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许茂涛  周力  陈晓琴 《海南医学》2011,22(22):131-134
目的调查贵阳市特定人群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调查对象为2010年4~7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贵阳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职员,内容包括填写问卷、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生化检查和B超检查。结果体检者共3500人,其中资料完整者有3304人,NAFLD393人,患病率为11.89%;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NAFLD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随着BMI的增加而增高。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年龄、男性、肥胖、高脂血症与NAFLD密切相关,其中以肥胖相对风险度最高。结论贵阳市特定人群成人脂肪肝患病率较高,以NAFLD为主;肥胖、高脂血症是NAFL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其患病率逐年增长,并呈现低龄化。NAFL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肥胖、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及遗传易感等因素相关。随着"肠-肝轴"学说的提出,肠道菌群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逐渐被证实,肠道益生菌对NAFLD的治疗价值也随之被探索。为此,本文对益生菌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性别、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关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多发生于男性及肥胖人群,本研究调查性别、肥胖与普通人群NAFLD的患病关系。方法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广东省内6个城乡居民点,对18岁以上成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化验和肝脏超声检查,肥胖的诊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亚洲太平洋地区肥胖标准。结果3164人中NAFLD为525人,患病率16.5%。按地区、年龄、性别标准化后广东省成人总患病率11.7%。男性为15.2%,明显低于女性的17.4%(P<0.05)。50岁以前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50岁后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肥胖、高腰臀比、粗腰围是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及男性是NAFL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贾伟平 《上海医学》2012,35(1):7-10
近年来,作为肥胖相关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在西方发达国家,NAFLD已成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人群中NAFLD的患病率为20%~30%[1],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中的患病率可高达65%~ 90%[2].在我国,NAFLD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脏疾病[3].近年研究证实,NAFLD的临床结局并不限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本身的病变,而主要与代谢异常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相关,对民众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为此,广大专业人员对NAFLD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NAFLD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现将上海市近5年来NAFLD防治进展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等相关的慢性疾病,由于当今社会人群中肥胖的患病率迅速上升,NAFLD比酒精性肝病越来越普遍,NAFLD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最终发展为复杂的肝细胞癌。因此,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对NAFLD的预防十分重要。在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发病机制的因素中,"二次打击学说"、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三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应用MLCK抑制剂ML-7对肠道屏障有保护作用,这些因素使MLCK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患病现状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体检人群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NAFLD总患病率9.1%,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②腰围、甘油三酯、体重指数进入多因素Logistic(P〈0.05);③NAFLD组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16.1%,高于非NAFLD组的5.2%(P〈0.05)。结论体检人群NAFLD患病率高,其中女性、年龄增长、肥胖、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其危险因素;NAFLD患者存在明显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集聚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患病现状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体检人群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NAFLD总患病率9.1%,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②腰围、甘油三酯、体重指数进入多因素Logistic(P<0.05);③NAFLD组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16.1%,高于非NAFLD组的5.2%(P<0.05)。结论体检人群NAFLD患病率高,其中女性、年龄增长、肥胖、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其危险因素;NAFLD患者存在明显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集聚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夏超  ;杜卫东 《浙江医学》2014,(14):1270-1272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率正逐年增加.在对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健康人群普查中发现,其患病率高达10%~25%,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病率相近;同时在对部分青年人群的调查中发现,NAFLD发生率同样也大大提高.NAFLD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脏损伤因素外,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包括从单纯的肝脂肪变性到NAFLD,以致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的一组肝脏慢性广谱性临床病理综合征.根据肝内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的程度,将NAFLD分为单纯性脂肪性肝病、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部分患者会发展为终末期肝病和可能需要肝移植的肝细胞癌.其中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单独或共同成为其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胖性高血压患者并发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732例肥胖性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经腹部超声检查和采集病史筛查NAFLD,观察其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肥胖性高血压患者并发NAFLD的患病率为40.3%(295/732)。NAFLD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血清总胆固醇、血尿酸、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高于非NAF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和总胆固醇水平是肥胖性高血压患者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肥胖性高血压并发NAFLD患者与MS等多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冠心病是其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多发生于男性及肥胖人群,本研究调查性别、肥胖与普通人群NAFLD的患病关系。