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创伤后引起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症(ALI/ARDS)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4例因严重创伤引起的ALI/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4例患者均早期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痊愈37例,痊愈率为68.5%(37/54),通过实施无创机械通气及其他综合治疗成功者34例,占63%,另外有20例因无创机械通气失败改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其中3人痊愈.54例患者中17人死亡,死亡率为31.5%,死亡原因均为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救治无效死亡.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可以显著提高创伤后引起ARDS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临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纪强  韩礼纲  王青山 《河北医学》2008,14(3):258-260
目的:探讨急重症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急重症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本组患者均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15例死亡,死亡率为34.9%。结论:早期诊断并尽早呼吸机治疗可有效降低本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观察与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8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结果 本组68例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后好转66例,死亡2例(均为ARDS),死亡率为2.94%.68例患者均在ICU进行诊治,待病情基本稳定后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13例患者一直进行保守治疗,2例死亡患者中1例为保守治疗病例,1例为手术治疗患者,均应ARDS死亡.结论 对休克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配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孙溦  邓朝霞  文亮 《重庆医学》2003,32(8):1117-1117,1120
严重创伤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比较常见。由于其损伤严重、病死率高、救治较棘手 ,治疗和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机械通气是ARDS最重要的支持和治疗手段 ,应用合理的机械通气策略 ,有可能最终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1 ] 。本院急救创伤科 2 0 0 0年至今采用机械通气治疗严重创伤后ARDS 37例 ,效果满意 ,死亡率 2 9.7% ,这可能与针对性采用机械通气治疗以及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救治的急救模式 ,积极治疗原发伤有关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急救创伤科严重创伤病人 37例 ,男 2 9例 ,女 8例 ,年龄 2 0~ 81岁 ,平均 4 3.2岁。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挫伤的救治方法和疗救。方法:对我院1993年10月~2003年10月间救治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了肺挫伤合并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休克的治疗方法。结果:全组治愈24例,治愈率为92.3%,死亡2例,死亡率为7.7%。机械通气与控制晶体液入量可治愈肺挫伤合并呼吸功能不全,减少ARDS的发生。结论:治疗老年人肺挫伤应及早机械通气,防治ARDS,控制晶体液入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严重胸外伤并ARDS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例严重胸外伤并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结果 13例患者抢救成功11例(86.4%),死亡2例,分别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及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时间2~7 d,平均3.5 d。无呼吸机所致气胸、气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及时的机械通气为严重胸外伤并发ARDS有效的治疗措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增加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56例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56例ARDS患者,分析其一彀资料和治疗方法 ,比较住院,机械通气及死亡率情况.结果 56例患者住ICu期间总死亡率为35.7%.其中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ARDS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7 d内死亡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的ARDS患者死亡率仍较高,治疗时应予以合理有效的针对不同原发病的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严重胸外伤并ARDS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例严重胸外伤并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结果 13例患者抢救成功11例(86.4%),死亡2例,分别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及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时间2~7 d,平均3.5 d。无呼吸机所致气胸、气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及时的机械通气为严重胸外伤并发ARDS有效的治疗措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增加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6例ARDS患者采用面罩实施NPPV,根据NPPV治疗效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记录两组病人NPPV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NPPV治疗成功9例,成功率为56.25%,7例NPPV治疗失败后改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其中5例死亡,总死亡率为31.25%.NPPV成功组9例均为ARDS早期患者,治疗2 h后PaO2/FiO2、HR、PaOz、SaO2、RR都有明显好转.NPPV治疗失败组全为呼吸窘迫较严重的ARDS患者,治疗两小时后PaO2/FiO2、HR、PaO2、PaCO2、SaO2、RR无明显变化.结论 NPPV对部分ARDS患者有良好的通气支持作用,尤其是ARDS的早期阶段.选择适当的患者应用NPPV进行早期干预,合理选择呼吸机、呼吸模式和治疗参数,并注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有效改善肺的氧合,缓解呼吸窘迫,减少有创通气.若NPPV治疗失败,应及时行气管插管做有创通气,避免盲目的 观望等待,延误了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10.
