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经大剂量碘化油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4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分成两组,分别经肝动脉注射常规剂量碘化油(20 m L)及大剂量碘化油(25~45 m L)化疗栓塞,对比两组介入前后的肝功能、肿瘤最大直径,并记录并发症、碘油沉积情况、生存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大剂量组的碘化油用量平均为28.3 m L,常规组介入术前直径(12.47±3.04)cm,介入术后4周(12.15±3.11)cm,大剂量组介入术前(13.15±5.32)cm,介入后4周(11.98±3.08)cm,两组术前与介入术后4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随访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2周后均可恢复。治疗后常规剂量组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大剂量组为8个月,大剂量组6、12、18、24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5.8%、32.2%、24.0%、13.7%,长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大剂量的碘油栓塞是安全的,大剂量碘油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过程中发生碘化油脑栓塞(CLE)的机制,并探寻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介入科2例原发肝癌患者TACE术后出现CLE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34例,探讨TACE在治疗原发性肝癌过程中发生碘化油脑栓塞的发生机制、预防及治疗措施。结果 2例患者均非首次TACE治疗过程中出现CLE,2例患者均为膈下巨块型肝癌。收集国内外病例36例,其中接受TACE 4次及以上10例(27.8%);碘化油用量≥20 ml 19例(52.8%);巨块肿瘤(直径≥10 cm)15例(41.7%)。结论碘化油脑栓塞是肝癌患者接受TACE治疗时罕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TACE治疗次数、碘化油用量、巨块型肿瘤、膈下动脉供血可能与其发生有直接关系。CLE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应积极抢救治疗,可获得较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巨块型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并大剂量碘化油加化疗药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5例巨块型肝癌患者,肿块大小为7~16cm,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并碘化油加化疗药物栓塞,碘化油用量为20~40mL。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RR)为73.9%(85/115),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3%、39.1%、8.7%,介入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巨块型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并碘化油加化疗药栓塞治疗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郑里  张建新 《当代医学》2010,16(5):62-65
目的探讨sICAM-l在判断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后的疗效方面的临床意义及sICAM-1与肿瘤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6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肿瘤最大径10~17cm,13.73±1.27cm)患者首次TACE术前,术后1月,第二次术后1月和14例健康人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对比TACE术前、术后1月血清sICAM-l水平变化与肿块体积大小及甲胎蛋白(AFP)变化的关系。结果TACE术前原发性肝癌患者sICAM-l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ICAM-1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AFP组术前sICAM-l的水平无显著差异,术后1月sICAM-1的水平,与术前sICAM-l的水平比较显著下降(P〈0.001),二次术后1月血清sICAM-1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6)。第一次术后1个月肿瘤体积减小比例下降幅度与slCAM-1含量下降幅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0.512,P〈0.05,术后slCAM-1变化水平与AFP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584,P〈0.05。结论TACE能够降低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ICAM-1的水平,sICAM-1水平的变化与肿瘤负荷和活性密切相关。对巨块型肝癌病人,sICAM-1的含量在评价TACE疗效和判断再次TACE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尤其对AFP阴性者更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油动脉栓塞治疗弥漫性/巨块型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1例弥漫性/巨块型大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A组(22例)予单纯碘油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B组(19例)予碘油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肿瘤大小的改变情况以及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油组患者肿瘤缩小程度及AFP阳性患者AFP值下降均较单纯碘油组明显(P1=0.0027,P2=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4)。结论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化油动脉栓塞治疗弥漫性/巨块型大肝癌较单独使用碘化油栓塞更有效,是治疗弥漫性/巨块型大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巨块型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观察应用明胶海绵微粒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选用明胶海绵微粒(直径150~350μm和350~560μm)联合化疗药物(吡柔比星,THP)悬浮液化疗栓塞直径>10cm的巨块型肝癌。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肿瘤大小改变及并发症。结果12例肝癌患者TACE术后3天CT见瘤体密度显著降低,大部分瘤体呈蜂窝状坏死,1例应用直径150~350μmGPS栓塞瘤体完全液化坏死。术后1个月9例病人瘤体显著缩小,2例稳定,1例肿瘤增大。