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静  王丽聪  董静 《中国医疗前沿》2010,5(22):31-32,18
目的比较1次h维生素C点眼与高频率维生素C点眼治疗角膜碱烧伤的效果。方法成年家兔24只,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次/h维生素C点眼用药组、高频率点眼组,分别于碱烧伤后1d、3d、5d、7d、14d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计算角膜上皮修复率;观察角膜上皮pH值情况;不同时点制作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结果角膜碱烧伤后1d、3d、5d、7d、14d比较角膜上皮修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率维生素C点眼组优于1次/h点眼组及对照组。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高频率维生素C点眼组角膜上皮愈合好,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整齐且炎细胞浸润少。结论高频率维生素C点眼对兔角膜碱烧伤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结膜下植入羊膜治疗兔眼中度碱烧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膜下植入羊膜联合地塞米松等药物点眼对中度兔眼碱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48只新西兰大白兔48只眼制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2组。A组局部给氧氟沙星眼液,地塞米松眼液,10%枸橼酸钠,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庆大霉素。B组除接受与A组相同的治疗外,在结膜下植入羊膜。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烧伤后第1天球结膜充血程度B组明显比A组轻(P〈0.05)。烧伤后第30天角膜透明度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眼部疤痕明显好于A组(P〈0.05),角膜新生血管及透明度无明显差异(P〉0.05),光镜下A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B组结膜组织的上皮层和固有层清晰可见,未见纤维组织增生。结论结膜下植入羊膜有利于碱烧伤后结膜的修复,减轻结膜的纤维增生,减少睑球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笔者收治某化纤厂因碱性粘胶纤维致眼前节碱烧伤48例共54只眼,分别采用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和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地塞米松治疗眼前节碱烧伤,并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薏苡仁提取液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薏苡仁提取液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并比较滴眼和结膜下注射两种给药途径的效果。方法:选取80只Wistar大鼠,随机抽取5只用于空白对照,余下75只取左眼制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薏苡仁提取液滴眼组(B组)和薏苡仁提取液球结膜下注射组(C组),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角膜新生血管(CNV)生长情况并计算CNV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CNV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结果:薏苡仁提取液能明显抑制CNV生长,C组比B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薏苡仁提取液能有效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CNV的形成,其机制与降低CNV的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维生素C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眼部碱烧伤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眼部碱烧伤患者按碱性物质及烧伤程度相同,年龄、就诊时间相近配成对子,共32对,并将每对中的两名患者随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用维生素C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用维生素C治疗,同时两组均口服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结膜囊内滴抗菌素眼液,以视力的恢复情况为标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视力恢复达0.5以上者,治疗组占78.1%,对照组46.9%。经t检验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眼部碱烧伤中用维生素C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好,只要适当掌握地塞米松的适应时机,使用地塞米松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自1994-09-1996-09,我院共收治角膜碱性烧伤6例10眼,治疗中都采用了地塞米松联合维生素C早期球结膜下注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6例10眼均为我院I]诊病人,为11度和11以上的碱性角膜烧伤,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45岁,患者结膜充血水肿,角膜实质层混浊,上皮剥脱,房水轻混、瞳孔圆。2治疗方法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结膜囊,消除囊内残存异物;l%阿托品服液散瞳,抗生素眼液滴眼;地塞米松lIng和维生素CI00Ing混合球结膜下注射sd,第6d开始单独使用维生素CI00Ing球结膜下注射,l次/d;第4周再用地塞米松加维生素C隔日…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兔角膜碱烧伤早期,刮除与保留角膜上皮对兔角膜碱烧伤疗效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16只,建立右眼(16眼)角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刮除角膜上皮组与保留角膜上皮组,分别于碱烧伤后0、1、3、5、7 d 1%荧光素钠染色,计算角膜上皮修复率;不同时点制作病理切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角膜碱烧伤后1、3、5、7 d,刮除角膜上皮组与保留角膜上皮组角膜上皮修复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刮除上皮组疗效较保留上皮组好。