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牵引衣在康复科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康复治疗的病人1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2)与对照组(n=7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预防跌倒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穿戴牵引衣。比较2组病人干预后的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EFS)评分、跌倒发生次数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发生跌倒0例,对照组发生跌倒4例,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前2组病人MEFS评分、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MEFS评分、ADL评分均明显增加(P < 0.01),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牵引衣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发生的跌倒,提升了病人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对病人的康复训练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安全管理模式联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术后跌倒效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05/2020-01月在作者医院进行手术的1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74)和干预组(n=76).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干预组患者术后采取安全管理模式联合运动训练进行干预.分别采用跌倒效能量表(modified fall efficacy scale,MFES)、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测评并比较两组患者防跌倒知识知晓率、跌倒效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防跌倒知识知晓率、MFES评分、BBS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全管理模式联合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术后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患者了解和掌握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减少跌倒次数,提高跌倒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安全管理模式联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术后跌倒效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05/2020-01月在作者医院进行手术的1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74)和干预组(n=76).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干预组患者术后采取安全管理模式联合运动训练进行干预.分别采用跌倒效能量表(modified fall efficacy scale,MFES)、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测评并比较两组患者防跌倒知识知晓率、跌倒效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防跌倒知识知晓率、MFES评分、BBS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全管理模式联合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术后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患者了解和掌握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减少跌倒次数,提高跌倒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踏车运动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影响。方法将具有一定行走能力的112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踏车运动,8周后统计两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Motricity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肌力、下肢运动功能及跌倒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8周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肌力、下肢运动功能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提高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踏车运动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对降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跌倒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99-102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9 年1 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0 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 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平衡及步行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前BBS、FAC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BBS、FAC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BBS、FAC 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郭茜  李明朴  吴昌霞  史利霞 《海南医学》2023,(13):1942-1946
目的 探究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赋能护理模式对老年髋骨骨折患者术后恐动症及跌倒恐惧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就诊的84例老年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赋能护理模式,两组均进行3个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术后患者恐动症评分量表(TSK)评分、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FES-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表(HAMA)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FES-I、TSK及HAMA评分分别为(10.04±3.18)分、(29.49±4.38)分、(8.72±1.4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3±3.01)分、(34.15±5.27)分、(10.58±2.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BS、GSES及MBI评分分别为(49.33±7.15)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镜像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疗效 方法:选取康复科内脑卒中后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镜像疗法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进行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分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镜像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0月‐2017年9月接诊的1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悬吊训练。对比两组患儿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康复效果。下肢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测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分(FMA)进行测评,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71%vs. 85.71%,P 0.05)。治疗后两组MAS明显降低(P 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 0.05)。治疗后两组FMA、BBS明显升高(P 0.05),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 0.05)。结论悬吊训练较传统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风险评估及个体化护理在预防妇科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妇科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根据风险评估等级给予个体化护理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纽、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落实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风险评估及个体化护理能有效地预防妇科术后下肢静脉栓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中医导引术对中风患者呼吸肌功能与整体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中医导引术治疗,检测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呼吸肌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总评分、SS-QOL评分、平衡能力评分、膈肌厚度、膈肌活动度、腹外斜肌、腹横肌水平高于治疗前,腹内斜肌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肢、下肢、总评分、SS-QOL评分、BBS评分、膈肌厚度、膈肌活动度、腹外斜肌、腹横肌水平高于对照组,腹内斜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中医导引术联合及呼吸训练治疗可有效改善中风患者呼吸肌功能及生活水平,调节其瘫痪肢体的运动能力,避免预后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为临床诊治此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继洲 《医学综述》2012,18(16):2689-2691
目的探讨康复锻炼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脑卒中的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系统规律的康复锻炼,主要是肢体及平衡功能训练。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康复锻炼3个月时进行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评定,观察两组患者脑卒中的复发情况。结果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BS)、巴塞尔指数量表(BI)、生存质量(Q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BBS、BI、QOL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BBS、BI、QO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早期实施系统规律的康复锻炼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肢体及平衡功能的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92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2组,每组96例。对照组给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躯干控制能力(PAS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平衡能力(BBS评分)、步行能力(Holden评分)、生活质量(SF-36健康问卷)及治疗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与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2组PASS评分、FMA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BS评分、Holden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与精神健康等方面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RI、PI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Vm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刺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结合核心肌群训练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扶正补土”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3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补土”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四肢简化评分量表(Fugl-Meyer)]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上、下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补土”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可提高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平衡能力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与研究将镜像疗法(MT)与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对下肢功能的康复疗效和价值,旨在为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0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纳入研究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NMES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MES联合MT治疗,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评分(FMA-LE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进行测量,同时采用本院自拟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相应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和FMA-LE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BBS评分:(30.78±6.03)分vs. (26.65±5.22)分;FMA-LE评分:(18.53±3.42)分vs. (16.43±2.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BS=2.634,P=0.011;tFMA-LE=2.929,P=0.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143,P=0.005)。  结论  将镜像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下肢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对患者控制血压及预防脑卒中复发更为有效。方法选择80例缺血性脑卒中伴高血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护理,而观察组给予系统健康教育护理。结果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改变,且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对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的认识有所改善,部分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伴高血压患者的防治过程中,系统健康教育要优于常规健康教育护理。  相似文献   

16.
王秀 《中外医疗》2014,(24):173-174
目的探讨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在优质护理活动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中风患者,根据患者的住院时间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均值为(24.23±4.42)分,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均值为(16.76±4.86)分,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64%,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0%,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达标率、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可以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陈耐珍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140-141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健康教育对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经患者知情同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各项情况,评价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运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产妇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心理状况评定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抑郁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o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健康教育对产妇的康复有明显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袁继红  万爱英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7):134-135,13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小儿营养不良性腹泻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4月因小儿营养不良性腹泻在我院治疗的患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家属系统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率、住院期间满意度、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家属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家属住院期间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腹泻停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降低小儿营养不良性腹泻的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对该病的了解,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规范健康教育和行为矫正技术在减少高血压脑血管不良事件中的作用。方法将224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健康教育和不良行为矫正,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89%,对照组为8.0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8.547,P〈0.01)。结论规范健康教育和不良行为矫正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从而降低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