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孕妇外周血IL-4水平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以陕西省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306例HBsAg阳性孕妇为病例组,74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ELISA法检测孕妇和新生儿外周血乙型肝炎5项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水平,采用流式液相芯片法检测细胞因子IL-4水平。结果 HBsAg阳性孕妇发生HBV宫内显性感染(DBI)、HBV宫内隐匿性感染(OBI)和HBV宫内传播(BIT)率为11.44%(35/306)、36.60%(112/306)、48.04%(147/306)。对照孕妇IL-4水平低于HBsAg阳性孕妇组、HBV宫内未传播组(NBIT)、显性感染组(DBI)和隐匿性感染组(OB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1);HBeAg阴性组中DBI组的IL-4水平高于OBI组和HBI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母血中HBV DNA载量的增高,DBI组IL-4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在HBV DNA载量小于103 IU/mL时,DBI组IL-4水平高于OBI组(P<0.05)和NBIT组(P<0.01),并且随着BIT程度的加重,母血中IL-4水平呈增高趋势(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妇HBeAg和HBV DNA 载量与其IL-4水平呈正相关;孕妇HBeAb与其IL-4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HBsAg阳性孕妇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导致 IL-4水平升高,开展HBsAg阳性孕妇外周血IL-4监测对其新生儿是否发生HBV宫内传播可能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综合措施的效果,期望提高阻断成功率。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乙肝病毒感染孕妇所分娩并随访的3010例婴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母亲HBsAg(+)、HBeAg(+)组婴儿HBV 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母亲HBsAg(+)、HBeAg(-)组(P=0.000);母亲HBV DNA载量与婴儿HBV感染率呈正相关;阴道分娩组婴儿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 P=0.036);婴儿感染率与婴儿性别及是否为足月分娩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成功率较高,母亲HBeAg(+)和高病毒载量是造成婴儿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剖宫产可能提高阻断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系统在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证实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细胞介导免疫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4.
母婴垂直传播早已被公认为是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宫内感染又是乙型肝炎免疫失败的首要原因.为探讨产妇血清GPT、AFP,、HbeAg、HBV DNA对HBV母婴宫内感染的影响,我们对224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婴儿进行了流行病学的病因调查分析.结果 表明HBsAg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宫内感染的机率与其GPT、AFP异常、HBeAg阳性、HBV DNA阳性高度相关,是婴儿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全世界大约有3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约有1.2亿,而孕妇乙肝病毒携带者阳性率高达10%左右,南方比北方发生率高。母婴传播是形成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最重要的原因,我国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约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传播。宫内感染率约13%~44%,主要是通过受损的胎盘屏障或通透性改变的母血渗漏而导致;产时传播约占40%~60%,主要是通过母血、阴道分泌物及羊水传播;产后可通过母婴接触、唾液及母乳水平传播HBV病毒。  相似文献   

6.
7.
牟凯  张文卿 《齐鲁医学杂志》2013,(5):417-418,420
目的了解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母婴垂直传播状况,探讨HBV先天性感染与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3例HBV感染产妇及20例正常产妇,检测其新生儿脐带血HBsAg,并对其脐带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在83例HBV感染产妇分娩新生儿中,41例检出HBsAg,宫内感染率为49.4%;41例先天性感染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均发生畸变,11例畸变率>5%;42例未感染者中69%的染色体发生畸变,7例畸变率>5%;20例正常对照者中70%的染色体发生畸变,畸变率均<3%,两组畸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7.03,P<0.01)。结论 HBV感染孕妇胎儿获得宫内感染的风险较高,HBV先天性感染可导致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风险增加且畸变率上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根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发现的早晚及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自愿的原则将观察对象分为组比较。结果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尤以在孕妇怀孕7、8、9个月时和新生儿产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效果最为显著,在孕妇怀孕9个月和新生儿产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孕妇未注射而新生儿产出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也有较好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mRNA在HBV感染胎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临床上选取HBsAg(+)且HBV DNA(1~3)×108copies*ml-1孕妇6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其胎盘上HBsAg、HBcAg,根据HBsAg和(或)HBcAg是否表达分为胎盘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应用ELISA及RT-PCR方法检测两组孕妇分娩前血清IL-6水平及分娩时胎盘IL-6 mRNA表达.