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鞘内注射的分娩镇痛效应。方法选择有分娩镇痛要求的初产妇共27例,随机分为9组(每组3例),而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1.5μg、2.0μg、2.5μg)和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g、2.5 mg、3.0 mg)复合成9个剂量。所有产妇均行腰硬联合阻滞,每组产妇分别于鞘内注射相应剂量的舒芬太尼以及罗哌卡因,硬膜外腔置管,接硬膜外自控镇痛(PCA)泵。以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为指标,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来评估各处理组之间的镇痛效果有无差异。结果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的9种剂量的镇痛起效时间之间并无差异(F=0.462,P=0.762),而每个剂量组的镇痛维持时间之间有差异,当舒芬太尼2.5μg复合罗哌卡因2.5 mg时,镇痛维持时间最长(F=3.297,P=0.034)。结论蛛网膜下腔复合用药时,以2.5μg舒芬太尼复合2.5 mg罗哌卡因的分娩镇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24例ASAⅠ~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62例。硬膜外腔置管后,接电子镇痛泵采用PCEA,S组:舒芬太尼0.4μg/ml+0.15%甲磺酸罗哌卡因;F组:芬太尼2μg/ml+0.15%甲磺酸罗哌卡因。观察各组不同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同时记录两组镇痛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在PCEA 5、30、60 min及宫口开全时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EA 5 min,两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与芬太尼比较,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舒芬太尼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优于芬太尼组,是一种较好的镇痛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拟定出最佳组合方案。方法 120例初产妇随机平均分成3组,Ⅰ组为0.05%罗哌卡因+0.25μg/ml舒芬太尼;Ⅱ组为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Ⅲ组为0.12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3组均行硬膜外神经阻滞+可控性镇痛(PCA)模式,双盲对照。观察指标:首剂量、起效时间、产妇满意度、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VAS评分、第二产程时间以及分娩方式等指标。结果Ⅰ组和Ⅱ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镇痛效果好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产程时间和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Ⅲ组发生轻微神经阻滞比例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运动神经阻滞轻微,是目前建议推广使用的合理剂量。  相似文献   

4.
孔晓东  邹夏芹  张鑫  刘瑞  吕凯 《当代医学》2011,17(22):41-42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初产妇,随机均分为芬太尼组(A组)、舒芬太尼组(B组)、无镇痛组(C组)。镇痛液A组:0.125%甲磺酸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生理盐水共100ml;B组:0.125%甲磺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生理盐水共100ml。采用电子镇痛泵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背景输入量6~7ml/h;PCA剂量5ml;锁定时间10min。观察两组不同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运动阻滞效果改良Bromage评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B组均产生了良好的镇痛效果,麻醉后各时点VAS较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romage评分,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不良反应与C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小,无运动障碍,镇痛效果好的优点,对母婴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在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9月在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住院的80例单胎头位、ASAⅠ~Ⅱ级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分为R1组(3 mg罗哌卡因+3μg舒芬太尼)、R2组(3 mg罗哌卡因+4μg舒芬太尼)、R3组(3 mg罗哌卡因+5μg舒芬太尼)和R组(3 mg罗哌卡因),共四组,每组20例。均于产程潜伏期(宫口开1 cm)行分娩镇痛。四组均采用0.1%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0.5μg/mL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镇痛期间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和胎心率,记录镇痛情况、产程、催产素用量、分娩方式、阴道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四组产妇生命体征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与镇痛前相比,四组镇痛期间疼痛数字评分(NRS)均降低(P〈0.05)。随着舒芬太尼的剂量增加,镇痛起效、显效时间逐渐缩短(P〈0.05);首剂维持时间逐渐延长(P〈0.05)。 R2、R3组潜伏期PCEA药物用量少于R组(P〈0.05);活〉期PCEA药物用量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产妇产程、催产素用量、阴道出血量及分娩方式构成比、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3组有5例产妇镇痛后出现胎心率下降(FHR≤100次/min)。镇痛期间R组瘙痒发生率低于其他三组(P〈0.05)。R3组恶心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P〈0.05);R2组产妇产后镇痛满意度优于其他三组。结论3 mg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3~5μg蛛网膜下腔阻滞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3 mg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4μg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镇痛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产妇产后镇痛满意度高,临床应用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蛛网膜下腔注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镇痛效应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孕足月的初产妇100例,ASA级或级,根据蛛网膜下腔注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随机分为5组(n=20);A(1μg)、B(3μg)、C(5μg)、D(7μg)和E组(10μg)。记录分娩期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结果:五组产妇年龄、身高、体重、妊娠时间、宫口扩张程度等一般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E组的镇痛起效时间缩短、首次PVA时间延长、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较高(P<0.05或0.01)。结论:蛛网膜下腔给予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技术用于分娩全程镇痛是安全有效的,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的剂量以3~5μg为宜。而0.1%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0.40μg/ml混合液为硬膜外病人自控分娩镇痛的有效配伍。  相似文献   

7.