结论明胶海绵微粒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巨块型肝癌,可以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发生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TACE治疗PHC 284例,总结严重肝功能失代偿与PHC患者年龄、肝硬化情况、TACE治疗次数、肿瘤类型和门静脉分支癌栓的相关性.结果 284例PHC患者TACE术后发生严重肝功能失代偿者39例,其中60岁以上者占74.4%;有肝硬化或TACE治疗2次以上病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硬化或TACE治疗1次病例(P<0.005),巨块型PHC患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结节型和块状型中非巨块型者(P<0.01),门静脉分支癌栓和无门静脉癌栓PHC患者经TACE治疗后严重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门静脉癌栓者(P<0.05).结论 老年、有肝硬化基础、TACE治疗2次以上、巨块型PHC和门静脉主干癌栓的PHC,TACE术后严重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明胶海绵颗粒在TACE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中对甲胎蛋白及转氨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进行治疗的80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栓塞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化疗药加碘化油混合-%N进行栓塞治疗,而观察组则使用明胶海绵颗粒联合化疗药及碘化油混合乳剂进行栓塞治疗。将两组患者的AFP下降程度、转氨酶上升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甲胎蛋白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转氨酶升高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用碘化油作为栓塞剂比较,在TACE中加用明胶海绵颗粒可增加原发性肝癌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的下降程度,并且对肝功能的损害无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少剂量碘化油TACE联合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治疗多中心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中心型肝癌接受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治疗。手术中以少量碘化油乳剂栓塞标示肿瘤后,再以明胶海绵微粒(直径350-560μm)联合化疗药行肿瘤区域动脉完全栓塞,以碘化油沉积效果、并发症及长期生存率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4例患者,肿瘤均分布在不同肝段,共行13次TACE术治疗,平均治疗3次,无肝脓肿、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7-40个月,所有瘤体内碘化油沉积良好。其中1例肝内肿瘤进展并肺转移,首次介入术后35月死亡。其余3例仍随访中,按照mRECIST评价标准,肝内肿瘤稳定。结论少剂量碘化油TACE联合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治疗多中心肝癌可安全、准确地完成肝内肿瘤完全栓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明胶海绵联合碘化油治疗巨块型肝癌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明胶海绵联合碘化油治疗巨块型肝癌病人53例(A组),单纯应用碘化油治疗62例(B组),术前检测两组甲胎蛋白(AFP)、HBsAg等指标,通过CT测量肿瘤最大径,对肝功能进行Child-Pugh分级;术中记录造影情况及碘化油用量;术后1个月复查AFP等指标,通过CT测量瘤体最大径、评估碘化油沉积情况,并评定疗效。结果 A组术前AFP阳性43例,术后AFP阳性21例,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90,P<0.05);术前肿瘤最大径平均值为(12.47±1.15)cm,术后为(9.14±0.97)cm,手术前后肿瘤最大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63,P<0.05)。B组术前AFP阳性54例,术后AFP阳性25例,差异有显著性(χ2=9.03,P<0.05);术前肿瘤最大径平均值为(12.06±1.31)cm,术后为(8.01±1.08)cm,手术前后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7,P<0.05)。A组疗效好于B组(χ2=4.0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巨块型肝癌,明胶海绵联合碘化油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巨块型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并大剂量碘油加化疗药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碘油用量为20~60 ml。再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发现肝外肿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插管化疗栓塞后,注入适量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RR)为77.3%,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59.3%、45.3%。介入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大剂量碘油栓塞联合肝外肿瘤供血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KMG)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 0例PH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KMG组,2组患者相关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别,分别用碘油、丝裂霉素、吡柔比星(LP +MMC +THP)和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碘油、丝裂霉素、吡柔比星(KMG +LP +MMC +THP)治疗。对所有患者TACE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AFP、CT表现(瘤体缩小情况)及副作用、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首次治疗后1个月,瘤体大小较治疗前有缩小者占70 % ,KMG组95 %。AFP水平高于正常者(2 0 μg/L) 对照组有13例,首次治疗后1个月2例下降至正常水平,6例下降在5 0 %以上,4例下降小于5 0 % ,1例没有下降反而有升高;KMG组有14例AFP高于正常,治疗后6例下降至正常水平,8例下降在5 0 %以上。KMG组患者术后发热程度、恶心呕吐和肝区疼痛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及持续时间较长(P <0 .0 1)。对照组和KMG组3个月、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0 %、95 %和70 %、85 % (P 均>0 .0 5 ) ,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 0 %、80 % (P <0 .0 5 )。