病理学结果显示:刮除上皮组角膜上皮愈合好,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炎细胞浸润少。结论角膜碱烧伤后,先刮除角膜上皮再进行药物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生长的基因工程药物KH902结膜下注射对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效果。 方法 采用碱烧伤制作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为4组:KH902实验组,30 mg/mL KH902结膜下注射;阴性对照组,1 mg/mL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阴性对照Ⅰ组用KH902溶剂结膜下注射,阴性对照Ⅱ组用生理盐水结膜下注射。造模后第28 d对4组角膜新生血管最长长度、新生血管面积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比较。 结果 在造模后第28 d,KH902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生长面积小于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以及阴性对照Ⅰ组、Ⅱ组(P<0.05或P<0.01),VEGF的表达亦明显降低(P<0.01)。 结论 30 mg/mL KH902结膜下注射能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和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丝裂霉索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36只家兔分成三组,每组12只,右眼碱烧伤制成新生血管模型,A组给予生理盐水点眼,B组给予丝裂霉素结膜下注射,C组给予地塞米松眼液点眼,隔日观测角膜情况,于7d、14d各取半数家兔处死,取角膜组织行HE染色及VEG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丝裂霉素对角膜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差异有显著性),比地塞米松作用稍强(差异无显著性),后期反应较其轻.结论:非细胞毒浓度丝裂霉素具有明显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姜黄素壳聚糖脂质体对兔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壳聚糖脂质体,测定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空白壳聚糖包衣脂质体组、地塞米松组和姜黄素壳聚糖脂质体组。建立碱烧伤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裂隙灯观察角膜新生血管(CNV)生长情况及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姜黄素壳聚糖脂质体粒径为(96.6±14.7)nm,Zeta电位为(58.8±2.3)mV,包封率为(51.41±1.1)%。姜黄素壳聚糖脂质体组和地塞米松组均能有效抑制CNV生长,降低角膜VEGF表达。与地塞米松组比,姜黄素壳聚糖脂质体组能促进角膜上皮恢复。结论姜黄素壳聚糖脂质体包封率较高,抑制CNV生长,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姜黄素壳聚糖脂质体有望成为新型治疗角膜碱烧伤的眼用制剂。  相似文献   

11.
江海鹰  方林彬  郑芳  陈莲 《海南医学》2008,19(5):112-114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对兔眼碱烧伤角膜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角膜碱烧伤模型被建立,左眼行羊膜移植,右眼作为对照。照相法观察兔眼碱烧伤角膜CNV及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碱烧伤兔眼角膜中PEDF和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羊膜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羊膜移植组兔眼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生长速度较对照组慢(P<0.05);羊膜移植组兔眼角膜PEDF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而VEGF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结论羊膜移植上调PEDF的表达、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兔眼角膜碱烧伤后CNV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新西兰大白兔角膜碱烧伤后LYVE-1(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盐受体1)的表达及意义,进一步证实角膜新生淋巴管的存在,揭示其与角膜碱烧伤损伤修复的关系。方法:饲养2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左眼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作为实验组,右眼不做手术作为对照组。术后1天、3天、7天、14天分别处死6只兔,免疫组化测定两眼LYVE-1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于术后第3天出现表达,第7天、第14天表达增加;实验组术后3天、7天和14天LYVE-1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角膜新生淋巴管在角膜碱烧伤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地塞米松对家兔角膜碱烧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家兔角膜碱烧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兔右眼角膜碱烧伤模型,实验组于烧伤后每日以地塞米松球结膜下注射,对照组于烧伤后每日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球结膜下注射,各组左眼为正常对照且。