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目的 以构成比不同的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为原料制备人工神经诱导管 ,并对其体内外降解性能变化进行观测。方法 ①以 0 2mol LPBS(pH 7 4)为人工降解液 ,观测PLGA ( 85 :15 )和PLGA ( 5 0 :5 0 )管 12周体外降解期间吸水率、失重率及生物降解率变化 ,并以扫描电镜观察其微结构变化 ;②采用肌肉包埋方法 ,观测PLGA ( 85 :15 )和PLGA ( 5 0 :5 0 )管 8周体内生物降解率变化。结果 ①体内外降解条件下 ,PLGA ( 5 0 :5 0 )管吸水率、失重率及生物降解率显著高于PLGA ( 85 :15 )管 ;②两种材料样品体内生物降解率显著高于体外降解率 ;③扫描电镜观察显示 ,随降解时间延长 ,材料样品表现为特征性的虫蚀样破坏并逐渐加重 ,以PLGA ( 5 0 :5 0 )管尤为明显。结论 共聚物的构成比以及降解环境是影响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生物降解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套管复合不同材料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能力,筛选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方法:分别用装配有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丝和人发角蛋白(HHK)的复合导管桥接大鼠10mm长的坐骨神经缺损,术后3、6、9、12周取材,做组织学检查及计量学分析。结果:两种材料均可以诱导神经再生,雪旺细胞和再生神经纤维沿套管的内外表面和桥接材料间隙迁移长入;3周时两种材料已经开始降解,9周时PLGA丝大部分降解,12周时完全降解,HHK降解速度慢于PLGA丝,6周时材料中段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LGA丝组在雪旺细胞数量、神经纤维面积上都高于HHK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材料均有诱导神经再生的作用,PLGA丝组效果更好;桥接丝外面的桥接套管是否有必要保留仍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人工神经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神经再生速度的影响。方法建立15mm的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用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雪旺氏细胞(Schwann cells,SC),细胞外基质成份(extracellular matrix,ECM)以及自行制备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导管,构成OEC-SC-ECM-PLGA桥接体进行修复,同时设OEC-ECM-PLGA组、SC-ECM-PLGA组、ECM-PLGA组、PLGA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进行对照。在术后1,3,6,9周行神经再生速度检测。结果术后1、3、6w,由于新生神经纤维无法着色而无法计算神经再生速度,术后9w,OEC-SC-ECM-PLGA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的神经再生速度均为(0.71±0.00)mm/d,显著快于OEC-ECM-PLGA组的(0.60±0.05)mm/d和SC-ECM-PLGA组(0.60±0.09)mm/d(P〈0.05)。ECM-PLGA组和PLGA组神经再生速度均为零。结论 OEC-SC-ECM-PLGA桥接体可显著提高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神经再生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HK(人发角蛋白)在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后,诱导神经再生及与周围组织的相容和自身的降解情况。方法:用PLGA(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套管装配HHK来桥接SD大鼠10mm长的坐骨神经缺损,术后3、6、9、12周取材,切片做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3周HHK毛小皮已经开始剥脱降解,并已有大量的雪旺细胞和神经纤维沿HHK长入,6周时HHK已均质化,9周、12周HHK继续降解,长入其间的雪旺细胞和神经纤维更多,排列更加规律。结论:HHK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的降解速率,能很好的诱导神经再生,可以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5.
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应用携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LXSN-GDNF)对体外培养的雪旺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并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管构建神经移植复合体,用于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同时对其促轴突再生及神经元保护作用予以检测评价.方法 4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n=10) 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B组(n=10)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C组(n=10) 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D组(n=10)自体神经桥接组.损伤各组12周时应用神经电生理及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观测神经再生情况,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 12周时再生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检测、甲苯胺蓝染色轴突形态计量学分析、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以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提示:C组优于A、B组,而与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雪旺细胞的转基因处理可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而可能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PLGA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多孔PLGA[poly(1actide-CO-glycolide)]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2只,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和PLGA导管组。两组动物分别人工造成右侧10mm的坐骨神经缺损后,PLGA导管组采用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和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 acid,PGA)按75:25的比例制成多孔PLGA管修复坐骨神经缺损。自体神经移植组采用坐骨神经进行桥接。术后4、8、12周,分别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测,术后12周行快蓝(Fast Blue)逆行示踪观察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脊髓神经元数目及行胫前肌湿质量测量;半薄和超薄切片观察再生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结果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比较,术后4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8周和12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体神经组优于PLGA管组。PLGA组DRG及脊髓中快蓝标记的神经元数目及胫前肌湿质量均不及自体神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面积再生有髓纤维数目、直径和髓鞘厚度在PLGA管组与自体神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PLGA导管对坐骨神经缺损有一定的修复效果,但不及自体神经。  相似文献   

7.
