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毒株经静脉及直肠途径感染中国恒河猴后的生物学特性和症状表现,并比较由感染途径不同导致的差异,为该模型系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SIVmac239毒株经静脉感染19只中国恒河猴,经直肠感染6只中国恒河猴,观察至感染后232或168d,比较其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特异性抗体滴度、CD4 T细胞数量、血浆病毒载量、淋巴结病理改变以及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所有猴均出现SIV抗体阳转。在静脉感染猴,感染后10d检测到SIV特异的IgM,而直肠感染猴始终未能检测到。在感染后168d,静脉感染猴的SIV特异性IgG的平均水平较直肠感染猴高10倍。在观察期内,直肠感染组的CD4 T细胞数下降不如静脉感染组显著。所有猴的血浆SIV载量均在感染后10~14d达到高峰(107拷贝/ml左右),约2个月后降至平台期(103~106拷贝/ml)。2只静脉感染猴及1只直肠感染猴在感染后150~210d死于猴免疫缺陷综合征,呈快速进展型改变。结论SIVmac239毒株静脉及直肠感染接种中国恒河猴,均可建立慢性的SIV感染,其特征与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的改变相似,均可以作为良好的研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动物模型,尤其有助于预防性或治疗性AIDS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猴免疫缺陷病毒急性及慢性感染淋巴结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急性及慢性感染猴淋巴结的病理改变,以掌握评价抗艾滋病药物、疫苗及免疫调节剂疗效指标,并探索猴艾滋病毒感染及猴艾滋病(SIV/SAIDS)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SIVmax病毒急性及慢性感染恒河猴40只,先后分别在不同时间作淋巴结活检68例次及尸检死亡猴7只的淋巴结,对淋巴结进行病理常规切片、染色、光镜检查。【结果】淋巴结的病理变化可分为3个型:(1)增生型(感染后3~6或9个月);(2)退化型(感染后6~12或14个月);(3)耗竭型(11个月以上及部分中途死亡猴)。猴SIV感染的淋巴结病变与人HIV/AIDS的淋巴结的病变比较,两者的病变极为相似。【结论】猴SIV感染淋巴结病变的3个型可以作为猴艾滋病发生、发展和恶化的观察指标,SIV感染猴模型可以作为抗艾滋病药物、疫苗和免疫调节剂的疗效评价的动物模型和研究艾滋病发病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猕猴淋巴结和脾脏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SIVmac251病毒感染猕猴后其脾脏和淋巴结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探索猴艾滋病毒感染及猴艾滋病的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SIVmac251病毒感染猕猴,取感染过程中死亡猴以及实验结束存活猴的脾脏和淋巴结进行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 光镜观察,见三种淋巴结的病理变化,包括增生型,退化型和耗竭型;电镜观察,淋巴细胞胞质、胞核及静脉内皮细胞胞质内见病毒颗粒和晶格状排列的病毒;脾脏和淋巴结超微损伤以线粒体为主,表现为线粒体增生,肿胀和形态改变(长形巨大线粒体).结论 SIV感染猕猴淋巴结病理改变与人HIV淋巴结病理改变相近,是适于研究艾滋病免疫机理的理想动物模型.首次发现晶格状排列的SIV病毒.  相似文献   

4.
应用SIVmac毒株感染中国恒河猴13只,感染剂量为病毒液的10-1~2×10-5;感染食蟹猴4只,感染剂量为10-2。感染后2周出现各种症状和体征如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血象白细胞总数下降,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和中性白细胞。感染后期T4下降,T4、T8比例倒置等。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浆分离病毒阳性,血清抗体上升。淋巴结组织切片呈规律性改变,即淋巴滤泡增生-滤泡耗竭-淋巴组织耗竭或逐渐恢复。感染后2.5个月有急性死亡病例,以后呈散在死亡例,尸检还发现机遇性感染如肺寄生虫,肺、肝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艾达康治疗慢性猴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艾达康对慢性猴艾滋病病毒感染模型的疗效。[方法]恒河猴8只,均感染猴艾滋病病毒SIVmac251复制慢性猴艾滋病模型;18个月后随机分成2组,即模型组和艾达康组,艾达康组给予2g·kg-1·d-1剂量灌胃,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连续56d;观察治疗前后体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猴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浆病毒载量,并行淋巴结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后艾达康组猴体质量有上升趋势,但与模型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并能减少感染性腹泻发生;对血中WBC计数及血浆病毒载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可升高血浆CD4+、CD8+细胞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2组猴治疗前均出现淋巴结退变、耗竭现象,经治疗后艾达康组出现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扩大和免疫母细胞增生等淋巴结恢复、重建现象。[结论]中药复方艾达康对SIV慢性感染猴具有一定的免疫恢复和重建作用,但无明显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AIDS是人类严重免疫缺损和自身免疫病的病毒性传染病为害严重。我们通过200多只SIV感染猕猴,进行了发病机制的病理学和免疫学的探讨,获得如下资料。1.猴SIV急性感染:SIV进入CD4+T淋巴细胞进行了复制释放。血浆病毒血症上升。一些带SIVT淋巴细胞进到淋巴组织潜伏。同时SIV抗体上升。CD4+T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结滤泡生发中心B细胞高度增生。SIV感染2-3个月后,病毒血症略下降,CD4+T淋巴细胞数回升,SIV抗体上升,淋巴结生发中心细胞增生,这一时期淋巴结病理为淋巴结增生病变。2.无症状期:临床上潜伏期,病毒血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C…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中国恒河猴感染SIV后T淋巴细胞免疫活化及其肠粘膜归巢受体表达的情况。