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一种自行研制的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壳聚糖构建人工神经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研究证实其修复效果.方法:选用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原位神经移植组(B组)、壳聚糖神经导管桥接组(C组)3组,分别切断坐骨神经后做相应处理,12周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C组12周后神经已经长过缺损段,神经传导功能恢复.结论:这种套管能够有效的桥接10 mm长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可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同时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组织工程化的人工神经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2.
复合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爽  刘学政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4):317-320,384,F0003
目的翻转静脉为内层、壳聚糖导管为外层组成复合神经导管,透明质酸钠凝胶为细胞外基质并加入神经生长因子,构成新型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观察其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取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缺损10mm的动物模型,分别用复合导管(翻转静脉与壳聚糖)加神经生长因子,翻转静脉加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导管加神经生长因子和自体神经修复大鼠右后肢坐骨神经约10姗的缺损。术后12W进行形态学(光镜、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轴突图像分析)和神经电生理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检测。结果纳入大鼠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12W时,对于各项形态学指标,A组与D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电生理指标:术后12W时,A组坐骨神经平均传导速度明显高于B组、C组,但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动作电位幅度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接近,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12W时,A组腓肠肌湿重恢复率接近于D组,明显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翻转静脉为内层、壳聚糖导管为外层组成复合神经导管,透明质酸钠凝胶为细胞外基质并加入神经生长因子,构成新型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为神经缺损修复创造良好微环境,可明显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再生室中的作用 ,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8只 ,硅胶导管桥接右侧 13mm的坐骨神经缺损 ,A组在神经再生室内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ECM (extracellularmatrix ,ECM )凝胶 ;B组植入ECM凝胶 ;C组注入生理盐水。术后 12周 ,进行大体观察及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电生理检测、神经组织学等观察。结果 A、B两组均有再生神经生成 ,但A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B组 (P <0 0 5或 0 0 1)。结论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外周神经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京尼平交联的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壳聚糖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壳聚糖神经导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为实验组共5只,缺损组对照共5只。术后6个月行电生理学检测,并对再生神经组织和靶肌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6个月,实验组术侧均能记录到复合肌动作电位,而缺损组术侧均未能记录到复合肌动作电位。抗NF-200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再生神经中段再生轴突分布密集。肌肉三色染色显示,实验组腓肠肌无明显萎缩,亦未见明显增生的胶原纤维;缺损组腓肠肌明显萎缩,同时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结论:术后6个月,京尼平交联含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神经导管,能较好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实现靶肌神经功能的重支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电生理学指标评价人工组织神经修复狗坐骨神经缺损后的效果。方法:以狗作为实验对象用人工组织神经辅加神经再生素、或自体神经桥接坐骨神经30mm缺损;在术后6个月时,采用在体引导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方法及肌电图的检测。结果:人工组织神经移植和自体神经移植相比再生的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或肌电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组织神经具有良好的神经再生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神经移植对脊神经节的P物质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SD大鼠15只,切除右侧坐骨神经1cm,在手术显微镜下将异体或自体右侧坐骨神经1cm移植于神经缺损处。对照组只切除右侧坐骨神经1cm,不进行神经移植。术后12周取两侧脊神经节,冰冻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P物质(SP),对SP阳性神经元进行图像分析。结果:SP阳性神经元为中、小型细胞,分散于大的脊神经节细胞中。手术侧与  相似文献   

7.
