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动物实验表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到脑组织中可长期存活,并可向包括神经元在内的神经细胞分化。但MSC移植也面临一个问题:移植细胞多分化为胶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数量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外源基因转入MSC后,持续稳定高表达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MSC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关系。方法从成人骨髓中分离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培养扩增。用参芪液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经免疫组化鉴定其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诱导后进行神经元样细胞计数,掺入Brdu测定,计算标记系数。采用双标记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元样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NSE、NF)与细胞分裂的标记Brdu的关系。抑制DNA合成,计算Brdu、NSE和NF阳性细胞数。结果MSC经参芪液诱导后,可见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阳性,GFAP阴性。MSC诱导分化后的细胞总数增加,诱导分化后12h内细胞增殖较快。30%以上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在表达NSE和NF的同时可见Brdu标记,而另一部分分化的神经元则无Brdu标记。抑制DNA合成,并不会阻止神经元的分化,仍有70%的分化神经元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记蛋白NSE。结论MSC诱导分化的部分神经元样细胞可进行细胞分裂,但抑制细胞分裂不影响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3.
黄芪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MSC,体外扩增培养.中药黄芪定向诱导MSC分化为类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结果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黄芪诱导90 min后大部分MSC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Nestin呈阳性、GFAP阴性.结论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激素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MSC,体外扩增培养,睾酮定向诱导MSC分化为类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结果: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睾酮诱导6h后大部分MSC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Nestin呈阳性、GFAP阴性。结论: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可在体外经睾酮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实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芳  张国成  许东亮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3):236-239,I0001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SC)在体外增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条件,为MSC的移植提供实验参考。方法:用DMEM冲洗SD大鼠四肢骨的骨髓腔,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获得有核细胞后接种于DMEM/10%胎牛血清培养液中,观察在培养液中加入神经生长因子后对MSC的增殖、分化及存活的影响,并以β-巯基乙醇(β-ME)作对照观察MSC分化及分化后的存活情况。结果:在DMEM/10%胎牛血清培养液中加入神经生长因子后MSC增殖速度加快,培养7~9 d后有神经元样细胞形成,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52±9.2)%,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为(15±7)%,细胞分化后继续培养仍可存活7 d以上。而用β-ME诱导MSC,6 h后表达NSE为(71.0±8.8)%,GFAP阴性,分化细胞24 h后逐渐死亡。结论:MSC在DMEM/10%胎牛血清培养液中加入神经生长因子后增殖速度加快,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细胞存活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
定向诱导兔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兔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采用Ficoll Paque液 (1 .0 83g/L)离心分离兔MSC ,体外扩增 ,硫代甘油等试剂的无血清达乐伯克改良必需基本培养基 (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 (NSE)、神经丝蛋白 (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结果 :兔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原代可获得 5× 1 0 5、1 0代可获得 2× 1 0 1 0 个细胞。加入硫代甘油诱导后 ,MSC胞体收缩 ,突起伸出 ;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表达阳性 ,GFAP阴性。结论 :兔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存在于骨髓中的非造血干细胞,作为一种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近年来研究表明,MSC除分化为中胚层的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其他结缔组织外,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还可分化为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以及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文章主要综述关于MSC在体内和体外向神经细胞分化、调控、及其可能机制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丹参注射液诱导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丹参注射液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采用Ficoll-Paque液离心分离成人MSC,体外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分别采用含丹参注射液或硫代甘油等试剂的无血清达乐伯克改良必需基本培养基(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巢蛋白(nestin)的表达.[结果]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原代可获得0.5×106,15代可获得(2~3)×1012个细胞,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CD90、CD105、CD166表达阳性,CD11a、CD14、CD34、CD38、CD45、CD80、CD86为阴性.加入丹参或硫代甘油诱导后,MSC胞体收缩,突起伸出;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M、nestin表达阳性,GFAP阴性.[结论]丹参可以在体外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9.
