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胃反流的评估。方法选择57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检测15分钟内十二指肠胃反流次数、单次反流最长持续时间,并与200例健康对照组及胃镜检查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检测到十二指肠胃反流信号45例,经胃镜检查结果一致。其中胆囊切除术组21例(36.8%),健康对照组为24例(12.0%)。胆囊切除术组15分钟内反流发生次数(14.21±2.12)次,反流最长持续时间(2.38±0.61)秒;健康对照组15分钟内反流发生次数(8.53±1.47)次,反流最长持续时间(1.37±0.53)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率升高,术后超声造影检测十二指肠胃反流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彭利  王竞宇  郑世成  何莲  王雯莹  罗雪  张玉霖 《西部医学》2019,31(10):1613-1616
【摘要】 目的 探讨胃充盈超声造影与内镜检查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的诊断 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3月?2018年9月临床最终诊断的64例GERD数据,分析胃食管充盈超声造影和内镜检查 的结果,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GERD的检出率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胃充盈超声造影检出52例,阳性率81. 3% (52/64),未检出12例,阴性率18. 7%(12/64);内镜检出31例,阳性率48. 4% (31/64),未检出33例,阴性率51. 6% (33/64);胃充盈超声造影检出率高于内镜检查(P<0.05)。结论 胃充盈超声造影检查可操作性强、可实时观察有无 反流声像,较内镜诊断GERD直观、简便、无痛苦、无不良反应、检出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GERD的首诊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十二指肠胃反流的检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指肠胃反流 (Duodenogastric Reflux,DGR)指十二指肠内容物 ,包括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反流到胃内 ,是消化道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生理性 DGR多发生于夜间或餐后的初期 ,病理性 DGR则多见于胃肠道术后、原发性幽门功能障碍、胃排空迟缓等情况下 ,可引起烧心、胸痛、腹胀、恶心、胆汁性呕吐等临床症状。过量的 DGR会破坏胃粘膜屏障 ,反流物中的胆酸和溶血卵磷脂是损害胃粘膜的主要成分 ,DGR可能与胃炎、胃溃疡、食管炎、胃癌、食管癌的发病有关。DGR的检测方法有多种 ,现就各种方法的原理、方法、诊断标准、诊断价值综述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对41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和33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十二指肠胃反流检测。结果①胃食管反流患者的十二指肠胃反流(DGR)较健康志愿者显著增加(P〈0.01)。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DGR较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严重(P〈0.05)。③DGR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DGR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对DGR有较高诊断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胃超声造影探寻胃食管反流病人可能存在的解剖学异常,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48例胃食管反流病人作为观察组,另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1名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胃充盈超声造影和消化道钡餐评估并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His角和腹段食管长度;并探讨His角与腹段食管长度的关系及二者对胃食管反流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采用胃充盈超声造影与消化道钡餐2种检查方法对His角及腹段食管长度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观察组腹段食管长度小于对照组,而His角大于对照组(P < 0.01)。以59.03°为截点值,His角诊断胃食管反流敏感性为80.00%,特异性为85.71%,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以2.743 cm为截点值,腹段食管长度诊断胃食管反流的敏感性为72.86%,特异性为74.29%,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超声检测腹段食管长度与His角呈负相关关系(r=-0.681,P < 0.01)。结论胃充盈超声造影能够准确评价胃食管反流病人的His角,且操作安全无创,对辅助寻找胃食管反流解剖学病因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诊断 1.临床表现 就DGR本身而言,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症状,时可有上腹部不适.恶心等,若有DGER,则尚可有烧心、口苦、反酸等表现.产生胆汁相关性疾病时,则有各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7.
8.
