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220例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中,治愈率达到40%,好转率达到38%,放弃治疗率达到14%,死亡率达到8%。肾前性AFR、肾性AFR、肾后性AFR患者死亡率分别为38.9%、7.2%和3.4%。死亡率最高的当属肾前性AFR患者。患者的年龄、蛋白尿、器官衰竭数目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小管间质病变和结石梗阻是AFR病人的主要病因,肾前性AFR病死率最高。早期诊断,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有助于提高AFR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急性肾衰竭6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肾衰竭(ARF) 患者的病理学类型及预后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经临床及肾活检确诊的ARF患者病理学类型及肾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ARF的病理学类型包括肾小球疾病(15.6% )、肾小管-间质病变(60.9% )、继发性肾脏病如血管炎及狼疮性肾炎等(23.5% ).急性间质性肾炎和急性肾小管坏死是肾小管-间质性损害所致ARF最常见的原因.以出院时间作为观察终点,预后最好的是肾小管-间质病变,其治愈-好转率达89.2%;最差的是新月体肾炎和血管炎,好转率为40%,无效而行维持性血透的占60%.老年人极易发生ARF,本组≥60岁患者占25%,其病因以肾小管-间质病变占绝对优势(75%).结论: ARF 病理学类型多样,预后与病理学类型相关,及时肾活检对ARF的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邹建洲  滕杰  方艺  孙丽  丁小强 《上海医学》2002,25(5):292-294
目的 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1973年 1月~ 1998年 12月间住院的AR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伴MODS的ARF发病率占总ARF的6 0 .5 % (190 / 314例 ) ,死亡率 83.2 % (15 8/ 190例 ) ;随着功能障碍脏器数量的增多 ,ARF死亡率明显升高 ;引起伴MODS的ARF的原因中以感染性疾病、晚期肿瘤和胆道疾病多见 ;透析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低于非透析患者。结论 MODS是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伴MODS的ARF的发生比例高 ,死亡率亦高 ,对于伴MODS的ARF患者应进行早期预防性及充分透析治疗 ,可改善ARF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gA肾病的临床参数与病理分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方法 对 79例原发性IgA肾病进行临床与病理分型关系的分析。按Lee氏分级及Katafuchi半定量积分法将肾小管间质病变分级 ,探讨血肌酐水平、尿 β2-MG、尿NAG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79例IgA肾病临床表现以无症状性尿检异常和复发性肉眼血尿最常见 ,占 74.68%。病理类型以弥漫系膜增生伴局灶节段硬化最常见 ,占 5 8.2 3 %。血肌酐水平、尿 β2 -MG、尿NAG改变与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IgA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多样化并具一定特点 ,肾活检对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小管间质病变是决定预后因素之一 ,尿 β2 -MG、尿NAG测定有助于了解小管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5.
肖日央 《河北医学》2007,13(7):827-831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7例iNS并发ARF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并与同期17例随机抽取的无ARF的iNS进行比较.结果:iNS并发ARF多为少尿型ARF(765%):其合并高度水肿、胸腹腔积液、高血压、心衰肺水肿的比例分别为76.5%、64.7%、47.1%和58.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肾小球微小病变和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占iMS并发ARF的58.8%,但两组之间肾小球病理类型的构成比无显著差别.iNS并发ARF的小管间病变较重,均表现弥漫间质水肿,7例表现肾小管上皮细胞灶性坏死,5例伴间质炎症细胞浸润.17例iNS并发ARF患者中,2例经利尿等治疗后肾功能恢复,其余15例均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14例肾功能完全恢复.结论:临床上iNS并发ARF多为少尿性ARF,常合并高度水肿、胸腹腔积液、高血压、心衰竭肺水肿;可发生于各种肾小球病理类型,小管间质病变均较重;经合理治疗,尤其是CRRT的应用,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伴AR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伴ARF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中,14例无尿,4例少尿;20例尿蛋白、隐血均阳性;血肌红蛋白(2961.2±285.3)mg/L,血肌酐(823.7±184.1)μmol/L,谷草转氨酶(712.3±82.6)U/L、谷丙转氨酶(978.4±71.9)IU/L、肌酸磷酸激酶(12753.5±18.2)U/L、CPK-MB(138.4±25.8)U/L;15例(75%)为高钾血症。给予补充液体、血液透析滤过等治疗后,18例(90%)存活,2例(10.0%)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存活者出院时均脱离透析,14例血肌酐恢复正常,血清酶均恢复正常。