Notch-1在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Jia YJ  Sun JP  Zhu XF  Lian YJ  Wang HZ  Zhang L  Zhang BA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1):2916-2921
目的观察Notch-1信号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小鼠Notch-1shRNA,转染小鼠MSC后诱导其分化为神经细胞;同时以未转染MSC和转染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shRNA为对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检测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微丝蛋白200(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Notch-1蛋白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染色评价细胞凋亡率。结果诱导6d后,转染Notch-1shRNA诱导后细胞形成较典型的神经细胞形态,同时高效表达巢蛋白、NSE和NF200等,不表达GFAP,对照组无此现象。但是转染mNotch-1shRNA后细胞凋亡率(13·3%±2·3%)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MSC的横向分化过程可能与神经干细胞类似,阻断Notch信号通路,会增加MSC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基因转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使其作为种子细胞和基因治疗的载体将BDNF基因导入脊髓损伤组织,为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脊髓损伤治疗方法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分离、培养、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应用已构建的pEGFP-N1-BDNF进行基因转染,空质粒组用pEGFP-N1空质粒进行转染,阴性对照组只加入培养基,并进行Western 印迹分析;将转染BDNF的实验组、转染空质粒组和未转染的阴性对照组细胞在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比较3组细胞诱导后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流式细胞检测培养细胞CD90(+),CD44(+), CD34(-)、CD45(-);经Western印迹检测证实实验组MSC表达BDNF-EGFP;实验组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率高于空质粒组和未转染的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基因转染MSC后,可以促进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BDNF在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向泡沫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脂酰Co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1(ACAT-1)表达及活性的变化。方法复苏、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与乙酸肉豆蔻佛波酯(PMA)、PM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孵育1~4 d,RT-PCR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分化过程中ACAT-1 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ACAT-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单核细胞复苏后加入PMA诱导48 h后,分化为巨噬细胞。经PMA+ox-LDL诱导24 h后分化为泡沫细胞。(2)与无血清培养单核细胞对照组比较,在PMA诱导单核细胞株THP-1向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ACAT-1 mRNA、蛋白表达及酶活性水平明显增高(P<0.05),呈时间依赖效应。(3)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分化过程中,ACAT-1 mRNA、蛋白表达及酶活性水平增高,呈时间依赖效应。但和无血清培养巨噬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核细胞株THP-1经PMA,PMA/ox-LDL诱导后,可分化为巨噬细胞、泡沫细胞。ACAT-1的表达及活性增高在单核细胞向泡沫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和内膜组织Ki67基因、MMP2基因、Fa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6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38例,治疗组患者从月经周期第2~3d开始,每日服用25mg米非司酮,连续服用1个月后行子宫手术;对照组病人入院后不服用任何药物,直接手术,术中均取瘤体及内膜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肌瘤及内膜组织中Ki67、MMP2、Fas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子宫肌瘤组织Fas阳性率为5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肌瘤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3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子宫肌瘤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3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Ki67、MMP2和Fas的表达没有显著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结论米非司酮抑制子宫肌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促进肌瘤细胞凋亡,这可能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窒息低氧对新生儿NK细胞(CD16 ;CD16 CD56 )占淋巴细胞比值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重度窒息新生儿29例、轻度窒息31例窒息第2天、第7天,及30例我院出生的健康对照组新生儿出生第2天外周血液NK细胞(CD16 ,CD16 CD56 )占淋巴细胞的比值.结果 轻度窒息新生儿NK细胞(CD16 ,CD16 CD56 )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72±0.17)(窒息第2天)、(1.48±0.22)(窒息第7天).重度分别为(0.39±0.20)(窒息第2天)、(0.38±0.13)(窒息第7天),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6.56±1.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重度窒息低于轻度窒息P<0.05,随窒息程度加重而显著减少.重度窒息第2天与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重度窒息低于轻度窒息P<0.05,随窒息程度加重而显著减少.重度窒息第2天与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K细胞在窒息低氧后杀伤活性明显降低,且与窒息程度呈负相关,随着窒息的恢复,窒息患儿的免疫功能不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过表达基因(NOV)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NOV蛋白表达真核细胞重组表达质粒pEGFP-C1-NOV,转染人肾癌细胞株786-O.