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先天性单纯中耳畸形10例11耳行手术治疗,采用“T”型或倒“L”型高柱状镫骨术钢丝-Teflon人工镫骨术,砧骨倒立鼓室成形Ⅱ型,砧镫连接术等,2耳同时行前庭开窗术,术中见听骨畸形最多。术后9耳听力提高,提高40~50dB1耳,30~40dB4耳,20~30dB3耳,10~20dB1耳,10dB以下1耳。无一例发生面瘫及外淋巴漏等并发症。随访8耳1~4年,听力提高1耳,下降1耳,余6耳听力稳定。  相似文献   

2.
3.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临床观察彭诗东,陈海燕(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研究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情况,目的在于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做一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和方法1979年6月~1990年11月,我院共收治先天性外、中耳畸形...  相似文献   

4.
潘根长  王瑞萍 《上海医学》1989,12(12):726-727
我院从1985年5月~1988年5月共收治了16例先天性外耳畸形患者,现作一报道。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先天性外耳畸形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为5~33岁。左侧12耳,右侧11耳。双侧畸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外耳道及鼓室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完全闭锁29例。统计各种外、中耳畸形情况,比较耳廓发育程度、颞骨相当于外耳道口处有无骨性小凹、术前吸力损失程度与中耳畸形的关系,将术前的常规横断位CT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术前可通过耳廓发育程度、相当于外耳道口处有无骨性小凹、听力损失程度和颞骨CT扫描来综合估计中耳畸形情况,为术前了解手术难度和确定手术进路及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鼓室成形手术治疗的疗效与CT影像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49例(50耳)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术前CT影像检查分型与鼓室成形听力重建术后听力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50耳术后近期效果表明:语言区频率(气导)提高〉10dB有41耳(41/50,82%),其中CT影像分类Ⅰ型23耳(23/23,100%),Ⅱ型15耳(15/18,83%),Ⅲ型3耳(3/9,33.3%);有27耳(27/50,54%)术后实用听阈≤40dB。结论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进行手术治疗对听力提高的效果是确切的。CT影像显示耳畸形程度小的患者术后听力提高的幅度大。  相似文献   

7.
吴晓钟 《广州医药》1998,29(3):19-20
通过对8例中耳癌的临床分析,指出本病的早期诊断是提高对中耳癌的认识,在诊治慢性化脓中耳炎等过程中采取积极谨慎的态度,病理检查是确诊中耳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临床拟诊中耳疾病的15例患者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并与手术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胆脂瘤瘤体大多呈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区,常伴明显听骨链破坏;肉芽肿病灶大多呈片状,网状或条索状软组织密度区,少有骨破坏。高分辨率CT可对大多数慢性中耳疾病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8):631-634
目的:通过对存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合并耳前瘘管家族的染色体研究,探讨染色体与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合并耳前瘘管家族的遗传因素关系。方法:收集3个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合并耳前瘘管的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绘制家系图谱,抽取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样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收集3个家族三代家族成员共21例,其中发现染色体异常9例,其中患者3例,携带者6例,包括3个家族中父亲及祖父,表现均为染色体结构异常。结论:这3个家族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合并耳前瘘管的遗传模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系调查有助于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tomography,CT)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手术前后的应用。方法选取进行外中耳畸形手术患者29例,采用螺旋CT高分辨扫描,将原始数据扫描重组后进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以及仿真内镜容积重组成像,对比手术所见,分析螺旋CT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治疗中的诊断作用。结果本组29例患者中锤骨畸形或缺如22耳,其中1例经CT诊断见细小锤骨,而手术为缺如;14耳砧骨畸形,其中2耳经手术中见砧骨长、粗大,但CT诊断基本正常。砧锤关节融合畸形13耳,缺如4耳;砧镫关节融合2耳,不连5耳,缺如6耳,与CT诊断相符;卵圆窗骨性封闭6耳,与CT诊断相符。手术中5耳圆窗骨性封闭,其中1耳CT表现正常;手术中4耳未见咽鼓管开口,其中1耳CT表现正常。结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手术中采用螺旋CT诊断方式,可有效反映患者外中耳的畸形情况,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鼓窦径路48例先天性外耳道、中耳畸形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鼓窦径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的效果及重建耳道再闭锁的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2008年8年间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并获随访且资料完整的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病人48例(54耳),所有病人均采用鼓窦径路重建外耳道,鼓室成形术,其中Ⅱ型45耳、Ⅲ型9耳,术后随访18个月以上.结果 54耳均顺利找到鼓窦,开放鼓室行听力重建,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耳廓和听骨链畸形,听骨链畸形最多见于锤、砧骨(40耳),其次为镫骨上结构(12耳),伴面神经畸形者占23耳.术后1年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提高20 dB以上者45耳(83.3%),提高25 dB以上者25耳(46.2%).结论 鼓窦径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具有易掌握、安全、效果可靠等特点,保持术后重建外耳道的宽度及防止鼓膜外侧愈合是提高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术后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郭亿莲  孙一帆  张丽娟  王明松 《广东医学》2012,33(16):2452-2454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在鼓膜穿刺抽液、药物、手术治疗前后不同时期中耳共振频率的变化,为SOM临床早期诊断及不同时期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中耳分析仪对SOM患儿38例(64耳)在鼓膜穿刺抽液、药物、手术治疗后的7、14、21 d和正常儿童20例(40耳)分别检测记录鼓室压图、静态声导纳值、镫骨肌反射阈、中耳共振频率值,观察中耳共振频率值的变化,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SOM患儿的中耳共振频率范围为250~500 Hz,平均(325±100.5)Hz,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抽液、手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后21 d)3组的前后对比,中耳共振频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鼓室压图为B、C型在中耳共振频率≤450 Hz与>450 Hz中,抽液及手术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耳共振频率检测可以发现中耳微小病变,动态观察中耳共振频率的变化判断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为儿童SOM的早期诊断和不同时期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多发病,大量临床资料证明,细菌性感染是中耳炎的主要病因。为了解本地区致病菌的种类、分布,我们对24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耳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标本来源全部标本由耳鼻喉科提供,包括门诊和住院病人。1.2方法收到标本后按常规法接种血平板,经35℃,18~48小时后进行分离鉴定,最后由WHO推荐之kify-Baner法做药物敏感试验。1.3结果242例标本有182例分离出病原菌,检出率为75.2%,共分离出细菌202株、真菌12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00株,占总菌数的46.7%;革…  相似文献   