覃江 《广西医学》2003,25(2):204-206
十二指肠胃反流 ( duodenogastric reflux,DGR)又称胆汁反流、碱反流 ,是胃窦与十二指肠运动失调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现象。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为胆汁 )反流到胃乃至食管后引起食管与胃粘膜的病理性损害 ,分别称为胆汁反流性食管炎与胆汁反流性胃炎 ,表现为上腹痛、恶心、胆汁性呕吐等症状。1 发病机制1 .1 胃肠运动功能失调 :反流的两个前提 :( 1 )逆行的十二指肠收缩活动推动十二指肠内容物逆向移动 ;( 2 )幽门口开放。正常情况下 ,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可防止反流的发生。任何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的因素均可引起病理性 DGR。  精神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上消化道反流性疾病,十二指肠胃反流(DGR);胃食管反流(GER);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的有关研究报道较多,从多方面对反流性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分型,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各个报道的相关文章中的观点进行集中分析,归纳总结,以促进该研究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鼠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性食管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和胃食管反流致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 .方法  SD雄性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 3组 .A组 (n=8) :胃食管反流组 ,采用结扎幽门 +贲门肌切开术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 ;B组 (n=8)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组 ,采用结扎近段空肠 +贲门肌切开术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 ;C组 (n=8) :假手术对照组 .术后 2 4h分别测定食管下段 p H值及观察食管炎程度 ,并进行肉眼及镜下食管炎评分 .结果  A,B组食管下段 p H值分别为 2 .43±0 .17和 4.0 6± 0 .2 0 ,明显低于 C组 (5 .89± 0 .19,P<0 .0 1) ;A组与 B组比较 ,食管下段 p H值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A,B组肉眼及镜下食管炎指数分别为 2 .13± 0 .35 ,2 .37±0 .5 2及 2 .13± 0 .35 ,2 .2 5± 0 .46 ,明显高于 C组 (0 .2 5± 0 .46 ,0 .2 5± 0 .46 ,P<0 .0 1) ,而 A组与 B组的肉眼及镜下食管炎指数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和胃食管反流均可致程度相当的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液对大鼠胃黏膜的损伤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16只进行手术,其中8只行肝总管插管手术以引流胆汁,8只行十二指肠插管手术以引流十二指肠混合液.另外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A,B和C组.A、B组为DGR模型组,A组大鼠行胆汁灌胃,B组大鼠行十二指肠混合液灌胃,C组对照为生理盐水灌胃.2周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胃黏膜组织TNF-α、IL-1β和IL-4的表达.采用TUNEL技术观察各组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和B组大鼠胃黏膜病理改变提示造模成功.A组和B组大鼠胃黏膜细胞的TNF-α、IL-Iβ表达均显著高于C组(P<0.05),而IL-4的表达在3组间无差异(P>0.05).A组和B组胃黏膜凋亡指数均显著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的胃黏膜病理改变、细胞因子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均未见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不同成分的DGR液均可引起胃黏膜损伤,其中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和细胞凋亡可能参与其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在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本试验选择46例临床可疑VUR患儿,应用对比脉冲序列超声造影技术(contrast pulsed sequence, CPS),经膀胱腔注入SonoVue造影剂后,实时观察造影剂微泡在反流病例中尿路的流动过程,分析评价反流程度,并与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技术(voiding cystoureterogram ,VCUG)进行对照.结果 46例患儿CEUS检出VUR 19例33支输尿管反流,VCUG检出17例30支输尿管反流.CEUS对VUR检出准确率为94.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93.5%.两种检查方法对VUR的分级评价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3).结论 CEUS对VUR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与VCUG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小儿VUR的诊断、筛查及随访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胆汁损伤胃黏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大鼠实验模型探讨胆汁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方法 SD大鼠分成4组:十二指肠胃反流(DGR)组、DGR 胆管结扎(BDL)组、BDL组、对照组.术后12周处死大鼠,观察胃黏膜损害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电子显微镜硝酸镧标记观察胃黏膜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结果 DGR组比去除胆汁的DGR出现胃黏膜的充血、小凹超常增生和黏膜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受损程度严重.