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特征. 方法对6例SN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例患者年龄7-1 4岁,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以年长男童为主.临床特征表现为持续高热或长期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病理特点为淋巴结广泛的凝固性坏死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呈自限性经过,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干预治疗可缩短热程. 结论对不明原因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抗生素治疗无效病例,应早期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刘洪军  李堂 《安徽医学》2008,29(1):23-25
目的探讨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的病因、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特征,提高对儿童SNL的认识,减少误诊,合理治疗。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回顾分析13例SN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例患儿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SNL,以学龄期儿童为主,中位年龄10.3岁,男女之比约为2.3∶1;临床特征表现为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82%),可伴有肝或脾轻度肿大(30%);急性期多有病毒及支原体感染;免疫学检查:T细胞亚群测定显示CD4+/CD8+降低(63%);病理特点为淋巴结广泛的凝固性坏死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复发1例,其余病儿预后良好。结论对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大的学龄患儿,除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外,应早期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SNL可能与病毒感染或变态反应有关,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病程多呈自限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亦有复发,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了16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6例NHL全部经淋巴结活检确诊,均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痊愈。该病以发热、淋巴结肿大、疼痛、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结论确诊依赖于淋巴结活检,可避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4.
吴倩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6):740-741
目的探讨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的病因及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提高对儿童SNL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SNL患儿38例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检查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38例患儿淋巴结活检确诊SNL;发病以学龄儿为主,患儿发病无季节性,男女之比1.1:1,38例淋巴结大及发热,30例白细胞总数减少;其中1例发展为SLE,2例复发。结论对不明原因长期发热伴淋巴结大者,应早期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手术取受累最大淋巴结,可作为一种诊断性治疗;SNL是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但少数也有复发或发展SLE,应长期规律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探讨KFD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于1992 ̄1996年收治的EBV-VCA-IgA抗体阳性的KF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5例病人均通过肿大淋巴结活检确诊。临床都表现为颈淋巴结肿大,发热、白细胞减少,血沉增快及LDH增高。对强的松治疗较敏感。结论:尚不能确定EBV即为KFD的发病原因,淋巴结活检是唯一确诊手术。该病报告日渐增多,应卢临床医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提高对儿童SNL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28例SNL病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例病儿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SNL;其中85.7%病儿冬春及初夏季节发病,以学龄儿童为主,男女之比约为3∶1;临床表现均有发热、淋巴结大,可伴有肝大和(或)脾大(31.6%)、多形性皮疹(14.3%);实验室检查多数病儿白细胞总数减少、红细胞沉降率增快、LDH升高;急性期多有病毒及支原体感染;病理特点为淋巴结广泛的凝固性坏死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其中1例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复发2例,其余病儿预后良好。结论对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大病儿,除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外,应早期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SNL属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亦有复发,少数发展为SLE,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探讨KDD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于1992~1996年收治的EBV-VCA-IgM抗体阳性的KF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5例病人均通过肿大淋巴结活检确诊。临床都表现为颈淋巴结肿大、发热、白细胞减少、血沉增快及LDH增高。对强的松治疗较敏感。结论:尚不能确定EBV即为KFD的发病原因。淋巴结活检是唯一确诊手段。该病报告日渐增多,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ubacute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SNL)又称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Kikuchi病(KD),是以长期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可伴肝脾大、皮疹、白细胞下降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儿科少见病,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确诊需病理检查。我科于1992年4月~2007年5月共收治13例SNL,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13例均进行了病理检查,并诊断为SNL,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7~14岁,病程3周~6个月。1.2临床资料13例患儿均长期发热,体温38.0~40.0℃,伴有淋巴结肿大。热型不规则,总热程达2~4周,…  相似文献   

9.
