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药贝母类显微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母为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要药。商品贝母类别较多,植物来源复杂,已知有15种百合科贝母属(Fritillaria L.)植物的鳞茎供药用,但商品药材尚难鉴别。本文对14种药用贝母标准样品进行了显微鉴定研究,主要以淀粉粒及气孔作为鉴别依据。在实验中发现13种贝母都有多脐点单粒淀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贝母药材中淀粉的凝胶化性质及其差异,为贝母类中药材的鉴别提供大分子方面的佐证.方法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9种贝母类药材中的淀粉进行热性质测试,获得了9种贝母淀粉的DSC谱图以及凝胶化数据.结果 通过对贝母中淀粉的凝胶化性质进行比较发现,浙贝母和湖北贝母中淀粉的凝胶化性质较为接近,青贝母,松贝母和炉贝母淀粉的凝胶化性质较为接近,岷贝母淀粉的凝胶化性质却与前三者有着明显的差别,而新疆贝母和伊犁贝母淀粉的凝胶化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 根据贝母淀粉凝胶化性质的特征,可以很容易对贝母类中药材进行分类和鉴别.  相似文献   

3.
作者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湖北产贝母属(Fritillaria)药用植物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Hsia,利川贝母F.lic-huanensis P.Ii et C.P.Yang,蒲圻贝母F.puqiensis G.D.Yu et G.Y.Chen,鄂北贝母F.ebeiensis G.D.Yu et G.Q.Ji和紫花鄂北贝母F.ebeiensis var.purpurea G.D.Yu et P.Ii的花粉形态特征和外壁纹饰等作了比较观察,阐明了花粉形态特征对分类鉴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药贝母作为清热润肺、止咳化痰、散绝解毒之君药,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贝母的需要量日益增大,市场供应极为紧缺,当时寻找、开发和利用新的贝母药材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湖北省贝母属植物资源丰富。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Hsia原野生于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当地一直作川贝使用,1974年鉴定为新种,并野转家种成功,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川贝母、浙贝母和东贝母进行区别鉴定。方法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直接测定植物中药材的红外光谱。结果 川贝母、浙贝母和东贝母的红外光谱差别较大。结论 可以采用FTIR直接、快速、准确地测定同属不同种的川贝母、浙贝母和东贝母。  相似文献   

6.
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是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以金华磐安、宁波鄞州为主产地。具有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等功效。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和皂苷,其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含量是《中国药典》规定检测的指标成分。近年来浙贝母的炮制方法不一,厚片在常规煎煮时常有白心难以煎透,影响药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品浙贝母的质量.方法分别采用薄层谱法和薄层扫描对浙贝母不同炮制品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各炮制品其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在0.0410%~0.0641%、0.0641%~0.0582%之间.结论本法可以为今后研究和制定浙贝母炮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定一种简便、迅速、准确的贝母素甲含量测定方法,准确测定不同来源的浙贝母中的贝母素甲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ELSD法测定不同来源的浙贝母中的贝母素甲的含量,色谱条件:Hypersil ODS-2(200 mm×4.6 mm,5m),流动相为乙腈-0.03%二乙胺水(65:3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器参数:漂移管温度:85.8℃,栽气体积流量2.2 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贝母素甲在0·4 μg~5μg与峰面积的对数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104.04%,RSD为4.04%.结论:本方法能够很好地测定浙贝母药材中的主要生物碱贝母素甲的含量,可用于浙贝母药材的质量控制.从收集到的样品测定结果来看,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等20种贝母的鳞叶上(内)表皮进行了显微观察,发现种间在表皮细胞形状、大小和垂周壁部位角质栓(cuticular peg)的形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制川乌与川贝母、浙贝母配伍前后其化学成分的整体变化情况,从而分析乌头反贝母的相反机制。方法 使用UPLC-ESI-LTQ-MS对配伍前后的煎煮液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化学标志物进行鉴定。结果 制川乌与川贝母、浙贝母配伍前后成分均有明显差异,其中与川贝母配伍产生5个化学标志物,与浙贝母配伍产生6个化学标志物,重复出现的标志物为次乌头碱和苯甲酰基次乌头原碱。结论 制川乌与两种贝母配伍后的化学标志物差异较大,仅有2个相同,结合前期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推测制川乌与不同贝母配伍后LD50的变化与其配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相关;从而说明相反不完全是通过其化学成分变化引起的,其相反机制可能还通过其他因素共同引起。  相似文献   