结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伴ARF时常表现为少尿型,高钾血症常见,血清酶学和血肌红蛋白明显升高有助于诊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效果良好,存活者肾功能多可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为及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9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因、疗效和预后。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5.2岁,其中>60岁组占24.6%。肾前性急性肾衰9例(9.1%),肾实质性急性肾衰86例(86.8%),肾后梗阻性急性肾衰4例(4.04%)。本组病死率7.1%。结论急性肾衰发病呈高龄化趋势,肾前性急性肾衰常因认识不足而被忽略,小管间质病变是肾实质性急性肾衰的主要原因,其中药物因素占首位。急性肾衰早期诊断有助于治疗,改善预后,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构成、预后以及影响ARF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等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01-01~2006—12-31在各科住院的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其病因、临床特征及其转归。结果观察期间共有住院患者193038例次,其中611例患者发生ARF,占同期住院人数的0.32%;男女比例为1.87:1.00,中位年龄40岁。肾前性118例(19.31%),。肾前性ARF的病因首位为心排出量减低(35例,29.66%);肾实质性372例(60.88%),肾小管间质病变是肾实质性ARF首位病因(236例),其中药物性95例(40.25%);肾后性121例(19.80%),其中尿路结石84例(69.42%)。有慢性肾脏病基础ARF共201例,占总ARF的32.90%。观察期间ARF病死率14.8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少尿、是否合并MODS、获得性ARF是住院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心排出量减低、药物性肾损害、尿路结石分别是引起肾前性、肾实质性、肾后性ARF的首位病因;慢性。肾脏病基础ARF并不少见。少尿、合并MODS、获得性ARF的患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活检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和快速进展性肾功能衰竭(RPRF)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992~2005年13年中ARF和RPRF患者,肾活检67例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ARF患者,肾活检21例,以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小管间质病多见;55例RPRF患者,肾活检46例;以肾小球病、小管间质病多见。结论:对病因不明,诊治困难的ARF、RPRF患者进行肾活检,对正确诊断、制定治疗措施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可能诱因、临床表现﹑病理﹑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及广州南方医院肾内科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PNS并发ARF19例患者的可能诱因﹑临床表现﹑病理﹑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1)PNS并发ARF的可能诱因共9例,其中药物6例,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2例,感染1例.(2)临床表现:尿蛋白平均5.36±1.61g/24h,血浆白蛋白平均23±7g/L,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水肿,13例出现浆膜腔积液,11例伴高脂血症.所有患者均有少尿,平均持续11±7天,血肌酐平均669±368umol/L,血尿素氮平均31±15mmol/L.(3)病理表现:14例行肾组织学检查.肾小球轻微病变6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例(其中轻度3例,中度1例),其余类型4例.除1例外其余1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小管间质改变,如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甚至脱落,小管腔蛋白管型,小管萎缩,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等.(4)治疗方法:多数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其后/或标准强的松口服治疗,再常规对症处理.(5)预后: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3例,死亡1例.结论 1、PNS并发ARF的可能诱因需尽快去除或避免.2、病变轻微的肾小球疾病导致的PNS易并发ARF,小管间质病变是引起ARF的病理学基础,极低蛋白血症和大量蛋白尿与PNS并发ARF有一定关系.3、PNS并发ARF多是一种可逆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1.
黄莉  徐瑾  廖蕴华 《广西医学》2011,33(1):28-32
目的 了解药物、毒物和食物相关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构成、预后,为药物、毒物和食物相关ARF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药物、毒物和食物相关AR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其他病因ARF进行比较,总结其病因及其转归的特点.结果 药物、毒物和食物相关ARF患者119例,占同期ARF的19.5%;患者男女比例为2.0...  相似文献   

12.