季淼  陈庆一 《吉林医学》2011,32(12):2368-2369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肛肠手术后的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联合腰硬联合麻醉阻滞下行肛肠手术的患者100例,术后行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随机分为两组,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s)组(100 ml 0.238%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加1μg舒芬太尼);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100 ml 0.238%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加4μg芬太尼)背景剂量2 ml,自控药量0.5ml/次,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舒芬太尼组在术后12 h、24 h和48 h的静息、咳嗽和活动时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组(P<0.05),两组镇痛泵使用情况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下肢麻木,呼吸抑制等有差异。结论: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肛肠科手术后,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不良反应少,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分娩镇痛的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例予以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罗哌卡因自控镇痛,研究组50例予以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左旋布比卡因自控镇痛.比较两组产妇视觉模拟评分(VAS)、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产妇在宫口开3、5、8、10 cm时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自然分娩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在1 min、5 min时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催产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相较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而言,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36例接受分娩的顺产产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均给予硬膜外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A组给予0.125%罗哌卡因联合0.5μg/mL舒芬太尼;B组给予0.15%罗哌卡因联合0.5μg/mL舒芬太尼。结果两组产妇均成功分娩,母子平安。两组镇痛前、镇痛后5min和镇痛后10min的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后30min和镇痛后60min,B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运动阻滞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镇痛起效时间和术中追加罗哌卡因剂量均显著少于A组(P<0.05)。B组副反应率稍高于A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0.15%的罗哌卡因联合0.5μg/mL的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具有更快的起效时间、更高的有效性,而且安全性基本可以保证,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中进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的40例产妇于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5μg和罗哌卡因3mg,对照组40例产妇于蛛网仅注射舒芬太尼5μg。当产妇VAS≥3分时启用自控PCA泵进行镇痛维持,并在产妇分娩过程的不同时间点对两组产妇的疼痛进行VAS评分,并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镇痛维持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具有起效快、出血量少、持续时间长、镇痛强、副作用少等优点,临床上值得提倡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不同容量局麻药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分娩镇痛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4 ml组(A组)、6 ml组(B组)和8 ml组(C组).分别规律间断硬膜外注射0.125%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0.4μg·m1-1 4、6、8 ml·h-1,均无背景输注剂量.记录疼痛VAS评分、PCEA追加次数、麻醉药物用量、最高阻滞平面、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与镇痛前相比,3组产妇在实施分娩镇痛后VAS均降低(P<0.05),但3组间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C组相比,A组PCEA追加次数明显增多(P<0.05);与A、B组相比,C组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增加(P<0.05).宫口开全时,A组最高阻滞平面最低(P<0.05),C组最高阻滞平面最高(P<0.05).结论 硬膜外以4、6、8 ml·h-1规律间断注射0.125%罗哌卡因与0.4 μg&#183;ml-1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均确切.由于4 ml组PCEA追加次数多而8 ml组用药量大,建议选择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镇痛液6 ml·h-1行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间隔时间硬膜外规律间断输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对爆发痛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有分娩镇痛要求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60min组(A组)、75min组(B组)和90min组(C组)。分别规律间断60min、75min、90min单次注射镇痛液6ml,均无背景持续输注剂量。记录VAS、爆发痛、麻醉药物用量、阻滞平面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与镇痛前相比,3组产妇在实施分娩镇痛后VAS均降低(P〈0.05),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期间,3组爆发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与C组罗哌卡因及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但B组与C组两组间药物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间断间隔给药时间自60min延长至75min、90min,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减少,但爆发痛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加,是一种可行的硬膜外规律间断分娩镇痛注药方式。  相似文献   

13.