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解剖学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解剖学修复作用.方法 建立15 mm的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用OEC、SC、ECM以及自行制备的PLGA导管构成OEC-SC-ECM-PLGA桥接体进行修复,同时设OEC-ECM-PLGA组、SC-ECM-PLGA组、ECM-PLGA组、PLGA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进行对照.术后1、3、6、9周OEC-SC-ECM-PLGA组、OEC-ECM-PLGA组和SC-ECM-PLGA组行细胞示踪检测,在术后9周各组行神经连接率、再生神经相对直径恢复率及超微结构检测.结果 OEC和SC可在桥接体内至少存活6周,SC的存活率高于OEC,两者沿神经纵轴呈梭形分布,并向桥接体近心端和远心端坐骨神经内迁移至少2.5 mm,OEC-SC-ECM-PLGA组的神经连接率、再生神经相对直径恢复率、有髓神经纤维密度、总神经纤维数及有髓神经纤维成熟度优于OEC-ECM-PLGA组、SC-ECM-PLGA组、ECM-PLGA组和PLGA组,还未达到自体神经移植组水平.结论 OEC和SC可在缺损坐骨神经桥接体内存活,沿神经纵轴分布,并向桥接体两端坐骨神经内迁移.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具有显著的解剖学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导管修复猫动眼神经缺损时,局部应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能否促进神经再生.方法家猫2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CNTF组,对照组.右侧动眼神经制成4mm缺损,NS组、CNTF组分别用PLGA导管 NS、PLGA导管 CNTF修复神经缺损;对照组不修复.比较三组猫动眼神经再生情况.结果术后14周时,NS组有7/9只猫、CNTF组有8/9只猫的动眼神经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大体标本、光镜及电镜显示动眼神经再生成功;CNTF组平均轴突直径较大、轴突通过率较高,与N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LGA导管(明胶海绵、纤维蛋白胶)能有效修复猫颅内段动眼神经缺损;PLGA导管内局部应用CNTF能促进动眼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在神经再生室内植入人发角蛋白,观察神经的功能恢复情况,为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寻求新的替代材料.方法 将18只新西兰兔的左侧坐骨神经切断,造成10mm缺损,实验组用人发角蛋白桥接,对照组用空硅胶管桥接,术后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电生理、腓肠肌湿重,观察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8周时,试验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值优于对照组(P<0.01);12周时,试验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人发角蛋白能促进兔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是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0.
化学萃取同种异体神经修复鼠坐骨神经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化学萃取同种异体神经 ,去除髓鞘和雪旺细胞 ,形成无细胞基膜管后桥接鼠坐骨神经缺损 ,研究神经再生效果。方法 :正常鼠坐骨神经用非变性生物剂处理后得到无细胞的基膜管 ,桥接鼠坐骨神经 2 0mm缺损。实验分 3组 :无细胞基膜管移植组 (A组 )、自体神经移植组 (B组 )和异体神经移植组 (C组 )。术后进行肌电图、组织形态学及图像分析仪检查。结果 :A组再生神经有大量轴突通过移植体 ,术后 2个月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的潜伏期及波幅低于B组 (P <0 .0 5 ) ,3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髓鞘厚度在术后 3个月时亦低于B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轴突直径及数目两组无差异。结论 :这种无细胞基膜管移植体能支持轴突的生长和雪旺细胞的迁移 ,是一种良好的神经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1.
