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分析。方法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A组:并发PAF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B组:无PAF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全部病例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24h动态血压的监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瓣膜退行性改变,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窦性心率患者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及时对心脏状况做出评价,将有利于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短阵房颤患者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吴健 《吉林医学》2012,33(4):721-722
目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动态心电图异常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 h脉压和24 h动态心电图(DCG)进行监测,按动态脉压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脉压40~60 mm Hg(1 mm Hg=0.13333 kPa),B组32例,脉压>60 mm Hg,将两组24 h的动态血压参数和24 h DCG表现进行比较。结果:经监测,ST-T改变、心律失常、左心室肥厚等心电图改变,B组都显著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的特点进行详细的了解,在高血压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11-1613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及血脂异常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根据其不同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分为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30例、合并血脂异常组25例、合并房颤组24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22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26例。对所有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对所得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组患者昼、夜平均血压及血压波动异常均显著高于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SBP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BP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BPSD)等指标较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脂代谢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更为突出,提示其植物神经功能损害可能更加严重。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水平、血压昼夜波动幅度密切相关,24h动态血压监测可更加全面地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100例,按有无阵发性心房颤动分为观察组45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对照组55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测量两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Pmax—Pmin),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用心脏彩色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的舒张末期的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的左心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的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Pmax、P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左心房内径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预测因子;两组的舒张末期的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的左心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的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ax、P波离散度、左心房内径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将它们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的临床诊断辅助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对其Holter(24h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同PAF(心脏彩超)的最终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00例,设为A1组(观察组);同期选择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00例,设为A2组(对照组);针对A1组与A2组患者分别实施Holter检查以及PAF检查,对A1组与A2组患者的检查指标实施对比分析。结果:在24小时房早次数方面,A1组多于A2组患者明显(P<0.05);在房早联律间期方面, A1组短于A2组患者明显(P<0.05);A1组与A2组患者在左心房内经大小方面,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疾病的出现同诸多因素相关,房早提早量以及左心房大小等诸多因素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刘明江  蔡力  唐英蓉 《四川医学》2010,31(10):1437-143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PH)合并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al high,LVH)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关系。方法 100例健康体检者和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合并左心室肥厚50例,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心脏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室间隔的厚度和24h动态心图检查,获取心率变异性参数的相关数值。分析健康组、高血压组、左心室肥厚组之间心率变异性的关系。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②左心室肥厚组心率变异性降低的阳性率又明显高于没有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组(P〈0.05);左心室肥厚组与健康组相比,心率异性降低的阳性率更加明显(P〈0.01)。结论①原发性高血压尤其是合并LVH患者的HRV减低,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能力减弱;②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增龄和高血压对高龄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150例老年住院患者,按年龄(≥80岁为高龄,60~80岁为老年)和高血压患病情况分为高龄高血压组(n=84)、高龄非高血压组(n=18)和老年高血压组(n=48)。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检测血生化指标,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和计算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指标;分析高血压患者病程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高龄高血压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龄高血压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高龄非高血压组(P<0.01),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左心室后壁厚度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高龄高血压组的所有心脏结构指标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高血压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与高龄非高血压组和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与心脏结构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但与心脏功能指标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高龄患者中,高血压导致更显著的左心室壁肥厚、心脏质量增加以及心脏收缩功能下降。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延长,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加剧,左心室收缩功能进一步下降,老年患者应在一定范围内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8.
