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及全血细胞9项参数的变化。方法对180例脑梗死患者和90例健康人进行凝血象及全血细胞参数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患者组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较高的凝血活性及血细胞参数异常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是重要的凝血因子,在凝血、血小板聚集、纤溶调节及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临床上发现众多的脑梗死患者的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往往很高,因此,对于纤维蛋白原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前瞻性或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血浆中高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可导致患者高凝状态,并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缺血性疾病的发生。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认为,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是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量资料表明凝血和纤溶是血栓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脑梗死患者存在着凝血和纤溶过程的异常。纤维蛋白原(Fg)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直危险因子,其在急性脑梗死发作时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相似文献   

4.
蝎毒多肽对小鼠与家兔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蝎毒、蝎毒多肽对家兔和小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目测法、镜检计数法、血液学分析仪测定家兔和小鼠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分析其注射蝎毒、蝎毒多肽前后的变化。结果二均能使出、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数量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蝎毒多肽降低血小板数目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作用强于蝎毒。结论蝎毒多肽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大于蝎毒。  相似文献   

5.
纤维蛋白原测定,是诊断白血病患者发生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或纤维蛋白溶解(纤溶)亢进的一项重要指标.临床发现有许多白血病患者伴发DIC时,实验室检测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仍在正常范围,与其临床出血和纤溶亢进症状不符,我室使用ACL—200型血凝自动分析仪定量检测了64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和101例正常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发现AL患者血浆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145-150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及孕期凝血指标监测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行常规护理加三级预防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检测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D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仪检测血栓小弹力图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D二聚体及FDP明显升高。血栓弹力图R值和MA值两组之间无明显变化,但是产后出血组K值明显升高而Angle角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产后出血组血小板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明显降低,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无明显变化。结论产前预防性护理模式及孕产妇凝血指标监测有利于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与妊娠晚期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妊娠晚期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重度组40例和轻度组40例,并选取同期40例妊娠晚期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及血小板压积)和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子痫前期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血小板计数、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比较,重度组小于轻度组和对照组,轻度组小于对照组,三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重度组大于轻度组和对照组,轻度组大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及血小板压积均是重度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与妊娠晚期子痫前期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临床上应积极监测此类指标。  相似文献   

8.
王玥  周瑜  张建容  周中淑  王礼  杨清武 《重庆医学》2015,(26):3692-3694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水平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及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病发展类型将其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每组各60例。检测患者血小板参数和 Fb 的变化情况。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 Fb 较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压积(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变化水平和 Fb 在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提示严密监控患者血小板参数和 Fb 的变化情况对脑梗死的治疗,以及疾病演变的判断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改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凝血与纤溶系统状态。方法 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高效液相法对 38例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 2 0名正常人的血浆vonwilleorand因子 (vWF :Ag)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 - 14 0 )、血浆D -二聚体 (D -Dimer)水平及尿纤维蛋白肽A(UFPA)进行检测。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并随脑梗死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5月30日收治入本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人士(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亚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小板以及凝血系统情况,以及轻度、中度、重度亚组间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水平体积。结果:观察组血小板(PLT)含量为(198.32±54.47)×109/L,低于对照组的(219.41±52.13)×109/L;观察组平均血小板容积(MPV)为(10.16±1.44)f L,高于对照组的(9.12±1.31)f L;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为(17.11±2.23)%,高于对照组的(16.21±0.91)%,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为(3.79±0.78)g/L,高于对照组的(3.25±0.41)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表明MPV与FIB均为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3个亚组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IB水平与患者精神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MPV与FIB可能为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FIB水平越高,患者精神损伤程度越严重,因此,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MPV与FIB水平参数变化,对其治疗具有一定帮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测定其急性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一二聚体(DD)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将急性期水平与67例非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对照进行比较,并从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3例,测定其恢复期相关指标水平,与急性期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T和APTT低于对照组,FIB、DD和MPV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患者恢复期的PT和APTT水平高于急性期,FIB和DD水平低于急性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和MPV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APTT、PT、FIB、D-二聚体和MPV异常,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和D一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为脑梗死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血小板相关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D-二聚体(D-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测定64例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体检者PLT、MPV、PDW、D-D和Hs-CRP的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MPV、PDW、D-D、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LT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显著性且MPV、PDW、DD、Hs-CRP的浓度变化随脑梗死面积增加而增加,PLT则降低。结论 PLT、MPV、PDW、D-D和Hs-CRP的水平变化与脑梗死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PLT、MPV、PDW、D-D和Hs-CRP的水平变化在脑梗死患者的诊疗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PV、FIB、ApoAI等指标在高血压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脑梗死组、单纯高血压组及对照组MPV、FIB、ApoAI、ApoAI/B指标的变化。结果高血压脑梗死组MPV、FIB分别为(13.82±0.73)、(4.19±0.75),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的(13.22±0.38)、(3.66±0.61)及对照组的(12.41±0.51)、(3.27±0.61),P〈0.05;HDL、ApoAI、ApoAI/B分另0为(1.02±0.23)、(0.92±0.22)、(0.91±0.24),明显低于单纯高血压组的(1.43±0.31)、(1.26±0.32)、(1.39±0.16)及对照组的(1.61±0.12)、(1.37±0.36)、(1.46±0.21),P〈0.05,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存在凝血及血脂的异常,早期干预治疗,可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常四鹏 《河北医学》2013,19(3):381-383
目的:研究脑血栓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以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4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脑梗塞患者MPV、PDW、PLT、P-LCR等四项关键指标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随着梗塞面积的增加,差异性更加明显。结论:患者MPV、PDW、PLT、P-LCR等指标,可以作为判断梗塞病情及病程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Fh)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SysmexCA-70001全自动凝血仪分别测定18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与135例健康对照的血小板参数及纤维蛋白原(Fb)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Fb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压积(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灶直径〉5em的患者与梗死灶直径≤5cm的患者的PLT、MPV和PDW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和Fb含量的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以及合理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茂茂 《当代医学》2011,17(36):48-49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6月住院的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比积(PCT)。结果观察组MPV、PDW为(13.76±1.43)、(16.73±1.73)明显高于对照组(10.63±0.57)、(13.74±0.61),而PLT为(151.37±63.47)明显低于对照组(195.13±5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有明显异常,检测血小板参数有助于预防和诊断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PLT、PCT显著降低(P〈0.05),MPV、PDW显著升高(P〈0.05),PT、APTT、INR明显延长(P〈O.05),FIB明显减少(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血小板参数及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对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  相似文献   

19.
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爱萍 《四川医学》2009,30(9):1463-1464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B)采用法国思达高STAGO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LCR)采用法国血细胞分析仪ABX PENTR120检测。结果肝硬化组PT、APTT、TI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I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肝硬化级别的增加,PT、APTT、TI逐渐升高(P〈0.05),而FIB逐渐降低(P〈0.05)。肝硬化组MPV、PDW、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肝硬化级别的增加,MPV、PDW、P-LCR逐渐升高(P〈0.05),而PLT逐渐降低(P〈0.05)。结论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FIB、D-二聚体和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APT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0.16,P<0.01)。结论血浆APTT缩短,FIB、D-二聚体﹑hs-CRP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脑梗死的发生和病情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和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