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采用PDCA循环模式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运。本研究选择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转运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PDCA循环模式实施后转运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意外发生率及家属满意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转运过程中无转运意外发生,对照组转运意外发生率为5.83%,实验组转运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实验组患者家属满意率为98.3%,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率为86.7%,实验组患者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 PDCA循环模式能够改善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院内转运时急诊科危重的患者采用安全转运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的25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转运,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的25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分析两组不同院内转运方式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转运时间比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我院急诊科2010年5月-2012年6月接诊的197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安全管理,包括护理人员的培训,急救用物的管理,转运前、中、后的护理安全管理。认为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敏捷处理问题的能力,转运前认真评估,做好充分准备,转运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突发情况,转运后做好交接、记录和用物管理,确保患者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体化模式"在急诊危重病人安全转运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份共299例危重病人转运途中存在及潜在的风险资料,制定相应的措施。结果更快捷更安全地转运到相应的科室,299例危重病人中,转运途中潜在风险115例,转运意外为零。结论采用一体化模式显著缩短转运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正>急诊危重患者常因检查、手术、转科等需要进行院内转运,转运过程中可能因为患者病情、仪器设备准备不充分、药物反应、医务人员抢救应急能力、沟通等诸多因素引起安全隐患[1]。患者安全是一切医疗、护理活动的基本目标[2],因此做好急诊危重患者转运风险评估,对安全隐患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将安全集中在预防上,积极主动地控制,最大限度地消除危害[3]是降低转运风险的重要前提。护理工作者正  相似文献   

6.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内转运是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救治过程不可忽略的环节。如果操作不当,不仅影响危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能发生意外或导致死亡。因此,对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关键在于掌握转运的指征及风险评估,转运人员的组成,转运的器械药品准备,转运前的预防处理,途中的观察与抢救,搬运手法正确,严格交接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方法 本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2月~2016年1月我院就诊的5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按照密封信封不透光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管理组和安全管理组.常规管理组给予常规转运和护理;安全管理组给予安全转运和护理.评价(:1)家属满意率、抢救成功率(;2)转运时间、检查等候时间(;3)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 (1)安全管理组患者家属满意率、抢救成功率显著比常规管理组高(P<0.05)(;2)安全管理组转运时间、检查等候时间显著比常规管理组短(P<0.05)(;3)安全管理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管理组低(P<0.05).结论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和护理效果确切,可缩短转运时间、检查等候时间,为更好诊断病情和进行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患者家属满意,可有效规避护理纠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院的规范化流程和护理措施,为临床急救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236例患者院内转运情况,深入讨论并建立根据病情进行标准化流程,研究转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应用于实际临床工作.结果 通过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标准化院内转运,工作后及时反馈的情况并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标准化院内转运制度,患患者的成功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结论 建立了急诊标准化院内转运条例,明确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实施全面的转运救护计划,对抢救有极大帮助,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要素和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急诊科转运的331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对照组,对该组患者采用常规转运护理方式;2009年1月~2010年1月急诊科转运的438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实施安全转运护理。结果通过分析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所花时间、护理纠纷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转送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加强安全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医患之间产生的护理纠纷,同时也可以缩短转运时间和增加转运满意度。急诊科对患者转运时完全可以推行安全转运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3):211-212
<正>急诊患者经初步诊断治疗及抢救后需转入专科病房或重症监护室进行下一步诊断和治疗,因此急诊患者院内转运是急诊科常态化工作之一.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存在转运前准备不充分、漏交及交接不清等诸多不规范现象,影响转运的安全性和诊断及治疗的连续性.PDCA管理循环是一种推动质量提升的循环管理体系[1],在医院管理中已获得满意效果[2-3].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于2008年5月将PDCA循环以专项小组活动的形式应用于急诊患者院内转运管理中,明显降低了急诊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输液安全中实施PDCA循环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输液的15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为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输液患者,对照组为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的输液患者,分析PDCA循环法的实施办法,通过自行设计的量表评价护理满意度,观察患者呼叫器的使用率、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以上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循环法的实施,能降低患者输液等待时间,减少护理差错,保证输液安全,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在医院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32个病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6个病区,分别采用常规管理及PDCA循环对高危药物进行管理。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比较两种管理方式实施后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评分情况。结果与常规管理相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病区、高危药品目录、标准化流程、专人管理、专册登记、专区存放、专用标识、定量管理、定期查对、有效期管理、不良事件报告等各项评分及药品管理总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高危药品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有效提高药品管理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联合精细管理降低急诊病房医院感染的临床效果情况,以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急诊病房的7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11-2012年进行精细管理,作为对照组,2012~2013年则为实施PDCA循环法联合精细管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在临床资料、医院感染相关指标上、满意度方面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医院感染率为13.43%,抗生素的合格率为49.43%,无菌包合格率为91.14%,空气细菌培养合格率为68.86%,消毒液合格率为29.43%,止血带合格率为45.43%,氧气湿化瓶合格率为76.57%,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61.14%,医疗废物分类处置合格率为32.29%。观察组的医院感染率为3.14%,抗生素的合格率为82.57%,无菌包合格率为100%,空气细菌培养合格率为96.29%,消毒液合格率为84.57%,止血带合格率为76.57%,氧气湿化瓶合格率为94.57%,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100%,医疗废物分类处置合格率为92.8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另外在满意度、依从性和医疗纠纷频率上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PDCA循环法联合精细管理能降低急诊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急诊进修护士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初步建立起进修护士的基本信息库,制订并实施系统化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参照PDCA循环法的四个阶段,将PDCA的四个阶段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具体运用在进修护士的临床教学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形成良性循环,保证教学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并采用“导师制”的教学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结合目标教学的方法,有步骤地将教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实施教学计划。结果对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77名进修生采用了PDCA循环法教学管理方法,比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满意度提升了8%。结论PDCA循环教学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教学模式,针对进修护士的特点定出带教目标及计划,着重抓计划落实与反馈,能有效提升急诊科进修护士的教学质量,使教与学更和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病区备用药物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 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模式对病区药品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订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 通过药学人员与护理部的双方合作及必要的干预,增长了护理人员对药物安全管理的认识,规范病区备用药物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药物资源浪费.结论 PDCA循环是落实病区药品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促进我院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通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4个阶段规范新生儿科抗菌药的使用,观察并比较实施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新生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12.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24%,抗菌药费用占总药费比例下降26.9%,特殊抗菌药的使用率下降49.4%,使用特殊级抗菌药送检率增加53.2%,且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促进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符合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要求,值得在抗菌药物临床管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科2013年1月—10月收治的常规护理模式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400例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2014年1月—10月收治的使用PDCA管理模式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400例住院患儿作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留置时间.结果 运用PDCA循环组患儿留置时间较长,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管理模式能降低留置针使用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留置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质量环(PDCA)循环在门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PDCA循环对门诊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通过数据对比应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实施前后效果.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门诊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水平得到改善,患者满意度大幅提升.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以减少医患矛盾,提升医院形象,有助于门诊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
综合医院科技中心实验室探索应用PDCA循环(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对医学科研型研究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中心实验室结合自身特点,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到研究生生物安全培训实践当中。将生物安全因素分析、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效果评价、问题反馈4个环节与PDCA循环管理的4个过程有机结合,针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研究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并评估培训效果。通过PDCA循环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将有助于中心实验室建立生物安全质量监控机制,从而实现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