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Siewert分型标准对贲门癌分型在吉林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运用Siewert分型标准对食道胃连接部腺癌进行重新分型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吉林省3016例食道胃连接部腺癌病人资料,分析3型肿瘤在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别,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预后的决定因素.结果 本组病例以Ⅱ型和Ⅲ型为主.食管远端肠上皮化生(Barrettesophagus)主要见于Ⅰ型,明显高于Ⅱ、Ⅲ型.TNM分期Ⅲ型病人分期明显差于Ⅰ型和Ⅱ型.3型肿瘤术后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Ⅰ型34%,Ⅱ型27.5%和Ⅲ型24.5%,Ⅰ型优于Ⅱ型和Ⅲ型.结论 按照Siewert等的分型标准,食管胃连接部腺癌3型肿瘤在肠上皮化生、TNM分期及预后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确切关系目前尚不清楚,Ⅱ型的特征与Ⅲ型类似,而与Ⅰ型差别较大.3型肿瘤预后均较差,术后预后主要受肿瘤分期、肿瘤切除完整性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手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1996年6月—2005年10月共收治43例手指腱鞘巨细胞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随访1.5~8年,平均58个月。结果43例患者中有9例复发,复发率20.9%,其中7例于术后6个月内,2例于术后12个月内复发。7例术后指间关节轻度屈曲畸形,2例术后手指感觉麻木,没有出现皮肤坏死和恶变。结论腱鞘巨细胞瘤是通常是一种手部良性软组织肿瘤,有一定的复发率,完整切除肿瘤是防止肿瘤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对54例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中位发病年龄52岁;分化程度:低分化28例,中分化24例,高分化2例.行EGFR基因检测人数15例(均为非手术Ⅲ期~Ⅳ期患者),EGFR突变人数6例;肿瘤部位:中心型17例,周围型37例;TNM分期:ⅠA期2例,ⅠB期4例,ⅡA期3例,ⅡB期4例,ⅢA期26例,ⅢB期8例,Ⅳ期7例;手术方式:根治性切除27例,姑息性切除5例;采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患者6例;预后情况:平均生存期(2.9±1.5)年,中位生存期18.7月,5年生存率17.5%,年龄、TNM分期、分化类型、是否手术、治疗方式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肺腺鳞癌以中老年男性患者为主,多为低分化,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成周围型分布,临床应加强早期诊断,并给予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总结我院2010年—2013年间收治的26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瘤细胞主要由单核细胞组成,伴有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慢性炎细胞及含铁血黄素,局部区域可见裂隙样结构或玻璃样变。病理诊断为腱鞘巨细胞瘤。结论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关节、滑囊和腱鞘滑膜的良性肿瘤,通常好发于手指及腕、足,青壮年女性多见。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腱鞘巨细胞瘤的惟一有效方法,切除不净及浸润性生长者易复发。  相似文献   

5.
胸腺瘤WHO组织学新分型的临床病理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佩芳  刘君  王彦 《中外医疗》2011,30(6):23-23
目的 探讨胸腺瘤WHO组织学新分型的临床病理联系.方法 复习50例胸腺瘤的病理切片,分析WHO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关系.结果 A型、AB型Ⅰ-Ⅱ期患者占100%;B3型Ⅲ-Ⅳ期占80%;胸腺癌Ⅲ-Ⅳ期患者占100%,WHO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A,AB、B1、B2、B3型肿瘤大小无明显盖异,而胸...  相似文献   

6.
