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比较螺旋CT胰腺期和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和分期上的作用,对36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胰腺期(PP)为30s,门脉期(PVP)为65s,造影剂用量95~100ml,注射速度3ml/s。结果显示正常胰腺组织增强值胰腺期和门脉期分别为71.10±14.79Hu和61.05±10.41Hu(P<0.05),肿瘤-胰腺对比胰腺期和门脉期分别为61.27±15.43Hu和51.5±19.77Hu(P<0.05),肿瘤可切除性的PPV为100%,NPV为71.43%,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55%和94.44%。表明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胰腺癌,胰腺期肿瘤-胰腺对比较门脉期更显著,同时还有利于肿瘤可切除性的估价及小胰腺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螺旋CT(SCT)多时相扫描对小肝癌(SHCC)和微小肝癌(MHCC)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螺旋CT多时相扫描检查肝脏589例,其中经组织学证实SHCC16例,MHCC7例。所有病例先做平扫、对兴趣区再做增强后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及全肝平衡期扫描。层厚6.5~8mm,进床5~6.5mm,图像重建间隔是3mm或5mm;所用造影剂为60%泛影葡胺或非离子型造影剂,用量80~120ml,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螺旋CT胰腺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早期诊断和正确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 14例小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s和 6 5s,对比剂用量 10 0ml,注射速度 3ml/s。观察并比较正常胰腺及肿瘤在两期的增强情况。根据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 ,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肿瘤 胰腺对比胰腺期和门脉期分别为 (4 7 0 8± 2 0 39)HU和 (2 8 77±16 2 3)HU(P <0 0 1)。 14例肿瘤中 ,术前认为可以切除 11例 ,术中切除 9例。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小胰腺癌 ,…  相似文献   

4.
将16枚兔眶内木质异物和3例(4枚)患者眶内木质异物的CT和MRI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CT和MRI对眶内木质异物的诊断价值。16枚兔眶内木质异物包括干杨木块5枚、干竹片6枚、青枝柳条5枚,异物大小为1.5mm×1mm×1mm~9mm×4.2mm×4.2mm,埋置异物后2h内完成CT和MRI。3例患者4枚异物中2枚为木块,2枚为竹签,大小为3mm×2mm×1mm~25mm×7mm×7mm。伤后至CT、MRI检查时间为20~60d。结果:16枚兔眶内异物CT检出12枚,CT值介于-145~63.8Hu;MRISE序列T1WI、PDWI和T2WI分别检出11枚、8枚和16枚,Flash2d序列全部检出;3例患者4枚异物CT仅检出1枚,MRI全部检出。结果提示:MRI诊断眶内木质异物优于CT,MRISE序列T2WI和Flash2d序列是检出眶内木质异物的优选序列;木质异物在眶内滞留水份进入可致CT密度和MRI信号增高  相似文献   

5.
应用放射免疫法对23例胰腺癌患者,19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及21例正常人血清中胰腺癌相关抗原(Span-1抗原)进行了检测。结果:正常人血清Span-1抗原含量极低(3~13.5u/ml),以药盒所规定的界限值(30u/ml)为标准,无1例阳性。胰腺癌患者血清中含有较高水平的Span-1抗原,其中20例阳性,血清Span-1抗原检测诊断胰腺癌敏感性为86.97%(20/23)。可切除的胰腺癌及相对较早期胰腺癌(Ⅰ、Ⅱ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33%(5/6)及80%(4/5)。胰腺良性疾病组患者血清Span-1抗原含量较低,阳性率仅为10.53%(2/19)。血清Span-1抗原检测用于胰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时诊断的特异性及正确性分别为89.47%及88.1%。结果:血清Span-1抗原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及胰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乳胶囊制成脑积水和脑室囊虫病的模型,行Isovist造影CT扫描。结果:造影剂浓度(V/V)0.5%~1%时,CT值65.1~128.3Hu,造影效果良好,浓度过小,对比度不足,效果不佳,浓度过高,将有较多伪影,可淹没或掩盖病变。以0.5%~1%Isovist脑室造影CT扫描44例,43例得到明确诊断,造影效果良好,其中交通性脑积水2例,室间孔粘连1例,导水管狭窄2例,正中孔粘连5例,脑室囊虫病3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为100%。1例注入造影剂后距扫描时间过短,造影剂尚未扩散到病变部位而失败。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用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结合CT片定位对2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血肿清除,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4例中,男20例,女4例,年龄26~71岁。发病距手术时间7h~5d不等。术前意识障碍按GCS分级标准,3~8分13例,11~14分8例,15分3例。出血量在33~163ml之间,出血量<50ml5例,50~ml13例,>100ml6例。其中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再出血,病死率为4.2%。2 手术方法应用牧田(香港)有限公司生产的6221…  相似文献   