黎洋  蒋先洪  米永华 《四川医学》2012,33(7):1234-1236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临床病因及治疗、预后的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2月我科收治的86例临床诊断ARF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6例ARF患者中,药物性所致32例(37.2%);肾实质疾病所致23例(26.7%);食物、毒物中毒所致13例(15.1%);梗阻性因素6例(6.9%);感染性因素6例;其他原因所致6例(13.9%)。结论目前,药物性因素是引起ARF的首位原因。伴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药物性ARF,且病死率高。此外,老年患者服用ACEI/ARB导致的ARF发病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早期的病因诊断及对症治疗尤为关键,目前透析治疗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兰雷  汪鹏  任伟 《安徽医学》2011,32(6):819-82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1999年7月至2009年7月的老年急性肾衰竭病例234例.分析其发病情况,发病机制,病因学,获得性,病情及预后情况.结果 老年急性肾衰竭占同期急性肾衰竭患者总数57.8%,并以肾前性急性肾衰(55.6%)为主.多种病因共同导致老年急性肾衰,其中以感染(25.64%...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患者病因特点、临床经过以及预后特点,以期探讨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特点。方法:159例ARF患者分为老年组(50例)和非老年组(109例),两组间进行ARF病因分类、临床经过、预后转归的比较。结果:ARF肾前性、肾性、肾后性病因方面,老年组分别占60.0%、26.0%、14.0%,非老年组分别占29.4%、64.2%、6.4%。2个以上器官衰竭者,老年组占40.0%,非老年组分别占16.0%。合并慢性疾病方面,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分别占38.0%、24.0%、26.0%,非老年组分别占17.4%、2.8%、3.7%。病情转归方面,老年组病死率48.0%,非老年组病死率22.0%。结论:老年ARF与非老年组ARF比较,肾前性病因多见,合并症与脏器衰竭增加,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肾脏病理特点及其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经肾穿刺活检确诊ARF患者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资料。结果:ARF患者中微小病变肾病和膜性肾病的肾病综合征表现高于其它组,且以单纯蛋白尿为主,前者ARF的发生率高于后者。新月体肾炎的患者年龄偏高,起病快,血肌酐迅速升高,半数以上有贫血现象,40.0%的患者肾穿前需行血液透析。肾小管间质病变的患者72.7%有服药史。肾小管坏死的患者尿中蛋白量明显高于间质性肾炎,血肌酐值高于间质性肾炎。研究还发现不能以尿量改变来推断ARF的病理类型。结论:对于ARF患者应严格掌握肾穿刺活检的适应证,早期诊断、明确病因、采用适当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利于ARF的及早恢复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肖威 《四川医学》2010,31(5):572-57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0例老年急性肾衰竭的病因、透析与非透析治疗方法、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ARF最常见病因是肾前性因素,与感染、肾毒性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血液透析可降低病死率。结论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和及时纠正血容量不足的各种因素,积极控制感染,提高透析率,特别是进行早期预后性透析,能使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8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确诊的17例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17例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中同时存在感染者11例(64.7%),曾应用药物者3例(17.6%)。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受累肌肉疼痛、肿胀、尿色改变、少尿或无尿,均有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其并发症中急性肾衰竭发生率高,为58.8%。治疗包括补液、碱化尿液、减少肌肉损伤及并发症处理,必要时行肾脏替代治疗。病死率为5.9%,存活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或维持正常。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正确地治疗可使存活者的肾功能恢复或维持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住院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发病和病因、临床特点、合并症、治疗方法,同时分析病死率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过程中将患者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总结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病因特点,与肾功能衰竭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结果ARF患者性别构成稳定,老年患者有增多的趋势;肾前性45例,老年组以肾前性、肾性因素为主,其中胃肠道失液占有很大比重;肾性73例,非老年组以肾性因素为主;药物相关ARF占很大比重,抗生素仍为本组的主要原因,非甾体类抗炎药所占比重增加;肾后性12例,病因为泌尿道的梗阻;住院日、少尿日、肾脏大小、Bun、Crea在两组间没有差别,但老年组中肺部感染、肝损害、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比显高于对照组,老年组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其他治疗组。结论引起急性肾衰竭的原因很多,胃肠道失液及药物相关ARF仍为主要原因,老年人ARF有增多的趋势,需引起注意;及早进行血液透析能改善病情,提高存活率;年龄、器官损伤数目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往往患有各种慢性病,极易诱发ARF,对此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