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NAG)检测在肾病早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8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肾小球及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与NAG的关系。结果肾小管间质损害情况: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占46.43%,中重度者占32.14%,无肾小管间质损害者21.43%。肾小管间质损害与NAG的关系:肾小管间质损害中、重度者尿NAG酶(5.141±1.821)U/(mmol.cr);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尿NAG酶(1.659±1.485)U/(mmol.cr);无肾小管间质损害者尿NAG酶(1.447±1.816)U/(mmol.cr)。小管间质中重度损害者同其他两组比较,其尿NAG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gA肾病常合并小管间质损害,肾小管功能中尿NAG酶改变与肾脏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成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在儿童IgA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住院的IgA肾病患儿的临床与病理资料,探讨IgA肾病患儿的肾小管间质损害与临床、实验室指标及其他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98例符合IgA肾病诊断标准的患儿中,23例未见肾小管间质损害,56例患儿存在肾小管间质轻度损害,19例存在重度损害。与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患儿比较,肾小管间质损害患儿的病情加重,表现为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和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增高(P<0.05)。病理可见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加重,肾小球损害程度亦加重,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发生率逐渐增多,以及评价肾小球总体损害的积分逐渐增高(P<0.05)。结论 IgA肾病患儿的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球病变程度相平行,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加重,IgA肾病患儿的病情亦逐渐加重,提示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球病变直接相关,肾小管间质损害可能是影响儿童IgA肾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肾小管功能检测在IgA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肾小管功能检测在IgA肾病 (IgA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 32例IgA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 ,探讨肾小球及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与肾小管功能 (尿NAG酶、尿LYS及渗透压 )的关系。结果 肾小管间质损害情况 :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占 4 3 75 % (14 /32 ) ,中重度者占 34 37% (11/32 ) ,无肾小管间质损害者 2 1 87% (7/32 )。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管功能的关系 :肾小管间质损害中、重度者尿NAG酶(4 2 75± 2 4 10 0 )U/mmol cr,尿渗透压 (4 99 6 15± 2 2 4 6 75 9)mOsm/kg ;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尿NAG酶 (1 75 1± 1 5 498)U/mmol cr,尿渗透压 (6 5 3 92 3± 2 5 8 86 18)mOsm/kg ;无肾小管间质损害者尿NAG酶 (1 5 31±1 4 378)U/mmol cr,尿渗透压 (783 35 3± 16 3 4 35 1)mOsm/kg。小管间质中重度损害者同其他 2组比较 ,其尿NAG酶及尿渗透压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尿LYS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IgA肾病常合并小管间质损害 ,肾小管功能中尿NAG酶及尿渗透压改变与肾脏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成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肾小管功能检测在IgA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小管功能检测在IgA肾病 (IgA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 32例IgA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 ,探讨肾小球及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与肾小管功能 (尿NAG酶、尿LYS及尿渗透压 )的关系。结果 肾小管间质损害情况 :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占 4 3 8% ( 1 4 / 32 ) ,中重度者占 34 4 % ( 1 1 / 32 ) ,无肾小管间质肾损害者2 1 9% ( 7/ 32 )。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管功能的关系 :肾小管间质损害中、重度者尿NAG酶 ( 4 2 7± 2 4 1 )U/ (mmol·cr)、尿渗透压 ( 4 99 6 1± 1 2 4 6 7)mOSM/ (kg·H2 O) ;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尿NAG酶 ( 1 75± 0 5 4 )U/ (mmol·cr) ,尿渗透压 ( 6 5 3 92± 2 4 1 86 )mOSM/ (kg·H2 O) ;无肾小管间质肾损害者尿NAG酶 ( 1 5 3± 0 4 3)U/ (mmol·cr) ,尿渗透压 ( 783 35± 1 6 3 4 3)mOSM/ (kg·H2 O)。肾小管间质中重度损害者同其他两组比较 ,其尿NAG酶及尿渗透压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尿LYS在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常合并肾小管间质损害 ,肾小管功能中尿NAG酶及尿渗透压改变与肾脏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成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北京医学》2012,34(4)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关系及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共8种病理类型、1797例肾脏病患者入选,由于肾小管间质的评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IgA肾病组和非IgA肾病组,探讨肾脏病中血尿酸/血肌酐比值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 血尿酸、血尿酸/血肌酐比值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相关(P< 0.001).比值升高提示轻度小管间质损害,普通人群组、IgA肾病和非IgA肾病小管间质病变0分组的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分别为3.66±0.02、4.20±0.06、3.63±0.10;比值降低提示中重度小管间质损害,普通人群组、IgA肾病小管间质病变2分组、非IgA肾病小管间质病变3分组的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分别为3.66+0.02、2.97±0.17、0.98±0.06.