结论 在十二指肠胃反流所致胃黏膜的损伤中,去除胆汁可使胃黏膜的损伤减轻,胆汁是胃黏膜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脾破裂诊断及随访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30例临床确诊的脾破裂患者,分析其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之图像表现,并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0例脾破裂患者常规超声检出19例,其中肯定诊断10例,可疑诊断9例;超声造影检出27例。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能提高脾破裂伤的检出率,能清晰显示损伤范围,从而较准确判断损伤分型,但也应注意到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法评价超声诊断阑尾炎的应用价值。方法由3位超声医师双盲对120例阑尾炎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并根据阑尾形状、外径、壁分层及周围有无渗液和阑尾腔内情况等做出影像方法的诊断和病理分型的拟诊断,最后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按完全正确、正确、部分正确、不正确、完全不正确5个诊断精度,对阑尾炎做出ROC分析评价。结果ROC评价显示超声的ROC曲线偏左上角,其曲线下面积为0.96,提示超声对阑尾炎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结论超声诊断阑尾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声压超声造影诊断体积较小肝癌的价值。方法使用造影剂SonoVue检查小肝癌249例共267个病灶(最大直径≤3cm),包括原发性肝癌218个,转移性肝癌49个。分析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结果多数小肝癌动脉期增强、门脉期消退,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间增强时相无差异。增强达峰时原发性肝癌以整体增强为主,而转移性肝癌中环状增强的比例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两者差异显著。若结合增强方式和时相,本组鉴别诊断肝细胞性肝癌的敏感性为98.1%。结论超声造影可实时显示小肝癌相对于肝实质增强和消退的动态过程,获得病灶内微血管的影像,从而敏感地鉴别诊断肝癌。  相似文献   

17.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超声造影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的超声造影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超声造影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个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其增强廓清特点,通过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比较不同性质的结节内造影剂始增时间(AT)、迭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参数的差别。结果11个结节性甲状腺肿超声造影后7个结节早于周围腺体组织增强,廓清时间与周围腺体相等;4个结节增强廓清时间与周围腺体相等。7个甲状腺腺瘤超声造影后均早于周围腺体增强,晚于周围腺体廓清。两者在迭峰时间、峰值强度上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症状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调查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的发生率,为提高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整群不等比抽样方法对2 000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烧心、反酸、反食的程度和频度作为症状评分依据。以症状评分≥6分为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病例组,<5分为非病例组。结果:在1936例有效问卷中,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发生率为8.63%,不同老龄组分别为≤70岁组8.59%,71~80岁组为8.61%,>80岁组9.38%。每日有烧心症状者占调查人群总数的3.7%,每周有烧心症状者为4%,累计每月至少有一次烧心者达15.3%。咽喉痛,牙龈炎,夜间呛咳,咳嗽,气管炎及哮喘发生率在反流病例组明显高于非病例组。结论:在国内首先报导了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北京城区老年人症状性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8.63%,但不同年龄老龄组间无明显差异。应重视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以及可能并存的口咽部和呼吸道疾患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实时超声造影对乳腺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燕  陈亚青  李文英 《上海医学》2007,30(10):748-750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乳腺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59个乳腺病灶进行实时超声造影,通过目测分析造影增强方式和借助软件分析时间强度曲线参数,比较良、恶性乳腺病灶的增强特征。结果良、恶性病灶增强程度和均匀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4.026、9.032,P值均<0.05)。良、恶性病灶间高灌注部分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和曲线尖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曲线下面积、病灶整体的峰值强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以明显增强、不均匀增强、达峰时间<30s、高灌注部分的峰值强度(PI_高)>50作为恶性指标,满足其中满足2项或3项(当明显增强与PI_高>50同时出现时必须具备3项)及以上即诊断为恶性病灶,实时超声造影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1%、83.3%和88.1%。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有助于良、恶性乳腺病灶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新型超卢造影剂SonoVue,对9例原发性肝癌,5例转移性肝癌,5例肝血管瘤,2例肝硬化结节病例进行实时灰阶超卢造影检查,观察各病灶内及肝实质的造影剂动态灌注过程。结果:超声造影后,不同性质的病灶有不同程度、不同特点的增强表现。原发性肝癌表现为动脉相快速增强、而后快速消退;转移性肝癌动脉相表现多样,实质相呈明显的低回声“缺损”区,并且于实质相发现了更多病灶;肝血管瘤动脉相见周边环状增强、而后呈向心性填充;肝硬化结节与周围肝实质呈同步改变。结论: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及病灶的检出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