14.
咽鼓管形态功能及中耳粘连的观察和治疗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咽鼓管功能与粘连性中耳炎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为93例施行咽鼓管CT造影,咽口和鼓口内镜观察和相应的手术处理。结果:CT造影:2例咽鼓管全程显影,显影的咽鼓管呈菜,在不同平面显示不同节段,提示咽鼓管有“S”形弯曲。4例仅鼓口点状显影,提示咽鼓管鼓口狭窄,后在手术中经鼓口内窥镜检查证实。咽鼓管鼓口呐窥镜检查和狭窄处理:16例中12耳鼓口狭窄,11耳为骨性增生,1耳为骨性和钙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外耳道、中耳畸形的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23例(24耳)外耳道、中耳畸形.结果 除3例单纯听骨链病变,其余病例均伴不同程度的外耳道畸形,占88%(21/24),其中外伤性外耳道畸形6例;同时有先天性耳廓畸形、外耳道闭锁及中耳畸形14例(15耳);伴有面神经畸形者占58%(14/24).术后随访6~12月听力改善20 dB以上17耳(71%).术后7耳(29%)出现1种或1种以上并发症,其中外耳道再狭窄或闭锁(5耳)最多见,其次为术腔不干流脓(2耳).结论 通过耳外科手术治疗,可使外耳道、中耳畸形患者听力明显提高;及时处理术后耳道狭窄对术后听力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耳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耳不同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问题。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中耳良性及恶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总结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胆脂瘤:肿物多为单发,中心多位于上鼓室或鼓窦入口区,常破坏鼓室盾板,骨破坏区边缘多清晰硬化,常见听小骨受压移位表现。(2)炎性肉芽肿:肿物呈多发结节状或斑片状,病灶常相连并紧贴鼓室或鼓窦壁附壁分布伴边缘清楚的骨破坏。(3)中耳癌:肿物及骨破坏区形态极不规则,边缘模糊不清,可累及中耳结构以外的骨结构;骨破坏区达乳突或岩骨边缘者,CT横断层面示乳突或岩骨边缘骨壁呈“多点中断”表现。结论:听小骨移位及鼓室盾板骨破坏为诊断胆脂瘤最可靠和重要的依据;骨破坏区边缘模糊,乳突或岩骨边缘骨壁呈“多点中断”表现为中耳癌的特征性CT征象。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中耳畸形听骨链重建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焕笑  张静辉  骆春柳 《广东医学》2008,29(10):1759-1760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听骨链重建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对临床13例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手术的前后护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对中耳畸形患者听骨链重建手术前后进行全身和专科的精心护理,13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先天性中耳畸形听骨链重建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科学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提高疗效和安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中耳畸形 听骨链重建术 围手术期 护理  相似文献   

19.
中耳渗出液成分分析第二临床学院耳鼻咽喉科陈鑫,李玉瑛,李铁军,傅仲鹰关键词中耳渗出液,溶菌酶,非化脓性中耳炎中图号R764.21近年来,关于非化脓性中耳炎病因学研究有很大进展,尤其与免疫学的关系更为重要。非化脓性中耳炎与机体状况、免疫功能关系密切。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用耳内镜手术治疗单纯先天性中耳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7例单纯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结果、术中所见、手术方式及术前后听力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例患者均为单耳发病,24例患者为传导性聋,3例混合性聋且以传导性为主。Teunissen-Cremers分型I型5例,II型6例,III型15例,IV型1例。术中分别使用PORP 8例、TORP 7例和Piston 11例行听骨链重建术。1例IV型患者系前庭窗闭锁,听骨及面神经严重畸形,行加长的7.0 mm Piston锤骨前庭桥接术。27例患者术前平均气导为(62.1±8.3)dB HL,术后6个月平均气导为(30.6±7.4)dB HL(t=19.47,P<0.001)。15例(55.6%)气导听力提高超过30 dB HL。术前平均气骨导差为(43.1±9.3)dB HL,术后6个月为(13.4±5.2)dB HL(t=16.75,P<0.001)。结论:单纯先天性中耳畸形主要表现为听骨链畸形,单用耳内镜诊治先天性中耳畸形具有视野清晰、操作准确、无需外耳道或耳后切口、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听力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