8.
螺旋CT静脉血管造影对髂股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螺旋CT静脉造影(SCTV)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SCTV诊断髂股静脉血栓形成26例,经双下肢足背静脉穿刺顺行性SCT静脉血管造影,造影剂注射速度为2.0ml/s,延迟扫描时间为15~18s,螺距1.5mm,图像后处理选用层厚2.7mm,层间距1.2~2.0mm,应用MIP和SSD进行血管成像。结果 SCTV清楚地显示出了下肢静脉血管梗阻性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侧支循  相似文献   

9.
胼胝体发育不全并颅内畸形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胼胝体发育不全临床上较少见,可同时合并多种其它颅内畸形,CT表现变化大。为提高胼胝体发育不全伴颅内畸形的认识水平,作者收集15例,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3月~47岁。临床表现:癫痫10例,走路不稳3例,智力低下、不会说话3例,头围增大3例,小头畸形1例,轻瘫5例。CT扫描采用GE8800型和Somatomplus4型扫描机,层厚层距8~10mm,平扫11例,直接增强4例,增强时成人静脉注入60%泛影葡胺60ml,小儿则按1-5ml·kg-1体重计算。2 结果2…  相似文献   

10.
肺部CT扫描小病灶易遗漏 ,扫描前对定位图像观察细致 ,定位准确 ,则可达到检出病灶的目的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97年8月至1998年1月10例肺部0.5~0.8cm小病灶 ,男7例 ,女3例 ,年龄17~83岁 ,平均年龄57岁。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 ,双手抱紧头部 ,臀部垫高15°~25° ,定位线对准锁骨连线中心 ,先扫描全肺像 ,再根据病变情况 ,设定扫描程序。我科采用美国GEsystec3000型全身CT机 ,取XY轴线 ,从小病灶上缘 ,以3mm层厚 ,3mm层距 ,扫到病灶下缘为止。其他肺野 ,可用10mm层厚 ,1…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鑫  姜浩之 《吉林医学》2010,31(23):3818-3820
目的:探讨小肝癌的多层螺旋CT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小细胞肝癌的诊断能力。方法:对30例小肝癌行螺旋CT动脉晚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分别于造影剂注射后25~30s、60~70s、3~5min开始扫描,碘海醇注射速率为2.5~3.0ml/s,用量80~100ml。结果:30例小肝癌共发现35个结节病灶。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65.7%(23/35)、91.4%(32/35)、68.5%(24/35)、88.5%(31/35)。82%(29/35)的小肝癌动脉期呈高密度,静脉期68.5%(24/35)呈低密度,延迟期80%(28/35)呈低密度。动脉期和延迟期敏感性高于门静脉期。三期增强联合检出率为91.4%。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小肝癌的强化特征,对小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经过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检查的肝转移瘤患者103例进行图像分析。先行碘过敏试验,之后患者取仰卧位行CT检查,仪器为东芝320排容积CT,常规平扫后行标准动态三期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团注法经上肢静脉一次性团注非离子型对(300mg I/ml),用量80~100ml,注射速度为2.5-3.0ml/s,注射对比剂后20~30s为动脉期,40~60s为门脉期,150~180s为平衡期。结果其中动脉期边缘强化552个病灶,门脉期边缘强化549个病灶,平衡期边缘强化452个病灶,最后得出动脉期平衡期三组之间对病灶边缘强化显示率的关系为: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门脉期与动脉期两组间P0.05,差别没有特别意义);三组对病灶内部与病灶周围肝实质间密度差的表现率关系为:门脉期动脉期平衡期。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的优越性能,有利于肝转移瘤的检出、筛查、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率,避免病灶误诊的发生,对肿瘤具有增强信息的作用,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检查方法和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科76例行多期螺旋CT扫描的小胰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正常胰腺组织和肿瘤在平扫和三期的增强变化.根据CT征象分析病灶检出率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在三期增强扫描中,正常胰腺组织胰腺期的增强值明显高于其它两期,胰腺一病灶增强差值胰腺期高于其它两期,小胰腺癌在胰腺期(35 ~45s)显示最清晰.胰周血管在动脉期和静脉期显示满意.76例中,动脉期检出率为69.7% (53/76),胰腺期检出率为94.7% (72/76),门静脉期检出率为53.9% (41/76).76例中,62例术前评估可切除的肿,有51例可切除,符合率为82.2%(51/62)瘤,但术中仍有11例不可切除;14例术前评估不可切除,符合率为100%(14/14).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检查中,胰腺期是小胰腺癌检出最佳期相,有极大的诊断价值;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是病灶术前评估最好时期,它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螺旋CT多期扫描图像,比较其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期的强化特点及有无钙化、坏死、囊变等情况。结果2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平扫上均表现为边界清晰囊实性包块,大小约2.5~16.5m,平均5.57cm,增强扫描囊性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明显强化,对周围血管无侵犯。