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李曦  邹兵  杨丽丽  关幸求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19-119,121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息肉分布。方法分析2003年6月~200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十二指肠息肉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息肉的分布位置等。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最为常见,占55.9%;其他症状多种多样。十二指肠息肉病变分布于十二指肠球部(46/68,67.6%),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病理类型中,炎性息肉33例(48/68,70.5%),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肿瘤性息肉占据一定比例(10/68,14.7%),且多位于十二指肠降部(8/10,80%)。结论十二指肠息肉临床表现多样,而其中肿瘤性息肉占据了一定比例,且位于内镜检查容易漏诊的部位。因此,加强对十二指肠息肉的研究、提高对息肉的检出率,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十二指肠道肿瘤。  相似文献   

2.
李曦  邹兵  施炳龙  陈文科 《中外医疗》2010,29(1):71-71,73
目的回顾性分析22例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等。方法分析了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22例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肿瘤的分布位置等。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10/22,45.4%),皮肤、巩膜黄染(9/22,40.9%)最为常见。确诊时伴有明确转移的患者占(8/22,36.4%)。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多分布于十二指肠降部(17/22,77.3%),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病理类型中腺癌比例最高(17/22,77.3%),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结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明确时,许多患者已有远处转移,加强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研究,寻找新的途径来促进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分析39例胆囊内小隆起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声像图特点与病理检查结果,发现本病变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B超检查才能发现。病理检查39例小隆起性病变中,胆固醇性息肉居首位,占43.59%(17/39),炎性息肉25.64%(10/39),胆囊腺癌17.95%(17/39),腺肌增生症7.69%(3/39),胆囊腺癌5.13%(2/39)。本文重点讨论了超声诊断对判别胆囊内小隆起性病变的局限性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突变蛋白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术前未行特殊治疗48例甲状腺癌和15例良性病变中p53突变蛋白的表达。结果:p53突变蛋白在良性病变中无阳性表达,恶性肿瘤中为16/48(33.3%),其中,分化性腺癌为12/43(27.9%),未分化癌为4/5(80%)。在恶性肿瘤中,其表达高于良性病变(P<0.05)。但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AMES分级无明显相关。结论:p53突变蛋白表达于甲状腺恶性肿瘤,在细胞恶性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秀云 《中原医刊》2007,34(15):91-92
目的 了解子宫腔内息肉样病变的类型、诊断及处理。方法 对312例子宫腔内息肉样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按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分类。结果 69.23%(216/312)为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子宫内膜息肉(EP)151例,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56例,分泌期子宫内膜9例。本组另一类为肿瘤性病变,多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仅占9.1%(9/96)。结论 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时要注意同息肉样改变的子宫内膜增生和真性肿瘤相鉴别。妇科阴道超声、宫腔镜检查可提示息肉样病变的存在,宫腔镜下取活检配合病理检查是确定息肉性质的最佳措施。对于子宫腔内息肉样病变的处理应根据息肉的性质、大小和患者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恶性淋巴瘤发病的关系。方法检测69例淋巴瘤患者的肝功能和乙肝5项,随机抽取了69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原发肝细胞肝癌及伴有肝转移患者除外)和69例初次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析。结果淋巴瘤患者的HBsAg阳性率为26.09%,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11.59%,P=0.029)和健康对照者(8.70%,P=0.007)。HBsAg阳性的淋巴瘤患者化疗诱发的肝功能异常率33.33%(6/18),明显高于HBsAg阴性的淋巴瘤患者26.83%(11/41),本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淋巴瘤患者的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和普通对照人群,有关淋巴瘤HBV携带者的化疗相关肝功能损害需要更大样本量的进一步研究来探讨。  相似文献   

7.