张海萍  陈本祯 《四川医学》2011,32(7):982-984
目的观察0.1%与0.125%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A组产妇予以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67μg/ml硬膜外分娩镇痛,B组予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83μg/ml硬膜外分娩镇痛,C组产妇为对照组,不予镇痛处理。观察镇痛效果(采用VAS评分)、运动阻滞程度(采用Bromage法)、生命体征、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产程、分娩方式。结果三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效果确切,应用前后比较及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0.1%罗哌卡因与0.125%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间隔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0.125%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有分娩镇痛要求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45 min组(A组)、60 min组(B组)和75 min组(C组).分别规律间隔45、60、75 min注射0.125%罗哌卡因6 ml,均无背景持续输注剂量.记录VAS、爆发痛、罗哌卡因用量、阻滞平面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镇痛前相比,3组产妇在实施分娩镇痛后VAS均降低(P<0.05),但3组间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罗哌卡因用量减少(P<0.05),而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T8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爆发痛次数以C组产妇最多.结论 硬膜外规律以6 ml/45min、6 ml/60min和6 ml/75min间断输注0.125%罗哌卡因均可有效用于分娩镇痛,如按“全程无痛、最小药物用量”的原则,则6 ml/60 min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硬膜外规律间断注药方式复合与不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无舒芬太尼组(N组),各30例。S组为0.1%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0.4μg/ml;N组为0.1%罗哌卡因。结果与镇痛前相比,两组产妇镇痛后VAS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期间罗哌卡因用量与爆发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组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N组(P〈O.05)。结论不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规律间断(0.1%罗哌卡因,5ml/45min)注药方式用于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确切且可明显降低产妇瘙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鞘内注射分娩镇痛的效应。方法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三组(n=20):舒芬太尼3μg组、舒芬太尼5μg组、舒芬太尼7μg组。于L2-3行腰硬联合阻滞,鞘内注射相应剂量舒芬太尼以及2mg罗哌卡因,硬膜外腔置管,接硬膜外自控镇痛(PCA)泵。记录起效时间、首次用药持续时间、鞘内给药后VAS评分、局麻药总量;运动阻滞、各产程时间、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三组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舒芬太尼5μg、7μg组起效快、维持时间长,与3μ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μg组罗哌卡因总量、运动阻滞例数比5μg、7μg组明显增加(P〈0.05)。但上述指标5μg、7μg组之间无差异。各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瘙痒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3μg、5μg、7μg联合罗哌卡因2mg鞘内注射分娩镇痛均安全、有效,但综合评估鞘内注射分娩镇痛联合用药以舒芬太尼5μg联合罗哌卡因2mg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180例ASA 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在宫口开大3 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于硬膜外腔注入0.1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ml,PCEA基础注药速度6 ml/h,自控镇痛量为2ml,锁定时间为15min;对照组:临产前6小时起不予阿片类镇痛药,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两组产妇镇痛效果、运动能力、产程、分娩方式、失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项目.结果 观察组的镇痛有效率达100%.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为(119±51)min,第二产程(56±30)min,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顺产率(94%)高于对照组(7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运动能力影响、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好,能提高产科质量,方法简便、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产科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9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n=30).分别应用0.2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A组),0.4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B组),0.6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C组).术后行PCEA,即负荷剂量(5 ml)+持续剂量(3 ml/h)+PCA剂量(1 ml/次).比较分析术后0~、3~、6~、12~24h 各时段切口痛、宫缩痛的VAS评分 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瘙痒、运动阻滞、嗜睡、呼吸抑制).结果 术后PCEA,24 h内随舒芬术尼浓度增大,切口痛VAS评分和宫缩痛VAS评分降低,其中B组、C组与A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不良反应中恶心、瘙痒的发生率随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大而增多,其中C组与B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呕吐、运动阻滞、嗜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剖宫产术后PCEA,0.4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镇痛在镇痛分娩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自2011年5月~2013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分娩的单胎头位且足月的初产妇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孕妇随机分成3组,每组24例。3组分别给予舒芬太尼剂量为2μg(A组)、4μg(B组)和6μg(C组)。于L2~3行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鞘内注射各组拟定剂量的舒芬太尼和2.5mg的罗哌卡因。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并连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CA泵)。记录各组首次用药持续时间、药物起效时间、鞘内注射给药后VAS疼痛评分、罗哌卡因总用量、运动阻滞情况、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等。结果 3组镇痛效果均良好,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舒芬太尼B组和C组较A组首剂给药后作用持续时间长、药物起效快,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舒芬太尼A组罗哌卡因总用量为(22.37±6.33)mg明显高于B组的(15.79±5.64)mg和C组的(14.76±5.17)mg(P<0.05);在运动阻滞发生情况方面,A组发生轻度运动神经阻滞明显多于B组和C组(P<0.05);3组在产程时间、出血量以及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鞘内注射在镇痛分娩术中均安全有效,且4μg舒芬太尼联合2.5 mg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镇痛在镇痛分娩术中的剂量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2种不同镇痛模式应用于可行走性分娩镇痛第一产程潜伏期的效果。方法对120例自愿接受可行性分娩镇痛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n=60):连续硬膜外镇痛组(A组),联合腰麻与硬膜外腔阻滞组(B组)。当产妇宫口开至1~2cm时,A组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接电子泵,持续输入0.1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1μg/ml:首次剂量8ml,维持量5ml/h,追加量3ml/次,间隔15min。B组腰麻注入0.15%罗哌卡因1.5mg,硬膜外持续泵入0.1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1斗∥ml,速度为3ml/h,追加量2ml/次,间隔15min。与未行分娩镇痛组(c组)对照,观察3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结果与c组比较,A、B两组镇痛效果明显,第一产程缩短,应用催产素比例提高(P〈0.05)。结论2种镇痛方法能有效减轻产妇产程中的疼痛,缩短第一产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