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报道 1例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以淋巴结肿大、顽固性发热、白细胞减少为临床特征 ,淋巴结活检有确诊意义。结论 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病因不明 ,有自限性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12例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患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儿小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通过骨髓检查及淋巴结活检确诊。12例患儿经抗感染、激素及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后,3例治愈,9例病情进行性恶化,5例死亡。结论骨髓检查及淋巴结活检对噬血细胞综合征是诊断关键。噬血细胞综合征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总结我院2012-2013年确诊的6例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指标结果,并对相关数椐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继而出现黄疸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乳酸脱氢酶(LDH)等酶类升高,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异常,EB病毒DNA拷贝数均增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均见吞噬血细胞现象。结论反复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呼吸道感染等临床特征结合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从而进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小儿淋巴瘤13例漏诊病例中,误诊为淋巴结核者5例,淋巴结炎3例,扁桃体炎2例,肠寄生虫病1例,风湿热2例。凡不明原因进行性淋巴结肿大,长期不规则发热的患儿,或经抗炎抗结核治疗无效者,应高度怀疑淋巴瘤的可能,强调及早进行检查,特别是一处或多处淋巴结活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DNA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病毒核酸扩增方法,定量检测儿科以发热为主诉的患儿外周血EB病毒DNA载量。阳性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和抗病毒治疗观察。结果检测522例间断和/或持续发热患儿,阳性(病毒载量≥50拷贝/ml)102例,阳性率19.5%。病毒载量最高4.44×10^6拷贝/ml,最低4.3×10^2拷贝/ml。阳性病例疾病病种较多。部分阳性病例抗病毒治疗显效。结论静脉血EB病毒DNA检测是可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儿科以发热为主诉的患儿可能有19.5%左右存在EB病毒感染或隐性感染。EB病毒DNA检测阳性患儿应适当抗病毒治疗并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浅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活检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该院住院并在行活检的136例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对部分病人进行随访。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转移癌发病多在40~60岁左右,136例中有126例明确了原发灶,行头颈部活检术占81.6%,组织活检阳性133例(97.8%),与细针穿刺阳性率91.2%(124/136)相比,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淋巴结转移癌临床分期多为中晚期,治疗采用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应尽快采取组织切取活检明确诊断,治疗应根据原发灶和病理类型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Kikuchi淋巴结炎(KD)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做好与相似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Kikuchi淋巴结炎临床表现、淋巴结活检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结果:该病11例发生于女性,14例表现在颈部多发性淋巴结肿大,伴有持续性低热、高热或不规则热稽留热,有外周血白细胞降低,普通抗炎治疗效果不明显;淋巴结内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增生、凝固性碎屑性坏死、有正常淋巴结结构保存,免疫组化染色示组织细胞CD68大片状阳性S100部分阳性,CK、CD20、CD45RO、CD30均阴性。结论:Kikuchi淋巴结炎是一自限性非肿瘤性病变,在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均有特异性,结合各方面表现能极大提高一次性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Angio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 occurred in a 46-year-old man 16 months after an episode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nduced by Epstein-Barr (EB) virus. The features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ncluded fever, pharyngitis, lymph gland enlargement, hepatosplenomegaly, hyperbasophilic mononuclear cells, and IgM antibodies to EB virus, although heterophile antibodies were not detected. The illness was severe and prolonged and included an asymptomatic measles virus infection. Over a year later massive enlargement of the lymph nodes led to a biopsy, which showed a diffuse infiltration with lymphoid cells and a proliferation of arborising small vessels typical of angio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 In spite of corticosteroids, levamisole, chlorambucil, and radiotherapy, no remission occurred, and serious infections led to death 18 months after the onset. Viral infections with EB virus and measles virus associated with pre-existing or subsequent immunological changes probably resulted in the appearance of angio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  相似文献   

17.
付海英  裴再军  方峰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8):96-98,102
目的 观察成人Still病(AOSD)的淋巴结病理形态特点,探讨其在AOS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病理科收治的4例AOS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淋巴结活检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患者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皮疹及关节痛等临床症状,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较正常水平升高,EB病毒,HIV及抗RNP抗体正常.患者淋巴结部分结构保存,副皮质区增宽,淋巴结主要呈增生性改变,增生细胞主要是免疫母细胞及Langerhans细胞,可见小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等散在分布,增生细胞核分裂象较多见,且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显示,免疫母细胞表达CD20及CD79α或表达CD3及CD45RO,Langerhans细胞胞质及胞核、高尔基区,CD1a和vementin胞质阳性,活化的淋巴细胞表达CD30,组织细胞表达CD68,CD15及ALK等均无表达.结论 AOSD临床诊断不依赖于淋巴结活检,但淋巴结活检对AOSD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且肿大的淋巴结的免疫反应特点对AOSD的鉴别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