腱鞘巨细胞瘤是来源中胚叶的腱膜或滑膜内衬组织的良性病变,临床少见于大关节,现报告一例。患者女,61岁,住院号46868。左踝部有渐增大的肿物10年,伴疼痛,行走困难1个月。既往左踝部扭伤史12年。局部检查 左踝部前方隆起,内、外两侧可见2个巨大的圆形包块,实性感、边界清,活动度欠佳。内侧包块10cm×9cm,外侧包块9cm×8cm。X线检查:左踝部前方软组织肿物影,形态不规整,密度中等,边界清晰,最大直径12cm,胫骨远端,距骨前上骨质破坏,距骨前上呈弧形硬化边缘(图1)。手术所见 左踝部间断横切口保留中间部分皮肤。肿瘤位于皮下,包膜不完整,黄褐色、有分叶,整个肿瘤呈不规则亚铃状。将肿瘤组织及受损的关节囊、韧带、伸肌腱腱鞘切除,刮除受损的胫骨下端、距骨前上骨组织。术后肿瘤的体积为12cm×10cm×8cm,病理诊断:腱鞘巨细胞瘤(图2.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分型、分期、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该院76例MM住院病例,分析临床资料、诊断方法、预后因素,进行免疫分型、临床分期及化疗疗效对比.结果免疫分型IgG型41例,IgA型22例,轻链型(LCD)8例,IgD型5例.LCD及IgD型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临床分期ⅠA期8例,ⅡA期19例,ⅢA期21列,ⅢB期28例.化疗疗效依次为VBAP91.3%,M289.5%,VCP87.5%,VMCP73.1%.诊断方法居多,骨髓涂片,骨骼X线,骨髓活检是MM的重要诊断手段.MM的临床分期、免疫分型、肾功能好坏、骨髓中浆细胞量及分化程度均与预后有密切关系.结论MM以IgG及IgA型常见,LCD及IgD型少见,且病情重,生存期短.临床分期以Ⅲ期最多.骨髓活检能提高MM诊断的阳性率.化疗疗效以VBAP方案最佳,其次为M2方案.LCD型、ⅢB期,骨髓浆细胞量>20%且分化程度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在巨块型子宫颈癌和Ⅱ,Ⅲ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观察巨块型ⅠB2期,Ⅱb择期和Ⅲ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38例,术前采用Seldinger技术子宫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化疗后施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或根治性放疗。结果: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治疗ⅠB2期,Ⅱb期和Ⅲ期子宫颈癌有效率为65.78%。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可有效缩小局部肿瘤、改善宫旁情况。明显减少ⅠB2期宫颈癌患者术中出血;明显降低了Ⅱb期和部分Ⅲ期子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提高了手术可切除率,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8~2003年15年间收治的47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病历资料。结果临床分期(按FIGO分期):Ⅰ期42例(占89.4%),Ⅱ期4例(占8.5%),Ⅲ期1例(占2.1%),无Ⅳ期病例。病理分型:黏液性囊腺瘤25例,浆液性囊腺瘤18例,混合性4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12例化疗。1例Ⅲ期患者术后5年死于肿瘤复发,1例Ⅱ期患者死于意外事故,1例Ⅰ期患者术后6年失访,余均存活。结论手术是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年轻有生育要求的Ⅰ期患者倾向于保守性手术,晚期患者宜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化疗对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8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卵黄囊瘤15例、无性细胞瘤10例、未成熟畸胎瘤9例、成熟畸胎瘤恶变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年龄25岁(11~54岁);FI-GO临床分期:Ⅰ期18例(47.4%),Ⅱ期及Ⅲ期各7例(18.4%),Ⅳ期2例(5.3%),复发4例(10.5%).全组总的2年生存率为76 3%,Ⅰ、Ⅱ期患者为96.0%.保留生育功能有生育要求的6例,娩出4例健康新生儿.结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治愈率明显提高,临床分期及治疗方式是重要的预后因素,保守性手术及生育功能的保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MRI对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病例资料,其中3例为术后复发。所有病例行MR平扫,19例同时增强扫描,总结其MRI表现特点。结果21例腱鞘巨细胞瘤中,局限性17例,弥漫性4例。在T1WI上18例接近于骨骼肌信号,3例稍低于骨骼肌信号;在T2WI上7例介于骨骼肌与皮下脂肪信号之间,12例接近于骨骼肌信号,2例稍低于骨骼肌信号。19例行T1WI脂肪抑制增强扫描,17例不均匀强化,2例均匀强化。结论MRI能够反映腱鞘巨细胞瘤的内部信号特征,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 is infrequently documented in the foot and even less near the ankle. This case report involves such a tumor of the flexor hallucis longus tendon presenting at the posterior ankle. Diagnosis was aid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treatment consisted of complete surgical excision. Pathologic examination verified the diagnosi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 and follow-up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vealed no remnants or recurrence of tumor 1 year after surger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收集47例腱鞘巨细胞瘤,根据临床病理学特点、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析。结果 47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中男15例(31.9%),女32例(68.1%),男女比为1:2.1,平均年龄43岁,≥31岁者35例(74.5%),发生于手部29例(61.7%)、足部18例(38.3%)。