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胃镜下注射与术中注射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4月行胃癌D2根治术患者86例,按照注射纳米碳淋巴示踪剂的时机不同,分为术前组(40例)以及术中组(46例),术前组于术前24 h在胃镜下行胃黏膜下注射纳米碳混悬液1ml,术中组于术中行胃浆膜下注射纳米碳混悬液1 ml,比较2组淋巴结检获情况及淋巴结黑染情况。结果术前组平均淋巴结检出数、D2淋巴结检出数以及直径≤5mm的淋巴结检出数显著多于术中组(P<0.05),平均淋巴结检出时间显著短于术中组(P<0.05),D2淋巴结黑染数显著多于术中组(P<0.05),而D1淋巴结平均检出数以及黑染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胃镜下注射纳米碳淋巴示踪剂能有助于显色淋巴结,提高淋巴结检出率;缩短淋巴结清扫时间,有助于检出直径较小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王震  钟如磊  邹兵兵 《安徽医学》2021,42(8):868-871
目的 探讨术中纳米炭示踪导航技术对中上部进展期胃癌脾门区域淋巴结清扫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中上部进展期胃癌40例患者,术前多学科诊疗评估患者肿瘤TNM分期,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示踪剂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示踪剂组术中肿瘤周围注射纳米炭示踪剂,在D2根治术的基础上以黑染淋巴结为导航进行个体化清扫;对照组未予示踪剂.统计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黑染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7月.结果 示踪剂组清扫脾门区域淋巴结(2.20±1.92)枚,高于对照组的(1.55±1.13)枚;清扫第10组淋巴结(3.25±2.05)枚,高于对照组的(2.10±1.33)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示踪剂组第10组黑染淋巴结的癌细胞转移阳性率为5.60%,未黑染淋巴结的癌细胞转移阳性率为1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脾门区域淋巴结清扫时间、住院时间、脾门淋巴结清扫出血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示踪剂组术中出血量(112.25±26.38)mL,少于对照组的(152.00±82.9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示踪剂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43.75±4.55)个月比(36.76±3.5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示踪剂组与对照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炭示踪导航技术对中上部进展期胃癌行D2根治术,有助于脾门淋巴结获检数量的提高,未发现淋巴结黑染与癌细胞转移的明确关系,未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52-155
早期结直肠癌可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但如果术后病理显示存在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则需追加根治性手术。在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提高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及清除率对判断肿瘤分期、改善预后等意义重大。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能够对淋巴结进行染色定位,提高根治术中淋巴结的检出率。现报道1例内镜黏膜剥离术后追加纳米碳淋巴染色辅助下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治疗乙状结肠癌患者的诊疗经过,通过对此病例的分析,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纳米碳组(观察组),比较2组淋巴脂肪组织中误切的甲状旁腺检获、术后血钙和甲状旁腺素改变的情况及术后甲状旁腺损伤出现临床症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所有黑染组织病检均未发现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受损的有关临床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第1天、第3天和3个月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的淋巴引流途径不同,采用甲状腺淋巴系统的纳米碳示踪可以很好地鉴别出甲状旁腺,降低甲状腺癌淋巴清扫术中甲状旁腺的损伤概率。  相似文献   

5.
国产纳米活性炭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国产纳米活性炭在胃癌根治术中的淋巴示踪作用。方法6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示踪组、对照组。示踪组术前12小时经胃镜在肿瘤周围注射国产纳米活性炭混悬液,比较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数目、转移度、淋巴结的黑染及转移情况,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示踪组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31.5±12.3)枚明显高于对照组(22.1±6.4)枚;示踪组淋巴结黑染度为68(;黑染淋巴结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27.1%)明显高于未黑染的淋巴结(4.7%)及对照组(17.2%);示踪组淋巴结微转移率(33.3%)明显高于对照组(12.5%);示踪组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没有增加;示踪组局部注射纳米活性炭未见有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胃癌病灶周围局部注射国产纳米活性炭对根治术中转移淋巴结的清除,尤其是对微转移淋巴结的清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在腹腔镜下近端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炭示踪剂的优势与不足,探讨纳米炭示踪剂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接受纳米炭引导下腹腔镜辅助近端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治疗的病人40例(纳米炭组),并选择同时期未用纳米炭示踪剂的病人40例(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目、淋巴结黑染数目、淋巴结转移数目、<5 mm淋巴结数目、淋巴结直径等指标.结果: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炭组在淋巴结平均检获数、黑染淋巴结转移率、直径<5 mm淋巴结数、最小淋巴结直径均高于对照组(P<0.01),纳米炭组黑染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未黑染淋巴结转移率(P<0.01).