11.
贝母类中药的镇咳祛痰作用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对目前市场上常用的11种商品贝母的乙醇提取物部分、总生物碱部分和总皂甙部分作了镇咳和祛痰药理作用筛选。结果表明各种贝母的总碱部分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总皂甙部分具有非常显著的祛痰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川贝母总生物碱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川贝母总生物碱的工艺参数及条件。方法:7种不同类型的大孔吸附树脂被研究,以总生物碱的吸附率及解吸率为考察指标,探索吸附和解吸的条件,筛选出纯化总生物碱的最佳工艺。结果:HPD-100大孔树脂对川贝母总生物碱有较好的富集纯化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药液质量浓度为0.293g生药/mL,pH值为11.6,6BV的80%乙醇洗脱总生物碱,洗脱体积流量为2BV/h。按照此工艺条件纯化的总生物碱纯度达到51.92%,收率76.65%。结论:建立HPD-100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川贝母总生物碱的方法简单,可靠,重现性好,适合富集纯化川贝母总生物碱,为其它种贝母总生物碱的富集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川贝母止嗽颗粒的急性毒性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川贝母止嗽颗粒的急性毒性。方法:小鼠灌胃给予川贝母止嗽颗粒流浸膏,每日3次,连续观察14 d内小鼠的体重、饮食,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结果:给药组和对照组小鼠在第1、7、14 d的体重并无差异(P〉0.05);川贝母止嗽颗粒小鼠的最大耐受量(MTD)为187.53 g/kg(成人临床日用量的201倍)。结论:川贝母止嗽颗粒在临床常用剂量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川贝母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选取川贝母、陈皮二味止咳常用药,通过小鼠外皮肤渗透实验,以酸性染料比色法为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了川贝手物碱的透皮吸收情况及陈皮挥发油的促透皮吸收作用,结果表明:川贝生物碱可透过小鼠皮肤、陈皮挥发油使川贝生物碱的体外透皮速率在数值上有一定增加,但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开展川贝母粉末饮片的掺杂鉴别研究。方法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IR)和扫描电镜法鉴别川贝母粉掺加淀粉和米粉。结果 淀粉和米粉的红外光谱一维图谱与川贝母粉末饮片极其相似,二阶导数图谱显示川贝母粉掺加淀粉和米粉后有变化,淀粉与米粉分别在1489cm-1和669cm-1处有特征吸收峰;川贝母粉掺加淀粉和米粉的扫描电镜图谱与川贝母粉末有明显不同。结论 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可以直观、有效地鉴别川贝母粉是否掺加淀粉和米粉,为川贝母粉末饮片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川贝母止嗽颗粒的化痰作用。方法:通过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法、大鼠毛细玻管法,评价川贝母止嗽颗粒的化痰效果。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川贝母止嗽颗粒中、低剂量组均能够显著促进小鼠酚红排泌量(P0.05或P0.001);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促进大鼠毛细玻管排痰量(P0.05或P0.001或P0.01)。结论:川贝母止嗽颗粒具有较好的化痰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浙贝母的ITS-PCR扩增体系,并对不同来源浙贝母品种的ITS序列进行差异分析。方法:浙贝母样品采用减压干燥法处理,以广谱植物基因组总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浙贝母总DNA,对反应过程中的退火温度、Taq酶浓度、Mg~(2+)、dNTP浓度等因素进行考察。采用Conting Express和DNAman等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处理。结果:最优的浙贝母ITS-PCR扩增体系为:50μL反应体系中含Taq酶1 U,2.5 mmol/L Mg~(2+)、dNTP分别为4μL,退火温度为56℃。浙贝母的ITS序列全长668 bp,G+C含量为65.4%,不同产地浙贝母的ITS序列无差异。结论:所建立的体系可用以浙贝母ITS序列分析,为浙贝母的ITS序列研究奠定基础。ITS序列不适合作为浙贝母种间和产地间的鉴别工具。  相似文献   

18.
浙八味及其相关品种的产地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八味为盛产于浙江的道地药材,它们都是临床上的常用药,分别是芍药、白术、菊花、麦冬、玄参、延胡索、温郁金、贝母。现就对其相关品种的产地变迁作一考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不同产区浙贝母的叶绿体rbcL基因的PCR扩增体系,并对产区间的序列差异进行分析。方法:将采集于27处不同产地的浙贝母鉴定、切碎、打粉后保存备用。总DNA提取方法采用试剂盒法,PCR扩增体系主要考察退火温度、Taq酶浓度、Mg~(2+)、dNTP浓度等因素。基因序列分析采用Conting Express和DNAman软件。结果:50μL反应体系中含Taq酶1 U,2.5 mmol/L Mg~(2+)、dNTP分别为2μL,退火温度为52℃。浙贝母rbcL序列全长599 bp,G+C含量为50.7%,浙贝母不同产区rbcL序列未发现突变位点。结论:所建立的体系可用于浙贝母rbcL序列分析,为浙贝母的rbcL序列研究奠定基础。研究结果提示rbcL序列在浙贝母种间或者产地间的分辨率较低,不适合作为浙贝母种间和产地间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