结论 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有参考价值,比值升高或降低时均提示出现小管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的临床重要性。方法:分析201例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IgA肾病伴有肾小管间质损害占86.1%,其中轻度损害占47.3%,中度损害占21.9%,重度损害占16.9%,无损害占13.9%。血压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多及肾功能减迟是IgA肾病预后不良的临床因素。肾小球各项病理指标:血管损害、肾小球总体损害、系膜增殖程度及球性硬化的积分随着肾小管间质的损害程度增加,二者呈平行关系。结论: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病理改变中广泛存在。随着其损害程度的加重,IgA肾病的病情逐渐加重,提示肾小管间质损害是决定IgA肾病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关系及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共8种病理类型、1797例肾脏病患者入选,由于肾小管间质的评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IgA肾病组和非IgA肾病组,探讨肾脏病中血尿酸/血肌酐比值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血尿酸、血尿酸/血肌酐比值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相关(P0.001)。比值升高提示轻度小管间质损害,普通人群组、IgA肾病和非IgA肾病小管间质病变0分组的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分别为3.66±0.02、4.20±0.06、3.63±0.10;比值降低提示中重度小管间质损害,普通人群组、IgA肾病小管间质病变2分组、非IgA肾病小管间质病变3分组的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分别为3.66±0.02、2.97±0.17、0.98±0.06。结论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有参考价值,比值升高或降低时均提示出现小管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gA肾病的临床参数与病理分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方法 对 79例原发性IgA肾病进行临床与病理分型关系的分析。按Lee氏分级及Katafuchi半定量积分法将肾小管间质病变分级 ,探讨血肌酐水平、尿 β2-MG、尿NAG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79例IgA肾病临床表现以无症状性尿检异常和复发性肉眼血尿最常见 ,占 74.68%。病理类型以弥漫系膜增生伴局灶节段硬化最常见 ,占 5 8.2 3 %。血肌酐水平、尿 β2 -MG、尿NAG改变与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IgA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多样化并具一定特点 ,肾活检对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小管间质病变是决定预后因素之一 ,尿 β2 -MG、尿NAG测定有助于了解小管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尿自介素-6(尿IL-6)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50例IgA肾病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尿IL-6水平,并对Igh肾病组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gA肾病组尿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gA肾病患者尿IL-6水平与尿NAG酶,尿Cr呈正相关(r=0.45,P〈0.01),并与肾脏病理中的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指数(r=0.28,P〈0.05)、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指数(r=0.41,P〈0.01)均呈正相关,还与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级呈良好等级相关性。结论尿IL-6水平可以间接反映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尤其是近端小管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足细胞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45例IgA肾病患者根据Banff分级半定量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肾组织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Wilms'肿瘤蛋白(WT1)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变化,并和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IgA肾病患者肾组织TGF-β1表达与肾小球系膜的增殖程度、肾小球硬化程度呈正相关,且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逐渐加重,肾组织WT1表达减少越明显,肾小管间质TGF-β1表达及尿β2-MG活性水平也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善肾小管间质损害可能成为治疗IgA肾病足细胞损伤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味固冲汤对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尿蛋白、尿渗透压的影响。方法:94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固冲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our proteinuria,24h Upro)、尿渗透压值,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及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24h Upro均显著降低(t=11.901、8.971,P0.01),尿渗透压均显著升高(t=11.619、5.843,P0.01),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t=5.723、5.255,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有效率为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7,P=0.016)。两组治疗8周后血清Cys C、β2-MG及尿NGA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5.710、6.496、3.809,P0.01),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t=10.764、16.111、9.278,P0.01)。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4,P=0.694)。