乙肝相关性肾炎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肾炎各病理类型的临床与病理变化特点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根据1995年WHO拟定的肾小球疾病形态学标准,确定76例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类型.观察各型的临床表现特点及病理变化特点及与各年龄组成的关系。结果76例HBV—GN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具有多样性.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主,约占39.5%,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多见,约占44.7%,袁现系膜增生性肾炎时伴有的前驱感染比例(18/34),明显高于膜性肾病组(6/32)。随着年龄的增加系膜增生性肾炎比例减少,膜性肾病比例增加。膜性肾病除与特发性膜性肾病部分相同的病理改变外.又具有原发性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的病理特点。结论各病理类型的临床袁现特点和病理变化特点与文献报告相似,但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膜性肾病与年龄的关系与报道有所不同,考虑可能与病例的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性分析43例肺部肿块CT导引下经皮细针穿刺肺活俭。获取组织标本成功率97%(4/43)。针吸组织清理学检查结果与最后诊断相比,肺部恶性肿瘤诊断阳性率,细胞学21%(7/33),组织学75%(25/33),确定肿瘤组织学类型64%(21/33),无假阳性。肺部良性病变阴性家:细胞学O,组织学33%(4/10),特异性组织学诊断30(3/10)。认为对疫细胞学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能确诊的肺部肿块,CT导引下经皮肺活检是一项有价值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征。方法我院2006—02~2007—03共收治大肠癌患者414例,其中35岁以下青年人大肠癌患者共69例。结果检出隆起型Ⅰ型病变65处,平坦型Ⅱ型病变8处。早期大肠癌8例(占11.5%),进展癌61例(占88.4%)。组织学类型:管状腺癌33例(47.8%),其中高、中分化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19例;黏液腺癌30例(43.5%);绒毛状腺瘤恶变2例(2.9%);未分化癌1例(1.4%)。结论青年人大肠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恶性程度高,凡疑诊病例应行结肠镜等检查。  相似文献   

10.
王威 《海南医学》2010,21(5):65-65
目的探讨隆起糜烂型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胃镜确诊81例隆起糜烂型胃炎病人进行14C-呼气试验,与同期慢性充血渗出型胃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隆起糜烂型胃炎HP阳性率76.5%,明显高于单纯的充血渗出型胃炎HP阳性率43.1%(P〈0.01)。结论隆起糜烂型胃炎与HP感染病理诊断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肺癌皮肤转移3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肺癌皮肤转移的诊断水平。方法报告肺癌皮肤转移病例3例并综合1994~2008年国内文献,分析肺癌皮肤转移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皮肤转移癌发生率、形态特征和发生部位、发生皮肤转移肺癌的病理类型、是否伴有其它部位的转移、皮肤转移癌与原发肺癌发现的先后关系及皮肤转移患者的治疗与预后。结果发生肺癌皮肤转移共193例,男150例(77.7%),女43例(22.3%);平均年龄60.5岁;皮肤转移发生率2.3%。皮肤转移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质硬,较固定;多见于胸壁、腹壁和肩背部。肺腺癌更易发生皮肤转移。多合并骨、肝、脑等脏器转移。大部分(69.3%)肺原发灶先于皮肤转移灶发现,小部分(12.8%)皮肤转移灶先于肺原发灶发现。部分患者接受了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但疗效不佳;从发现皮肤转移灶至死亡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1个月。结论肺癌皮肤转移发生率低,腺癌多见,常伴其它脏器转移,多在原发灶后发现,预示病期晚、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老年人结肠血管病变的临床、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对2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结肠镜检查,并对其临床特点、伴发基础疾病、结肠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腹痛和便血;结肠镜下显示病变呈节段性分布、黏膜糜烂和不规则溃疡;组织学上表现为黏膜糜烂、黏膜下出血、腺管破坏等。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贫血、无痛性便血;结肠镜下显示与周围黏膜界限清楚的红色、斑片状、蜘蛛状或向周围放射扩张的毛细血管丛,并见糜烂和新鲜出血。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和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在临床表现和结肠镜表现上各有特点,在发病2d内行结肠镜检查,对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以提高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1996年4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37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手术入路。结果患者的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单侧鼻塞18例、间歇性鼻出血9例和涕中带血9例。手术治疗33例,术后复发者12例,未行手术者4例。主要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7例和远处转移5例。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0%(16/32)、28%(7/25)和20%(4/20)。结论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表现为单侧鼻塞、间歇性鼻出血和涕中带血。其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应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术后复发的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者,仍然首选手术治疗。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的主要方法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胰胆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的 探讨胰ancreaticobiliary ductal and duodenal union,PDDU)癌的CT的表现。方法 对照分析36例PDDU癌的CT表现和手术,病理资料。结果 乳头型20例,管腔内型6例,混合型10例;CT主要表现有较组织肿块,十二指肠壁局限性增厚和共同管,胆总管和胰管扩张等。