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主要表现为大脑皮质介导的高级功能产生进行性衰退,是在急慢性脑血管病基础上,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持续性损害。目前血管性痴呆发病人群日益增大,但由于其诊断、辨证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给治疗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近年来,通过对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的研究可知,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正在向多因素、多方向、多学科汇集、多角度思考的方面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使临床的诊疗手段受到限制,本文主要对血管性痴呆发病的危险因素、病理类型、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而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针灸良好的整体调节性作用,在防治本病中有很好的优势。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实验研究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作用机制,并对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158-163
目前,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患者逐年增多,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居于痴呆发病原因第二位。而血管性痴呆是唯一可通过早诊断、早治疗达到控制病情进展,甚至达到临床痊愈的痴呆。VaD是由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发展而来。由此可见,了解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研究出早期防治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通过回顾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较为系统的阐述了VCI的发病机制,从影像学、病理生理学以及关键部位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由缺血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而引起的以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情感障碍等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发生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症,同时是目前唯一有可能预防的痴呆类型。虽然目前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但研究证实胆碱能通路受损、氧化应激反应、炎性反应和神经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病,而针灸能够通过调节胆碱能系统神经递质、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调节突触可塑性等机制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学习记忆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文章就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和近年来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展开综述,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针灸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性痴呆作为引起痴呆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血管性痴呆可以预防 ,故其危险因素的确定尤为重要。文章对血管性痴呆的众多因素、主要发病机制 ,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是我国老年人痴呆的首要原因,是目前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血管性痴呆发病的相关因素和发病机制的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从五脏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入手,探讨了五脏失调与血管性痴呆发病的机制,为中医论治血管性痴呆从五脏失调以及阳虚的角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季永侠  袁荣峰 《医学综述》2006,12(5):298-300
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性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仅次于Alzheimer病。目前认为一些类型的血管性痴呆是可防可治的。文章就血管性痴呆的病因、分类、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血管性痴呆属于高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疾病类型,临床症状主要是以执行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为主。对于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在严重时患者还会丧失自我生活能力,从而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负面影响[1]。当前临床中认为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因素非常多,其中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年龄以及血管性因素影响比较突出,但是对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并无准确定论。对此,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具备一定医学价值。1 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