结论:加味固冲汤治疗IgA肾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体征,降低尿蛋白、提高尿渗透压,保护肾小管间质,延缓IgA肾病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性IgA肾病(IgAN)患者肾脏IgM沉积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皮肾活检病理证实为成人原发性IgAN的147例患者,分为IgM阴性组和IgM沉积组,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 与IgM阴性组相比,IgM沉积组患者肾病综合征的例数、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蛋白/肌酐、尿总蛋白及血尿素氮均明显增加,血白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IgG明显下降,慢性肾脏病(CKD)分期更重,尿转铁蛋白、尿白蛋白、尿IgG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IgM沉积组Lee氏分级Ⅳ级比例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牛津分类中两组间比较,M、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类中IgM沉积组病理损害更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Katafuchi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IgM沉积组的肾脏病理总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与IgM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脏IgM沉积的成人原发性IgAN患者的尿蛋白程度更高,临床表现更重,肾小球损伤明显,病理表现中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脏总的病理损害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IgA肾病蛋白尿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蛋白尿与IgA肾病(IgAN)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的关系。方法经病理确诊为IgAN患者33例。以尿蛋白2.0g/d为界分为显著性蛋白尿组13例(39.40%),及非显著性蛋白尿组20例(60.60%)。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情况分为无病变、轻度、中度及重度损害4种情况。比较两组病例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变以及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程度与尿蛋白定量的关系。结果两组间临床指标比较除尿蛋白定量差异有显著性外。余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IgAN蛋白尿可能是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对有显著蛋白尿的IgAN患者应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患儿病理与临床的特点.方法 对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患儿25例进行肾活检病理检查,同时行24 h尿蛋白定量等临床指标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 在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患儿中IgAN最多见,其次为MsPGN;IgAN以中度系膜增生为主,有肾小管病变、肾小球硬化改变,并有个别新月体形成.本组中IgAN24h尿蛋白定量较MsPGN多,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无症状血尿应该积极诊治,特别是在拟诊IgA肾病并伴有蛋白尿的患儿中,肾活检是有必要的,并对无症状血尿的明确病因、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1α-羟基维生素D3对伴蛋白尿的IgA肾病(IgAN)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48例IgAN患者设为IgAN组,再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健康体检人群30例为正常组.治疗组在维持原有双倍剂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不变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1α-羟基维生素D3胶丸0.5 μg,1次/天;对照组继续采用原治疗方案,疗程均为12周.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胱抑素C(Cys-C)、尿α1微球蛋白(α1-MG)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钙(Ca)、血磷(P)及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IgAN组尿Cys-C、α1-MG和NA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经过12周治疗,治疗组尿Cys-C、α1-MG和NAG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UTP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N、Scr、Ca、P、iPT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蛋白尿的IgAN存在肾小管间质损伤,1α-羟基维生素D3能显著降低IgAN患者蛋白尿、改善肾小管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少量蛋白尿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其肾功能减退的可能因素。方法:对412例少量蛋白尿IgAN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病理表现(包括病理半定量检查)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5年间少量蛋白尿IgAN患者占全部肾活检病例的10.2%。其中,肾功能正常者占87.1%,肾功能异常者占12.9%。肾功能异常组高血压患病率、蛋白尿和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P<0.05)。肾功能异常组肾小球硬化程度显著重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同时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血管病变亦较重(P<0.05)。结论:少量蛋白尿IgAN患者的肾功能及病理损伤亦可能较重。蛋白尿、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均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临床中应积极行肾穿刺,及早发现有治疗价值的病变。  相似文献   

17.
林媚 《湖南医学》2014,(2):340-342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IGT)患者早期肾功能的损害情况。【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IGT患者96例,依据血压情况将患者分为正常血压组(33例)、临界高血压组(30例)、高血压组(33例),另取健康体检正常者8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NAG)、尿肌酐(Cr)、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等指标的水平。【结果】IGT患者中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均显著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病例组之间随着血压升高,各检测指标均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IGT患者早期已出现肾功能损害。应及早通过联合测定尿UAE和NAG等指标并通过给予患者肾保护治疗以预防肾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IgA肾病(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方法:92例IgAN患者行肾活检,按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积分分为无病变、轻度、中度及重度组。用ELISA法检测尿TGF-β1、MCP-1,同时检测肾小管功能指标。结果:肾小管间质病变与尿TGF-β1、MCP-1及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呈正相关。结论:尿TGF-β1、MCP-1、β2-MG、NAG可预示肾小管间质病变的进展和预后,其中尿TGF-β1、MCP-1与IgAN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