分别于第1、4、8、16、32及64天测量各组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烧伤后的第1、4、6、8、16、32天,实验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其SOD活性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地塞米松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能促进碱烧伤后角膜组织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几丁糖促进兔角膜碱烧伤愈合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2%医用几丁糖在兔角膜碱烧伤早期对角膜上皮愈合,抗过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15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设立几丁糖组(右眼)和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左眼)。裂隙灯观察角膜烧伤后角膜炎症反应及上皮修复过程。于烧伤后第7,14,28天各随机处死5只兔,取角膜和房水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医用几丁糖组较对照组同期角膜上皮修复快,SOD活性高,MDA生成量少。角膜炎症反应轻。结论 几丁糖在角膜碱烧伤急性期治疗中具有较强的促进上皮修复,抗过氧化损伤及抑制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itB2 在兔角膜碱烧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兔右眼角膜碱烧伤模型 ,设实验组和烧伤组。实验组于烧伤后每日以VitB2 0 .2ml/kg球结膜下注射。烧伤组每日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分别于第 1 ,4 ,8,1 6 ,32及 6 4天测量各组角膜组织中丙二醛 (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结果 :烧伤后的第 1 ,4 ,8,1 6 ,32天实验组MDA含量显著低于烧伤组 ,而SOD活性1— 6 4天明显高于烧伤组 ,尤其是第 4天至第 1 6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itB2 对角膜碱烧伤后角膜组织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其机理之一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角膜缝线、碱烧伤两种常用方法来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CNV)产生。观察CNV产生早期的过程中,其生长情况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兔角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新西兰白兔75只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5只;B组-角膜缝线组35只;C组-碱烧伤组35只。每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炎性反应情况与混浊程度,检测第3天、7天、14天角膜新生血管长度和数量并摄影记录;B、C两组分别于实验后第1、2、3、5、7、10、14天观察、取材。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VEGF在兔角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3 d,新生血管开始侵入角膜;7 d,新生血管生长活跃;10 d,新生血管达到生长高峰;14 d后B组与C组新生血管均出现回退迹象。角膜缝线组CNV面积明显小于碱烧伤组(P〈0.01),10 d后VEGF在碱烧伤组的表达明显高于缝线组(P〈0.01)。结论碱烧伤组相对于缝线组可以诱导产生更多的新生血管(CNV面积),且CNV退化的时间晚,这些可能与VEGF的表达有关;但角膜缝线更容易控制CNV产生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兔碱烧伤角膜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将33只家兔分为正常组(3只,6眼)、烧伤组(30只,60眼),以2mol/LNaOH制备双眼角膜重度碱烧伤模型,用裂隙灯图像分析系统记录角膜新生血管(CoNV)生长情况。碱烧伤组分批(n=5)于伤后第1、4、7、14、21、28天处死家兔,分别取角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和iNOS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iNOS在正常兔角膜上皮层及基质层仅有少量表达,在烧伤组表达明显增强(P〈0.05),表达范围主要在基质层炎性细胞、角膜上皮细胞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峰值在术后第7天,随后下降,在第21天时又有所回升。结论碱烧伤后角膜组织中iNOS的表达明显增加,其变化趋势与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曲线相一致且高峰期提前2~3d,提示iNOS水平与无菌性炎症性新生血管形成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角膜组织中6 -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 6 - PD) 和胶原酶活性变化与角膜碱烧伤的关系。方法:用2mol/LNaOH溶液造成右眼角膜碱烧伤模型,以左眼为正常对照。分别于烧伤后不同时期测定两组角膜中的G- 6 - PD 的活性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 及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烧伤后的1 - 16 天,实验组的G- 6 - PD活性和羟脯氨酸含量下降,而GSSG 含量升高,尤其是第8 天的差异非常显著(P< 0 .01) ,至第32 天时上述指标基本接近对照组水平。G- 6 - PD 活性与羟脯氨酸含量呈正相关,而与GSSG 含量呈负相关。结论:G- 6 - PD活性降低导致GSSG 含量升高继而胶原酶活性增强,可能是角膜碱烧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兔眼碱烧伤后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关系。方法:56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及对照组。实验组用N aOH碱烧伤法诱导CNV模型,按碱烧伤后24h、3d、1周、2周、3周、4周,2月、6月处死兔取出角膜,进行CNV的形态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法评价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兔碱烧伤后1d开始出现CNV,2周达高峰;碱烧伤后1d出现VEGF表达,持续升高至碱烧伤后1周,随后表达水平开始下降。对照组中未出现CNV及VEGF不表达。结论:碱烧伤后兔眼VEGF的表达与CNV的形成有密切相关性,并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