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QT离散度变化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 (QTd) ,校正后离散度 (QTcd)的影响及其对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15 0例确诊为AMI的患者 ,分成溶栓组和未溶栓组 ,测定每例患者心梗后的QTd、QTcd ,并对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FVA)、猝死 (CSD)及心衰 (HF)的QTd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QTd、QTcd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两组FVA、CSD及HF的QTd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AMI溶栓治疗后QTd、QTcd明显减少 ,室颤、心衰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降低 ,QTd变化可作为预测AMI溶栓后发生室颤、心衰及猝死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替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 )后患者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心梗后患者 5 6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2 8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 ,但不应用任何 β受体阻滞剂。试验组除给予相同的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外 ,还给予阿替洛尔 5 0~ 15 0mg/d口服 ,疗程均为 1个月。测量两组患者 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 ,计算QTd。结果 :试验组阿替洛尔平均剂量为 74± 2 1.6mg/d ,治疗后QTd显著下降 (75 .1± 14.8msvs42 .2± 12 .9ms ,P <0 .0 1)。对照组治疗后QTd无明显改变 (72 .8± 11.6msvs77.0± 15 .7ms,P >0 .0 5 ) ,两组治疗后QTd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阿替洛尔可显著降低心梗后患者QTd ,这可能是其有效降低心梗后患者心性猝死的电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对QTd的影响.方法对4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溶栓治疗,溶栓前、溶栓后2 h、24 h、3 d、7 d、行标准心电图检查,测量QT离散度,其中部分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静脉溶栓后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判断梗塞相关血管再通者,溶栓后2 h QTd显著下降(96±18 ms vs 62±17ms),7 d后可接近正常.结论成功地溶栓治辽可使QTd显著降低,改变其自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贵森  刘斌  王莉  张渊  杨秀川 《四川医学》2001,22(2):176-177
目的分析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的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的特点.方法对28例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透析后行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QT间期,并计算QTd;校正QT(QTc)和校正QT离散度(QTcd),同时测量血清K+、Mg2+和Ca2+浓度.以34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28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的QT(365±30ms)与对照组(370±19ms)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QTc有明显延长(400±16msvs390±17ms,P<0.05).其QTd(48±10ms)和QTcd(56±11ms)较对照组(分别为27±17ms和32±8ms)均有极为显著的增加(P<0.005).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QTd和QTcd与血清K+、Mg2+和Ca2+浓度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QTd和QTcd均极为显著增加,心室电不稳定性增强,其变化与血清K+、Mg2+和Ca2+浓度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廖熙俭 《医学文选》2000,19(1):15-15
目的 探讨 AMI早期 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38例 AMI患者 (AMI) 72 h内的QTd并与 36例健康人 (对照组 ) QTd作对比。结果  AMI组 QTd为 (6 0 .5 7± 47.0 3) m s,对照组 QTd为 (2 7.5 2± 17.36 ) ms;AMI组中 ,死亡组 (7例 ) QTd为 (85 .5 0± 45 .19) ms,存活组 (31例 ) QTd为 (49.90± 32 .0 ) m s,均 P <0 .0 1,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  AMI早期 QTd增加可作为预测住院期间死亡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MI早期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8例AMI患者(AMI)72h内的QTd并与36例健康人(对照组)QTd作对比.结果 AMI组QTd为(60.57±47.03)ms,对照组QTd为(27.52±17.36)ms;AMI组中,死亡组(7例)QTd为(85.50±45.19)ms,存活组(31例)QTd为(49.90±32.0)ms,均P<0.01,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 AMI早期QTd增加可作为预测住院期间死亡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 4 8例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心电图QTd进行分析 ,以 10 0例正常人心电图为对照组。结果急性心梗早期QTd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 <0 .0 0 1) ,死亡的 6例心梗QTd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1) ,表明QTd可能是评价近期预后的标志。观察溶栓有效的 36例QTd发现溶栓后 4 0min开始下降 ,一直持续至 2h ,较溶栓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5) ,而溶栓无效者QTd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表明观察溶栓后 2h内QTd的变化可作为评估溶栓再通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QT间期离散度(QTd)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位不稳定的程度,QTd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1],另外,QTd与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受累程度有一定的关系[2].成功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可改善心肌缺血情况.本文通过观察冠心病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前后的QTd变化,以探讨机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对QTd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颖  车凤仙 《吉林医学》1998,19(6):325-326
本文观察了45例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测量其溶栓前及溶栓后2h 的 QT 离散度(QTd)。结果表明:①溶栓后2h 的 QTd 30.00±22.80ms 较溶栓前65.00±26.61ms明显减少(P<0.01)。②溶栓后冠脉再通组 QTd 27.14±23.51ms 与来通组相比35.00±21.29ms 无显著差异(P>0.05)。③溶栓后 QTd≥60ms 者病死率42.86%明显高于 QTd<60ms 者2.63%(P<0.01);且死亡者溶栓前后 QTd 下降幅度(由61.25±29.55ms 降至57.50±12.58ms)明显低于存活者(由65.38±26.68ms 降至27.25±21.81ms)(P<0.01)。结果提示:溶栓治疗不论冠脉能否再通,均可使 AMI 病人的 QTd 明显减少;且溶栓前后 QTd 下降幅度及溶栓后 QTd 大小与病人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 (QTd)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 74例AMI患者在发病 2 4小时内描记心电图 ,测取心电图最长与最短的QT间期 ,两者之差即为QTd。由于单导联顺序记录 ,故加用QTcd(经心率校正后的QTd)。结果 AMI中死亡组 10例 ,QTd 0 .0 6± 0 .0 3s;预后良好组 44例 ,QTd 0 .0 3± 0 .0 1s;健康组 2 0例 ,QTd 0 .0 3± 0 .0 1s。死亡组与后两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QTd对判定AMI早期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