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2.
不同树龄银杏叶在不同季节中总黄酮和总内酯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银杏叶最适宜采收季节。方法:采用HPLC法(二级管阵列检测器DAD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分别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和总内酯的含量。结果:不同树龄,不同季节的银杏叶总黄酮、总内酯含量不同,结论:银杏叶的总黄酮、总内酯以二、三年生的为高,总黄酮在5月份,总内酯在9月份含量为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的银杏叶提取物中萜内酯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检测器(HPLC-ELSD)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萜内酯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与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5℃,载气流速3 L.min-1,柱温40℃。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内酯A、B、C及白果内酯含量的方法。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5.
银杏叶中银杏内酯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沸水浸泡银杏叶,乙醇抽提水浸膏,乙酸乙酯萃取内酯的生产工艺,所得白色晶体经HPLC检测含银杏内酯为81.5%,产品得率为0.6%。  相似文献   

6.
采用沸水浸泡银杏叶、乙醇抽提水浸膏、乙酸乙酯萃取内酯的生产工艺,所得白色晶体经HPLC检测含银杏内酯为81.5%,产品得率为0.6%。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从银杏叶中分离纯化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A、B、C。方法银杏叶提取液经醋酸乙酯萃取、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和Al2O3柱纯化后得到总内酯提取物,提取物再经两次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4种内酯单体。结果25%乙醇热提取、醋酸乙酯萃取、D-101柱、pH4.0的Al2O3柱对总内酯的提纯最终使总内酯质量分数达到44.98%。经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得到的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A、B、C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98.3%、98.9%、98.8%、98.4%。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回收率高,为银杏叶中内酯单体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琴伟  李樱红  郑成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2):2456-2458
目的 以银杏叶对照提取物为对照建立银杏叶滴丸中萜类内酯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ELSD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体积流量0.8 mL/min,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5 ℃,氮气体积流量3.0 L/min。结果 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白果内酯分别在1 672.2~10 033.2、1 026.4~6 158.4、527.8~3 166.8、2 200.8~13 204.8 ng呈良好的对数线性关系;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白果内酯及总萜类内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RSD 2.5%)、108.1%(RSD 3.5%)、116.0%(RSD 4.9%)、90.4%(RSD 0.6%)及99.3%(RSD 1.1%)。结论 本方法简单易行、可控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银杏叶滴丸中萜类内酯的定量测定,并为中成药中多指标成分同时测定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银杏 Ginkgo biloba L .属裸子植物 ,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树种之一。我国银杏叶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0 %。银杏黄酮、银杏萜内酯是银杏叶中主要活性成分。银杏黄酮具有相当强的抗氧化作用 ,能清除生物体内过剩的自由基 ,阻止体内脂质过氧化 ;银杏萜内酯是一种血小板活化因子 ( PAT)拮抗剂 ,对脑血栓、心肌梗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因此 ,银杏叶被认为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天然药物[2 ] 。银杏酸是银杏叶主要有毒成分之一 ,具有较强的不良作用 ,它与致过敏、致突变有关。目前 ,国际上对银杏提取物及其制剂中银杏酸含量有严格的要求 ,必须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银杏叶中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银杏叶以20%乙醇超声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再经酸性氧化铝-活性炭-硅藻土混合柱层析,在100℃以双-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硅烷化60min后,用HP-5 MS毛细管色谱柱,柱温从180℃程序升温至300℃。采用选择离子监测(SIM)方式,以峰值最高的碎片离子作为监视离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3.7,14.3,15.3和6.8min,特征(监视)离子(m/z)分别为537,625,713及455(2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0%,99.4%,96.0%和96.3%,RSD分别为0.54%,2.40%,1.98%和2.4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可作为银杏萜内酯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江苏道地药材邳州银杏叶在不同采收期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lltima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A)-0.5%磷酸水(B)进行梯度洗脱,15%~27%A(0~40min),27%~15%A(40~60min),15%A(60~75min);体积流量:1mL/min;柱温:20℃;检测波长:360nm。并应用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对银杏叶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分析。结果同一树龄不同采收期的银杏叶中,二至四年生银杏叶分别在不同采收期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0.90);五年生和六年生银杏叶分别在不同采收期指纹图谱相似度变化范围较大(0.86~0.97)。同一采收期不同树龄的银杏叶中,5~7月不同树龄银杏叶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0.90);8~10月不同树龄银杏叶指纹图谱相似度变化范围较大(0.84~0.99)。结论本研究为控制邳州银杏叶内在质量建立了指纹图谱方法,为银杏叶的合理采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银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结果 总黄酮在(0.025 mg~0.25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回收率为99.4%,RSD为0.44%。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银杏叶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导小鼠脑细胞凋亡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小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重复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48h,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检测脑组织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同时用RT-PCR技术检测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小鼠海马凋亡蛋白抑制剂XIAP(X-chromosome 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mRNA的表达。结果全脑重复缺血再灌注可以使海马CA1区幸存的锥体细胞数量减少(P<0.01),降低SOD活性,提高MDA水平,同时伴随着XIAP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5、20、40mg/kg银杏叶提取物能剂量依赖性减少缺血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死亡(P<0.05、0.01),提高SOD活性(P<0.05、0.01),降低MDA水平(P<0.05、0.01),并抑制XIAPmRNA表达的下调(P<0.05、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提取物对老龄前期小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老龄前期小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毛细管微量法和毛细管微量热沉法分别测定红细胞压积(HCT)及纤维蛋白原(Fib),应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粘度(ηb)、红细胞聚集系数(VAL)、血栓形成系数(TEL)。结果EGB(25,50,100mg·kg-1,ig,qd×21)可明显降低老龄前期小鼠的HCT、Fib,同时可降低ηb,缩小VAL及TEL。结论EGB能明显降低老龄前期小鼠血液粘度,对其血液流变性具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行良种银杏幼苗叶质量分析.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银杏叶总黄酮含量.结果实生苗6月份含量明显高于8月份与11月份,极显著地高于嫁接苗;2岁树龄实生苗总黄酮含量是50年树龄的2.5~3.8倍.嫁接苗6月份高于8月份,雌性高于雄性.结论活性成分含量与生长季节、树龄、培育方式、生长环境、基地条件等诸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对银杏外种皮不同提取分离工艺得到的产品中银杏黄素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采用TLC法,以氯仿-苯-丙酮-甲酸(3:5:1.5:1.5)为展开剂进行展开,分离银杏外种皮双黄酮类化合物,并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银杏外种皮双黄酮类化合物可达到较好的分离检测效果。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银杏外种皮双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作者采用层析法对银杏花粉进行部分纯化。将各组分对40例变应性鼻炎或/和哮喘患者进行皮试,结合ELISA抑制试验测试其对特异性IgE和IgG的抑制率,阐明各组分具有不同的变应原活性和免疫原活性。为临床应用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银杏叶发酵与未发酵萃取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 利用冠突散囊菌在银杏叶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将得到的发酵液以及未发酵的银杏叶水提物依次进行石油醚、乙酸乙酯的萃取,选取各部位提取物进行对指示菌种(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进行药敏纸片法抑菌试验.选取未发酵部分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 银杏叶未发酵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供试菌的抑制作用较显著,而且抑菌活性与样品浓度不成正相关.未发酵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2.5、5.0、10.0 g/mL.结论 银杏叶发酵与未发酵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未发酵作用较明显.石油醚提取物在发酵前后抑菌活性变化不大.说明银杏叶中主要的抑菌成分存在于乙酸乙酯极性段,发酵过程中,由于微生物转化,造成银杏叶中抑菌活性成分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