通过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定量转染pEGFP-C1-NOV细胞(实验组)、转染空载体细胞(空载组)和未转染的786-O细胞(空白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亚型(包括MMP-1、MMP-2、MMP-3、MMP-7、MMP-9、MMP-13)的表达水平.方差分析法比较实验组与空载组及空白组各MMP亚型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与空白组和空载组比较,MMP-1、MMP-3和MMP-13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MMP-2和MMP-7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实验组MMP-9的表达水平与空白组和空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V可调节肾透明细胞癌细胞MMP的表达,NOV对MMP的调节可能是NOV发挥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肾透明细胞癌相关特异性miRNAs差异表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证实肿瘤组织miRNAs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可特异性下调或上调,这一现象揭示miRNA在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文中就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肿瘤相关特异性微小RNA(mi-croRNAs,miRNAs)表达谱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取手术切除新鲜肾透明细胞癌及其癌旁正常肾组织,提取总RNA,进行RNA质量检测后采用微阵列基因芯片对其相关特异性miRNAs进行分析,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验证。结果Ⅰ级ccRCC与癌旁正常肾组织共有24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12个上调,12个下调;Ⅱ级共有35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18个上调,17个下调;Ⅲ级共有34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18个上调,16个下调;Ⅰ级+Ⅱ级+Ⅲ级ccRCC与癌旁正常肾组织共有81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33个上调,48个下调;以表达差异在2倍及以上为标准进行比较,ccRCC与癌旁正常肾组织共有11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hsa-miR-487a、hsa-miR-491-3p、hsa-miR-452表达上调,hsa-miR-142-3p、hsa-miR-22、hsa-miR-299-3p、hsa-miR-29a、hsa-miR-429、hsa-miR-532-5p、hsa-miR-199a-5p、hsa-miR-125b表达下调。结论与癌旁正常肾组织中存在肿瘤相关特异性miRNAs表达谱,这种miRNAs差异可能导致ccRCC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姜黄素对鼻咽癌CNE-1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增值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细胞48h时,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姜黄素能使CNE-1细胞阻滞在G2/M期,并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结论 姜黄素对CNE-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阻滞细胞于G2/M期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癌(MRCC)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3月1日至2013年3月15日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MRCC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单一组18例,予以单纯CIK细胞治疗,联合组17例,予以CIK细胞联合吉西他滨化疗。观察对比两组的疾病控制率、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一组和联合组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7%和82%,1年生存率分别为72%和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组和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和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单纯应用或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MRCC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利用羟基脲(HU)对Hela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同步化.方法 培养Hela细胞,采用Hu处理Hela细胞24 h,然后除去HU,让Hela细胞进入细胞周期G1、S、G2/M期,通过流式细胞术确认.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Hela细胞在HU祛除后3.5 h处于S期,8.5 h处于G2/M期,18 h处于G1期.结论 HU处理可以有效地将Hela细胞同步化于特定的细胞周期,而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9.
廖莎莎 《当代医学》2021,27(13):158-159
目的研究血细胞多参数联合分析在大细胞性贫血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大细胞性贫血疾病患者及同期40名正常体检者(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大细胞性贫血疾病患者依据不同类型分为急性白血病组(AL组,n=14)、骨髓增生异常组(MDS组,n=16)、再生障碍性贫血组(HA组,n=14)、巨幼细胞性贫血组(MA组,n=13)、溶血性贫血组(AA组,n=12)和多发性骨髓瘤组(MM组,n=11),所有受试者均接受XE-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AL组、MDS组、HA组、MA组、AA组、MM组患者RDW-CV指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AL组、MDS组、HA组、MA组、AA组、MM组患者MFR、IRF指标高于正常组,LFR指标低于正常组(P<0.05)。HA组PDW指标高于其他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细胞多参数联合分析在大细胞性贫血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食管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17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一反映细胞增殖的指标。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中PCNA的表达及其在预后上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研究178例不同分化的食管鳞癌中PCNA的表达情况,用卡方检验及Pearson相关系数方法检验肿瘤的分化程度与PCNA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PCNA的高表达(阳性细胞>50%)分别为Ⅰ级7/36,Ⅱ级31/74,Ⅲ级41/68。表明食管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Ⅰ~Ⅲ级)与PCNA的阳性表达(+~)有正相关关系存在(χ2=22.898,P<0.005),但属低度相关(Pr=0.338)。结论:PCNA免疫组化标记是反映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客观指标之一,能客观反映食管鳞癌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