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喂养管堵塞原因及预防策略,预防喂养管堵塞。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及2011年1月-2012年8月留置喂养管予肠内营养(EN)支持(1~4周)的98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喂养管堵塞101例,分析喂养管堵塞相关因素的堵塞率并对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使用重力滴注较喂养泵控速喂养管更易堵塞(P<0.05);喂养管注入药物较未注入药物更易堵塞(P<0.05);在肠内营养制剂特点中含纤维素成份较不含纤维素成份更易堵塞(P<0.05)。重力滴注、注入药物是喂养管堵塞的危险因素。结论在EN支持中选择喂养泵控速、避免喂养管注入药物是降低喂养管堵塞的重要因素,对含纤维素成份、高粘度营养液时注意保持喂养管通畅,预防喂养管堵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PD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肠外营养组)和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组),每组26例。观察患者术后TP、ALB、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无一例患者死亡,两组患者术后胰瘘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TP、ALB、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腔喂养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病人使用三腔喂养管肠内营养临床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10例有恶心、呕吐、严重营养不良晚期胃癌病人,采用德国生产的福瑞可三腔喂养管在胃镜直视下将该管经鼻插入,喂养腔末端可至空肠,用于肠内营养液喂养。观察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疾病相关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等情况。结果 10例病人中2例出现轻度腹泻经减慢喂养速度后缓解,未发生脱管和堵管。7例对肠内喂养适应性好,恶心呕吐好转,睡眠改善,予出院休养。2例转当地医院治疗。1例病情恶化死亡。结论三腔喂养管可在胃肠减压同时进行肠内营养,对晚期胃癌病人即可缓解其梗阻引起的呕吐又可实施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营养支持,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加强护理,预防和减少三腔管管理期间的并发症是使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正常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门脉高压症术后应用经鼻喂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50例门脉高压症术后患者,早期应用瑞素行肠内营养,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通过加强管道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 50例均配合完成了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良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门脉高压症患者在术后通过经鼻喂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是有效、安全的,管道护理是术后成功进行肠内营养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空肠三腔喂养管肠内营养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治疗组22例(对照组)和鼻空肠三腔喂养管肠内营养治疗组23例(试验组),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第6天、第12天的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费用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第12天两组患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水平较入院时均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留置鼻空肠三腔喂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配合精心的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防御能力,降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病程,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经鼻肠喂养-胃减压双腔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需空肠喂养的危重症患者8例,早期床旁置入经鼻肠喂养-胃减压双腔管(BDT),采取应对护理措施,预防和监测并发症的发生。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同时行胃减压治疗;6例存活患者血白蛋白水平维持在30g/L以上,均未发生误吸和吸入性肺炎;8例患者均未出现管道脱落和管道堵塞。结论:BDT可同时提供空肠营养和胃减压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加强应对护理,可有效预防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费林晶 《当代医学》2011,17(27):39-40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肠内营养管的置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00年2月~2010年10月,51例患者在X线透视下行经鼻腔肠内营养管置入于十二指肠空肠连接部或空肠上段。所涉病人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7例、晚期上段食道癌18例、脑血管病人吞咽困难15例、食管自发破裂3例、急性胰腺炎8例。结果 51例患者均1次成功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成功率100%。置管时间为5~20min,平均8min。置管操作及使用过程中未出现心律失常、误插、吸入性肺炎、会厌功能紊乱等并发症。经肠内营养管注入营养液,患者机能改善明显,体重增加,延长了病人的寿命,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效果满意。结论 X线透视下经鼻腔肠内营养管置入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邓仕林  叶丽英 《吉林医学》2010,(25):4251-4252
目的:了解广东省新兴县常见喂养不当的类型及其引起的相关营养不良的病例分布状况。方法:将喂养不当的常见病因分类,对入组小儿通过病史采集、常规检查、喂养状况问卷,结合历次体检结果,作出病因诊断,并对病因作统计分析。结果:1~4个月婴儿最常见引起营养不良的不当喂养习惯为过早以米饭、粥类等为主食,占该组的17.9%;5~8个月及9~12个月婴儿较常见引起营养不良的不当喂养习惯为偏食、厌食、过多进食零食而影响主食摄入量。结论:产前作适当的喂养知识宣传教育及培养小儿适当的进食习惯是减少营养不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穆春 《吉林医学》2013,34(18):3553-3554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的疗效。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也在不断的升高,喂养方式的选择对于早产儿的存活及生存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方法:选择5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取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即生后24 h给予静脉营养,并同时经口胃管微量喂养,于3~7 d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辅助刺激排便。对照组于生后24 h给予静脉营养,并于3~5 d给予经口胃管喂养。密切监测体重及实验室指标,对体重增长、喂养不耐受、静脉营养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体重增长较对照组迅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黄疸消退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利于早产儿尽早达到全肠道内营养及生长发育增长。  相似文献   