结论 KMG使用方便、安全,末梢栓塞作用强,KMG的应用提高了PHC的TACE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入治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对51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肝动脉化疗用4C%碘化油5~20mL 顺铂60~100mg,阿霉素40~100mg,丝裂霉素10~20mg;栓塞用1、2mm的明胶海绵。适形放射治疗每次4.0、5.0Gy,每周5次,8~14次,总剂量52.0~60.0Gy。结果 1、2和3a生存率分别为86.3%、58.8%和35.3%。结论 介入治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研究应用热超液化碘油抗癌药乳剂经超选择栓塞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热栓塞组27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插管行热碘油抗癌药乳剂栓塞治疗,将碘油抗癌药乳剂加热至100℃ ,经导管超选择栓塞。TACE组29例肝癌患者在室温下经导管超选择栓塞,碘油及化疗药物(种类、剂量、途径及方法均与热栓塞组一致)均不加热。结果 热栓塞组与TACE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9个月(95%可信区间7.9~12.1)和5个月(95%可信区间4.7~7.3)。热栓塞组和TACE组3个月、6个月、1年无疾病进展率分别为75.32 %、60.71% 、45.24% 和74.55% 、40.27% 、22.63%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白兔VX2肿瘤株移植到肝脏的方法制作肝肿瘤模型30只;并随机平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G1);常规TACE组(G2);TACE+肝动脉灌注细胞因子组(G3);TACE+脾动脉灌注细胞因子组(G4):TACE联合超液化碘油+细胞因子组(G5);每组6只.分别进行肝动脉插管治疗,观察各组的肿瘤组织内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的表达;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 G3组、G4组、G5组PCNA LI显著小于对照组(G1)和G2组(P<0.01);而G2组与G1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5组与G3、G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G2组外周血CD3+、CD4+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显著低于G1组(P<0.05);而G3、G4组则高于G1组(P<0.05);G5组则明显高于G2组(P<0.01)和G3、G4组(P<0.05).结论 TACE不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而TACE细胞因子却能明显抑制其增殖活性;TACE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在一定时间内下降,表现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紊乱;而联合超液化碘油+细胞因子可改善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动脉注射碘化油对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扫描片,将注入碘化油前后的CT片加以比较,同时将第一次治疗后的CT片与治疗后8~10个月的CT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注入碘化油后CT扫描所检出的病灶数比注射前多出15处;8~10个月后,病灶明显缩小,部分较小病灶已不再显影.结论:注射碘化油后,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准确性,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微波消融治疗(PMCT)及TACE+PMCT 3种介入治疗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为制定治疗方案,提高原发性肝癌(PHC)的治疗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分别进行TACE、PMCT及TACE+PMCT 3种介入治疗方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中以TACE+PMCT治疗效果最好,生存率最高,血清甲胎蛋白(AFP)改善以及肝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以TACE+PMCT组最佳。结论TACE+PMCT疗效显著,治疗后AFP及肝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纯TACE或PMCT方案,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确切、安全、微创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肝脏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胆汁瘤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11例肝脏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后胆汁瘤形成的患者,记录患者胆汁瘤形成前有无黄疸及处理方法,胆汁瘤形成前TACE次数,碘油栓塞后沉积表现,胆汁瘤形成时间,穿刺引流及预后。 结果 胆管癌患者5例,肝癌4例,结肠癌肝转移2例。胆汁瘤形成前有黄疸者7例,7例曾有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支架植入史。TACE次数平均值为3次(1~5次),碘油沉积散在淤滞于肝动脉。胆汁瘤形成于末次TACE后2~4周,7例穿刺引流证实胆汁瘤与胆道相通。7例同时接受PTCD者胆汁瘤愈合,3例未接受PTCD者,胆汁瘤引流管无法拔除,另1例死于引流后1月肾功能衰竭。结论 胆汁瘤形成与TACE中碘油栓塞、淤滞有关。胆汁瘤引流非常重要,部分患者PTCD可降低胆道压力加速胆汁瘤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半定量分析肝癌TACE前肝固有动脉DSA图像,评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碘油乳剂聚集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Photoshop软件对肝癌TACE前的肝固有动脉DSA图像进行处理,分别在癌灶、癌旁肝组织及背景肝实质三个区域选定感兴趣区(ROI),并生成各区域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进行半定量分析,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开始显影时间(TS)、达峰值时间(TP)、峰值强度(PV)、峰值显影持续时间(TD)、上升支斜率(Ku)及下降支斜率(Kd),对比分析TACE前后相对应的癌灶区域ROI内碘油乳剂聚集状况,分为碘油乳剂聚集良好组与不良组.结果 (1)在癌灶、癌旁肝组织、背景肝实质三个不同区域的TDC曲线上,Ku、Kd值两两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癌灶与癌旁肝组织、背景肝实质的TD、PV值之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癌旁肝组织与背景肝实质的TD、PV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TP值的两两对比则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癌灶碘油乳剂聚集良好组与不良组对比中,TD、PV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Ku、Kd、TP值的对比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值与碘油乳剂聚集具有密切的联系,可用于TACE诊疗方案和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