结果: 胎盘感染组42例,非感染组18例.胎盘感染组宫内感染率15/42(35.7%),非感染组宫内感染率1/18(5.56%),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4.38,P<0.05).胎盘感染组胎盘局部IL-6 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胎盘感染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胎盘局部IL-6表达与胎盘HBV感染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被动免疫对HBV携带孕妇母婴传播及乳汁中HBVM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被动免疫对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及HBV携带孕妇初乳中HBV感染性标志物(HBVM)的影响。方法将326例HBV携带而肝功能正常的孕妇按知情自愿原则分成2组,其中实验组210例,于孕晚期注射HBIG共3次;对照组116例,孕妇不接受HBIG注射。前瞻性追踪所有孕妇的新生儿外周血HBVM情况及产妇初乳中HBVM及HBV-DNA情况。结果试验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为10.48%(22/210),对照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为27.59%(32/1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HBsAg单阳性的220例孕妇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7.64%和26.3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HBsAg和HBeAg均阳性的106例孕妇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22.73%和32.5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初乳中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和HBV.DNA滴度比对照组均低,但二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HBIG被动免疫仅可降低HBsAg单阳孕妇HBV宫内传播率,而对HBsAg和HBeAg阳性孕妇并无明显阻断作用;HBIG被动免疫对HBV携带产妇初乳中HBVM及HBV-DNA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 invasion by HBV on artificial immunization in newborns.Methods Fifty- two newborns of HBsAg positive mothers were immunized with HBIG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and HBVac (hepatitis B vaccine) and were followed up for 7 months. The newborns’ HBV- DNA in serum and in the PBMCs was detected with nested- PCR; anti- HBs was tested with solid phase radioimmunoassay (SP- RIA). PBMCs isolated from newborn peripheral blood were incubated in the presence of PHA or purified HBsAg. Interleukin- 2 (IL- 2) level in culture supernatants of activated cells was detected by ELISA.Results The failure rate of immunization was higher in infants with positive HBV- DNA in PBMCs than those with negative HBV- DNA (P&lt;0.05); IL- 2 level in PBMC culture supernatants was lower in former than in the latter and in normal controls (P&lt;0.05). The level of IL- 2 in the immunization failure newborn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uccessfully immunized newborns and in normal controls (P&lt;0.05).Conclusions Intrauterine invasion of PBMCs by HBV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immunization failure in newborns. IL- 2 produ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vasion of PBMCs by HBV,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the failure of artificial immunization in newborns.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65例慢性HBV无症状感染者进行了临床—病理—病毒学研究,结果表明:肝内HBV DNA存在游离型、游离—整合型和整合型三种分子状态,或肝内HBV感染发展的三个时相。表达于血液的HBV感染过程为:处于传染时相的病毒携带,非传染时相的抗原携带,以及病毒清除后仅残留于肝内的基因组携带。游离型HBV DNA是病毒的复制状态,表达为HBeAg、HBcAg和血清HBV DNA;血清HBsAg水平与之呈平行关系,但难以划分传染与非传染时相的界限值;抗HBe亦不是否定血液传染时相的标志。表明病毒感染状态的大多数参数,在不同肝组织病变间无明显差别,可能由于慢性无症状感染者的低免疫应答性以及病变可能主要是对长期感染的组织反应积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快程序接种改善HBV阳性母亲子女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快速乙肝疫苗接种方案对HBV标志阳性母亲子女的免疫效果。方法健康受试者分3组,组1、3为HBV标志阳性母亲的子女,组2为正常母亲子女.组159名,年龄1h-12(5.3)a。组254名,年龄1h-13(4.8)a。组3(对照组)62名,年龄1h-13(5.5)a。组1和组2按快程序(d0、7、14)、组3按标准程序(mo 0、1、6)三角肌内接种10μgCHO乙肝疫苗。于首针接种后1、3、7、12、24和36mo分别查HBsAb滴度等。结果全程接种完成率三组(100%、100%和91.9%)接近(P〉0.05)。首针接种后1、3mo组1(81-3%、83.1%)和组2(96.3%、96.3%)HBsAb阳转率显著高于组3(3.2%、22.6%)(P〈0.01),组2明显高于组1和组3(P〈0.01);7—36mo各时段者组1和组3接近(P〉0.05),均明显低于组2(P〈0.01)。血清HBsAb保护率3组间差异与HBsAb阳转率类似。首针接种后1、3moHBsAb几何平均滴度(GMT)组1(84.3IU/L、84.5IU/L)和组2(138.4IU/L、143.6IU/L)显著高于组3(2.7IU/L、28.2IU/L)(P〈0.01),7-36mo各时段者组1和组3接近(P〉0.05),均明显低于组2(P〈0.01)。3组中父亲为HB病人/HBsAg/HBV携带者的19名中6名无反应,8名弱反应,5名反应;父亲为HBsAb阳性者均有反应。