方法: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广东省内6个城乡居民点,对18岁以上成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查、血化验和肝脏超声检查,肥胖的诊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亚洲太平洋地区肥胖标准。 结果:3164成人中NAFLD为525人,患病率16.5%。按地区、年龄、性别标准化后广东省成人总患病率11.7%。男性为15.2%,明显低于女性的17.4% (p<0.05)。50岁以前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50岁后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肥胖、高腰臀比、粗腰围是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是及男性是NAFLD的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姜黄中提取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酚类化合物。大量研究证实姜黄素具有良好的降脂、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等药理活性,并且对NAFLD、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疗效显著,因而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就姜黄素治疗NAFLD的药理学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姜黄素治疗代谢性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并推广其预防和改善NAFLD以及其它脂质代谢紊乱相关疾病可能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作为高发性肝脏疾病,不仅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调控,遗传因素也影响着该类疾病的发生发展。2型糖尿病作为同样受到外界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的疾病,在信号通路变化和易感基因方面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密切相关。本文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易感基因以及它与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的相关性研究和相应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为两种疾病的机制探索提供更深层次的依据,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出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岳维芸  ;李莹  ;王育群 《医学综述》2014,(16):3001-300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系列由单纯性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进展至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以及炎性因子等均与NAFLD的发病密切相关,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而中药复方和单味中药能明显改善NAFLD患者的症状。该文主要对中医中药在NAFLD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谢中海 《河北医学》2009,15(7):784-786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及其相关因素在正常人群及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将618例35岁以上体检者根据NAFLD诊断标准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观察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因素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结果: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因素在脂肪肝组分布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代谢综合征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相关因素存在紧密联系,对诊断为NAFLD的病人,必须对其是否存在MS作进一步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脂肪肝是常见病,可以发展成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严重疾病。其中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更为复杂,该病与促炎性因子增加、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密切相关,其中胰岛素抵抗、肥胖、脂代谢紊乱、热量(特别是脂肪过度摄入)是诱发NAFLD的重要因素。肝组织细胞活检是确诊脂肪肝最直接、准确的手段,但因条件限制,B超、CT及3.0 T磁共振氢波谱成像都成为诊断脂肪肝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肝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鸣  沈薇 《医学综述》2006,12(21):1298-1300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及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生率与种族、民族和家族密切相关。脂肪性肝病是一组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的疾病,近年来NAFLD与遗传和基因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NAFLD的基因应从肥胖、脂肪酸代谢、胰岛素抵抗等与NAFLD有关的环节的相关基因着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谷氨酰胺转肽酶(GGT)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62例高龄老年NAFLD患者(NAFLD组)和44例无脂肪肝患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超、血脂水平及GGT检查,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脂水平、GGT、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NAFLD组患者两种以上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AFLD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GGT均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颈动脉在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及动脉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NAFLD的高龄老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明显升高,这可能与其存在脂代谢紊乱及GGT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所诱导的相关心血管事件等也成为目前慢性病管理的重大问题。固有免疫的激活与NAFL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参与的免疫细胞为Kupffer 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及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并通过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固有免疫相关信号的激活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铁超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关系紧密,肝脏铁超载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病因两大类,常规采用血清铁蛋白及核磁共振成像来评估。铁作为肝脏损伤和肝病进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使肝脏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和增加胰岛素抵抗产生肝损伤,并对多种免疫细胞产生影响,促进NAFLD进展至肝纤维化。治疗以去铁疗法/抗氧化剂的应用为主。本文对铁超载与NAFLD的关系,铁超载参与NAFLD疾病进展的机制,以及NAFLD铁超载的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发病率在中国居民中呈迅速上升趋势,但疗效显著的临床治疗手段依旧缺乏.由于肠道与肝脏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密切关系,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肠道菌群在NAFLD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可造成肝脏受损.目前,多项动物实验结果支持益生菌对NAFLD的预防和抑制作用,采用益生菌对NAFLD患者进行干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量较少,但现有数据均显示服用益生菌可改善患者症状.今后需开展更大规模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