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方法:首先于骨骼肌上在选定肌桥的两端各做一“丁”字形切口,横切口与肌桥长轴垂直,纵切口则与其平行,深度以能将神经断端埋入为宜,然后,将神经远、近端分别埋入相应的两个纵切口内,神经断端浅部一半的神经外膜与横切口处的肌外膜对齐,并做缘对缘吻合,纵切口处的肌外膜彼此吻合。结果:手术难度降低,时间缩短,吻合牢靠。神经纤维于肌束间隙、外膜下顺利通过肌桥与远端吻合,功能得到恢复。结论: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是理想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脱细胞异体神经修复鼠坐骨神经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化学萃取同种异体神经 ,去除髓鞘和雪旺细胞 ,形成无细胞基膜管后桥接鼠坐骨神经缺损 ,研究神经再生效果。方法 正常鼠坐骨神经用非变性生物剂处理后得到无细胞的基膜管 ,桥接鼠坐骨神经 2 0mm缺损。将实验分 3组 :无细胞基膜管移植组 (A组 ) ;自体神经移植组 (B组 ) ;异体神经移植组 (C组 )。术后进行肌电图 ,组织形态学及图像分析仪检查。结果 A组再生神经有大量轴突通过移植体 ,术后 2个月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的潜伏期及波幅低于B组 (P <0 0 5) ,3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髓鞘厚度在术后 3个月时亦低于B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轴突直径及数目两组无差异。结论 无细胞基膜管移植体能支持轴突的生长和雪旺细胞的迁移 ,是一种良好的神经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HRP逆行示踪法评价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辅加神经再生素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壳聚糖套管和聚乙醇酸纤维组成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并辅加神经再生素,修复大鼠的坐骨神经缺损(10mm)。术后24周时,进行大鼠HRP逆行示踪试验。结果: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均出现数量不等的被HRP标记的神经元胞体。结论: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辅加神经再生素对缺损的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神经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 组织工程有望替代自体神经移植,成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途径,而组织支架神经导管正是组织工程三要素之一,针对组织支架神经导管的改进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目的 制备用于神经修复及再生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改性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神经导管支架并用其修复...  相似文献   

11.
12.
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解剖学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解剖学修复作用.方法 建立15 mm的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用OEC、SC、ECM以及自行制备的PLGA导管构成OEC-SC-ECM-PLGA桥接体进行修复,同时设OEC-ECM-PLGA组、SC-ECM-PLGA组、ECM-PLGA组、PLGA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进行对照.术后1、3、6、9周OEC-SC-ECM-PLGA组、OEC-ECM-PLGA组和SC-ECM-PLGA组行细胞示踪检测,在术后9周各组行神经连接率、再生神经相对直径恢复率及超微结构检测.结果 OEC和SC可在桥接体内至少存活6周,SC的存活率高于OEC,两者沿神经纵轴呈梭形分布,并向桥接体近心端和远心端坐骨神经内迁移至少2.5 mm,OEC-SC-ECM-PLGA组的神经连接率、再生神经相对直径恢复率、有髓神经纤维密度、总神经纤维数及有髓神经纤维成熟度优于OEC-ECM-PLGA组、SC-ECM-PLGA组、ECM-PLGA组和PLGA组,还未达到自体神经移植组水平.结论 OEC和SC可在缺损坐骨神经桥接体内存活,沿神经纵轴分布,并向桥接体两端坐骨神经内迁移.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具有显著的解剖学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坐骨神经半切损伤后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半切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的作用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半切致伤方法,按给药剂量将动物分成: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每组10只,观察时间为10d。结果:10d治疗组动物的感觉诱发电位(SEP)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潜伏时缩短(P〈0.05),运动诱发电位(MEP)治疗各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N1、P1、N2、P2各波的峰潜时均缩短(P〈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再生素(NR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NRF低、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坐骨神经夹伤术后10、15、20 d测定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分离出大鼠双侧坐骨神经行电生理学检测,计算神经干动作电位恢复率;各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再生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其余大鼠行光镜下观察脊髓腰膨大(L4~L6)、夹伤远端处坐骨神经、损伤侧腓肠肌组织,并测定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等指标.结果:术后10 d各组SFI无显著差异,术后15 d仅仅高剂量组SFI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20 d高、低剂量组SFI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术后20 d高、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恢复率分别为(57±26)%、(44±15)%、(31±9)%,其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NRF组的有髓神经纤维成熟度优于对照组,而变性纤维少于对照组;光镜下NRF高剂量组再生神经纤维排列致密整齐、结构均匀,腓肠肌肌细胞饱满、排列整齐,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更接近;NRF高剂量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计数、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NRF高、低剂量组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NRF能促进坐骨神经再生及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Ad-NGF)基因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疗效。