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有较特别的增强CT表现,可以在手术前做到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小肝癌在螺旋CT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8例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s、门脉期70s、延迟期5m in,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3 m l/s,剂量为1.5 m l/kg。结果:共发现20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0%,60%和65%。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联合后检出率明显增加达95%。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使其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及手术可切除性的判断.方法 对45例胰腺癌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行动态增强扫描,利用血管生长及图像融合法容积重建腹部血管,与病理结果作对比,判断胰腺癌对血管侵犯程度并行肿瘤分期和可切除判断,结果 45例胰腺癌患者中,33例患者接收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胰腺癌的位置与CT检查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其中26例术前MSCTA认为肿瘤可切除,实际成功切除21例,成功切除的阳性预测值达80.8%,其中7例MSCTA认为肿瘤不可切除,实际手术不能切除6例,不可切除性评估准确度为85.8%.结论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反映胰腺癌的血供特征,可以直观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胰周血管受侵情况,对肿瘤分期及可切除性的判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2例胰腺癌患者行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时时间分别定位30S(胰腺期)和70S(门脉期),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液)用量60ml,盐水20ml,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速率4.0-4.5ml/s.结果 32例肿瘤位于胰头颈20例,钩突9例,体部3例.其中直径小于2.0cm病灶3例.肿瘤与胰腺对比胰腺期与门脉期相比差异显著(P〈0.01).胰腺期肿瘤增强后呈相对低密度,为特征性CT表现.胰周大血管受侵多见,表明肿瘤不可手术切除,胰腺周围小静脉迂曲扩张及肝脏、淋巴结转移常见.结论 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价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钟文美 《中外医疗》2010,29(20):2-3
目的研究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早期诊断和正确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14例小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s和65s,对比剂量100mL,注射速度3mL/s,观察并比较正常胰腺及肿瘤在2期的增强情况。根据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肿瘤-胰腺对比动脉期和门脉期分别为(48.07+20.4)HU和(28.80+16.04)HU(t=2.535,P≤0.01)。14例肿瘤中,术前认为可以切除11例,本中切除9例。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小胰腺癌,动脉期胰腺肿瘤对比较门脉期更显著,有利于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可切除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多排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MSCT)胰周血管成像的扫描技术和成像方法。方法:40例无胰腺及胰周疾病的患者随机分2组:①A组准直器1.00mm,1.25mm重建;②B组准直器2.50mm,3.00mm重建。非离子型造影剂(Omnipaque300mgI/ml)按1.5ml/kg计算,注射速率3ml/s,通过造影剂跟踪技术来确定动脉期延迟时间,取T11腹主动脉为靶血管,阈值设为180~200Hu,门脉期延迟65~70s。将动脉期图像进行容积显示法(V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成像,统计正常腹腔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率,并进行χ2检验。结果: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的显示率均为100%,胃十二指肠动脉的显示率为100%(A组)和90%(B组),P>0.05;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的显示率为95%(A组)和20%(B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造影剂按1.5ml/kg计算,注射速率3ml/s,准直器1.00mm,1.25mm重建,VR和MIP成像能获得良好的胰周血管图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在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PHIllips16排螺旋CT三期扫描,薄层重建;造影剂300或370mI/l,剂量1—1.5ml/Kg体重,注射速度4ml/s,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分别延迟25秒,45秒及3分钟。结果胰岛细胞瘤三期扫描可见三种强化模式:(1)动脉期环形强化,静脉期向心性强化,平衡期整个病灶完全强化;(2)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或平衡期呈等密度;(3)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平衡期增强稍消退。其中恶性肿瘤征象包括肿块无包膜、动脉期环形强化、延迟期不均匀强化,局部淋巴结肿大等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在提高功能性胰岛细胞肿瘤病灶的检出率、鉴别良、恶性方面均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