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个体化组织工程骨用以修复患者长骨缺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利用组织工程技术,通过抽取临床上骨源缺乏的患者少量骨髓分离出其中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hMSCs),并在体外对其进行扩增培养并诱导分化后,与自制的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相复合,构建个体化的组织工程骨并应用于临床,通过临床随访其放射学及血液学结果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30例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临床应用患者均达到随访半年以上,随访资料显示成骨速度及效果均与自体骨类似,且术后肝肾功、血沉等指标均无明显异常,最长随访达4年未发现病灶复发。结论由患者自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成骨效能。  相似文献   

2.
异种脱蛋白骨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改良法制备的异种脱蛋白骨(deproteinated bone,DPB)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大动物长骨大段缺损24周后新生骨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山羊18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法分为正常骨对照组、自体骨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在自体骨组和实验组每只山羊右侧胫骨中下段造成胫骨总长度20%骨膜和骨缺损,正常骨对照组不截骨,其余2组分别在缺损处植入自体骨、DPB+自体MSCs+rhBMP2,采用半环槽外固定,术后24周取手术侧胫骨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术后24周,正常骨对照组、自体骨组和实验组新骨生物力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法制备的异种DPB复合物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大动物长骨大段缺损形成的新骨,其生物力学与正常骨对照组、自体骨组相当,可作为骨移植材料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组织工程骨在颅颌面骨缺损临床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6  
Chai G  Zhang Y  Liu W  Cui L  Cao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9):1676-1681
目的 探索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6C)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骨在治疗临床颅颌面骨缺损中的可行性。方法 自1999到2002年问,选择颅颌面骨缺损病11例(外伤性颅骨缺损4例,先天性梨状孔周围骨凹陷畸形7例)进行治疗研究。从患者髂前上棘穿刺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经体外成骨诱导和扩增至第3代。将诱导的hBMSC,与部分脱钙骨(partly demineralized bone mattix,pDBM)复合,并于体外培养一周后,手术回植骨缺损区。选择3例梨状孔凹陷畸形患者,在凹陷明显侧植入hBMSC/pDBM复合物,对侧轻度凹陷区仅植入单纯pDBM。分别于术后1,3,6,12,24,48,50个月进行临床外形和三维CT检查随访。2例患者在Ⅱ期手术时,取少量植入物活检,行组织学(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检测。结果 患者三维CT检查结果示术后3~6月能形成组织工程化骨,并修复骨组织缺损。术后1~2.5年的随访表明组织工程骨稳定存在,无明显骨吸收现象,临床治疗效果稳定。组织工程骨活检标本HE染色显示其组织学结构与正常松质骨相同,并有典型软骨内化骨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有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阳性表达。而植入的单纯部分脱钙骨于术后3~6月吸收,组织学显示为脱钙骨降解碎片和纤维组织的混合物。结论 以自体hBMSC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可在人体内形成稳定的工程化骨组织,并临床修复颅颌面骨组织缺损。这项研究的结果为组织工程骨的临床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海如  华春清  吴蕾  张涛  唐梦霓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896-1897,F0003
目的评价口腔修复膜(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口腔黏膜组织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5月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进行口腔黏膜组织术后缺损修复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追踪随访并进行其功能评价。结果 33例患者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33例患者黏膜组织缺损修复均获得成功,术后12~14 d未见修复膜脱落,愈合良好。结论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能够起到早期覆盖创面,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形成的作用。其操作简单易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组织、器官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是医学领域面临的挑战.组织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创伤修复创伤“的组织移植治疗模式.从人体获取少量自体组织,提取种子细胞并经过体外扩增后种植到支架材料上,经过体外培养形成工程化组织后再植入体内,修复相关组织缺损并恢复原有功能.这样的组织再生模式可以真正实现无创或微创的组织器官再生和功能重建.围绕种子细胞、生物材料、组织构建等组织工程基本要素,以组织构建为核心,开展了包括骨、软骨、肌腱等多种组织构建和大动物组织缺损修复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并成功开展了组织工程骨的小规模临床应用.这些研究成果,证实了组织工程的广阔应用前景,奠定了向临床应用的基础.该成果于2008年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相似文献   

6.