赖军华  熊妮 《西部医学》2012,24(11):2183-2185
目的探讨泵注东莨菪碱对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严重创伤ARDS患者实施机械通气,2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持续泵注东莨菪碱,对照组20例为未泵注东莨菪碱患者。治疗中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胸部X片、临床症状,同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研究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长短,综合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生命体征有明显改善。治疗12h后治疗组的FaO2、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泵注东莨菪碱治疗能够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与未使用东莨菪碱治疗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泵注东莨菪碱能明显减少严重创伤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可以提高严重创伤ARDS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杨小燕  宋明浩 《西部医学》2012,24(11):2224-2225,2227
目的总结脑外伤后并发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脑外伤后并发急性肺损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外伤后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27例,死亡9例(33.33%);脑外伤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9例,死亡10例(52.63%)。结论脑外伤后并发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死亡率高,严重影响脑外伤患者的生存率,临床护理中应严密的观察病情变化,以早期发现、早期呼吸机及药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肺挫伤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05—01月/2012—12月收治的80例颅脑外伤合并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7例进展至ARDS的患者作为ARDS组,53例未进展至ARDS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临床资料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筛选出后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ARDS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2%vs.3.8%,χ2=4.871,P=0.02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107,OR=1.113)、损伤严重度记分法(injuryseverityscore,ISS)评分(β=1.352,OR=3.865)、APACHEⅡ评分(β=1.254,OR=3.504)、胃食管反流(β=1.145,OR=3.142)、脓毒症(β=1.017,OR=2.765)、DIC(β=3.505,OR=33.281)是颅脑外伤合并肺挫伤进展至ARDS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高龄、创伤程度严重的颅脑外伤合并肺挫伤患者应尽早进行积极的治疗措施,在治疗过程中要预防胃食管反流、脓毒症、DIC的发生,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3.
机械通气在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东明  王伟林  韩冬 《河北医学》2006,12(9):904-905
目的:探讨严重胸外伤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严重胸外伤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过程。结果:本组患者ARDS占同期胸外伤(193例)的9.3%。18例均给予机械通气,平均6.2d。死亡率11.1%。结论:早期诊断并尽早行呼吸机治疗可有效降低本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雷波 《吉林医学》2011,32(15):3039-3039
目的:探讨呼吸机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ICU病房近3年收治的57例严重胸外伤导致的ARDS患者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的经验。结果:经机械通气治疗,57例中47例存活,10例死亡,病死率为17.54%。结论:ARDS患者应及早诊断并尽早行呼吸机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24例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的治疗分析,探讨适宜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以及减少其相关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吸入性损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4例,对其机械通气治疗的模式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4例中治愈21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对于吸入性损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积极的意义,合理选择和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治愈率,两种新的通气模式HFJV和HFOV与PEEP/CPAP相比,同样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治方法与经验,提高救治成功率,有效降低治疗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312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等,诊断正确299例,诊断符合率为95.8%。本组非手术治疗25例,2例中转为手术,2例因病情危重死亡。手术治疗289例,治愈271例。全组共治愈296例,治愈率为94.9%。死亡16例,死于出血性休克和多发脏器损伤。结论创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疗效较好,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和严重多发伤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外科治疗策略。非手术治疗应掌握严格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7.
黄国华 《中外医疗》2012,31(10):5+7-5,7
目的对多发创伤的骨折救治临床体会进行总结。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救治的60例多发创伤的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更为有效的处理方法。结果全组60例患者治愈57例,死亡3例,病死率5%。死亡原因:肺动脉栓塞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严重颅脑损伤1例。结论给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及时、简单、可靠地固定,并且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治疗多发创伤患者骨折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开颅减压性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控制体温(35~36℃)联合中度过度通气(PaCO3 30~34mrnHg):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与预后。方法61例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分成控制体温联合中度过度通气疗法组(治疗组)30例与常规治疗法组(对照组)31例,通过与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以观察采取控制体温(35~36℃)联合中度过度通气(PaCO2 30~34mmHg)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预后。结果控制体温(35~36℃)联合中度过度通气(PaCO2在30~34mmHg)组(治疗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P〈0.05),而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控制体温联合过度通气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特别是对术后伴有严重脑水肿,中、重度颅内高压和顽固性中枢性高热的重型患者能明显减少病死率,且操作简单,体温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易控制,技术要求不高,并发症少,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是目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之临床效果.方法将以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60例为治疗组,对照以传统骨瓣开颅术治疗的60例,比较二组疗效.两组术前术后均采用脱水、适度/过度换气、抗炎、止血、护脑等治疗.半年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良好60.00%,中残15%,重残8.33%,植物生存0,总有效率83.33%,死亡率16.66%;对照组良好30.00%,中残13.33%,重残10.00%,植物生存6.66%,总有效率53.33%,死亡率40.00%.二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成功率,降低死亡、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