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异帕米星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沈丘县人民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7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23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替加环素联合异帕米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药物连续使用7~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异帕米星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加依替米星与替加环素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疗效。方法:选择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病例共23例,其中11例使用替加环素治疗(A组),12例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加依替米星(B组)。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水平)、细菌学检查结果等四个主要方面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替加环素组治疗后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加环素治疗组的细菌清除率及临床有效率优于依替米星加头孢哌酮舒巴坦组(P<0.05)。结论:RICU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替加环素后,炎性反应及病原清除率均得到改善,替加环素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替加环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100例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组使用替加环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P0.05);两组不良反应中,皮疹、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受损等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细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单药及联合治疗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呼吸内科及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单药治疗;B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与替加环素联合治疗;C组采用替加环素单药治疗。回顾性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情况。结果:A组治愈10例(43.5%),无效13例(56.5%),其中死亡5例,自动出院8例;B组治愈8例(32.0%),无效17例(68.0%),其中死亡11例,自动出院6例;C组治愈2例(40.0%),无效3例(60.0%),其中死亡3例。三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4,P>0.05)。结论: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头孢哌酮舒巴坦及替加环素为临床主要治疗药物,但其单药治疗与联合治疗对于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基于替加环素的联合用药方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纳入研究的65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替加环素分为替加环素组(38例)和非替加环素组(27例)。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微生物效果、治疗第7天感染指标[血浆降钙素原(PCT)浓度、白细胞(WBC)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医院住院时间以及14天病死率及院内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14天病死率、院内病死率(包括总病死率及归因于MRAB病死率),第7天感染指标、抗生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医院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微生物治疗效果方面替加环素组清除率较非替加环素高(29/76.3%比12/44.4%,P=0.00),非替加环素组病原菌替换或多重感染率高(10/37.0%比4/10.5%,P=0.01)。结论:基于替加环素的联合用药方案对于MDRAB所致VAP疗效与其他联合用药方案无明显差异,但可显著提高细菌清除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80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给予替加环素治疗,B组给予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明显的高于B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和B组WBC、CRP、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BC、CRP、PC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且A组改善程度明显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给予替加环素治疗效果显著,明显的优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6):756-757
目的:探究不同抗菌药物与舒巴坦联合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多重耐药Ab肺炎患者分为A组(30例)、B组(30例)和C组(20例),分别采用替加环素、多粘菌素E和比阿培南联合舒巴坦治疗,比较3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和B组治疗总有效率(93.3%、90.0%)和细菌清除率(66.7%、66.3%)均高于C组(76.7%、40.0%)(P<0.05);A组和C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6.7%、5.0%)均低于B组(20.0%)(P<0.05)。结论:与多粘菌素E、比阿培南相比,替加环素联合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Ab肺炎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对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分析31例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采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A组),6例患者采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5例患者采取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C组),10例采取多粘菌素治疗(D组)。结果:D组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更高,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A组, A组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B组、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粘菌素治疗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疗效更高,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替加环素联合治疗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PDRAB)的疗效差异,了解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36例肺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病例,根据替加环素联合使用情况分为对照组(替加环素,n=12)和观察A组(替加环素+亚胺培南,n=12)、观察B组(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n=12)。分别记录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一般生命体征、基础疾病、用药前后各种临床参数(血常规、肝肾功能、呼吸道症状、体征、影像学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比较和分析替加环素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A和B的治愈率分别为25.0%、58.3%,高于对照组的16.7%;观察组A和B的有效率分别为41.7%、83.3%,高于对照组的33.3%;观察组A和B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8.3%、83.4%,高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和B病死率分别为25.0%,22.2%,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为25.0%。结论替加环素联合治疗对PDRAB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一使用替加环素,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腹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52例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26例)和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照组(26例),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的差异。结果: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细菌学清除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照组(均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方案可作为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新有效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显微手外科技术在各基层医院已得到广泛开展,所收治的此类患者在逐年增加.随机统计了近两年我院20份34指的病例,通过观察认为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但取决于损伤的局部条件、术中的操作和术后的治疗,同时与术前、术后的护理也密不可分.对离断指及伤口的妥善处理,积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精心护理,特别是术后对血运的密切观察,同时通过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该疾病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认识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使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8.
法乐氏四联症的外科治疗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葳  李韬  周其文  杨东山 《河北医学》2004,10(3):239-242
目的:总结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共34例,年龄2~16岁,32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胸部正中切口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1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改良B-T分流术,1例行根治术同时行双向Glenn分流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无远期死亡。结论:本症应争取早日行根治术,肺动脉发育差者应行改良B-T分流术,右室发育不良者在行根治术同时行双向Glenn分流术,死亡原因以低心排综合征多见,应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围术期多种方法预防。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