AAA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治疗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抵抗原脱钙骨(AAA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对良性肿瘤刮除后骨缺损修复能力的影响。方法:58例66处长骨良性肿瘤刮除后,其有缺损残腔用AAA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物充填,术后随诊42例49处骨缺缺损,每2个月复查X线照片1次,随访时间1~3年。结果:49处骨缺损均有9个月内骨性愈合,平均时间为6个月,优良率达93%。结论:AAA骨与骨髓复合物修复骨缺损,其疗效显著,可视为骨缺损修复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人工真皮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避免或减轻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带来的供区损伤。方法应用人工真皮修复57例手部外伤性组织缺损及再植术后坏死组织切除后手部缺损的患者,对手部创面缺损治疗后的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及创面重建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临床价值。结果 57例患者手部创面修复后效果满意,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人工真皮修复手部组织缺损,可避免或者减轻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带来的供区损伤,尤其在手指末节缺损治疗方面疗效显著,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解决整形外科骨缺损修复, 促进移植骨成活, 应用干细胞联合培养体系复合部分脱蛋白生物骨 (PDPBB) , 对机体胫骨缺损进行修复.方法 新西兰大耳兔18只, 分别抽取骨髓液及外周血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PCs) , 构建联合培养体系后, 复合PDPBB构建组织工程骨;于兔胫骨制造1 cm长骨缺损, 将组织工程骨植入缺损区, 分别于术后14 d、28 d及2个月观察骨缺损修复的情况.结果 BMSCs组、联合培养细胞组和空白组各个时间点及组间的吸光度值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组织工程骨植入体内后骨胶原蛋白含量逐渐升高, 各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复合联合干细胞体系的PDPBB修复骨缺损能力最强, 修复了胫骨缺损区的结构和功能.结论 EPCs与BMSCs联合干细胞体系复合PDPBB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是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9.
根据局部血流速度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根据血管瘤局部血流速度选择小儿体表血管瘤治疗方案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并随访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98例体表血管瘤患儿,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8例体表血管瘤患儿入院后根据局部血流速度分别进行注射治疗或注射加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5.9%。结论:注射治疗对小儿体表血管瘤疗效好,但是应根据患儿局部血流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缝匠肌骨瓣翻转固定修复髋臼缺损治疗发育性髋脱位的初步疗效.方法18例(20髋)髋臼严重缺损性发育性髋脱位,均行关节囊切开复位、股骨近端粗隆间短缩内翻旋转截骨角钢板固定、带缝匠肌髂骨瓣翻转螺钉固定髋臼缺损修复术,术后双下肢贝氏石膏固定1.5个月.按McKay临床功能及Severin X线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6例(18髋)患儿取得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4-37个月,平均22.8个月.患儿18例均为女性,年龄4-13岁,平均6.1岁.McKay临床功能评定、Severin X线标准评定,优良率均为89%.结论缝匠肌髂骨瓣翻转固定修复髋臼缺损为活骨移植,成骨效果好,愈合快,对难处理的髋臼严重缺损性发育性髋脱位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以聚乳乙醇酸(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建成新型组织工程骨并观察其在动物体内的成骨能力。方法 制作新西兰大白兔右桡骨中段15mm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实验组植入同时负载5mgBMP及1×106个已向成骨细胞诱导的BMSCs的PLGA、对照组植入负载1×106个已向成骨细胞诱导的BMSCs的PLGA、空白组仅植入PLGA。术后对动物进行大体观察、摄X线片观察各组不同时相骨缺损修复情况、比较不同时相的骨缺损区X线阻射密度、并于术后第4、8、12周取出骨缺损区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切片观察,图像分析骨小梁的生成数量。结果 实验组在12周内骨缺损完全修复,且同时期内新生骨的数量和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空白材料组骨缺损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结论 利用含BMP的PLGA支架与BMSCs复合构建的新型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采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混合一起移植治疗骨质缺损的治疗结果.方法自1995年~2000年对20例大块骨质缺损因自体骨源不足而采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按一定比例混合一起进行植骨修复.年龄9岁~65岁,平均32.3岁.骨缺损范围30cm3~90cm3.随访1年~5年,平均1年7个月.结果术后平均5.5个月移植骨和宿主骨骨性愈合.3月~6个月功能恢复正常,无不良反应.结论对治疗大块骨质缺损,应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按一定比例混合一起进行植骨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得到类似于自体骨移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骨缺损骨不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在四肢长骨干骨折骨缺损、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2000年3月~2007年7月我科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骨缺损、骨不连62例。结果本组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2个月),除1例因术后过早下地活动,导致髓内钉折断,需再次手术外,其余病例均愈合,愈合率98.4%。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骨缺损、骨不连,具有固定牢靠、有效维持肢体长度、早期活动、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是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具有优异的组织相容性和骨引导性能。但是骨诱导性能不佳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具有骨诱导活性的组织工程化磷酸钙骨水泥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并观察了种子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分化和转归情况。 