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与传统方法经股动脉途径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探讨开通CTO病变新方法。方法:4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单支CTO病变患者,按患者意愿及经济情况分为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组(试验组)及传统方法经股动脉开通CTO病变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差异。结果:试验组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23例,成功率87%,平均手术时间(1.2±0.4)h,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经股动脉开通CTO病变22例,成功率64%,平均手术时间(2.1±0.6)h,2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成功率和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Finecro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应用药物球囊联合使用体外反搏技术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0例单支CTO病变患者,按患者意愿及经济情况分为应用药物球囊扩张及体外反搏组(试验组)及传统方法经股动脉开通CTO病变植入药物支架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差异。结果试验组开通CTO病变5例,成功率100%,;对照组开通CTO病变5例,成功率65%,两组成功率和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药物球囊联合体外反搏技术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通过由内(药物球囊)而外(体外反搏)的治疗,微创联合无创,二者相互弥补,扬长避短,协同治疗CTO患者,为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提供新型、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
杨田 《西部医学》2012,24(12):2436-2438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治疗包括药物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基础,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抗凝治疗等;进展最大的是介入治疗,开通CTO病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但对术者要求高,成功率低,术后再闭塞和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被介入心脏病学家称为"最后一块前沿阵地";外科治疗是早期治疗CTO病变的主要方法,经历了静脉桥、部分动脉桥及完全动脉桥3个阶段,本文就其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冠脉慢性闭塞病变病人113例,据PCI治疗结果,将病人分为开通组(61例)和未开通组(52例)。院外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绞痛与心功能分级、主要心脏不良(MACE)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开通组病人的心绞痛程度较未开通组明显减轻(t=-14.375,P<0.01),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未开通组(t=6.089,P<0.01),心功能亦明显优于未开通组(t=-13.928,P<0.01),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开通组(χ2=16.427,P<0.001)。结论成功开通CTO,可缓解心肌缺血症状,减少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需要,降低MACE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左心室功能,从而改善病人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Han YL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4):937-939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病变是常见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约占全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例的15%~30%.成功开通CTO病变可改善闭塞远端供应区心肌缺血、复苏冬眠心肌,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改善其心功能,减少50%以上冠状动脉搭桥(CABG)的需要,且有益于患者的长期生存[1].但是,在过去的20年中,尽管大量新器械和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仍有近1/3的CTO初次PCI失败.  相似文献   

6.
郑朝阳  陈秋雄  盛小刚  李新梅  王侠 《广东医学》2008,29(12):2073-207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成功对患者症状及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CTO 58例,50例成功开通闭塞冠脉并置入支架,临床随访6~53个月,术后症状消失。术前术后行彩超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 结论 成功的介入治疗可改善冠脉CTO 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指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且闭塞超过3个月的病变[1].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难度大、即刻成功率低、术后再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高,故被认为是目前PCI领域未被攻克的堡垒.  相似文献   

8.
熊狄  周颖  冯剑  万珍  刘飞燕  陈慧敏 《重庆医学》2021,50(18):3131-3135
目的 探讨球囊渐进扩张法治疗动静脉内瘘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120例动静脉内瘘功能丧失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试验组采用球囊渐进扩张法对内瘘CTO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对照A组则采用双导丝法,对照B组采用多导丝挤压斑块法,观察并比较各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时使用多种技术后开通动静脉内瘘CTO病变的总体技术成功率为73.3%,总体临床成功率为70.8%,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9.2%.试验组技术成功率(72.5%)和临床成功率(70.0%)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导丝能通过而球囊不能通过的内瘘CTO病变,试验组成功率达93.5%,较对照A组及对照B组具有更明显的优势(P<0.05).无论采用何种技术开通CTO病变,术后肱动脉血流量及3、6个月内瘘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渐进扩张法能够安全、有效地开通动静脉内瘘CTO病变,尤其是在导丝能通过但球囊不能通过的病例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支导丝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CTO病变,着重分析其采取分支锚定技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TO的方法和效果.结果共对45例冠状动脉 CTO病变的靶血管进行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采用分支血管锚定技术,成功开通CTO靶血管40例、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达到3级,成功率88.9%.2例患者术中出现靶血管夹层;2例患者球囊未能通过CTO病变部位;2例患者术中导丝穿出靶血管真腔而入心包,1例患者发生分支血管破例,采取球囊低压力堵塞后未见造影剂再渗漏;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结论 CTO介入治疗采取分支锚定技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DR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滨州市人民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CI的CTO病变中未使用正向夹层再次进入(antegrade dissection re-entry,ADR)技术的48例患者(对照组)和使用ADR技术的50例患者(治疗组)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冠状动脉造影结果、PCI成功率和随访12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结果:对照组共有52处CTO病变,治疗组共有58处CTO病变。治疗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7%vs. 71.2%,P=0.047),其中6例支架内再狭窄型CTO(in-stent restenosis,ISR-CTO)病变全部开通,治疗组平均PCI时间[(71±25) min vs.(95±33) min,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