王珠丽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174-174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特征。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6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4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房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E/A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然而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室间隔/左室后壁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时期,患者不仅由于高血压导致心脏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同时还导致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左心房扩大及生理指标变化等现象,而左心室扩大不仅是导致心房颤动发生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患者心房颤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马国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352-1353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纤颤(PAF)的发作特点。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对6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24h心房颤动的发生、持续时间及终止规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持续时间均有两个高峰,发生高峰为(09:00、00:00);持续时间的高峰为(03:00~06:00,13:00~15:00)。结论:阵发性房颤发生的昼夜节律与迷走神经的兴奋牲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启伟  彭杰 《吉林医学》2014,(23):5194-5194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检测的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4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而同期接受治疗的4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Ⅲ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并持续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房内径(42.2±6.5)mm大于对照组患者的左房内径(33.6±5.9)mm,观察组患者的E/A大于对照患者的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会由于高血压导致心脏结构发生改变,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左心房扩大,而引发心房颤动的主要因素就是左心房扩大。因此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要首先采用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杨寿艳  杨坤  潘波  代静澜  牟海刚  梁伟  覃策 《重庆医学》2015,(15):2065-2067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PAF)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指标、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的相关性。方法将5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n=26)及窦性心律组(n=30),并选取年龄和性别与入选患者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计算PtfV1。结果阵发性房颤组的NT‐proBNP水平高于窦性心律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组复律后NT‐proBNP水平显著减低。阵发性房颤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543,P<0.05),与LAD呈正相关(r=0.606,P<0.01),与LVEF呈负相关性(r=-0.750,P<0.01),与PtfV1绝对值呈正相关(r=0.513,P<0.01)。结论测定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结合超声心动图指标及PtfV1,有助于综合评估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氟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3例高血压病并发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治疗组(5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联合氟伐他汀口服,随访1年。治疗前后、随访期每3个月对两组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分别给予记录,检验血清CRP、P-选择素浓度,并监测血压、肝肾功能、肌酶、血脂。结果随访1年后,治疗组房颤复发率少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CRP、P-选择素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明显。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氟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并发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患者88例,其中伴房颤者34例,分为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房颤组2组,实验室测定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心脏超声下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各项指标。以34名健康人作对照组。结果高血压合并房颤组较高血压组左房内径显著增大,血浆ET水平和ET/NO比值均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01),而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01)。结论高血压合并房颤病人左房在原有高血压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内皮细胞功能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的心房颤动与左心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 12月于赣州市中医院进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6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将发生心房颤动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心房颤动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结构指标,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心房颤动与左心结构改变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降低及LVEDD、LVESD、LAD、IVST、LVPWT升高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发生心房颤动有关(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LVEDD、LVESD、LAD、LVEF、IVST、LVPWT诊断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4、0.708、0.760、0.761、0.762、0.758,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的心房颤动与左心结构改变有关,左心结构指标有助于辅助诊断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症状的发生特性及倍他乐克的干预作用。方法经24 h Holter监测确诊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分析其症状的有无及发生比率。经倍他乐克治疗3个月后再次行Holter监测,分析房颤症状的变化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阵发性房颤症状的有无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患者中55例(55%)为无症状房颤发作,45例为有症状房颤发作。经倍他乐克治疗后,45例有症状房颤患者中28例症状完全消失,其中16例为窦性心律,12例为无症状房颤;在55例无症状房颤患者中,31例仍为无症状房颤发作。房颤的症状与年龄、性别有关,年轻女性更易产生症状(P<0.05),与心室率及心率差值呈正相关(P<0.01),与左房内径呈负相关(P<0.01)。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无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倍他乐克既可以减少房颤患者的症状,又可减少无症状房颤的发作。年轻女性、心室率快、心率差值大者更易产生症状,左房内径大者不易产生症状。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电生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和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电生理特性变化。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测定和计算30例正常人、25例高血压病病程≤10年患者、24例高血压病病程>10年患者、28例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房电生理指标:电-机械时间(P-A)和电-机械时间离散度(P-Ad)、左、右心房电传导整体差异(DQAT)、体表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 结果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组三尖瓣环电机械时间(P-A3)较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病程≤10年组、高血压病病程>10年组明显延长(P〈0.01、P〈005、P〈0.05),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室间隔三尖瓣环电机械时间离散度(P-Ad2)较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病程≤10年组、高血压病病程>10年组绝对值明显延长(P〈0.05、P〈0.05、P〈0.05)。结论①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电机械时间和电机械时间离散度延长;②某些反映左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心脏超声指标如P-A3、P-Ad2可以用于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04例,根据患者有无心房颤动分为观察组(高血压合并房颤,38例)和对照组(高血压未合并房颤,66例),分别对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吸烟饮酒史、家族史...  相似文献   

18.
150例房颤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房颤患者的病因与危险因素。方法 对 15 0例房颤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持续性房颤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与阵发性房颤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P均 <0 .0 1)。与左室增大、心衰程度加重、器质性心脏病、年龄以及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左房内径大小、心功能分级、器质性心脏病以及房颤持续时间是阵发性房颤发展为持续性房颤的加速因素 ,贡献率排序为左房内径、心功能分级、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心房纤颤(PAF)及其左心房大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PAF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接受厄贝沙坦150ms/d,必要时联合利尿剂或13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控制血压。对照组给予钙通道阻滞剂或(和)13受体阻滞剂或与利尿剂联合控制血压。随访6个月,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心房内径(LAD)、血压及心房纤颤(AF)发作次数。结果两组均能显著降低血压,治疗组治疗后的LAD及AF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厄贝沙坦对PAF发作有预防作用,并且可逆转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