结论 多数PDDU癌经CT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病理结果和治疗方案,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对2009年9月-2013年5月本院确诊的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13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无特异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病变好发于十二指肠降段,多为单发,内镜下表现为半球形、息肉样或盘状黏膜隆起,表面伴有充血、糜烂或溃疡,触之质韧或硬,可推动,当病变累及肌层时,较固定。4例行内镜下病变切除,2例行外科局部手术切除,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在逆行胰胆管造影(encd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v,ERCPl术中于胆总管内置人支架缓解症状。1例ERCP后失访,1例ERCP两个月后死亡,余11例平均随访时间24.1(6-43)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复发或死亡。结论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及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治疗包括内镜下切除和外科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癌性肺不张的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癌性肺不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纤支镜特征.结果:右侧多于左侧(1.6:1),上叶多于下叶(2.29:1),纤支镜下直接所见率100%,以腔内增殖型最多见(54例,76.06%);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43例,60.56%),肺癌阻塞部位与X线胸片表现基本一致,纤支镜下的形态特征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结论:对X线检查示肺癌并肺不张者,应积极行纤支镜检查,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轻度血尿伴(或)蛋白尿患者的肾脏病理特点及影响尿蛋白量的主要因素。方法分析71例轻度血尿伴(或)蛋白尿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依据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28例(尿蛋白定量≤1g/24h),B组43例(1g/24h〈尿蛋白定量≤1g/24h),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对24h尿蛋白量的影响。结果患者病理类型FSGS占3%,IgA肾病占56%,膜性肾病占23%,系膜增生性肾炎占9%,其余占9%。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及总胆固醇是24h尿蛋白量的危险因素。结论以轻度肾小球性血尿伴(或)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临床与病理表现的严重程度并不一致,病程和总胆固醇是尿蛋白定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该类患者应行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并早期进行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分析15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标本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本组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6.5岁。肿瘤细胞形态多样,有上皮样、梭形、小细胞形。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均表达HMB-45、S-100、Vimentin。结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易误诊为其它鼻腔原发性肿瘤,容易导致临床处治不当,延误治疗。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相比,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更具侵袭性,预后较差。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9.
李际君  高敬华  邢荣格 《疑难病杂志》2013,(8):609-611,F0003
目的研究微管不稳定Stathmin蛋白在十二指肠乳头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37例,并取其中25例患者的癌旁组织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十二指肠乳头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tathmin蛋白表达水平与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十二指肠乳头癌组织37例中Stathmin蛋白表达阳性26例(70.3%),癌旁组织25例中表达阳性7例(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管不稳定Stathmin蛋白过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r=0.007、r=-0.003,P>0.05),而与临床病理分级、肿瘤淋巴结转移及FNM分期有关(r=-0.879、r=0.592、r=-0.727,P<0.05)。结论微管不稳定Stathmin蛋白可能与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发生、进展及转移潜能有关,有望成为十二指肠乳头癌判定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口腔颅颌面部纤维性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确诊为FD或McCune-Albright综合征(McCune-Albright syndrome, MAS)的患者105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分别归类为单骨型、多骨型、MAS型及口腔颅颌面部特有的口腔颅面型纤维性结构不良(craniofacial fibrous dysplasia,CFD)四型,对各型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随访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患者的男女比为1 ∶1.3,发病年龄0~56岁(中位数为12岁)。本组病例中,单骨型43例(40.95%), 其中上颌骨29例,下颌骨12例,颧骨2例;多骨型32例(30.48%);MAS型7例(6.67%);发生在颅上颌部位的FD,经影像学分析确诊CFD型23例(21.90%)。CFD在患者性别、术前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等方面有别于其他类型的FD。病理学上,各型FD的形态特点类似,但多骨型及MAS型患者可能出现以纤维成分增生为主的特征。结论: 口腔颅颌面部FD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有别于身体其他部位发生的FD病变,CFD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与发生于颅颌面部的单骨型或多骨型FD也有显著差异,应注意区分,以进一步明确CFD在临床处置及预后等方面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