10.
<正>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加之手术、创伤等引起机体蛋白和能量代谢的改变,这些都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1])。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作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  相似文献   

11.
我科2008年9月~2009年10月对PICC发生堵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总结,探讨减少堵管的原因,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9月7日到2009年10月7日到本科就诊的50例自血病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19~74岁,平均40岁,其中患急性白血病12例,患慢性白血病38例,50例患者中选择贵要静脉置管35例,头静脉置管1 5例。  相似文献   

12.
姚辉福 《当代医学》2009,15(23):459-460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置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00年2月至2009年2月,35例患者在x线透视下行经鼻腔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将营养管头端位于十二指肠空肠连接部.或空肠上段。所涉病人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7例、晚期胃癌8例、胃瘫10例、脑血管病人吞咽困难9例,食管自发破裂1例。结果35例患者均1次成功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成功率100%。置管时间为5~30min,平均12min。置管操作及使用过程中未出现心律失常、误插、吸入性肺炎、会厌功能紊乱等并发症。经十二指肠营养管注入营养液,患者机能改善明显,体重增加,效果满意。结论X线透视下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胃肠手术后的营养支持,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自70年代末完全静脉高营养(TPN)应用于临床后,挽救了很多危重病人的生命,被认为是外科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营养基础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肠外营养(PN)仍存在不少弊病,特别是长时间的PN导致肝脏损害,肠功能障碍、肠细胞移位等问题,均需要加以解决。因此,近年来人们着重研究肠内营养(EN)问题。我院自1997年7月开始使用组合营养胃管(AS管)行胃肠手术后的EN,取得很好疗效,现将有完整资料的40例病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  相似文献   

14.
王婷婷  余鸿  张烨  张莉 《广西医学》2020,(22):2898-2901+2912
目的探讨经三腔喂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对胰十二指肠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胰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采取常规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32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三腔喂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48例(观察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一般营养状况(包括白蛋白、体质量、总蛋白及总胆红素水平)及胰腺功能情况[胰腺内分泌功能:正铜蓝蛋白(CP)、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GLU);胰腺外分泌功能:血清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原2(TPS-2)],并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CP水平较干预前升高,总胆红素、GLU、胰岛素、脂肪酶、淀粉酶、TPS-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总蛋白、CP水平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GLU、胰岛素、脂肪酶、淀粉酶、TPS-2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三腔喂养管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一般营养状况及术后胰腺功能,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分析临床常用医疗护理措施对减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的效果.方法 观察并记录2016年3-10月入住大坪医院ICU并实施肠内营养的160例重症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最终符合标准的109例患者,在肠内营养开始时按照患者选择的营养液类型,是否早期(肠内营养开始时)采取导泻、灌肠、使用促胃动力药物,是否补充白蛋白、使用益生菌、添加谷氨酰胺、联合给予肠外营养进行二分类分组.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1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营养液类型、早期导泻、早期灌肠、早期使用促胃动力药物、补充白蛋白对减少喂养不耐发生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选择整蛋白型营养液(OR=0.152,P=0.001,95%CI:0.052~0.446),早期使用促胃动力药(OR=0.197,P=0.015,95%CI:0.054~0.726),早期灌肠(OR=0.251,P=0.010,95%CI:0.088~0.718)是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一开始,选用整蛋白型营养液(胰腺炎患者除外),采取早期使用促胃动力药物、早期灌肠能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梅海信 《当代医学》2009,15(3):60-6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予以三腔喂养管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结果采用随机对照发现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平均费用及感染并发率、治愈率ICU停留时间、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治疗失败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开展早期EN,不仅可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和营养状况的维持,还可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对减少SAP时感染性并发症和病死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对食管癌术后50例患者使用三腔营养管行术后肠内营养,其中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3±5.2)岁;胸内吻合39例,颈部吻合11例。方法:术中待胃食管吻合完毕后,取三腔营养管自患者一侧鼻孔插入,在术者引导下避免打折或者回弹,将三腔营养管一腔置于Trial's韧带以下行肠内营养,一腔置于胃内引流胃液,另一腔置入空肠充气预防营养液返流。  相似文献   

20.
罗凯  纪明章 《河北医学》2001,7(6):513-515
目的:空肠置管营养支持效果分析。方法:27例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指标及并发症,结果:25例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增加了营养的摄 入量,改善了氮平衡,并发症明显降低(见表1);2例因多脏器功能竭死亡,结论:大多数外科危重病人可通过肠内营养到营养支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