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医疗扶贫实践是医德教育的有效形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社会经济转型期,我国医疗界存在许多违反职业道德的不良现象,而作为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医学伦理学》教育又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改进《医学伦理学》教育刻不容缓。汕头大学医学院的同学通过参加医疗扶贫实践活动,受到了生动而直接的医德教育,这证明了医疗扶贫实践活动是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2.
融医学生医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某高校创新医德教育体系的措施:将医德教育研究与实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融入到学生社团活动中,以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并阐述了一些经验与体会:学校要高度重视,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医学生的成长规律,是医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充分发挥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功能,在探索医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积极主动配合学校的相关部门,使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得到发挥,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3.
医学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践基地是高校德育实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专业实践、调查实践和行为实践等方式建设稳定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医德教育功能,使医德教育实践基地达到"学生受教育,社会见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是人类医学卫生健康更好发展、医学院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及医德精神与医德实践相融入的需要。通过深入探讨医德教育与医德实践融入的新模式、激发医学生自身修养融入实践的新动力以及新时代下培养医学生成长的新途径等方面,提出了精选医德教育队伍,学习伦理学与人文教育,以医学生为中心,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环境等具体措施,从而创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以期培养医学生成长为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挑战的卫士。  相似文献   

5.
就新时期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与内化的有效途径做了以下探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丰富医学伦理知识;注重医德情感培养,实施移情实践教育;参与医学实践活动,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发挥教师表率作用,提升学生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6.
提高医学生医德教育实效性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实践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汕头大学医学院为例,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以培养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做法与特点,从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慈善项目实践到服务性学习,探索提高医德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方法:调查71名临床实习医生的医德知识和意识;分析临床带教老师的医德素质和社会环境因素;了解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的课程设置。结果;(1)部分临床实习医生对医德知识,概念和范畴比较模糊;(2)课程设置欠合理;(3)临床带教老师的医德素质有待提高。结论:(1)医学伦理学教研室与组成教学组,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弊病;(2)带教老师通过培训或自学,经考核认证后,方能上岗;(3)老师应把医德教育和临床伦理学分析贯穿到各种治疗及处理操作中,在考试中,样医学伦理学病例分析;(4)医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医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3个方面。要从思想政治课、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校园文化及医德医风实践教育等途径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加强专业素质教育;进行心理健康维护,提高医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培养适应社会的新型高级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9.
医德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事关能否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关键问题。医德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在临床教学中开展行之有效的医德教育,对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虽然已经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医学伦理教育,但这仅仅是理论上一些基本的医德规范和原则,要使学生把所学到的医德规范和原则内化为医德行为,就必须在临床  相似文献   

10.
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遵循一般高等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而且必须结合医学院校和医学职业活动的特点,侧重加强医德教育.传统医德教育对培育医学生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牢固树立医学专业思想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若再以单纯的传承传统医德观念,则难以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探讨传统医德的传承和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实现路径,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必然需求.  相似文献   

11.
走出医学生职业伦理能力培养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培育医学生职业伦理能力是医学人文发展的需要,剖析当代医学生职业伦理能力欠缺的原因,探究提升医学生职业伦理能力的路径:倡导社会重视医学伦理宣教;加强医学院校系统教育熏陶;强化临床实践中践行;多层面多途径提高医学生职业伦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医德情感内涵及其在医疗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的叙述,指出了医学院校医德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重专业知识,轻医德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技能,轻医德情感;情感教育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及内容陈旧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采用ESP手段培养医学生医德情感的对策:通过英语课堂活动,播放相关视频;开展辩论赛;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组织编排有关医患关系的情景剧;利用校园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利用图书馆书籍、期刊;去附属医院实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培养医学生的医德情感.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论述“一贯制”教学模式的概念、意义、现状,提出了“一贯制”教学模式“三结合、两兼顾和一强调”的初步设想.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年级,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大一年级的适应与起步阶段,应重点进行入学、基础医学、医德规范教育;其次,处于调整、发展、稳定阶段的二、三年级,应开设专业课程、医学生人文精神、医事法律教育;最后,对定型、职业起步阶段的四、五年级医学生来说,必须加强临床实习、医患关系、医德实践方面教育.  相似文献   

14.
医学生专业教育视阈下的生态伦理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医学专业教育培养医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就是以医学专业教育为突破口,由生态向医学生渗透,培养医学生生态伦理意识,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保证医学生“精神成人”,从而使生态伦理教育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具体的实施途径上,从把握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入手,把社会实践作为生态伦理意识培养的外延力量,同时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为医学生生态伦理意识的培养提供基础,作为该课程实践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对医学生进行医德素质评价是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医德素质培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医德素质评价要充分做到六个结合:知识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相结合;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医学生医德教育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强化医德教育的效果、克服社会不良行为对医德教育的影响、时代发展对医德教育的要求和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最佳时机,阐述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必要性。提示在新时期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中,应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做到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医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通,发挥校同文化、廉洁教育的育人功能以及临床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从而将医学生培养成道德纯洁、理想崇高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7.
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医德教育实践活动体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品质,将医德教育的实践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应通过医德宣誓、学英模、红丝带宣传、新医改论坛、校企交流等系列医德教育项目的实践,构建起多元化的医德实践教育状态,并实现人才质量显著提升。要使医德教育活动品牌化发展,需走可开放的,持续发展的医德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厘清医德与医学人文教育的关系,从学理上阐释了二者的本末关系,医德具有更核心、更内在的本质,是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正确从事医疗活动的根本动机和指南。恰当把握二者关系,合理调整医学生教育的课程结构。做到医德教育以医学人文教育为佐证和补充,增强医德教育的全面性、实证性和趣味性;医学人文教育以医德教育为宗旨和要义,彰显医学人文教育的伦理性、深刻性和目的性。为医学生的医德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医学生的医德系统教育探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医德教育中,医德认知是基础,医德情感是动力、医德意志是保证、医德行为是目的。医学生的医德系统教育,应着力培育医学生的医德认知、培养医学生的医德情感、磨练医学生的医德意志,最终促使医学生养成医德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