结论:在腹腔镜辅助近端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安全有效,可提高淋巴结检出数目及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肠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被确诊后直接行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在术前1天接受肠镜下多点黏膜下注射纳米碳示踪剂,次日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术中以纳米碳黑染淋巴结为指导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以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价纳米碳示踪剂黑染淋巴结预测阳性淋巴结的准确性及对阳性淋巴结检出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共检出淋巴结750枚,经病理证实淋巴结阳性患者12例,阳性淋巴结61枚,总检出率8.13%(61/750)。观察组共检出淋巴结869枚,淋巴结阳性患者17例,阳性淋巴结96枚,总检出率为11.05%(96/869)。两组阳性淋巴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96枚病检阳性淋巴结中被纳米碳黑染的有48枚,黑染率为50.0%(48/96)。纳米碳示踪剂标记黑染淋巴结预测淋巴结阳性患者的灵敏度为64.7%,特异度为85.7%,准确度为74.2%。结论术前纳米碳示踪剂标记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对术中淋巴结清扫具有指导意义,能提高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数量以及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与D2淋巴结清扫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80例远端胃癌患者,40例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组,40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情况(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镇痛次数、并发症)及肿瘤根治范围等,评价腹腔镜胃癌根治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肿瘤近端及远端切缘、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镇痛次数、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除肺部感染外,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与D2淋巴结清扫虽然手术时间较长,操作复杂,但能够达到开腹手术相同的胃癌切除标准和淋巴清扫范围,且术后恢复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进展期胃癌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纳米炭组和对照组,各28例。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术D2式全胃切除术,纳米炭组在手术过程中给予纳米炭示踪剂,对照组则不给予。标本离体后,寻找淋巴结,并记录检获淋巴结数目、直径和所需时间;纳米炭组记录淋巴结黑染,分组送病理检查,常规HE染色,显微镜观察淋巴结肿瘤转移情况。结果纳米炭组淋巴结检获(43.8±10.3)枚,高于对照组的(31.4±8.6)枚(t=6.45,P=0.002);检获所需时间(19.5±4.9)min短于对照组的(31.7±5.3)min(t=4.52,P=0.013)。纳米炭组检获直径<5 mm的淋巴结率为58.5%(422/721),高于对照组的37.9%(209/551)(χ2=53.01,P<0.05);纳米炭组黑染检获最小淋巴结直径为(1.7±0.5)mm,小于对照组的(2.2±0.7)mm(t=3.16,P<0.05)。纳米炭组检获淋巴结转移率为34.3%(247/721),高于对照组的17.4%(96/551)(χ2=44.95,P<0.05)。纳米炭组黑染率为84.9%(612/721),黑染淋巴结转移率为38.1%(233/612),高于未黑染淋巴结转移率12.8%(14/109)(χ2=26.15,P<0.05)。黑染淋巴结转移率亦高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χ2=60.94,P<0.05)。结论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中可达到良好的淋巴结示踪效果,提高了淋巴结检出数目及小淋巴结检出数目。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45-104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胃癌进展期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8年2月至2013年9月入院治疗的11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及随访中的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年,两组生存率、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对比,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手术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常波 《吉林医学》2011,(32):6767-6768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钢板固定(MIPPO)技术在治疗胫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探讨锁定钢板经皮微创操作技术。方法:应用胫骨近端外侧5.0 mm螺孔型钢板,通过间接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17例,观察术后软组织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采用电话预约门诊定期随访,本组患者获随访9~18个月,平均14.5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均无伤口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复位丢失等情况发生。术后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1],其中优13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94.1%。结论:应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组织感染率低、早期功能锻炼、早期负重、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两者的治疗、预后有明显的不同。如何在早期区分两者对膀胱癌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目前,膀胱癌的诊断以及复发的检测主要是靠膀胱镜和尿细胞学检查,以及CT、MRI等,但膀胱镜为有创性检查且费用昂贵,而尿细胞学检查敏感度很低,所以寻找一种无创可靠的标记物能快速准确地区分浸润性与非浸润性膀胱对临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王焕  王炫  杨艳 《吉林医学》2012,33(9):1801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小儿疝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小切口经腹股沟管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120例。结果:术程均顺利,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5 min,伤口不需缝合,术后1~3 d出院。