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为了探讨玻璃体手术在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治疗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了12例12只眼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病例,应用闭合式玻璃体手术,玻璃体腔内应用6mm长灌注针头,切除玻璃体,剥离视网膜前膜,气液交换,周边部下方裂孔置巩膜外填压,调整环扎带,玻璃体注气C3Fe15%。一例患者注入硅油。术前、术后常规全身激素用药。结果12例12只眼术中眼内压迅速重建,脉络膜下腔的液体经三个巩膜切口自行引流,脉络膜复位,无需另外的巩膜切口引流脉络膜下腔的液体,术后随访2~16个月,12只眼全部获得视网膜解剖复位,未诱发术后玻璃体视网膜增殖病变(PVR)。提示玻璃体手术在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时是优先考虑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对于眼后段疾病的治疗,自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探索玻璃体内注射给药.然而药物在眼内的半衰期一般较短,要维持治疗浓度需频繁注射,不仅患者难以接受,且易引起多种并发症,药物浓度也会大幅度波动,甚至产生毒性作用.为此一种新的眼部载药系统--玻璃体内注射型缓释微粒给药系统应运而生.它的优势是可使用注射器直接注射到玻璃体内,无需手术也不用缝合,释药完毕后,载体材料可自行降解,不需手术取出,同时单剂量注射后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药物释放,因而是较为理想的药物载体.本文将针对玻璃体内注射型脂质体、微球及纳米粒等缓释微粒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严重威胁视功能的临床常见疾病,其危险因素包括近视、使用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白内障手术、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等[1,2].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已经发展了 80 多年,手术目的为封闭裂孔,解除玻璃体的对视网膜的牵拉[3].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不侵入眼内的巩膜外扣带术以及侵入眼内的玻璃体注气和玻璃体手术[4].对于某些相对简单的视网膜脱离,可选用不侵入眼内的巩膜扣带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经济以及最大程度避免玻璃体手术并发症的优点.我院近期采用改良的巩膜扣带手术,即显微镜下斜视颞固定直肌,6 mm左右非角膜缘结膜切口,不破坏角膜缘干细胞,无需视网膜下腔放液,术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卓 《北京医学》2013,35(7):597-598
葡萄膜炎是一组累及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及玻璃体的炎症,亦被称为眼内炎症[1].其病因复杂,常难明确[2].葡萄膜炎可引起继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玻璃体混浊、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黄斑囊样水肿(CME)等多种并发症[3].对于全葡萄膜炎者,因眼内组织广泛受损,易造成患者视力永久丧失,为探讨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价值,选择2006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6例(16眼)患有全葡萄膜炎及其合并症的患者,对其进行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次性注射针头所致儿童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病例先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抗生素及地塞米松,1-2天后行玻璃体切割术。2例病例直接行玻璃体切割及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结果全部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矫正视力≥0.1者6例,O.05者1例,指数者2例,治疗有效率77.8%,显效率66.7%。术后无视网膜脱离、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一次性注射针头所致的儿童感染性眼内炎疗效确切,尽早行玻璃体腔内注药,可控制炎症,增加屈光介质的透明度,为玻璃体切割术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可确定病原体及敏感抗生素,是早期治疗的有效方法。玻璃体切割术可清除病原体及毒素,有利于抗菌素在眼内的扩散,并可直接注入药物,去除病变的玻璃体及增殖带,预防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恢复屈光介质的透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硅油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45例(46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例,视网膜脱离伴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3眼(D1级5眼,D2级6眼,D3级12眼).其中6眼单纯巩膜扣带术后未复位,巨大裂孔4眼,伴巩膜后葡萄肿的黄斑裂孔4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6眼。眼外伤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9眼。行闭合式玻璃体手术硅油眼内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43眼获解剖复位,成功率93.5%。成功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并发症高眼压6眼,白内障5眼,硅油乳化1眼。结论 玻璃体手术眼内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用5000cps以上的硅油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玻璃体手术在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治疗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了12例12只眼视网膜脱离的病例,应用闭合式玻璃体手术,玻璃体腔内应用6mm长灌注射针头,切除玻璃体,剥离视网膜前膜,气液交换,周边部下方裂孔置巩膜外填压,调整环孔带,玻璃体注气C3F815%。一例患者注入硅油。术前、术后常规全射激素用药。结果12例12只眼术中眼内压迅速重建,脉络膜下腔的液体经三个巩膜切口自行引流,脉络膜复位,无  相似文献   

8.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眼内炎通常是指细菌或真菌引起的玻璃体的感染性炎症,最常见的是外源性细菌性眼内炎,常发生在眼球穿孔伤,其次为内眼手术后[1].感染性眼内炎是眼外伤、内眼术后的最严重的、破坏性最大的并发症,病原菌进入眼内使眼内组织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的损害,引起视功能的严重丧失,甚至眼球萎缩,若延误诊断与治疗,还会发展到毁坏眼球,需作眼内容物摘除术,给患者造成终生残废的严重后果[2].随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以及抗生素的发展和应用,眼内炎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大部分患者能保住眼球并能恢复一定的视功能.回顾我院2006年5月~2007年12月收治的的感染性眼内炎12例(12眼),经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来的56例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特征及治疗过程。结果:玻切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为6.00%。56例中原始疾病包括玻璃体积血22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 retinopathy,PVR)20例,眼内异物10例,眼内炎4例。75.00%于术后1周内出现视网膜再脱离,64.29%由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引起。二次手术治疗包括玻璃体切割、经视网膜光凝、巩膜扣带环扎、长效气体及硅油充填术。最终81.00%视网膜复位、视力得到提高。结论:视网膜再脱离是玻璃体切割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表明视网膜再脱离的最主要原因是PVR。  相似文献   

10.
内源性眼内炎2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评价治疗效果、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 28例 28只眼内源性眼内炎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统计其临床特点、原发感染灶、全身合并疾病、眼部并发症、病原学检查、治疗方法和效果,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源性眼内炎右眼发病稍多于左眼;呼吸道是最常见的原发感染灶;玻璃体取材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取材部位.白内障和视网膜脱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积极治疗后仅 13只眼( 46.4%)感染控制、视力提高,这些患者从起病到就诊间隔平均为( 3.8± 2.5) d,其余患者平均为 (10.1± 5.0)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02).内源性眼内炎预后与年龄、有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有无玻璃体注药、有无玻璃体手术无关( P >0.05);与疾病类型相关,前段型预后优于其他类型( P< 0.05).[结论]内源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眼科急症,及早就医、病变局限在眼前段者预后较好.及时诊断、全身和局部强效的抗菌素联合激素应用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