方法:通过将微囊化rhBMP-2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入磷酸钙骨水泥中来制备组织工程化磷酸钙骨水泥。rhBMP-2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共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制备兔双侧股骨髁骨缺损模型,将组织工程化磷酸钙骨水泥随机植入一侧骨缺损中,单纯磷酸钙骨水泥植入对侧骨缺损中,做自身对照。12w后取材,进行X线片检查、组织形态学观察、骨计量学评价和种子细胞体内示踪观察。 结果:X线片显示两种骨水泥对骨缺损填充良好,组织工程化磷酸钙骨水泥吸收速度和新骨形成速度较快。组织学观察与骨计量学评价结果示组织工程化磷酸钙骨水泥被分解成无数个小块,可以看到活动动性骨吸收和骨重建现象,单纯骨水泥组中残余骨水泥面积相对较大。体内示踪结果显示,术后12w组织工程化磷酸钙骨水泥组中仍有大量的细胞同时表达GFP和rhBMP-2,这些细胞不仅分布于髓腔中,也分布于骨表面。 结论:组织工程化磷酸骨水泥可以有效地修复骨缺损,同种异体移植种子细胞可以在体内存活并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伤复原汤配合骨搬运技术治疗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鹿瓜多肽8mg静脉滴注,治疗组患者加服骨伤复原汤。结果随访18~31个月,平均24个月。治疗组骨痂牵拉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组骨愈合优25例,良4例,可1例,差0例,对照组骨愈合优20例,良4例,可4例,差1例,两组骨愈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伤复原汤配合骨搬运技术可缩短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制理想的、能较快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人工骨材料。方法:将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多孔复合陶瓷(PCC)结合研制成BMP/PCC人工骨,并将BMP/PCC和PCC人工骨进行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的对比研究。术后2、4、8、12周时取材,分别作大体、组织形态学、新骨形成定量分析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BMP/PCC人工骨内新骨形成量明显多于PCC人工骨、术后12周时,BMP/PCC侧植入部位的抗折强度明显高于PCC侧。结论:BMP/PCC人工骨能更快促进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人工骨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新西兰白兔制成双侧桡骨中段1cm的感染性骨缺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自体微小颗粒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术后2、4、8、12周行X线及组织学检查,并行Lane-sandhu评分。结果术后2、4、8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X线评分及组织学评分高于自体微小颗粒组(P﹤0.05);术后第12周两组X线及组织学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能力优于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四肢长管状骨的长段缺损,达到修复缺损减少病残.方法①采用自体、异体骨移植;通过吻合血管与不吻合血管的方式修复缺损.②应用非生物物质填充缺损区域.结果总的治疗有效率89.7%,其中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效果最好,所有病例全部愈合,异体骨移植术后2年~5年逐渐吸收消失.结论四肢长管状骨长段骨缺损病残率高,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为临床提供了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冷冻胎儿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经深低温冷冻的胎儿骨异体移植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1993至1996年应用经-80℃深低温冷冻的16~24W胎儿股骨、胫骨和肱骨异体移植治疗骨缺损28例,其中手内生软骨瘤11例,长骨干骨折不愈合10例,掌骨缺损3例,指骨缺损4例。术后不用免疫抑制剂。结果随访6个月至3年,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骨缺损术后2~5个月骨性愈合。结论胎儿骨抗原性弱,经深低温冷冻可进一步降低其抗原性,是修复小范围骨缺损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CPC) is a favorable bone-graft substitute, with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and osteoconductivity. However, its reduced osteoinductive ability may limit the utility of CPC. To increase its osteoinductive potential, this study aimed to prepare tissue-engineered CPC and evaluate its use in the repair of bone defects. The fate of transplanted seed cells in vivo was observed at the same time.
Methods  Tissue-engineered CPC was prepared by seeding CPC with encapsulated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expressing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rhBMP-2) an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Tissue-engineered CPC and pure CPC were implanted into rabbit femoral condyle bone defects respectively. Twelve weeks later, radiographs,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 histomorphometrical evaluations, and in vivo tracing were performed.
Results  The radiographs revealed better absorption and faster new bone formation for tissue-engineered CPC than pure CPC. Morphological and histomorphometrical evaluations indicated that tissue-engineered CPC separated into numerous small blocks, with active absorption and reconstruction noted, whereas the residual CPC area was larger in the group treated with pure CPC. In the tissue-engineered CPC group, in vivo tracing revealed numerous cells expressing both GFP and rhBMP-2 that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medullar cavity and on the surface of bony trabeculae.
Conclusion  Tissue-engineered CPC can effectively repair bone defects, with allogenic seeded cells able to grow and differentiate in vivo aft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