方法 选用12只健康中国恒河猴,分为正常动物组(对照组)4只,模型感染组(模型组)8只,静脉接种SIVmac239病毒株,分别于感染前、感染后1周、2周、3周、4周、8周、11周、14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猴模型回肠组织中的肠淋巴归巢相关受体(intestinal lymphatic homing receptor) a47、CCR9、aE7、CD62L及肠淋巴组织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 real-time PCR检测病毒载量,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活化水平、外周血肠淋巴归巢受体表达水平; ELISA检测血清CD62L。结果 中国恒河猴感染SIV两周后,模型组和对照组的血液学指标(WBC、 LYM%、LYM、RBC)均在正常范围值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D4/CD8低于对照组,CD8计数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IDS猴感染模型在感染2周起,CD4百分比开始逐渐下降,于感染8周后下降明显(P<0.05)。感染11周后(亚急性期),CD4计数在下降明显(P<0.05)。AIDS猴感染模型在感染1周(急性期)开始,CD4+HLA-DR+出现一过性上升,随即下降,但感染14周时又骤然升高。CD4+CD45+HLA-DR+和CD3+HLA-DR+在感染1周时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随后逐渐下降。血浆中CD62L在感染1周时开始逐渐上升,并在感染到第8周左右到达一个高峰期,随后开始出现下降(P<0.01)。中国恒河猴感染SIV后,肠淋巴归巢受体 47、CCR9、E7的表达升高,L-选择素的表达降低,同时E7、CCR9在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及肠道淋巴组织免疫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升高。结论 中国恒河猴感染SIV后,效应性T淋巴细胞的肠淋巴归巢增强,初始T淋巴细胞肠淋巴归巢受到抑制,肠粘膜免疫系统出现过度活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猴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YZ  Wu XX  Fu LC  Luo HM  Chen S  Guo WZ  Deng WD  Zhou YY  Lai CH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3):379-383,I0007
目的 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的猴艾滋病模型自身抗体和病理形态学的动态变化,探讨艾滋病与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小鼠心、肝、脾、肺、肾和淋巴结为靶抗原测定SIV感染猴各时间点的自身抗体;采用ECV304内皮细胞株和粒细胞抗原片分别测定抗内皮细胞和粒细胞的自身抗体。并对比检查相应的淋巴结、肾、脑等脏器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SIV感染后多种自身抗体比感染前升高,如抗淋巴细胞抗体、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和抗粒细胞抗体等。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在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在淋巴结、大脑皮层、消化道黏膜下层、心脏间质、肾和肝窦等脏器内有比较明显的小血管病变及其诱发的病理改变。结论 猴自身抗体水平的升高及相应组织、器官的损伤是猴艾滋病自身免疫的佐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当艾滋病恒河猴模型的血浆病毒载量处于低水平或阴性时,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SIV)在宿主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SIVmac251感染恒河猴10只,定期检测其血浆载量,感染病毒平均高峰时间第14天时,活检取淋巴结。选取感染18个月后病毒载量最低水平和阴性的2只艾滋病猴(SAIDS),经安死术后取淋巴结、脾、肝、肺、肾、脑等组织,用原位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病毒在组织中的分布和组织中的病毒载量。结果感染后14d,10只猴血浆病毒载量达到10^7copies/mL,淋巴结组织病毒载量为10^5-10^8copies/g,原位杂交方法在腹股沟淋巴结中检测到强阳性斑点。感染后第18个月的2只猴,血浆病毒载量下降并维持不高于10^2copies/mL水平或阴性,但组织分布不尽相同,在肠系膜淋巴结、肾上腺、海马回、空肠、脾脏等组织中检测到10^5-10^6copies/g的病毒载量,于一只猴的脑积液中检测到10^3copies/mL的病毒载量。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在肠系膜淋巴结和空肠中检测到强阳性斑点,其它组织中未检测到阳性斑点。结论实验证实SAIDS猴在血浆病毒载量低甚至阴性时,病毒在不同组织中仍有分布,有些组织中甚至出现高病毒载量,提示在制备SIV/SAIDS模型中,尤其在药物筛选和疫苗评价时,应考虑组织病毒载量指标的测定和药物、疫苗对组织病毒的治疗清除作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SIVmac251感染中国恒河猴前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 16只中国恒河猴感染SIVmac251,在感染前1天,感染2、4、6、8、10周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于感染前1天及感染10周采集浅表淋巴结和直肠组织。用染料法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PBMC和浅表淋巴结组织炎症及免疫活化相关因子m RNA水平,用ELISA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炎症及免疫活化相关蛋白;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浅表淋巴结组织和直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情况和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结果 SIVmac251感染中国恒河猴后,其外周血PBMC、浅表淋巴结组织中IL-6、CD38、HLA-DR、IL-1β、IFN-α4、My D88、IL-33、TLR2、TLR7、HMGB1、IL-18 m RNA显著升高;CD4+CD38+HLA-DR+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在SIV感染后显著上升;血浆IL-6、IL-1β、IL-18、IFN-γ、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升高;SIV感染后恒河猴浅表淋巴结出现了显著的病理改变,表现为纤维化、淋巴滤泡增生、耗竭等现象;肠道黏膜HE染色则显示明显炎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浅表淋巴结组织和直肠黏膜组织IL-1β、IL-18及HLA-DR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 SIV感染引发了显著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的特点是与免疫活化程度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