方法取SD大鼠16只,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并缝合,随机分为Ad-NGF治疗组、神经生长因子(NGF)局部注射组、空腺病毒载体组和生理盐水(NS)局部注射组。术后第31天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及神经电生理测定,Western blot检测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较其余3组可显著增加局部NGF蛋白质表达水平,改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和神经传导速度。结论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可有效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损伤近端神经组织中microRNA(miRNA)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miRNA芯片检测神经缺损0h(对照组),3h和6h(实验组)损伤近端神经组织miRNA的表达情况,应用real time Taqman PCR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结果:3h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生上调和下调1.5倍以上的miRNA分别有4个和3个,6h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生上调和下调1.5倍以上的miRNA分别有11个和6个,real time TaqmanPCR检测miR-132和miR-223的表达变化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大鼠坐骨神经缺损3h和6h后损伤近端神经组织中miRNA的表达谱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应用携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LXSN-GDNF)对体外培养的雪旺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并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管构建神经移植复合体,用于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同时对其促轴突再生及神经元保护作用予以检测评价.方法 4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n=10) 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B组(n=10)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C组(n=10) 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D组(n=10)自体神经桥接组.损伤各组12周时应用神经电生理及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观测神经再生情况,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 12周时再生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检测、甲苯胺蓝染色轴突形态计量学分析、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以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提示:C组优于A、B组,而与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雪旺细胞的转基因处理可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而可能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骨骼肌桥接与神经移植对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用半吻合、半埋入法骨骼肌桥接与神经移植治疗神经缺损的效果,以探讨半吻合、半埋入法骨骼肌桥接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用体重200~300 g成年Wistar大白鼠15只,随机选择每只左侧后肢的坐骨神经造成的神经缺损用半吻合、半埋入法骨骼肌桥接,右侧神经缺损采用神经束膜缝合移植修复。大白鼠分笼饲养3个月。 结果:3个月后,大白鼠双下肢功能均得到恢复,通过肉眼观察、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神经肌电图检查及组织学检查,骨骼肌桥接侧与神经移植侧差异无显著性。半吻合、半埋入法骨骼肌桥接治疗周围神经缺损取得与神经移植相近的结果。 结论:半吻合、半埋入法骨骼肌桥接手术难度低、时间短、吻合牢靠,是一种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神经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K)在糖尿病坐骨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制成糖尿病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MK在坐骨神经中的表达.结果:3个月糖尿病组大鼠坐骨神经MK表达较对照组增多(P<0.01).6个月时MK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MK可能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比卡因通过c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对大鼠坐骨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36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布比卡因组(Bup组)、右美托咪定+布比卡因组(Dex组)和毛喉素+右美托咪定+布比卡因组(Fors组)。分别于阻滞前和阻滞后不同时间测定各组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应最大效应百分比(MPE)和后肢伸姿推力(EPT)。于阻滞12 h检测各组脊髓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结果Bup组和Fors组在阻滞后10~180 min、Dex组在阻滞后10~360 min MPE较Sham组升高(P<0.05);Bup组在阻滞后10~90 min、Dex组和Fors组在阻滞后10~120 min EPT较Sham组降低(P<0.05)。Dex组在阻滞后10~360 min MPE较Bup组升高(P<0.05);Dex组和Fors组在阻滞后10~120 min EPT较Bup组降低(P<0.05)。Fors组在阻滞后10~360 min MPE较Dex组降低(P<0.05)。阻滞后12 h cAMP、PKA、p-CREB、BDNF表达水平Sham组较其余3组升高,Dex组较Bup组下降,Fors组较Dex组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比卡因增强大鼠坐骨神经阻滞效果,并延长了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