肿瘤细胞由数量不等的中等大小滑膜样多形性单核细胞、破骨样多核巨细胞、泡沫样吞噬细胞组成,伴有不同程度的胶原化,另见散在及灶性炎细胞浸润,部分组织细胞内有含铁血黄素颗粒存在。结论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腱鞘和关节滑膜层的良性病变,为较少见的纤维组织细胞肿瘤,免疫组化检查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诊断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的二维图像特征及血流特点.方法 对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的声像图及血流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可单发或多发,无包膜,边界清,大多发生于手足的小关节或肌腱旁,部分可包绕肌腱,少数可侵及关节囊或压迫骨质.大部分为均匀实性低回声,少部分为分叶状或囊实性回声.大部分瘤体内血流信号较丰富.结论 超声是诊断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踝前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皮肤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8例足部皮肤缺损伴骨、肌腱外露的患者,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34.5岁(23~58岁),碾压伤11例,切割伤5例,皮肤冻伤破溃2例,应用踝前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供区给予植皮覆盖,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肤色,肿胀及感觉状况。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好,耐磨,无臃肿,感觉良好。结论:应用踝前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皮肤缺损伴骨、肌腱外露,皮瓣具有血管解剖位置恒定,创伤小,质地柔软色泽好,不臃肿,不影响穿鞋,感觉良好,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利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利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15例。结果:15例创面愈合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操作简单,皮瓣面积大,成功率高,创伤小,足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DCT后处理技术对足踝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急性足踝部骨折患者进行MDCT扫描,并多平面重组(MPR)、容积显示(VR)技术处理。观察骨质结构、肌腱及周围软组织。结果:单纯横轴位发现骨折26例(81.2%),MPR多平面调整显示全部骨折,显示率100%;VR直接显示32个骨折中的29个,显示率90.6%(29/32),结合去骨技术显示率100%;薄层MPR和VR观察足踝部肌腱,306条足踝部肌腱全部显示,显示率100%。单纯横轴位与MPR显示率比照,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VR显示率比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PR、VR技术可全面详尽显示骨折全貌、准确评价肌腱,优于单纯横轴位图像。能最大限度满足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踝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RA患者的60个踝关节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健康组对比分析.结果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研究组踝关节滑膜增生55个,占91.7%,同时对增生滑膜内血流信号进行分级,血流信号为3级者26个,占47.3%,2级者21个,占38.2%,1级者8个,占14.5%.关节腔积液60个,占100%.骨侵蚀14个,占23.3%.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及肌腱腱鞘炎47个,占78.3%.研究组与健康组对比超声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 高频超声能显示RA踝关节的滑膜炎症、血管翳形成、软骨或骨侵蚀及关节腔积液等病理改变,通过分级诊断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翔实的影像学资料,是诊断RA病人踝关节病变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tendon sheath (GCTTS)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benign tumor of the hand. Although bony indentation from external compression by the GCTTS is frequently seen on x-ray film, the intraosseous invasion is relatively rare and is a sign for high recurrence. We present a woman with extensive GCTTS located in the left index finger at the level of 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X-ray films revealed multiple osteolytic cystic cavities in the shaft of the middle phalanx. Amputation of the index finger at the base of the middle phalanx was performed because of extensive bony involvement and concern about possible recurrence from inadequate excision. Her left second toe was transferred to replace the amputated index finger in the same session. Follow-up examination at 15 months postoperative revealed good function and appearance of the reconstructed inde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