结论:微创技术在小儿疝手术中的应用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外观美、费用低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性,55岁,已婚,因发现右乳肿块2个月余入院.入院查体:右侧乳房外上象限皮肤稍红,呈橘皮样改变,乳头轻度内陷,外上象限可触及一约8 cm×6 cm大小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尚可推动,与皮肤及基底无明显粘连.右侧乳腺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质硬.左侧乳腺未及异常.行乳腺肿块细胞学穿刺结果为:右乳腺癌.遂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病理检查:肿瘤组织排列成实性微乳头状,小灶性浸润性生长,周边有空隙,癌细胞圆形、卵圆形,核深染、异型,间质中纤维组织增生,透明变性,乳头和基底未见肿瘤,腋窝淋巴结(59/60)及另送"锁骨下淋巴结"(3/3)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直视微创二尖瓣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心脏外科直视微创二尖瓣手术患者150例,男57例(38.0%),女93例(62.0%),平均年龄(50.6±13.5)岁。术前超声诊断二尖瓣中重度返流116例,二尖瓣重度狭窄18例,二尖瓣返流合并狭窄14例,机械瓣瓣周漏2例。参照心外科Carpentier瓣膜分区法确定病变位置,制定手术方案,术中TEE监测下建立体外循环,右侧胸腔前外侧小切口,行直视下微创二尖瓣手术。心脏复跳后TEE监测心脏排气、测量瓣口相关参数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中TEE再次评价瓣膜病变后修改手术方案8例。二尖瓣成形术49例,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62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36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搭桥1例,二尖瓣人工机械瓣周漏修补术2例。49例瓣膜成形术患者术前、术后二尖瓣返流面积分别为(11.19±5.31)cm2和(1.21±0.31)cm2和(1.21±0.31)cm2(t=18.213,P<0.05),返流束缩流颈宽度分别为(7.48±2.75)mm和(1.07±0.51)mm(t=7.320,P<0.05),瓣口面积分别为(4.67±1.49)cm2(t=18.213,P<0.05),返流束缩流颈宽度分别为(7.48±2.75)mm和(1.07±0.51)mm(t=7.320,P<0.05),瓣口面积分别为(4.67±1.49)cm2和(3.58±1.13)cm2和(3.58±1.13)cm2(t=1.104,P>0.05),瓣口最大跨瓣压差分别为(3.07±1.11)mm Hg和(3.81±1.44)mm Hg(t=-0.748,P>0.05)。二尖瓣成形术后TEE评价2例疗效不满意改为人工瓣膜置换术。62例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均无瓣周漏。结论TEE在直视微创二尖瓣术前评价瓣膜情况、引导体外循环的建立、术后监测心内排气、评价手术疗效等方面具有引导和评估作用,为手术的成功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1998年11月~2007年6月我科共微创治疗脑出血脑出血患者298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分析微创治疗脑出血的时机、方法、及临床转归。结果:立体定向微创治疗脑出血掌握好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能明显改善预后。结论:立体定向钴颅血肿引流术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手术微创、不需要全麻等特点,对于重要功能区及深部血肿更能显示其优势。对于较大的血肿也可多角度、分次穿刺手术,是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直视微创胆道手术22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直视下,微创化胆道手术。方法 利用冷光源系列器械,完成胆道手术220例,合并胆总管探查25例。结果 胆总管探查患者切口长约3~3.5cm,胆囊切除切口长约2.50cm左右,平均住院时间为3天,术后微痛。结论 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不需全麻、气腹、插胃管和尿管,直视下操作,简便安全,特别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对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微创钻孔引流术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25例中有3例出现硬膜下积液,未做任何处理,2周~3周后吸收。1例轻瘫患者出院后1个月完全恢复。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安全性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ini-PCNL)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入住泌尿科的80例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随机性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人,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取石术。对比分析2组在碎石成功率以及结石排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结石清除人数为39人(97.5%),患者碎石率为100%,对照组上述两个比率则要明显地低于观察组(分别为77.5%和70.0%)(P<0.01)。住院时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对患者尿路结石治疗具有创伤小、一次性排石率高、手术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上皮钙依赖粘附素相关分子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和浸润性导管癌(IDC)中上皮钙依赖粘附素相关分子α-cat、β-cat、γ-Cat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ILC(其中有淋巴结转移17例)和64例IDC(有淋巴结转移14例)组织中α-Cat、β-Cat、γ-Cat的表达,按阳性癌细胞占肿瘤细胞的比例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38例ILC中α-Cat、β-Cat、γ-Cat表达缺失和低表达者分别为32例(84.21%),22例(57.89%)和33例(86.84%),而64例IDC癌组织中3者的表达缺失和低表达者分别为50例(90.62%),5例(7.81%)和52例(81.25%),α-Cat与β-Cat在ILC和IDC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β-Cat的表达缺失和低表达者在乳腺ILC和IDC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性(P<0.05),而α-Cat、γ-Cat在乳腺ILC和IDC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α-Cat、β-Cat、γ-Cat在乳腺ILC和IDC中表达均明显减少和缺失,提示上皮钙依赖粘附素相关分子在乳腺浸润性癌发生发展中丧失了其正常的细胞粘附功能.β-Catenin的表达缺失和低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