Zhang WG  Lü DC  Fu CY  Qü W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5):1065-1068
目的观察壳聚糖复合他克莫司(FK506)缓释鞘管结合3mm小间隙桥接神经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制成坐骨神经再生室模型,并保留断端间隙为3mm。实验所用得桥接材料分别是:硅胶管、壳聚糖鞘管、壳聚糖复合FK506缓释鞘管。分别于术后6、8、12周观察桥接材料周围的瘢痕形成及吸收情况,并行神经电生理、组织学观察、图象分析、腓肠肌湿重检测比较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的再生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大体标本观察显示:对照组再生室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壳聚糖鞘管组、壳聚糖复合FK506鞘管组神经桥接处较易与周围组织剥离,粘连轻微。6周时各组再生室均尚存;8周时壳聚糖鞘管组、壳聚糖复合FK506鞘管组桥接材料开始吸收;12周时壳聚糖鞘管组、壳聚糖复合FK506鞘管组桥接材料不完整或仅有碎片残留,神经连续性建立,且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评估神经再生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检测指标,壳聚糖复合FK506鞘管组(10.2m/s±0.8m/s、4.3mV±0.3mV、1.9ms±0.4ms)明显优于对照组(4.2ms±0.5ms、1.2mV±0.3mV、7.5ms±0.4mV)、壳聚糖鞘管组(9.5ms±0.3ms、2.7mV±0.3mV、3.1ms±0.4ms),P<0.05。壳聚糖鞘管组虽然各指标均数优于对照组,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壳聚糖复合FK506缓释鞘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在体内稳定2个月以上开始降解,能够明显促进神经再生与功能恢复,且降解产物为多糖类,不影响神经再生微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可吸收性聚乳酸管管壁厚度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用wister大鼠45只,分为三组,分别以0.1,0.3,0.5mm三种不同管壁厚度的聚乳酸管桥接单侧坐骨神经10mm缺损,同时管内植入相同浓度的雪旺细胞和白芨胶混合液,旨在提高神经再生率,术后8周,12周进行显微解剖学,组织学等检查。结果 管壁为0.3mm的聚乳酸管内有较多的再生神经纤维。三个月内管壁变薄,但无软化变形。结论 壁厚0.3mm的聚乳酸管为缺损的周围神经再生最佳管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对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第4代ADSCs移植入脱细胞神经移植物(ANA)中,构建组织工程神经。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培养基组和实验组,培养基组和实验组均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然后用相应的组织工程神经桥接损伤神经的断端。术后6W和12W采用神经电生理记录仪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结果:术后6 W、12W,实验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明显高于培养基组(P<0.05),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实验组术后12W时的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明显高于术后6W(P<0.05)。结论:ADSCs可增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促进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京尼平交联的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壳聚糖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壳聚糖神经导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为实验组共5只,缺损组对照共5只。术后6个月行电生理学检测,并对再生神经组织和靶肌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6个月,实验组术侧均能记录到复合肌动作电位,而缺损组术侧均未能记录到复合肌动作电位。抗NF-200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再生神经中段再生轴突分布密集。肌肉三色染色显示,实验组腓肠肌无明显萎缩,亦未见明显增生的胶原纤维;缺损组腓肠肌明显萎缩,同时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结论:术后6个月,京尼平交联含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神经导管,能较好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实现靶肌神经功能的重支配。  相似文献   

15.
有活性的人工神经导管修复大鼠面神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u HD  Zhou L  Tian HB  Tian 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6):3302-3306
目的探讨胶原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基因转染的许旺细胞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管复合构建的人工神经导管在修复面神经缺损方面的优势。方法利用乳鼠臂丛神经和坐骨神经取材,双酶消化法培养许旺细胞,PcDNA3.1(+)/GDNF质粒通过脂质体转入许旺细胞。与PLGA管构建有生物活性的人工神经导管。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直接缝合(A组),未转染的许旺细胞与PLGA管(B组),转染的许旺细胞与PLGA管修复面神经缺损(C组)。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进行大体观察、面神经肌电图、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和髓鞘厚度测量。结果C组的面神经肌电图较A,B组恢复快,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之间神经肌电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和髓鞘厚度均较A,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DNF基因转染的许旺细胞复合PLGA管构建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神经导管在修复面神经缺损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导管复合雪旺细胞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壳聚糖导管作为神经再生室, 复合体外培养的雪旺细胞修复兔面神经缺损,观察神经再生的效果。 方法: 用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按3:1的比例采用冷冻干燥法制成壳聚糖复合导管; 取胎兔坐骨神经,经体外增殖培养获得雪旺细胞,复合于壳聚糖导管,修复兔面神经0.8?cm的缺损,并与单用壳聚糖导管作对照,观察修复后4、8、16周的神经电生理及组织学检查情况。结果:术后8周新生面神经纤维已沿管壁通过缺损到达远端,术后16周导管大部分降解,新生神经变粗变直,神经纤维排列整齐规则,神经电生理检查记录到复合动作电位,复合雪旺氏细胞的导管再生神经较粗,动作电位幅值较高。结论:壳聚糖导管可引导神经再生,复合雪旺细胞的壳聚糖导管神经再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