结论快程序接种方便;HBsAb阳转率高,GMT峰值出现早;为儿童乙肝免疫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隐匿性或显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以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3月15日间安庆市立医院所有住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妊娠结局为单胎活产的孕妇,收集其血清并进行HBV表面抗原和HBV S基因片段的检测,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孕妇人口学信息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妊娠合并隐匿性和显性HBV感染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  孕妇早产发生率为21.00%(189/900);其中隐匿性HBV感染组、显性HBV感染组和非HBV感染组孕妇在人口学特征方面相似可比,其早产发生率分别为20.51%(16/78)、20.00% (14/70)、21.14%(159/752)。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未发现早产发生率与HBV感染相关,以非HBV感染组为参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显性HBV感染、隐匿性HBV感染与早产间调整后相对危险度(adjusted risk ratio,RRa)分别为1.03(0.81,1.32)和0.99(0.78,1.25);以同样参照,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孕周与HBV感染状况的回归系数β为0.09(-0.14,0.31)。结论  妊娠合并隐匿性或显性HBV感染与早产的发生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安辉  门可  张景霞  徐德忠  闫永平 《医学争鸣》2003,24(24):2287-2289
目的 :建立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细胞的实验方法 .方法 :培养HepG2细胞传至 6孔板中 1 2h后 ,加2 0mL·L-1 DMSO继续孵育 1 2h .而后进行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的实验 .感染组用HBV阳性血清 ,阴性对照组用HBV阴性血清 ,空白对照组用DMEM培养基 .实验开始后HepG2细胞在 2 0mL·L-1 DMSO的浓度下继续孵育 2 4h ,而后用PBS清洗 ,洗 8次 ,PBS洗后每隔 1 2h收集一次细胞培养上清 .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sAg.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HepG2细胞中的HBVDNA .结果 :HBV阳性血清感染组 ,在PBS洗后 1 2h的细胞培养上清中ELISA检测到HBsAg阳性 (A =0 .8) .PCR检测显示HBV阳性血清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和HepG2细胞中HBVDNA阳性 ,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HBVDNA阴性 .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用HBV阳性血清进行HBV感染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重型乙型肝炎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状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聚合酶链反应测定了56例乙型肝炎病人的HBV复制指标。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HBeAg和/或HBV-DNAPCR阳性率明显低于非重型慢性肝炎(P<0.01),表明HBV复制活跃不一定是重型肝炎发生的因素之一。进一步证明HBV本身并无致肝细胞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新生儿及其母亲HBV基因结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HBV基因变惜民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扩增2对发生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及母亲血清中2.5kb HBV DNA,克隆、测序并分析其基因结构。同时用免疫染色法检测孕妇胎盘组织HBsAg。结果:母婴HBV DNA序列中,前S1、前S2和S区都发生突变并且导致相应编码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发生改变,其中以前S2区突变率为最高(P<0.01);而前C、C区基因只有少数核苷酸发生沉默突变、孕妇胎盘组织各层细胞中均有HBsAg阳性信号。结论:新生儿HBV的细胞源性宫内感染可能主要与HBV突变 有前S/S区的基因变异有关,而前C/C区相对比较保守,未见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膜增殖性肾炎(MPGN)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率明显高于其它肾炎患者和普通人群。为了探讨HBV感染与MPGN的关系,作者对84例MPGN成人患者进行了系列性临床、病理与免疫病理研究。根据血清HBV-DNA斑点杂交和“二对半”的检查结果,全部患者被分为两组,即病毒血症组和非病毒血症组。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表现有所不同。病毒血症组的特点是。①男性较多,常有肝脏病史、肝功能异常、低补体(C_3,C_4)血症和自身抗体阳性,临床经过相对较好,随访期间肾功能损害、高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非病毒血症组;②型MPGN(48.3%)较非病毒血症组(18.2%)多见,“白金耳”征常见,肾小球增生、分叶、双轨征不甚突出,肾小球硬化及小管间质病变相对较轻;③肾小球中HBV,尤其是HBsAg的检出率高于非病毒血症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病毒性乙型肝炎(HBV)的HBV DNA载量与肝纤维化四项的关系。方法收集确诊的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266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血清样本HBV 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样本肝纤维化四项。结果 266例HBV感染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67%。乙肝病毒载量(血清HBV DNA)与各项肝纤维化指标无明显的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患者中,乙肝病毒载量与肝纤维化四项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病毒载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多重PCR方法对徐州地区160例CHB患者的HBV进行基因分型,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水平。结果B型14例(8.7%),C型88例(55.0%),BC混合型51例(31.9%),未分型7例(4.4%),未发现A、D、E、F型。不同基因型之间HBVDNA载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徐州地区CHB患者中HBV基因型主要是C型和BC混合型,感染的HBV基因型与血清病毒载量之间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