。方法将136例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患儿血清锌水平与正常儿童锌水平进行对照,并将136例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补充肠道微生态制剂、补液纠酸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片。结果病例组补锌治疗前血清锌(53.90±10.31)μmol/L较健康组的(69.24±11.26)μmol/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864,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效28例(41.18%),有效35例(51.47%),无效5例(7.35%),总有效率92.65%;对照组显效18例(26.47%),有效28例(41.18%),无效22例(32.35%),总有效率67.6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锌(68.54±9.63)μmol/L较对照组的(51.45±9.12)μmol/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376,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患儿血清锌水平较同龄健康儿童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补充葡萄糖酸锌可减轻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葛解酲丸对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5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1只)和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组(54只),后者给予白酒灌胃建立AFL模型。8周后,处死其中5只(空白对照组1只,AFL组4只)病理组织学检查以验证其造模成功,然后将AFL组进一步分为模型对照组、双葛解酲丸高剂量组、双葛解酲丸中剂量、双葛解酲丸低剂量组和海王金樽治疗组。治疗4周末处死所以大鼠,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痩素(leptin,LEP)、脂联素(adiponectin,ADP)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同时对肝脏进行病理切片组织学检查。结果双葛解酲丸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6[(62.49±34.16)pg/ml]、TNF-α[(3.25±0.20)ng/ml]、FFA[(572.16±45.37)μmol/L]和LEP[(1.89±0.21)ng/ml]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与海王金樽治疗组(P<0.01),血清ADP[(3.05±0.27)mg/ml]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2.17±0.37)mg/ml]与海王金樽治疗组[(2.69±0.32)mg/ml,P<0.01)],双葛解酲丸对大鼠肝脏的脂肪变性及炎症有明显改善。结论双葛解酲丸对酒精性脂肪肝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药物灌注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2月在我科接受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75例(共126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超选至股骨头供血动脉,先灌注罂粟碱30ml、尿激酶50万u、复方丹参30ml,最后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等量注入各支血管。术后第3、6、12、18、24个月,根据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修复与再造评价标准评价疗效,影像学评价股骨头形态学变化。结果疼痛缓解率95.65%(118/126);步行距离延长84%(63/75);关节功能缓解率8650%(109/126);影像学改善率72.73%(56/77)。结论经动脉药物灌注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方法简便、安全有效,能够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8.
胡艳英  谢有欢  樊秀花 《医学综述》2014,(23):4370-4371
目的探讨母血及脐血中白蛋白(s ALB)、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单胎足月(≥37孕周)分娩的产妇115例,按胎儿出生体质量分为三组:低体质量(<2.5 kg)组30例,正常体质量(2.04.0 kg)组61例,超重组(≥4.0 kg)24例。采用血清生化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母血及新生儿脐血中s ALB、RBP、PA、TRF水平。结果母血及脐血s ALB水平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脐血RBP、PA、TRF水平显著低于母血水平(P<0.05),脐血RBP、PA、TRF水平在低体质量组分别为(16.99±7.71)mg/L、(11.46±3.31)g/L、(1.65±0.36)g/L,在正常体质量组分别为(24.19±27.19)mg/L、(10.49±2.43)g/L、(1.69±0.47)g/L,在超重组分别为(26.68±33.33)mg/L、(13.15±4.98)g/L、(1.76±0.52)g/L;母血RBP、PA、TRF水平在低体质量组分别为(44.35±15.40)mg/L、(26.69±6.86)g/L、(4.10±0.51)g/L,在正常体质量组分别为(37.15±11.17)mg/L、(21.64±5.63)g/L、(4.00±0.47)g/L,在超重组分别为(36.22±15.59)mg/L、(20.69±5.10)g/L、(3.90±0.58)g/L。低体质量组母血及脐血RBP、PA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体质量组(P<0.05),母血及脐血TRF水平高于正常体质量组(P<0.05);超重组母血及脐血RBP、P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组(P<0.05),母血及脐血TRF水平与正常体质量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血及脐血RBP、PA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直接相关(r=0.482、0.437,P<0.05)。结论母血及脐血RBP、PA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直接相关,是反映母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丹参酮胶囊联合异维A酸软胶囊、克拉霉素片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治疗的137例寻常型痤疮分为对照组(68例,异维A酸软胶囊、克拉霉素片)和研究组(69例,丹参酮胶囊联合异维A酸软胶囊、克拉霉素片),比较2组患者疗效、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皮损积分、炎性因子及体液免疫指标。  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2.61%)高于对照组(66.18%,P<0.05)。研究组治疗后IgG[(8.12±1.28)g/L vs.(12.08±1.29)g/L]、IL-4[(19.13±2.39)ng/L vs.[(25.67±3.36)ng/L]、IL-17[(1.98±0.33)ng/L vs.(2.47±0.41)ng/L]、TNF-α[(28.67±4.52)ng/L vs.(36.28±5.46)ng/L]以及皮损积分脓疱[(1.51±0.35)分vs.(1.89±0.46)分]、丘疹[(1.34±0.22)分vs.(1.73±0.41)分]、粉刺[(1.31±0.28)分vs.(1.79±0.32)分]、结节囊肿[(1.24±0.26)分vs.(1.69±0.22)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丹参酮胶囊联合异维A酸软胶囊、克拉霉素片可有效治疗寻常型痤疮,降低患者炎性因子,一定程度上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效果,为该治疗方案的推广使用积累临床经验。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更昔洛韦(10~30 mg/kg静脉滴注,3次/d,给药14 d)和利巴韦林(10~15 mg/kg静脉滴注,2次/d,给药14 d)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利巴韦林组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更昔洛韦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8,P=0.01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3/40)和10.0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利巴韦林组和更昔洛韦组比较,C反应蛋白[(15.80±5.25)mg/L vs(20.42±5.38)mg/L]、白细胞介素-6[(10.24±2.75) ng/L vs(17.89±2.81)ng/L]、肿瘤坏死因子-α[(35.70±9.80) ng/L vs(50.31±9.77)ng/L]、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9.77±1.33)μg/L vs(12.24±1.46)μg/L]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10.25±1.96)μg/L vs(14.11±1.89)μg/L]在利巴韦林组均低于更昔洛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利巴韦林组发热消失时间[(3.10±0.35)d vs(4.60±0.40)d]、头痛/呕吐消失时间[(2.25±0.25)d vs(3.10±0.20)d]、抽搐消失时间[(2.20±0.20)d vs(3.35±0.30)d]、意识障碍消失时间[(4.30±0.50)d vs(6.40±0.55)d]均短于更昔洛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利巴韦林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